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结合实际,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帮助完成知识迁移。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教材,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课堂,突破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隔阂,并将教材意义延伸到生活体验中去,改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误解,充分发挥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作用。
  一、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教学内容
  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将语文教材中枯燥、深奥的文字转化为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物,更容易让学生去接纳。适当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元素与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理解抽象性知识提供了途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握好实际与知识之间的跨度,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领域出发,领悟教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真实的态度体验。教师在教学“如何给作文起一个好的名字”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周边商店的店名。比如有的店的名字叫“三千尺牛肉面”,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是“三千尺”呢?难道店里的牛肉面都有三千尺长吗?其实,这只是对食物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夸张化而已,这样反而能吸引很多好奇的顾客。由此,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商店招牌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灵感,这不就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吗?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生活和教材架起一座桥梁来。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画一幅展现秋天景象的图画或者进行一次关于秋天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唤醒心底对秋天的记忆,然后教师再转入课文教学:“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别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是否和你们一样呢?”这样一来,文章内容很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文章所描绘的秋日情景中去了。另外,对于教材所传达的一些思想情感,单凭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时,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寻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实现教材的代入感。比如,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妈妈进行一个小调查,问问妈妈今天都做了什么,写一份妈妈的行程表,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联想起自己的妈妈,她辛辛苦苦工作,回来还要做家务,她是不是也很累,也想舒服地睡一个觉呢?这样,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将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带入其中,更深刻地理解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课堂生活情境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集体参与学习的重要营地。为语文课堂设计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注入相当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拉近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的创建中去,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得到直接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时候,可以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标识,比如胃药广告里的“一步到胃”,微信推广时的宣传语“码上有钱”等等,让学生寻找这些词语里的错误文字,教师也可以借此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正确词语的印象,也避免了日常生活中这些错误文字对学生的误导。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也可能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帮助学生走进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去。例如,教师在介绍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展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真实体验,仿佛身临其境般过了一次少数民族的生活。这种生活情境教学突破了课堂的时间、地域等限制,让学生即使身处课堂,也依旧能深切地感受到课堂之外的生活元素,自觉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或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体验生活,延伸教材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还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是否对学生的情感和道德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是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知识与生活的真谛。教师应当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方式,将教材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记住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更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由于网络的普及,现在很多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之外,回到家便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打游戏,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多接触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像文中的小孩子一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多陪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一过他们的田园生活,别让网络建起一堵隔绝亲情的围墙,也别让网络抢走与大自然亲密交流的机会。
其他文献
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发现诗词的趣味呢?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读好这些有趣的诗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分析及思考  (1)只以背诵为单一教学目标,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
期刊
摘要: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的开展必定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路线,具体讨论了农村小学足球发展,怎样依托在学生、家长、教育部门三大靠山上的内容、问题,以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校园足球,学生,家长,教育部门  足球发源于英国,成长于英国,最后在世界各地萌芽,成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国
期刊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材,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在教育过程中,靠死记硬背的应试式教育是跟不上历史发展潮流的。教师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一位大学校长曾发出呼吁:“其他什么都可以引进,唯有人的素质引进不了,只能在这块土地上自己培养,这是最根本的。”在现实教学中,研究老师教法的多,研究
期刊
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尝试比较教学法。可透过清晰直观的对比,将很多关联知识点的特质更明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有效进行相似内容的梳理,避免对于知识点的混淆记忆。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网络也可以慢慢建立,这是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学过的内容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依托。  一、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记忆  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会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逐渐增多,知识点间的混淆问题会越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课程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生成的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的功能和作用。当我们对过去半个世纪的
期刊
要想成为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将技巧和艺术方式。这样我们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才能更好的起到教育的目的。下面我举几个小例子来说一下,怎么用艺术的方式指导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案例一:教室卫生。我们班的情况是打扫非常合格,但在保持上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我采取的以点带面的教育方式。看到某个同学的课桌下有纸团,我对他说,(实际上声音非常大,让每个同学都能听到),“***你的桌子底下
期刊
摘要:“新基础教育”关注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强调根据人的知识理解和储存结构的特点来思考数学知识学习的结构安排,为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数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每节数学课前的三分钟,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不同的“热身活动”,并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课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  关键词:课前三分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反思,在实践中深感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二、营造轻松学习。三、鼓励学生。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五、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学
期刊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求知’属于阅读的认识价值,‘向善’、‘立德’属于阅读的思想价值,‘审美’属于阅读的艺术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不但思想得到教育,情感得到熏陶,而且在整体素质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这就是阅读审美价值的实现。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我认为,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作品的意蕴  《文学理论》指出:“意蕴
期刊
所谓朗读,简单的说就是把文章正确、清楚、流利、有感情地念出来。学生若能熟练使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精彩之处,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朗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好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同时,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学生经常朗读能够增强记忆力,扩大词汇量,还能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感和初步的鉴赏能力,也能很好地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