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三注重”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2451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因古诗词教学难度较高,我在中学执教语文多年,注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古诗词教学。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
   初中语文的古诗的句式比较整齐,词的结构比较固定。古诗词语言精炼,闪烁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但古诗词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文字有一定的距离。这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少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掌握好古诗词的知识会有不少困难。但是不管古诗词如何难教,教师都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熟读课文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正音,提高阅读能力。古诗词距现在年长月久,诗词中有很多字的音和义与现在不大一样,例如苏轼写的《江城子》这首词中的“千骑卷平冈”的“骑”字,音jì,义:一人一马称一骑。又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音:cuī,义:疏落。这些音.义和现代不一样的字,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朗读时加以指点。
  其次,古诗词的意蕴,很多并不在字句之中,往往在字句之外。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感情,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再次,很多古诗词节奏鲜明、押韵、讲究平仄,读起来婉转和谐。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注重抓住时代背景
  教师讲古诗词,如果仅从字在面来分析,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师讲授古诗词,应先学习教材,认真钻研参考书,查找资料,熟悉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全文,师生才能弄懂作者的真实感情和写作目的。例如授李煜所写的《相见欢》这篇课文,如果教师仅从字面上来分析,这首词是写一种比较深切的人生感受,是写离别的愁苦。如果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学生对李煜所写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师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李煜身为南唐天子,降宋后,在北方被囚禁。他所受的痛苦、所尝的滋味,自然与常人不同,心头所涌起的感情不知是悔还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并且不知道对谁说,所以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能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注重扣准诗(词)眼来分析课文
  所谓诗眼或词眼,是指一首诗(词)中统帅整首诗(词)的中心,最精练和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个字。
  既然诗(词)眼是诗词的中心点,又最精练和传神,那么扣准诗(词)眼分析课文,就容易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宋朝大诗人陆游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的诗眼是“思”字。诗的上两句是叙述,下两句是以形象的方式展示诗人忧国之“思”,写出诗人一生孜孜追求而又终不获酬的报国理想。“夜阑”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诗人在思寐之际,由风吹雨打之声联想到“为国戍轮台”的“铁马冰河”之势。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之深,才有梦之真;梦之真,正见思之深,报国情之切。全诗围绕“思”字展开,“思”是诗眼。又如杜甫写的《望岳》这首诗的诗眼是“望”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伟景象,抒发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抓住诗(词)眼,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分析课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事实证明,教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重视抓住时代背景授课,着重扣准诗(词)眼来分析课文,是古诗词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好古诗词知识。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就必须对语文教学有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一、语文教学的本体观  要教好语文,首先要弄清的就是语文学科性质,也就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早在《国文杂志》发刊词中就国文教学的目的早有论述:国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读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很明显,这里讲的就是对语言文学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叶老还指
期刊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那么怎样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  一、赏识——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教师要通过营造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的记事,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记载,是个体情感和体验的书面表述,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本人在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  一、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期刊
农村初中思品课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重知识轻德育。  很多农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农村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农村教师。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仍以应付考试为主,,脱离新课程目标,过于追求眼前的效益,把学知识,背知识,重技能,学技巧放教学第一位,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没有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2.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兴
期刊
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的更和谐呢?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为学生营造温馨的乐学环境。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愿意并学会学习,从而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它的核心是使受教育者的群体都具备各种优良的素质,使受教育者的个体得以全面发展。就语文素质而言具体地说包括这样六种素质:1、语文知识素质(语、修、逻、文、字、词、句、篇)2、语文能力素质(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3、语文心理素质(学习语文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心理品格)4、道德素质(道德观、价值观
期刊
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过程组织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一.听语文课的目的  学生听课,一般要达到三种效应。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的效应。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和印证,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和释疑解惑的效应。三是完成以所学知识的贯穿把握,从而达到感悟和自得的效应。这三种效应,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于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层次体现了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