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中国启示录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世界拥有2500万观众、历经15年巡演经久不衰、舞台道具整整8个集装箱……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大河之舞》在中国13个城市演出60场,在所有城市都获得了火爆的票房和极佳的口碑,创造了国外艺术团在中国巡演的新纪录。北京2009年演出市场票房已接近10亿元,但距离创作出超越种族、年龄、国度的演出项目,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巨大的“大河效应”的目标差距尚远。《大河之舞》的成功能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成绩:
  演出“黑马”国际市场独占鳌头
  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大河之舞》的热浪席卷中国的13个城市,连续演出60场。《大河之舞》所到之处,场均上座率达九成以上,很多场次更是满场,甚至出现了加座。赞助商踊跃冠名包场,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成为2010年初国内演出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致后来很多城市打电话给主办方,要求承接《大河之舞》演出。
  《大河之舞》自1995年2月在都柏林首演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演出超过1.2万场,现场观众达到了2500万人,《大河之舞》的DVD录影在全球销售超过1500万张,荣获格莱美最佳音乐专辑的《大河之舞》原声带创造了750万张的销售佳绩,连续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获得了白金唱片荣誉。
  《大河之舞》还创造了一系列的票房奇迹,爱尔兰首演五周,场场爆满,高达12万人次欣赏。伦敦首演从原定6周加演至13周,共演出150场,创下前所未有的加演场次。德国巡回演出,100万张票售罄。三度前往日本巡演票券依旧销售一空。
  即使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八场演出5万张演出票提前两周售罄,更是创造了剧场演出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奇迹。
  到目前为止,《大河之舞》已经在全球创造了2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迄今没有其他演出能够超越这一纪录。《大河之舞》已经成为国际演出市场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内容:
  兼收并蓄 打破文化、民族的界限
  北展剧场演艺总监张力刚是《大河之舞》中国巡演背后的操盘手,通过和《大河之舞》的长期合作,他发现成功的作品源自于成功的创作,《大河之舞》的创意是具有国际性和先导性的。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大河之舞》是一部反映爱尔兰先民艰苦奋斗的故事,但实际上,《大河之舞》的立意更加国际化,《大河之舞》从一个艺术化的角度,反映了文化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学习并实现和谐,使得人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感受文化。
  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执行艺术总监李捍忠表示,《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他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内容多元且丰富,看后使人赏心悦目。
  《大河之舞》曾在2003年登陆中国。当时该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至今仍被喻为“令血液倒流、毛孔战栗”的激情灵魂之舞。一位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演出的观众这样形容当时的“疯狂”: “演员尽情舞蹈,观众忘情鼓掌,大会堂一片沸腾……”
  《大河之舞》的魅力不在豪华的包装和道具,演员的服饰极其简洁:一条黑短裙,一件紧身衣,一双硬底鞋或软底鞋,质朴健美,活力盎然。舞蹈表演者均为国际舞蹈大赛冠军获得者,除爱尔兰特色踢踏舞外,俄罗斯、西班牙、美国的优秀舞蹈家展示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舞蹈元素和谐地融入其间。作曲是最好的作曲,乐队是最有感召力的乐队,连地板也是一丝不苟的特制品,这就是艺术的完美呈现。
  
  编排:
  高度市场化 加工成商品踢踏舞
  《大河之舞》是什么?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忧郁热情的西班牙佛朗明哥?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这就是《大河之舞》—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巨桥,将爱尔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面容呈现!
  好多人认为看一晚上踢踏舞肯定会烦,不如一台综艺节目更精彩,其实不然,“大河”展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踢踏舞,当清一色的俊男美女迈着整齐划一的节奏震撼你视听,当天籁般的风笛音乐响起时,你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所有人都会随着音乐动起来。
  根植于爱尔兰传统,技艺高超的表演者推进爱尔兰舞蹈和音乐进入当代,俘获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的观众。每个团组拥有80个演职人员,包括激动人心的爱尔兰舞蹈队、爱尔兰音乐家和《大河之舞》乐队以及来自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在著名作曲家比尔·威兰充满魔力的乐曲中起舞。
  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公司副总经理高历霆认为,这一古老歌舞剧符合观众口味,在舞蹈编排上非常市场化,它根据“好听好看”的商品游戏规则,成功地把古老的“乡村踢踏舞”加工成为现代的“商品踢踏舞”,确保了这场美轮美奂的演出让每位观众都听起来痛快淋漓,看起来赏心悦目。
  《大河之舞》的编排不是单纯拘泥在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上,而是一台吸收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节目的综艺秀,其中包括佛朗明哥、俄罗斯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美式踢踏舞、无伴奏合唱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又成功地和爱尔兰踢踏舞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多元文化的大合唱。《大河之舞》是民族的,更是国际的,《大河之舞》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这使得所有模仿它的作品,不是太传统,就是太单一,都无法超越《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内容的丰富多彩,使得其演出团队即使是剧场版,也要达到70人的阵容,体育馆版更是多达120人。这和那些只有20多人,甚至十几个人的队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那些号称和《大河之舞》媲美的爱尔兰舞台作品,实际上都是比错了对象。因为《大河之舞》并不仅仅是爱尔兰文化,它是一台真正好看的国际节目大融合。
  
