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渡许你一世浪漫与诗意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n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上花渡景区位于栖霞的八卦洲,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去处。整个园区划分出六大板块,分别是陌上广场、绿野江南、四季年华、大阡世界、八卦水城和罗曼花海,每个板块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
  这里为什么命名为“陌上花渡”呢?陌上,就是阡陌,提起田连阡陌,便不由得想起了这惬意自在的田园乡村。而这花代表的是美丽和浪漫。渡,是临水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是美丽田园里浪漫渡口。这里是漫度的时光,这里是洲内的小憩。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的典故:五代十国的时候,吴越王钱镠的夫人回乡侍奉双亲,久久未归。吴越王非常思念自己的夫人,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什么意思呢?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地回来。九个字,平实温馨,相思内敛,无一字提及思念,却无一字不是思念。那这“陌上花开”为什么改一个“渡”这个字呢?是因为八卦洲是江中之岛,渡船是从古至今存在的交通方式,有句话叫“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渡”不仅是交通方式,也是情与缘分,既符合了八卦洲“有爱之洲”的定位,也表达出这里是一个开满鲜花,环境优美,浪漫迷人的地方。
  这里的罗曼花海,取樱花、玫瑰、菊花、梅花四类品种,达到四季有花、日日飘香的观赏效果。整片花海以爱为主题,与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巧妙融合,打造出“花添云锦千分彩、锦缀花海万片霞”的炫目效果。
  陌上花渡内有许多水域,桥梁众多,而桥梁的名字都是来自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立春桥”,连接了绿野江南和四季年华板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春分桥”紧随其后,“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还有谷雨桥、白露桥、立夏桥、立秋桥和立冬桥。也有小雪桥,大雪桥、芒种桥、小满桥等等。一座座桥走过来,仿佛我们过的不是桥,而是年景。
  而景区道路的命名则皆与花有关。通往大阡世界的路叫做循花路,通往航天栽培馆的路叫做拥花路,通往罗曼花海的路叫做闻花路。
  这里有“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的拈花路;有唐伯虎《桃花庵》中“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的花前路;有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中的“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的花里路;白居易的诗句中“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的花影路;詩仙李白笔下:“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的花雨路;还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路。
  走过阡陌、穿过花海、跨过小桥,这浪漫的陌上花渡早已进入了我们的心扉。花前凌波横过的淡淡情思,比春风更柔软、比春水更温婉。
  陌上花开缓缓而归,归的是我们的人;陌上花海久久而渡,渡的是我们的心。我愿许一份良善与浪漫,许一份诗情与画意,等着你再次归来。
其他文献
编者的话  中国的语文,显然不仅存于我们已知、可见的印刷品和出版物上。不说街谈巷议、村言俚语,遍布于网络中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已然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阅读内容,构建了当下最具有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语文现象”(广义的)。这,只是一个事实。作为传统媒体,接受这一事实我以为既不羞耻,也很必要。与“数字语文”获得互动,对传统媒体而言,应是一个不无裨益的交流方式。所谓共享,自是应有之义。不过,囿于刊物形式
期刊
