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一位学生经过七年的努力,通过硕士、博士课程的学习,来往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等地采访、搜集资料、田野调查,从理论与实务出发,终于完成《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论文,取得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是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的第一人,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次体现是陆羽著的《茶经》,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文献,中国茶文化与东亚其他各国茶文化的连接,《茶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息息相关。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复杂,各地方的语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传到各国对茶的叫法也不同,比较早从中国传入茶的国家,依照汉语普遍的发音叫“cha”,如日本、朝鲜、越南、阿拉伯、土耳其等:而俄罗斯、其它斯拉夫各国,希腊和葡萄牙等,叫“茶叶”(HaЙ、chai);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曾先后占据台湾,从闽南方言中知道茶叫“te”,所以西欧国家受荷兰和西班牙人的影响,将茶叫为“te”。
  东亚地区,自古以来都接受了中国的文化,日韩是较早受儒道佛三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并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成为发展其自身文化的基础。日本,韩国的茶饮历史很悠久,各有自己的茶道传统和茶文化特色,韩国的茶文化具体表现在茶礼上,凡是传统、重要的典礼仪式都称“茶礼”。日本的茶道文化成为修身养性、做人处事的规矩。
  中日韩三国,虽然在茶文化上具有共同性,但三国的差异也相当明显。韩国茶文化较重儒轻道,表现浮华外表的仪式,呈“单独性”;日本茶文化较重道轻儒,追求实至名归的形式,呈“复合性”;中国茶文化儒道佛兼筹并顾,强调体用合一的境界,呈“多样性”。
  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可以从器具、形式、茶叶等等实务方面着手,更重要的还需要探究茶文化精神,它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人类饮茶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中国在公元780年陆羽时代,已经发表了一项要求极为严格的茶规,饮茶家庭必备哪些茶器,不用时收藏在特制小橱中,需摆放整齐,各有定位,家长主持供茶是权利与义务,也是一种礼貌和光荣,如此的教养,显示一个家庭的社会定位和素养。陆羽着《茶经》奠定品茶的规则、条件,举凡文学、陶艺、建筑等各种文化深受影响,历经唐、宋、元、明、清继续不断的演变,已经融会了儒、道、佛等各家的思想,形成茶的根本精神。
  今天我们谈茶,若只是在追求物质的感官享受,则另当别论;如果强调茶文化,就不能只追求茶的色、香、味、形等外在观感,我们研究茶文化,就得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中国的茶文化与东亚其他国家的茶文化,除了在名称上有所不同,在追求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即使日本、韩国使用的汉字和中国相同;但是,他们的表达意义和诠释也未必是相同的,这是我们研究东亚茶文化时,必须审慎看待的地方。
其他文献
“洞上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瓷窑。”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家徐曼亚在他的《瓷史》中这样写道:“洞上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瓷窑。”  这座德化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龙窑,至今仍延续着薪火,采用最传统的柴烧技法,源源不断出产着内外销瓷器。而在洞上兴建的陶艺村里,还有一群年轻的陶艺手作人,借助古老的龙窑孕育出精心雕琢的陶瓷作品。而自由且富有活力的陶艺,也为月记窑增添了新的生机。  旧时龙窑,延续炊烟袅袅的
期刊