  表演:
  颠覆传统 严肃演出娱乐化
  《大河之舞》的表演形式也是反传统的,它第一次告诉观众,观赏节目的时候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不苟言笑,你可以欢呼、跺脚,甚至站起来一起舞动,这使得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
  在德国演出,常常是半场的时候,全体观众都站立起来,和演员一起舞动。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要求舞者上身笔直,面部表情严肃,而《大河之舞》则在保留传统踢踏动作的基础上,更加讲究整齐划一,而演员的面部表情更加丰富。
  参加《大河之舞》的爱尔兰踢踏舞者,大多数都是各种比赛的获奖者。他们在其他场合都是竞争对手,而一旦进入《大河之舞》,他们则要学会团队合作,用一个姿势、一个声音、一个动作,把这种竞争关系变成了一种协作关系。
  
  制作:
  品质立团 高质量演出成票房保证
  《大河之舞》一贯坚持品质立团,用执行制作人朱利安的话来讲,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与演出数量或者价格相比,只有质量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大河之舞》出动的时候,一定是会严格地使用自己的灯光、音响、布景、地板等设备。只要有一个空间给《大河之舞》,那么你在中国看到的《大河之舞》,就可以保证和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是一样的。虽然增加了成本和巡演的难度,但是在质量上的不妥协,成为了《大河之舞》能够常演不衰的有力保证。
  作为一个常年在世界各地巡演的舞台作品,《大河之舞》在舞美设计和运输上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既保证运输方便又不让演出效果有任何缩水,该团的舞台灯光美术总监托布拉斯自有妙招,“我们在道具上有很多小窍门,比如用一种微型麦克风放在演员的踢踏舞鞋和地板上用于收音,演员的头饰上被安装上了微型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信号,这样灯光就被牢牢地锁定在演员身上,不管他们的动作如何快速变化。”
  令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大河之舞》在服装制作和调度上达到了极致,据托布拉斯介绍,《大河之舞》在爱尔兰都柏林设立了专门的服装管理中心,里面的数据库中详细记录了每个演员的身材尺寸,演员到哪专属于这个演员的服装就以最快的方式马上送达,而且《大河之舞》的所有服装都是在爱尔兰本地手工制作的,质量上乘。他表示,洗衣机也被安置在舞台现场,一边表演一边清洗、烘干服装,效率极高。
  《大河之舞》制作人莫亚·多何第在戏剧、广播和电视行业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爱尔兰及英国的电视剧制作中多次获奖。高效精致的舞台、服装设计也意味着高成本的投入,票价也会相应提高,但托布拉斯认为对于一个好的文化产品是很正常的,观众得到的是高端的艺术享受,人们最终会认为演出价有所值。
  
  营销:
  版权营销 用电视媒体放大传播
  张力刚认为,《大河之舞》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它成功的市场营销。它颠覆了以往艺术家自娱自乐的创作方式,首次采用了电视为主导的传播方案。首先,节目的产生就来自于欧洲歌唱比赛的7分钟表演,创作核心人物也是非常资深的电视导演,节目制作完成后,在美国的PBS、英国的SKY、德国的电视二台、法国的电视五台,甚至包括中国的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期的密集播放。
  传统的百老汇或者伦敦西区的节目,对所谓的版权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还在上演中的剧目是不会出DVD视频的,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观众看到了DVD,就不会愿意去剧院现场观赏了。而《大河之舞》的导演约翰却不这么认为,他成功地使用现代电视媒体进行放大传播,所有观看过《大河之舞》录影的观众,都成为《大河之舞》的潜在观众。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得到了很多西区和百老汇的认同,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在推出节目的同时推出DVD录影,向市场进行推介以扩大潜在的观众群。舞台艺术与现代传媒联姻,让舞台艺术从有限的剧场空间,走进了广大受众的视线。
  
