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看到的世界完美而和谐,但一些眼睛疾病却无情打破了这些美好愿望,例如小儿白内障、近视、弱视等。此外,还有常常被大人们忽视了的斜视。
小琪今年3岁,活泼可爱,但却有些小毛病。看书时总是歪着脖子,一开始妈妈觉得这只是孩子调皮的小习惯,就轻声制止,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小琪的习惯都改不了。后来妈妈还发现小琪不能对物体的大小和距离进行正确判断。去医院就诊,专家诊断:“孩子右眼上斜肌麻痹,存在视力不正,所以看东西喜欢歪头,斜视又影响了立体视,所以他对物体的大小和距离无法准确判断,属于麻痹性斜视。”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歪脖子是斜视引起的。经过手术治疗,小琪不仅视力恢复了,歪脖子的习惯也没有了。
斜视俗称斜眼、斗鸡眼、对眼等。顾名思义,就是眼位置不正。用医学术语描述则是:眼的视轴发生偏斜,并且不能为双眼的融合机能克服。孩子斜视会有歪脖子、眯眼等表现,一般孩子5岁以前是斜视的高发期。
为什么小孩子容易发生斜视?
首先,这是由视力发展过程决定的。小孩子的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人眼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的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刺激,逐渐发育并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的融像,精确的融像立体视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5岁以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成斜视发生。
其次是先天异常。例如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以及纤维化,生产过程中损伤,遗传因素等等。
第三,眼球发育特点使孩子容易患斜视。由于孩子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其角膜以及晶体的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调节能力强,所以,孩子看清楚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内转产生过量的辐辏,容易引起斜视,这种内斜视称为调节性内斜视。
第四,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视,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会产生外斜视。
斜视只影响美观吗?
儿童时期出现的斜视应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很多父母对斜视的危害认识不全面,觉得斜视的最大危害是影响美观,下面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斜视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破坏双眼视功能 斜视患儿不能双眼同时看东西,往往仅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体开阔以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不能准确分辨物体前后的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要立体视觉的工作,对孩子的未来会造成很多局限。
影响美观 内斜视俗称斗鸡眼,非常影响美观,孩子会遭到小朋友嘲笑,或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由此产生自卑、退缩和孤僻的性格,会影响孩子与人的交往。
形成弱视 斜视因经常单眼注视,会导致单眼用眼过度,使得视力低下,造成斜视性弱视。
引发斜颈及不良姿势 一些麻痹性斜视,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了克服复视,孩子会采用偏头、侧脸等头位来补偿,称为“代偿头位”,对孩子来说,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其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由此可见,斜视的危害远不止影响美观,为了避免上述的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
斜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多数情况下,发现孩子斜视后应当及早治疗和手术,一般在2岁以内手术,5岁前是矫正小儿斜视的最好时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斜视均需要手术治疗。比如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远视未得到充分矫正,患者出现过强的调节,引起过强的集合,导致内斜视的发生,这种斜视不能手术治疗,而是要通过佩戴远视眼镜来治疗和矫正。
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发生半年内不能手术,可以给予佩戴三棱镜以便更好促进融像功能,促进立体视的发育。
因此,斜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斜视类型及对双眼视功能破坏的程度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当然也要提醒家长,手术治疗虽是斜视的重要方法,但临床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手术后眼位非常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再次出现斜视的复发,因此对于一部分斜视,即使手术治疗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手术以及术后功能的训练同时进行。
专家提醒:判断真假斜视需到医院就诊
一些早期的斜视如间歇性斜视,外观上难以发现,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伴有强光下眯眼的现象,家长发现后,应当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一些家长经常因为自己的孩子“斗鸡眼”,怀疑孩子斜视,因此前来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这样的患儿经常是假性内斜视,也就是说孩子由于鼻梁和内眦发育不完善,内眦角经常有内眦赘皮,往往使眼睛内侧“白眼仁”少,形成内斜视的假象。这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面诊并随诊观察。通过面诊,如果发现孩子双眼的映光点均在瞳孔的中央,就不是真正的内斜视。
Q&A:开小夜灯不会引发斜视吗?
妈妈提问:宝贝出生至今,为方便照顾,我们都会整晚开一盏小夜灯,小夜灯在地面上放着,离小床大约1米,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是否有影响?
