浅谈沙夫兹博理的真善美艺术哲学思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真、善、美一直是人类美学追求的最完美的理想,是一切美学家和文艺学家都特别重视研究的问题。中西方美学、文艺学、哲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在不断完善真、善、美理论。虽然真、善、美带有浓重的伦理色彩,但是理论学家们却把这个理论系统、统一地应用于哲学求质、美学审美、文艺鉴赏等范畴之内。
  关键词: 沙夫兹博理 真、善、美 思想体系
  
  真、善、美是艺术哲学发展中的永恒话题。英国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史,有两个界限相当分明的传统:一是以霍布斯、洛克的思想为代表的经验论传统;一是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或确切地说是剑桥新柏拉图主义)传统,以沙夫兹博理为代表。[1]沙夫兹博理不是一个思想严密的哲学家,主要是一个伦理学家,但却对与美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卡西勒在他的《启蒙哲学》中说道,沙夫兹博理“以其热狂的和赞美的笔调对美学基本概念所做的加工、耐心透彻的说明和澄清工作”[2],使他在美学史上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沙夫兹博理兼收并蓄,综合了古希腊罗马的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当时的英国经验论和剑桥柏拉图主义各种成分,独立探讨了审美直觉在创作和欣赏文艺作品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他所强调的审美教育在培养人格中的积极作用、政治自由对文艺创作的积极意义等更是闪耀着启蒙思想的光芒。在沙夫兹博理的思想体系中,美和善、美和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一、美与真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据《辞源》和《辞海》所载,“真”有本原、本性的涵义,还有与伪、假相对的真实、真诚等涵义。[3]在哲学范畴中,“真”是指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的状态。[4]“真”最基本的涵义就是“真理”,但是,不能把“真”与“真理”混同。
  德国哲学家卡西勒在他的《启蒙哲学》中揭示:沙夫兹博理哲学和美学的基本论点“一切美都是真”只有从这一背景上才能理解。[5]沙夫兹博理这里所讲的“真”,意指世界内在的理智结构,对这种结构,人无法仅从概念去认识,也不能通过对一堆个别经验进行归纳来加以把握,而只能凭直接体验,直觉地加以理解。美的现象中便有这样的经验和直觉的悟性,在这种直觉的悟性里,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障碍消失了。所以一切美皆源于真,而真之全部具体意义又只有在美之中才能被揭示出来。[6]
  黑格尔的伦理理论色彩是通过“真”作为中介而显现出来的。真是黑格尔美、善统一的纽带,他在《美学》中也明确提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至于其他目的,例如教训、净化、改善……之类,对于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是毫不相干的。”[7]
  二、美与善
  关于“善”的哲学追问与反思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史。学者对于“善”的探讨随处可见。“善”的涵义很多,据《辞源》和《辞海》所载,“善”有善良、美好之意;有亲善、友好之意,有喜好、爱惜、赞许之意,有大、多之意,有擅长、善于之意,有熟悉、改善之意,等等。[8]
  英国美学家、伦理学家沙夫兹博理认为,美的本身带有深刻的道德性质,人正是通过客观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而实现道德上的完善,因此,美和善就其深刻的本质而言,是处于有机的统一之中。他声称,道德与艺术相似,善与美一致。因为,和谐与平衡同样是审判善恶的标准。[9]美是自然的,美与善是一样的。
  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及完善”、“美及适宜”。一件事物如果符合它那类事物所特有的形体结构或模样而完整无缺,那就算达到它的“内在目的”,就叫做“完善”,也就叫做美。[10]沙夫兹博理认为,“从行动,精神和性情中见出美和丑”(及善、恶——朱光潜语)和“从形状、声音和颜色中见出美和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内在感官掌管的,他把这种能力叫做“内在感官”或“内在眼睛”。这样,他就把美与善以及丑与恶密切联系起来,认为它们都有“社会情感的基础”。[11]
  在《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伦理实体”和“实体性”的概念来解决美与善的关系。他说,诗人的观念、倾向如果自然地消融在形象中,“而不是越出所写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完全错误的倾向,他就对真理和艺术犯下了双重罪过”。可见,黑格尔认为,艺术应该有健康的道德倾向,但这不应成为艺术的外在目的,而应当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这表明他主张美善统一于美。[12]
  三、真、善、美的统一
  沙夫兹博理遵循古希腊罗马将美与和谐、比例等相联系的传统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彻到伦理道德中,以此来论证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比例合度的和有规律的状况是每件事物对真正旺盛的自然的状况。凡是造成丑的形状同时也造成不方便和疾病,凡是造成美的形状和比例同时也带来适应活动和功用的便利。[13]我们还要理解两点:(一)沙夫兹博理接受古希腊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比例、和谐、合度这些方面就是美,并引申到真和善以论证三者的统一;(二)真、善、美并非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而是“内在感官”,是心灵所天赋拥有的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感觉”。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伦理实体”和“实体性”的概念,伦理实体是理念在社会伦理领域的化身,既是最高的真,又是最高的善。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真善合一的伦理实体的感性显现。这样,就在真的基础上把真、善与美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统一起来。[14]
  四、总结
  美与真、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美是真与善的形象的体现,美的同时也是真和善的反映,只有把真与善通过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研究,都应将真、善、美统一地完善到理论与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
  [2][德]卡西勒著.启蒙哲学(第一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6页.