  宣传:
  长线推广 投入高达三四百万元
  宣传与广告是项目成功的“头号功臣”。其推广机构中国最大的国际演出进口商中演公司承认,在欧美娱乐演出市场活跃了近10年屡屡创造票房奇迹的《大河之舞》,除项目自身显而易见的优势外,宣传得力拿下了首功。
  据悉,中演公司在运作《大河之舞》的时候,在与该团签订完来华演出协议的第三天,就收到了来自爱尔兰方面的四大箱神秘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印有《大河之舞》LOGO的标准稿纸、稿纸夹、信封、节目册等。爱尔兰方面解释说,所有在中国宣传的记者都要用他们邮寄过来的统一的稿纸等物品,而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承办《大河之舞》演出,都要遵循这一规定。
  李志强是《大河之舞》在华演出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在此之前曾参与运作了许多商业演出。他说,按照成本比率核算,一般演出的宣传投入至多七八十万元,很少超过200万元的,而《大河之舞》则高达三四百万元。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的各种报道,加上多种形式的广告,持续了很久。
  今年是《大河之舞》诞生15周年,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内地进行大型巡演,这样的盛况不仅令《大河之舞》整个团队全力出击,连爱尔兰总统都被惊动了。为了给这次中国巡演鼓劲,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不遗余力地推荐这部爱尔兰国宝。
  有了总统的助威,此次《大河之舞》中国巡演的级别又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演出方特别制作的精美宣传纪念册上,总统的推荐信和亲笔签名被隆重地放在扉页。而演员阵容方面,此次15周年“白金纪念版”《大河之舞》排出了有史以来最豪华的阵容。
  在其整个宣传过程中,最有特色之处是《大河之舞》男女主角演出之前两次来京,与观众见面,为演出预热。《大河之舞》自诞生以来,每一个版本都配有一个浓缩的演出表演宣传阵容。据了解,在正式上演之前,像这样精心地进行小规模的精彩片段宣传式演出,在国内运作的各种演出项目中并不多见。宣传之精心由此可见。品牌形象宣传小组演出之前两次来华花费不少,但出色的宣传,高高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其实宣传的长周期应该成为演出的一种常态。演出作为一种优先预期收入的经济行为,其投入硬广告的费用往往并不高,相反以媒体报道宣传等公关行为为主。投入的不足,往往是因为演出目标观众的不知情所导致的。而长周期的宣传策略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事实上,在巴黎,很多高雅艺术的音乐会、芭蕾、音乐剧等等,提前半年去购票都未必能买得到。这种长线的做法,值得国内演出公司学习。
  2009年,经北京北展演艺文化有限公司的运作,《大河之舞》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使得亿万观众目睹了大河的“雷霆之舞”,这大大推动了《大河之舞》在中国观众的认知,随后中央电视台又多次播放了《大河之舞》的经典录影,使得观众更加期盼《大河之舞》的到来。在这一系列推广的基础上,又加上《大河之舞》15周年的契机,终于使得《大河之舞》在中国的13个城市进行了成功的巡演。
  
  运作:
  专业运作 培养成熟的中介和观众
  张力刚和《大河之舞》的高层保持着长期的友谊,其导演、制作人等对于市场的重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对方都会问各地的票房怎么样,有多少票是卖出去的,如果销售不好的话,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一下。《大河之舞》首演15年来,所有的巡演都能够保持票房不败,这得益于艺术团对市场的异常重视,只要市场不成熟,他们就会耐心培育,而不会竭泽而渔。
  《大河之舞》2003年就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六场,中演公司总经理张宇说:“一个聪明的演出承办商不能‘对牛弹琴’,必须要懂得市场和观众。”他表示,演出行业属于广义的服务行业,要为观众提供一种具有大量文化内涵的服务,而一个优秀的演出承办商要知道不同的观众各自爱看的是什么样的节目。在他看来,《大河之舞》是演给更广泛的人群的。
  演出市场需要成熟的产品,而一个成熟的演出市场,还应该包括成熟的中介和成熟的观众。张宇认为,用专业化的运作方法把成熟的产品推向世界,需要靠成熟中介的力量。中介不成熟,就像现在的许多演艺作品,演出得很好,但卖得不好。而中国观众的不成熟主要是因为对优秀演出作品了解得太少。
  一流水平的演出在中国也许未必会获得成功,而三流的演出经过炒作,或许就能获得成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只能靠时间来改变。这几年国内的演出行业发展很快,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市场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从不具规模到初具规模;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参与者从少变多。
  仔细分析购票人群,中演公司发现,与靠团购取胜的其他项目不同,《大河之舞》卖的散票居多。而且,大剧院票房和各处订票电话反映的情况显示,购票观众中,有两成2003年就看过,这次是想再过把瘾。还有六成观众是早就听说这个节目,但一直无缘看到,这次来弥补遗憾。
  此外,该项目受到国家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票价较2003年演出时有所降低。那时最高票价和最低票价分别为1280元、280元,而这次分别为980元、18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更加聚拢了人气。
  刨去人情票、工作票,至少要售出约4万张票,每张以380元平均价计,光票房收入就有1500多万元。扣除1000万元左右的演出成本,中演公司可净挣5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辅助产品的收入。
其他文献
     
