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渭干乡帕合特勒克村像过节一样热闹。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搬进了新房,挂上了“新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两块牌匾。县里领导前来祝贺。乡亲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艾则孜·艾迪里斯老人忙得不亦乐乎。“红色收藏室条件好了。有了这两块牌子就更好了,我要把收藏室办得更好,更多的群众会在这里学知识、受教育。”在两间崭新的“红色收藏室”里。艾则孜·艾迪里斯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默默地收集着共和国历届中央领导人的相片,收集着几十年来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收集着毛泽东像章。在他的红色收藏中,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自治区及阿克苏地区党政领导入的照片等……他以这种朴素而独有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表达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从放羊娃到村支书
今年70岁的艾则孜·艾迪里斯有着30多年党龄。说起对共产党的感情,老人饱含深情。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亲又去世早,艾则孜·艾迪里斯没上过一天学。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为地主放羊、住在羊圈。挨饿、受冻、被欺负,什么苦都吃过。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新生活。
在他16岁时,公社办起了扫盲班,他成了扫盲班中的一员。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他学会了看书写字,开始写日记,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记下来,将自己对共产党的热爱记下来。因为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有上进心,又虚心好学,他成长很快。没多久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
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来到帕合特勒克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后任村支部书记,直到2001年退休。在他任村支部书记的岁月里,村里的粮食亩产量翻了兩番。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村民们都说:“他办的好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村里的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去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不止我一个,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真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提起艾则孜·艾迪里斯,今年85岁的芒里克·乌斯曼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收藏源于感恩和热爱
说起“红色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很动情:“我做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收藏室墙壁的四周挂满了相框和画像,虽然有些画像可以明显看到锈蚀的痕迹,但画像本身还完好无缺。因为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这些画像细心地擦拭一遍,每擦一遍就更融注了老人的一份感情。
艾则孜·艾迪里斯清楚地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幅画像是毛泽东、周恩来、划少奇、朱德4人在飞机场的画像。那是1962年。说起这张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没有电视,宣传品也见得少,只能从广播里听到中央领导人讲话的声音。艾则孜·艾迪里斯的内心里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想亲眼看到毛泽东等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风采。一天,他偶然在邻居家见到了这张画像,心里喜欢极了。过了几天,他特意将邻居请到集市上吃烤肉,之后向邻居说起喜欢那张画像,邻居答应送给他。当他拿到这张画像时,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就做了个相框,挂在家里。
从此,艾则孜·艾迪里斯开始了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的收藏途径十分广泛。最初,藏品主要来自他订阅的党报党刊。因为喜欢看报,他总是仔细阅读,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刊收集起来。他特别注寤:收集革命领袖的画章,日积月累,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越来越车富。他想:何不将这些收藏成列起来?一方面自己可以随时看,另一方面还可方便村民阅览。
1965年,他的“红色收藏室”第一次向村民们开放。“当时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公社领导看了后,夸奖说我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并鼓励我要坚持下去。”艾则孜·艾迪里斯说。 其实。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之路并不平坦。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这些收藏他曾遭到过批判,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文化大革命后,他又继续收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他家里收集的毛泽东像章已经达80多枚,书籍1200多本,英雄照片2000余幅(张),报纸和剪贴报800余份(张),为了放置这些书籍便于村民们参观,他专门建了一间土坯房作为收藏窒。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当年建的土坯房已经陈旧不堪。
为此,今年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里共同出资。在他家的院子里新建起两间40多平方米的房屋,命名为“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共和国的真挚感情,48年如一日,默默地充实着自己的收藏窒。收藏室有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他以这种朴素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传播、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朴实的心路历程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里,一摞近30册的日记本引人注目。日记本上记载着老人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记载着他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1965年2月2日。我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因为穷上不起学……是伟大的祖国给了我温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像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1967年7月15日。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为人民我无怨无悔地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的理想。我要努力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1976年10月6日,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天。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我最崇高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
“2008年1月27日。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了会议,是抗雪灾的一次重大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受灾的群众,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到湖南看望了在灾区牺牲的3名英雄家属,同时看望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我们很幸运有这样的中央领导……感谢中央领导,中国共产党万岁!”