  [3]辞源(第三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208页.
  [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9页.
  [5][德]卡西勒著.启蒙哲学(第一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08页.
  [6]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65页.
  [7]辞源(第三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68—69页.
  [8]辞源(第一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29页.
  [9]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757页.
  [1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46页.
  [1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47页.
  [12][14]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784页.
  [13][英]沙夫兹博理著,杂想录(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94页.
其他文献
[摘要] 纵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生涯,其中庶民剧作品最能显示他的创作才华,《东京物语》无疑是小津安二郎创作生涯中最优秀的庶民剧作品之一。他关注日本中下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作品反应了现代日本社会的世态人情、社会风貌,许多看似平淡的生活影响却渗透出许多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庶民剧 写实主义  刚到东京的时候,老妇人登美说:“原来东京这么近。”决定离开东京的时候,她却说:“东京真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征,是历代画家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  初观军福的山水画,烟树微茫,丘壑宏阔,一派林泉高致、溪山养素的田园禅象。这令我不觉想起了李白的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画面营造的意境似乎回到了远
《银行家》(The Banker)是由乔治·诺非执导,好莱坞著名黑人影星塞缪尔·杰克逊和安东尼·麦凯联袂主演,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电影。本片于2020年3月6日在美国院线上映,并于2020年7月25至8月2日,在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作为线下影院展映影片,让众多中国影迷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欣赏到了这部好莱坞电影。作为苹果流媒体AppleTV 的首部原创电影,这是一部在种族题材外衣下,包裹着的
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1896-1948)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耀眼的电影明星、杰出的文论家和画家。他的残酷戏剧理念影响深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格洛托夫斯基、彼得·布鲁克和谢克纳等人都以阿尔托的戏剧美学为基础,开始新的戏剧探索。  其實,阿尔托在探索戏剧的可能性的时候,一直与电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从1924年开始便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摘 要: 美是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品出不同的美感。命运夹杂在生活中,使生活多了分神秘,更吸引我们。生活美与艺术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我们在寻求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生活美对艺术的作用。生活是平凡的,但伟大的艺术总是源于平凡的生活,我们应怀有感恩的心去生活。  关键词: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 艺术美 日常生活    一  “美”,在汉语词汇里,总是那么动听,那么惹人喜欢。姑娘愿意人们说她美
摘 要: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关键词: 劳伦斯小说 自然生态危机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危机 生态哲学意蕴    一  二十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以
摘 要: 苦难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给予了不同的解答。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尔·奥康纳传承了基督教的救赎理念,让苦难成为人生宝贵的契机,使人在苦难中经历灵魂的拯救,生命得到历练,精神得以升华,最终成为上帝恩典的纪念碑。  关键词: 小说《永久的颤栗》 苦难 颤栗 救赎 顿悟    二十世纪似乎是一个解构和颠覆的时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将许多精神文明的传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人变得浮躁与
摘 要: 1906年旧金山地震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写下一篇题为《一个目击者的故事》的报道,真实生动地记录下地震及随后肆虐的大火给旧金山这座现代化城市及当地居民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损失。杰克·伦敦对场面描写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这篇文章读起来荡气回肠。本文就其修辞手法的选用及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地震 场面描写 修辞手法 《一个目击者
从植入式广告的最初解释可见,植入式广告的本意即为将商业信息隐匿于艺术媒介信息之中以达到隐含式地影响消费者的目的。曾几何时,这种隐匿性却被影视艺术的创制者与广告业者所无视,过度赤裸的硬广早已令广大观众心生厌烦,在观众强烈反感之下,广告业者与影视艺术创制者们开始以逆向思维的方式,针对植入式广告进行着更加艺术化的表达尝试。这种艺术化表达的尝试,将为不同广告形式带来一种更加异彩纷呈的表达,微电影的应运而生
摘 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社会繁荣,封建经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唐代文化,唐镜正是这一个开放时代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盛唐那一面面宛如鲜花,充满着永久青春气息的镜子的探究,窥探它所在那个时代折射出的创新精神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唐镜 发展 唐代社会文化现象    一、方寸之间,源远流长  铜镜在古代是常用的生活器具,但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能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