期刊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文化部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二者都强调民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6月15日《无锡日报》发表的《无锡倡议:共同努力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指出:“保护文物,匹夫有责;人人参与,刻不容缓。我们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保护和传承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由此可
期刊
1980年代初,湖北的民间文化人发现了《黑暗传》,他们诗意地说道,在深山老林里采撷到一朵民间文学奇葩。1984年,湖北学者刘守华首次将《黑暗传》定性为“汉民族的神话史诗”。这一定性将《黑暗传》推上了风口浪尖。汉民族有没有神话史诗?《黑暗传》是不是汉民族的神话史诗?随之而来的争议,或明或暗,或热或冷,持续了近30年。  濒临失传的《黑暗传》亟待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是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却
期刊
两条路距离差不多,都是360公里,都要翻过上十座大山,经过“阎王鼻子”“鬼门关”“奈何桥”“转脚楼”等险段,有的地方是悬岩峭壁,路不足盈尺;有的深涧中间嵌两根木料成为一个简单的桥梁,遇到下雪结冰天气,草鞋踩在上面,跟抹了油似地光滑,盐夫们双腿直打颤,稍有不慎,一脚踏空,就会命丧黄泉。  洋行老板听说挑盐的队伍来了,放出话来说不收购了,或者杀价,老实的盐夫只好忍痛卖掉;有经济头脑的盐夫自己挑着盐走村
期刊
五台山下的千年古村永安村,处在滹沱河流域古人类文化的发源地,村落中的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近代史上永安村成为了著名的“将帅村”,诞生了徐向前等众多将帅及其他历史文化名人,村里的故居及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徐帅故居及其四邻古宅、永安村古墓目前却经历着毁损、被盗等状况,急需得到有效保护。  永安村古村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村北是徐氏宗祠(道光年问
期刊
纵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其传统工业普遍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而后再度复兴的过程。分析发达国家老工业区复兴的历程,一个共同、也是基本的途径,就是始终着眼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艰难的产业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再造新的竞争优势。     英国曼彻斯特的多元化发展     曼彻斯特,英国中部重镇,工业革命诞生地。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
期刊
哥本哈根市的地标—与丹麦人相伴近百年的“小美人鱼”, 日前从朗格宁海湾首次“离家远行”, 远涉重洋到中国—是为了参加世博会。  2010年的5月1日,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的目光,聚焦上海;上海的目光,浏览全世界。一幕举世瞩目的盛大传奇,即将拉开那神秘的大幕。  上海,上海,弥漫着欢乐和自豪,洋溢着希望与憧憬。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犹如正在生长着的巨大而美好的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从盛夏到
期刊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是从2005年开始进行建设的,经过4年多时间的运营,可以说证大现代艺术馆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在定名证大现代艺术馆的时候,我们把现代艺术作为一个特定的方向,所以主要是从事现当代艺术的研究、陈列、展示与交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想,在未来怎样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自身原创价值的博物馆模式。随着即将搬迁到喜玛拉雅美术馆,我们
期刊
同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动漫产业相比,国内动漫缺乏与之抗衡的历史积淀,但在手机动漫这个新领域,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有可能成为中国动漫业反超日美等动漫大国的一个捷径。然而,和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相似,国内的手机动漫也被内容匮乏拖住了前进的步伐。     手机动漫让各国同步起跑     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东可谓国内手机动漫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的作品《三国演义》已经尝试进入了手机漫画
期刊
一、娱乐产业化的典型特征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将产业化定义为:生产的连续性、产品的标准化、过程的集成化、组织严密化、劳动机械化、生产与组织一体化;苏小勇在《挑战,迎面而来》中指出:产业化是指广播电视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合理性的轨道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喻闻在《推进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化建设》中说道:产业化是指能为内外市场提供大量商品的具体产品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