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前十年、前二十年那种仅仅了满足生存的生活,开始追求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丰富的生活,更加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全面进步。随着1994年高校开始扩招,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体验到知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更多的人走进了校园。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许多大学生走进了校园,却不会和同学合作,就像马加爵一样;例如许多大学生走出了校园,却找不到或者根本不想找工作,成为“啃老族”中的一员;许多高中学生在校讲排场、搞攀比、谈恋爱等等,对父母只提要求而不管结果……以至许多家长和社会最后都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所要的孩子吗?这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吗?这是我们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吗?
  素质教育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更不是换一种提法而已。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意义和内容,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支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影响教育的行为。
  素质教育无疑是针对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否定和更新,但应试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执行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在学校,老师以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好学生是班干部,后进生老是打扫卫生的值日员;在家里,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察言观色,成绩好就有求必应,成绩差就拳脚相向;社会更是以高考上线人数对学校进行考核,人数越多,奖励就越多,人数越少,压力就越大。甚至出现考上清华、北大给予学校和学生多少多少钱的奖励,张榜公布的现象。反过来说,应试教育错了吗?不全错。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在其特定的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应试教育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价值,更加注重个人的社会中生存的意义,更加要求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因此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差异和自身实际,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人存大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的分工,体现到每个人的价值,从根本上尊重每个人的尊重和权利,是根据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提出的一种新的价值观。
  一、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应试教育把分数和升学率看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灌输和死记硬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社会的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多元,行业越来越多样,生活越来越丰富,选择不再会那么单一,生活不再那么单调同一。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有谁会认为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小孩打台球会有出息?但随着15岁的丁俊辉在亚运会上一举成名、名利双收,谁能说他没有成功呢?什么样的教育可以称之为成功?这就是素质提出的根本出发点。一个人小学学得好,不等于中学学得好,不等于大学学得好,不等于能找个好工作,不等于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更不等于能够幸福地生活。不要生硬地对每个人阶段性的发展进行评价,而要为人的一生服务,把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放在人的一生中来研究和体现其价值;也就是过程评价,而不是阶段性终结评价,使得素质教育必然把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尊严放在了教育的优先位置上来考虑。
  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应试教育因为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和筛选淘汰,不可能认真地关心不同学生的个别性发展,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肯定共同性而否定个别性的价值倾向。对于在共同性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则不得不放松甚至放弃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每位学生都受到同样的重视,学生不同的特点都受到尊重,并且主张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每个人只要健康地生活就必须对社会做出贡献,就会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其实只是教给每个人学会生活的方法,认识世界、辨别是非的方法,相互合作的态度,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能力。没有哪一个老师要可以教授给学生一生的知识,只是会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手段,没有哪一个老师可以断定每个学生的未来,只是祝福每个学生生活得更美好。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利区别甚至歧视自己所不中意的学生呢?
  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其根源在于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趋势和新的价值追求,即社会节奏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被打破。教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短暂的消极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终身的积极发展过程,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潮流。它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这就是我们常在教育中所说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说到底就是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学生进社会后,能用到想到老师的只有老师所传授的健康生活的手段和方法。
  四、素质教育是大众的教育
  近代以来,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一直是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政策的根本分歧之一。大众教育虽然并不排斥精英教育,并且为精英教育的成长提供了渠道,但在制定教育政策,安排教育财政时,不再将精英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是以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一个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要看全民素质如何,而不在乎所谓的高精尖领域的发展;同样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要看其综合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共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社会的生活和社会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而应试教育却恪守一种评判标准,这怎么能够引领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呢?因此,必须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711700陕西省富平县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赏识教育是情商教育的基础,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更是让孩子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新课标倡导并通过实践肯定的“成功教育”,其核心就是赏识教育。坚持把赏识教育领进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现代素质、营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具体到中小学来说,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中小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的奠基工程。是人的一生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
期刊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因我国的土地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这里所讲的少数民族地区跟贫困地区、农村牧区,从某种意义上属于同类概念。但也有不少不同的情况。因此运用辩证的方法
期刊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一定的行为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就形成一种习惯,而且表现为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小学生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一、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效率。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愉快有趣,使教学效率提高,是大家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是艺术,也是科学。  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语文课是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的综合体。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
期刊
【摘要】实行校、处、组三级管理的完全中学的管理原则,为保证校、处、组各层级、各部门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重视三级管理的职权与参谋职权。同时还需要处理好三级管理当中的几种关系。   【关键词】完全中学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完全中学,是当前普及高中和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是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等
期刊
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解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教学语言有如下特点:    
期刊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起源,有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动力、有成效。有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期刊
根据化学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是化学实验的科学要求。实验结论要令人信服,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来源于实验的各个细节。  在一堂《钠的化合物》实验课上,为节约时间,老师把“检验Na2CO3和NaHCO3的 稳定性”实验对比设计,同时进行演示。为了使实验现象的效果对比强烈,老师组装了两套大小相同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同时加热试管。老师的设计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从对比的实验现象中说明“Na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而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恰好适应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认知形式。物理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以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在实验中的应用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复合主题的互动,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