在茶叶王国里,乔木类茶树的树龄对茶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凤凰单丛家族就是这个王国里面的庞大族群,树龄对于成茶品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上一次的凤凰单丛品鉴中,小编对2006老丛“大乌叶”的外型、内质进行初步展示。此次小编特别精选蜜兰香型单丛2014年新丛、2014年老丛、2006年老丛陈荼进行对比,分别从外型、内质、和叶底三方面进行PK,并特邀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工夫茶》传承
期刊
如果你身处长江以北,无论是中原腹地,还是大东北,记忆里一定是有着轻苦涩味的绿茶。你们身边的那些绿茶,像北方的一切,有种粗狂的豪气。父母那辈是大搪瓷缸,你们这辈换成了精致许多的玻璃杯,变的是器具,不变的是温热的茶味。你们那根深蒂固的气味记忆,依托着那些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叫做“茶”的可人绿。如果有一种茶味属于乡愁,那这份属于长江以北。  杭州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四川竹叶青
期刊
为了重现福建水仙茶的荣耀,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将联手福建水仙茶品牌战略联盟,以及武夷山市、建阳市、建瓯市、漳平市、永春县五个县市拟于6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以“温情水仙茶,走进百姓家”为主题的“北京水仙茶之夜”暨“千里水仙茶路”启动仪式,让北京民众感受清新福建的温暖水仙茶,让北方销区更多的人全面了解水仙茶。  活动开始后,主办方将分别走进开封、杭州、南京、广州、上海等主要销区举办水仙品鉴会,让茶人、茶商
期刊
只有经受得住岁月沉淀的艺术品,才具有收藏的意义与价值。收藏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掘一件能够承受时光洗练的艺术品,也正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对于德化白瓷而言,我们又该如何去判定一件瓷器的收藏意义和价值?著名德化白瓷藏家苏银溪将为我们讲述他对白瓷收藏的理解。  从商人到藏家  在众多德化瓷器的藏家里,“宝兜艺瓷”的掌门人苏银溪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他的手上收藏有数百件德化白瓷近现代名家作品。作为商人,苏银
期刊
幔亭峰下,于彝山兰若茶文化艺术空间小憩时,北京收藏大家张先生曾作七律一首。  在云雾缭绕的青山间,一身素衣,优雅从容,品一杯岩茶,清香淡甜。一窗青山一盏茶,一席茶会一曲乐。  如此美景佳物,自是值得分享。  武夷暮春,茶香漫野。  乙未年的武夷岩茶茶季,中国人文茶道发起人王迎新,和来自全国十个省份的十二名学员在武夷山精修人文茶道。“醉卧岩茶沟壑间,慢啜吞茗细悟岩”。茶修期间,学员们走茶山,看做茶,
期刊
许多美好的经历往往都可遇不可求,读一本好书,结识一位知己,品尝一款美食,做了一场美梦……当然,还少不了喝一泡好茶。  因为一次采访,我认识了空山,他在高校的美术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资深的室内设计师。当我拿出采访本时,他连忙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喝茶,缓一缓。”于是,一场访谈的开场白便从茶开起。  空山是爱茶之人,尤爱老茶。他四处收集不同年份的茶,却不单是为了囤茶,而是乐于分享。在唤醒口腔的第一泡荼
期刊
五月的周末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将城市多地淹成了“威尼斯”,将茫然失措的人们关在屋里。与其望雨兴叹,不如且坐且观雨景。  而此时的屋外,只融成一个很模糊的轮廓,雨境也似乎变成了梦境。家人都围在了桌前,期待我选择一泡适合这潮湿天气的茶,于是乎我想起了一款“带劲”的岩茶。  打开茶袋,微弱的灯下,干茶的灰褐色的条索肥壮匀整,幽幽然有淡淡的焙火香在空气中蔓延。  提水高冲,高锐的桂皮香冲破了潮湿
期刊
从小就跟着父亲捏泥的陈明良,对于德化白瓷艺术有着独特的鉴赏力、感知力与创造力。从父亲领着他走上陶瓷艺术之路起,收藏与创作就牢牢地嵌入了他的生活,使他徜徉流连于陶瓷世界,专注于破解它们的艺术密码,并汲取其艺术精华融入创作,赋予了时代精神。  手工与机械的龃龉  初夏早晨,阳光洒进小楼的院落,一地明媚。  贤惠的妻子已经备好茶,烫洗好茶具。一袭黑色唐装的陈明良,端坐在茶桌前,开始了每天的第一杯茶,用的
期刊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到夫婿薛平贵风光返乡,“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完美爱情故事,却也是虚构的民间传说。不过在台湾竹南,还真的有人坚守寒窑长达77载,不同的是从13岁入行、14岁担任师傅至今,始终欢喜拉胚做陶、烧陶。高龄90岁的添福师,今天还要以90把不同造型的创作茶壶,举办“九十壶展”为自己庆生,让人深深感受台湾民间无比的创作活力。  在台湾少数残存的蛇窑中,保存最完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