“2008年4月12日。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谈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道路会给中国带来更多利益,中国会更强大,人民会更安康、会更幸福……” “2009年7月6日。今天,村里传达了努尔·白克力主席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和‘6·26’事件重要讲话。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动摇不了我们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2009年9月10日。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的专题栏目,感到未来更加光明,各项事业进一步前进……”
如今,新和县已将艾则孜·艾迪里斯的日记整理成册。印刷出版,下发到县上各族群众手中。成为县上民族团结最实用的教材。
艾则孜·艾迪里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仍然不改红色收藏初衷。他说:“我要一直把‘红色收藏室’办下去,用以教育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搬进了新房,挂上了“新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两块牌匾。县里领导前来祝贺。乡亲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艾则孜·艾迪里斯老人忙得不亦乐乎。“红色收藏室条件好了。有了这两块牌子就更好了,我要把收藏室办得更好,更多的群众会在这里学知识、受教育。”在两间崭新的“红色收藏室”里。艾则孜·艾迪里斯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默默地收集着共和国历届中央领导人的相片,收集着几十年来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收集着毛泽东像章。在他的红色收藏中,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自治区及阿克苏地区党政领导入的照片等……他以这种朴素而独有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表达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从放羊娃到村支书
今年70岁的艾则孜·艾迪里斯有着30多年党龄。说起对共产党的感情,老人饱含深情。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亲又去世早,艾则孜·艾迪里斯没上过一天学。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为地主放羊、住在羊圈。挨饿、受冻、被欺负,什么苦都吃过。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新生活。
在他16岁时,公社办起了扫盲班,他成了扫盲班中的一员。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他学会了看书写字,开始写日记,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记下来,将自己对共产党的热爱记下来。因为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有上进心,又虚心好学,他成长很快。没多久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
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来到帕合特勒克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后任村支部书记,直到2001年退休。在他任村支部书记的岁月里,村里的粮食亩产量翻了兩番。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村民们都说:“他办的好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村里的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去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不止我一个,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真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提起艾则孜·艾迪里斯,今年85岁的芒里克·乌斯曼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收藏源于感恩和热爱
说起“红色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很动情:“我做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收藏室墙壁的四周挂满了相框和画像,虽然有些画像可以明显看到锈蚀的痕迹,但画像本身还完好无缺。因为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这些画像细心地擦拭一遍,每擦一遍就更融注了老人的一份感情。
艾则孜·艾迪里斯清楚地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幅画像是毛泽东、周恩来、划少奇、朱德4人在飞机场的画像。那是1962年。说起这张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没有电视,宣传品也见得少,只能从广播里听到中央领导人讲话的声音。艾则孜·艾迪里斯的内心里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想亲眼看到毛泽东等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风采。一天,他偶然在邻居家见到了这张画像,心里喜欢极了。过了几天,他特意将邻居请到集市上吃烤肉,之后向邻居说起喜欢那张画像,邻居答应送给他。当他拿到这张画像时,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就做了个相框,挂在家里。
从此,艾则孜·艾迪里斯开始了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的收藏途径十分广泛。最初,藏品主要来自他订阅的党报党刊。因为喜欢看报,他总是仔细阅读,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刊收集起来。他特别注寤:收集革命领袖的画章,日积月累,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越来越车富。他想:何不将这些收藏成列起来?一方面自己可以随时看,另一方面还可方便村民阅览。
1965年,他的“红色收藏室”第一次向村民们开放。“当时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公社领导看了后,夸奖说我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并鼓励我要坚持下去。”艾则孜·艾迪里斯说。 其实。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之路并不平坦。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这些收藏他曾遭到过批判,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文化大革命后,他又继续收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他家里收集的毛泽东像章已经达80多枚,书籍1200多本,英雄照片2000余幅(张),报纸和剪贴报800余份(张),为了放置这些书籍便于村民们参观,他专门建了一间土坯房作为收藏窒。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当年建的土坯房已经陈旧不堪。
为此,今年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里共同出资。在他家的院子里新建起两间40多平方米的房屋,命名为“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共和国的真挚感情,48年如一日,默默地充实着自己的收藏窒。收藏室有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他以这种朴素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传播、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朴实的心路历程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里,一摞近30册的日记本引人注目。日记本上记载着老人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记载着他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1965年2月2日。我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因为穷上不起学……是伟大的祖国给了我温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像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1967年7月15日。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为人民我无怨无悔地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的理想。我要努力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1976年10月6日,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天。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我最崇高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
“2008年1月27日。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了会议,是抗雪灾的一次重大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受灾的群众,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到湖南看望了在灾区牺牲的3名英雄家属,同时看望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我们很幸运有这样的中央领导……感谢中央领导,中国共产党万岁!”
“2008年4月12日。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谈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道路会给中国带来更多利益,中国会更强大,人民会更安康、会更幸福……” “2009年7月6日。今天,村里传达了努尔·白克力主席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和‘6·26’事件重要讲话。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动摇不了我们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2009年9月10日。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的专题栏目,感到未来更加光明,各项事业进一步前进……”
如今,新和县已将艾则孜·艾迪里斯的日记整理成册。印刷出版,下发到县上各族群众手中。成为县上民族团结最实用的教材。
艾则孜·艾迪里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仍然不改红色收藏初衷。他说:“我要一直把‘红色收藏室’办下去,用以教育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