专家解答:小夜灯一般瓦数都很低,大多都是2瓦左右,5瓦以下。只要不开大灯,不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造成影响。在安装小夜灯时,尽量低于宝贝的床,这样既方便父母晚上照看宝贝,又不会对宝贝的睡眠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小琪今年3岁,活泼可爱,但却有些小毛病。看书时总是歪着脖子,一开始妈妈觉得这只是孩子调皮的小习惯,就轻声制止,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小琪的习惯都改不了。后来妈妈还发现小琪不能对物体的大小和距离进行正确判断。去医院就诊,专家诊断:“孩子右眼上斜肌麻痹,存在视力不正,所以看东西喜欢歪头,斜视又影响了立体视,所以他对物体的大小和距离无法准确判断,属于麻痹性斜视。”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歪脖子是斜视引起的。经过手术治疗,小琪不仅视力恢复了,歪脖子的习惯也没有了。
斜视俗称斜眼、斗鸡眼、对眼等。顾名思义,就是眼位置不正。用医学术语描述则是:眼的视轴发生偏斜,并且不能为双眼的融合机能克服。孩子斜视会有歪脖子、眯眼等表现,一般孩子5岁以前是斜视的高发期。
为什么小孩子容易发生斜视?
首先,这是由视力发展过程决定的。小孩子的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人眼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的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刺激,逐渐发育并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的融像,精确的融像立体视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5岁以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成斜视发生。
其次是先天异常。例如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以及纤维化,生产过程中损伤,遗传因素等等。
第三,眼球发育特点使孩子容易患斜视。由于孩子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其角膜以及晶体的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调节能力强,所以,孩子看清楚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内转产生过量的辐辏,容易引起斜视,这种内斜视称为调节性内斜视。
第四,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视,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会产生外斜视。
斜视只影响美观吗?
儿童时期出现的斜视应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很多父母对斜视的危害认识不全面,觉得斜视的最大危害是影响美观,下面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斜视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破坏双眼视功能 斜视患儿不能双眼同时看东西,往往仅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体开阔以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不能准确分辨物体前后的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要立体视觉的工作,对孩子的未来会造成很多局限。
影响美观 内斜视俗称斗鸡眼,非常影响美观,孩子会遭到小朋友嘲笑,或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由此产生自卑、退缩和孤僻的性格,会影响孩子与人的交往。
形成弱视 斜视因经常单眼注视,会导致单眼用眼过度,使得视力低下,造成斜视性弱视。
引发斜颈及不良姿势 一些麻痹性斜视,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了克服复视,孩子会采用偏头、侧脸等头位来补偿,称为“代偿头位”,对孩子来说,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其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由此可见,斜视的危害远不止影响美观,为了避免上述的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
斜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多数情况下,发现孩子斜视后应当及早治疗和手术,一般在2岁以内手术,5岁前是矫正小儿斜视的最好时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斜视均需要手术治疗。比如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远视未得到充分矫正,患者出现过强的调节,引起过强的集合,导致内斜视的发生,这种斜视不能手术治疗,而是要通过佩戴远视眼镜来治疗和矫正。
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发生半年内不能手术,可以给予佩戴三棱镜以便更好促进融像功能,促进立体视的发育。
因此,斜视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斜视类型及对双眼视功能破坏的程度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当然也要提醒家长,手术治疗虽是斜视的重要方法,但临床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手术后眼位非常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再次出现斜视的复发,因此对于一部分斜视,即使手术治疗也不是万能的,需要手术以及术后功能的训练同时进行。
专家提醒:判断真假斜视需到医院就诊
一些早期的斜视如间歇性斜视,外观上难以发现,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伴有强光下眯眼的现象,家长发现后,应当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一些家长经常因为自己的孩子“斗鸡眼”,怀疑孩子斜视,因此前来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这样的患儿经常是假性内斜视,也就是说孩子由于鼻梁和内眦发育不完善,内眦角经常有内眦赘皮,往往使眼睛内侧“白眼仁”少,形成内斜视的假象。这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面诊并随诊观察。通过面诊,如果发现孩子双眼的映光点均在瞳孔的中央,就不是真正的内斜视。
Q&A:开小夜灯不会引发斜视吗?
妈妈提问:宝贝出生至今,为方便照顾,我们都会整晚开一盏小夜灯,小夜灯在地面上放着,离小床大约1米,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是否有影响?
专家解答:小夜灯一般瓦数都很低,大多都是2瓦左右,5瓦以下。只要不开大灯,不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造成影响。在安装小夜灯时,尽量低于宝贝的床,这样既方便父母晚上照看宝贝,又不会对宝贝的睡眠环境造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