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情感衔接”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教届多年来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各个幼儿园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对幼儿进行学习态度、能力、技能、知识的链接,而唯独里忽略了“情感链接”。本文对现有幼儿园实施现状分析,引发大家对情感教育的关注,一起探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情感衔接”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状;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08-02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是幼教届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早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2011年,幼小衔接问题被列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2012年《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再次强调“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有限衔接”,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都会开展类似《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一起说说“我心中的小学”,想象一下“我梦想中的小学”,讨论“如何当一名小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小学”,观摩哥哥姐姐们如何上课?如何进行课间十分钟?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规范。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们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人学前的准备,全面感受小学的生活与学习与幼儿园的不同,激发了幼儿争做一名光荣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还特别注重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良好规则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活动中知识的整合,注重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家园共育。这也非常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但笔者调查比较了多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发现,幼小衔接课程全面地渗透了有关幼儿学习态度、能力、技能、知识的链接,而唯独里忽略了“情感链接”。幼儿园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老师和孩子进行《认识小学》的活动,说到“我们离毕业的时间不长了,很快就要跟幼儿的老师和孩子说再见了”,孩子说着说着就嚎陶大哭,说不舍得幼儿园,不想上小学。
  场景二,和孩子畅想《我梦想中的幼儿园》时,孩子说来说去都觉得幼儿园最漂亮,我梦想中的小学要跟幼儿园一样,老师和小伙伴都还要每天在一起吃饭、睡觉、玩游戏。
  场景三:参观小学后,本以为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可是他们却认为“小学的教室太简单了,一个玩具都没有。”“老师一直在上课,都不组织游戏,好无聊。”“课间十分钟还要集体跳绳,可是我想去搭积木。”
  这一个个的场景恰恰表明了幼儿情感教育的断层,幼儿知道“我要上小学了,但我舍不得”、“老师说我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小学的生活”、“我甚至还不想长大,不想毕业,我想继续上幼儿园。”……这也许是更多幼儿的疑惑和写照。心理学家卢格说:“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就像三年前从家里进入幼儿园一样,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情感,是指人对物体和事情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当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施加各种积极的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那么,幼小衔接课程中的“情感衔接”就是将符合大班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认知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幼小衔接课程中,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获得对小学的认知、体验、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产生上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生活和学习。
  1.构建幼小衔接情感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幼儿从幼儿园踏进小学,因为心智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只是依靠幼儿本身,是很难靠解决问题的。教师和家长就要未雨綢缪,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重视化、分析理解化、运用正确化,提前构建幼小衔接的情感背景,让幼儿明自时间的意义,懂得成长的规律。在幼儿园里我们通过《长大的发现》的子主题,引导幼儿回顾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点滴,“谈谈自己哭的经历,最好的朋友,难忘的事情,最自豪的事情,感激的人和不舍的人等等”,并与幼儿一起制作“成长回忆录”,回顾幼儿园的三年光阴与收获,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变化,了解自己的优势,印记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家长则需多关注“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跟谁一起玩游戏?”“面对不愉快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没有来,你难过吗?为什么”等等。细心观察幼儿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关注幼儿的心灵成长,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指导。
  2.解决幼小衔接中的断层
  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①关系人的断层。②学习方式的断层。③行为规范的断层。④社会结构的断层。⑤期望水平的断层。⑥学习环境的断层。如果这六个断层没有解决好,会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笔者把这六个断层归纳为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2.1 人际关系的建立
  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我们通过主题活动《我长大了》引导幼儿回忆小班成长的经历;共同阅读绘本《勇气》,感受和理解勇气的含义;学习《永别了,袜子》,制作《好朋友通讯录》,体会和表达对朋友的依恋情感,寻找结交新朋友的好办法。   2.2 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进入小学后,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知识的储备或者是能力的优劣,而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举止文明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乐于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等。通过《找不到的眼镜》、《别担心》、《整理小书包》、《一分钟有多长》、《下课十分钟》等活动,渗透到每天的一日活动安排中去,不断巩固,反复练习,最终形成习惯。情感教育强调以感受体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为发展过程,以情感性道德人格的培养为目标。
  2.3 学习动机的培养
  成功使人感到满足,使人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高。提高幼儿对进人小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对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提升幼儿学习动机。对于“我不想上小学”和“为什么要上小学”的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小耳朵、大本领》、《小阿力的大学校》、《我的梦想》、《开心的一天》等活动,让幼儿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自信的心理,并结合孩子的理想、愿望,与孩子一起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重要性。
  3.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情感链接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幼儿园和小学的情感链接。如请小学生哥哥姐姐人园进行小学生活的分享,树立小学生的榜样地位;到小学观摩半天,亲自参与小学课堂,课间十分钟,与小学生一起玩耍,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完成家长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单,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的衣服,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等。在最后的一周里,还可以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幼儿园告别,表达对幼儿园爱。如给幼儿园里的所有教职工送上自己制作的卡片,跟他们拥抱和告别;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吃饭和午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幼儿园里度过一整天;进行一次非常隆重的毕业典礼,让幼儿非常有仪式感地告别幼儿园生活,满足情感的需求,以全新的状态顺利过渡。
  另外,笔者发现,教师和家长的情感支持,包括关心、理解和尊重,能提高幼兒的自我认同感,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对幼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过渡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上的情感支持,如“你一定行!”“我相信你能做到1”“我一直在你的身边。”“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等语言;还有就是动作上的情感支持,如抱一抱、竖起大拇指、肯定的眼神和微笑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愿意上小学,喜欢上小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渭.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张晶.浅谈德育理论视角下的幼儿感恩教育[D].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
  [4]杨敏.法国解决“幼小断层”问题的措施述评[D].当代学前教育,2009.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领域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终身发展,提高这部分教学的有效性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经常和幼儿一起看书、讲故事,丰富起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自由的表达,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家园共育的不断开展,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幼儿园家园共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准确的把握家园共育结合点对提升其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此本文针对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结合点从多维度角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家园共育;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19-01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
期刊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孩子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阶段毕业进入到小学阶段的知识学习仅仅是转换了一个学习场景,换了一批与其为伴的学生,换了一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小学知识教授,其中很多的问题都被忽略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幼小衔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对小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源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小衔接教育的平稳过渡,是幼儿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倘若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就会对幼儿的成
期刊
摘要: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要从小入手,从幼儿时期入手,否则临竭泽而掘井晚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所以,正视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幼儿园;行为习惯;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17-01  幼儿园主要教学管理针对的是3-6岁的
期刊
摘要: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探析小学语文群诗阅读教学策略意义深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构建支架、群诗对比等教学策略,以有效开展以一带多的群诗阅读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诗阅读;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27-01  群文阅读是
期刊
摘要:幼儿天生喜欢亲近自然,对大自然中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农村中许多天然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可以在广阔的农村资源中体验创造的乐趣。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更好的开展美术活动,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农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长,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更加严格,学校是培养人才的训练场所,所以怎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贡献社会的杰出人才是学校当前重点思考的问题。小学时期是塑造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佳阶段,因此,本篇文章作者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美术教育,同时在幼儿教育内容上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弊端也不断暴露,教师因为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美术的熏陶学习而忽略学习过程,过于强调学生的美术作品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问题亟需解决。基于此,美术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创新,幼儿个性化的特征又应如
期刊
摘要:隨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借助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视评价,促进口语交际训练;联系生活,强化口语交际训练这四条策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时期良好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创设情境;借助教材;联系生活;重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
期刊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就是通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这些留守儿童缺失了家庭的和谐、父母的关爱,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不良行为和习惯,因此,重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