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老百姓大食堂”,从选址到装修,从广告宣传到正式营业,前后用時仅两个月,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足见中国建造与中国制造的厉害。  走进食堂,有一整面墙壁,饰以丙烯彩绘,大意是讲文明就餐,推进光盘行动。画风朴实,内容实在。再看店堂布局、菜肴制作,商家的用心谋划可见一斑。点餐者入门,先取托盘,排队沿着摆满餐碟的橱窗口依次前进。橱窗内不锈钢托盘里大荤、小荤、素菜、汤羹、糕点,按照价格高低
期刊
“儿子,开车时有人打你手机,你怎么办?”回到老家,还未落座,父亲就关切地问。  我一怔,心想:那还不简单!使用蓝牙呗!  我还未说话,父亲拿着“华为”手机,指着屏幕上的“百度”:“你看,蓝牙,不仅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而且开车时可以直接戴耳套接,可以不拿手机,这样行车更安全,不容易出车祸。”  看着父亲郑重其事的模样,我忍俊不禁:“老爸,您放心吧。我早就使用了。”  “那就好,你妈叫我一定要提醒你。
期刊
公元前333年,战国时代的楚国于石头山筑金陵邑,从而开创了南京城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的先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应天为南京,南京之名便始于此。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从此名号不改,也结束了历史上南京先后出现过的7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号。  北有北京,南有南京,伟大的先人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文化符号。作为南京人,我们常常留恋于长江大桥的磅礴气势之中
期刊
江浦以林散之的名气来创建求雨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位于江浦城南一條倚河打造的街道被命名为“林公堤”,这恐怕连林公本人也未曾想到。  林公堤是一条现代的民国风情街,也是我每晚散步的必经之地。漫步在黄昏下的林公堤,会觉得舒缓轻柔的音乐像是从花间草丛里流淌出来的,格外养神。眼睛一样的地灯,卫兵似的路灯、壁灯简直就是一朵朵暗香浮动的玉兰花苞,装饰灯藏在花墙间闪着幽光犹如盛放的蓝色妖姬,多维
期刊
初访桦墅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中国乡村生活方式是世界最美的风景线。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所描写的乡村风景,是世代读书人的心灵家园。尽管时光流逝千年,这种恋乡情怀却一直潜藏在人们的心底。古朴的村落、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乡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俨然是如今忙碌喧嚣的现代都市中人们对安宁平和生活的向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全家托父亲之福作为随军家属从苏北乡村迁居南京。对此,全村人无不充满艳羡。  当年举家搬迁的情景,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打点好行李,父母一步三回头。打量着我们的老屋和土墙围成的小院,他们脸上依依不舍的神情,是一种幸福的伤感。  “我们就要去南京了,那里将会有我们的新家。”我和两个妹妹高兴地欢呼雀跃,兴奋地叽叽喳喳。  对南京之行的美好憧憬,完全冲淡我离别故土的伤感
期刊
一位初中女同学在朋友圈里发感慨:有时看着自己的孩子,会有一刹那的恍惚:他是我的孩子吗?怎么觉得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这种时候,我的记忆闸门就会被触动,一些以为已经远去了的记忆突然扑面而至。  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小城的天空湛蓝迷人。午饭后同学们飞快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男生们在走廊里疯打疯闹、朝路过的陌生女生吹口哨;女生三个一群、两个一党散布在校园的小树林、假山后說私房话,觉得彼此会是一辈子的朋
期刊
我有喜欢睡懒觉的坏毛病,如没人叫、没人吵,能一觉睡到太阳高照。  我的觉是被梁婆婆吵醒的。梁婆婆每天七点半准时到我家。来了之后,就开始扫地、拖地、抹桌子。她一边干活,一边和我老婆说起农村的事和她曾在别人家干活时遇到的新鲜事。被吵醒的我仍不想立刻起床,躺在床上饶有兴趣地听她有说有笑。起床后,到了客厅,她大声地和我打招呼:“汤老板,早!”  梁婆婆是通过中介来我家帮忙的。没干几天,她就不止一次地说要走
期刊
记叙位于浦口的书法圣地求雨山四时美景印象,映射于心,冬去春来,充满希望,一片美好:步入求雨山,嗅见浅浅墨香,萦绕衣袂,印染周身。  是夏。午后半山,山径微微渐斜,日光炽白。缓步而上,脚畔的兰草中幽幽地夹杂三两株淡紫色桔梗花,花意盎然,修长娉婷,宛若婀娜女子。竹影摇曳,煞白的日光被大片参天的茂竹遮蔽,竹林清冷暑热不存,竹间水汽白雾氤氲似有似无。转过一团茂密的竹叶,林间空旷处几棵乔木,那是深山含笑,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