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美术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成为学生喜欢的课,从而起到优化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1、应丰富绘画表现形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求异,好奇是中、小学生求学的重要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教学手段,只会使他们感觉索然无味 ,因此,有必要对学生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美术教材“房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采取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房子,幼儿不但剪贴出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并在房子周围画上了小草、小花、树等。形式多样,有剪的、有撕的、还有画的。这样,学生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
  2、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现代多媒体教学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等特点。如:教学《结构素描》,可运用多媒体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等,但那些小图片,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不易看清楚。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学生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只要能够适时使用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就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3、拓展美术材料,丰富美术教学课程内容
  美术教学在现代艺术、技术、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其表现手法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而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如:《标志设计》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剪贴的方法来完成,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如:在教学《纸的造型艺术》时,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纸的剪、折、裁、叠、卷等方法,还要教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制作特点,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美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
  1、要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教师就象演讲家, 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发射构成纹样》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以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奋,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再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最后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构成纹样,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构成纹样有更深的了解,使学生在教师语言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要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美术学科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剪纸》一课,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增强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教学生怎么画,而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教师张扬学生画的过程。
  总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美术教师要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
  
  主要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作者单位:564700贵州省赤水市大同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中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追求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故教师要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要用课堂的“满负荷”来减轻师生课外负担,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做”中明确概念、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从而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近十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五年级《墨荷飘香》一课,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
期刊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作“哑巴诗”,诗比作“瞎了画”。后人评论诗、画更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最高境界。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画是具有美感效应的艺术,诗是通过文字意象再现艺术,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发现并欣赏诗中的美,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欣赏目的,那么这些“无形画”无疑将为
期刊
有少数的家长,总喜欢在人前说教自己的孩子,以为是在为孩子好;或者不回避孩子,在孩子面前就谈论他们的缺点,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成人说的话。殊不知这些言语中隐藏了对孩子的伤害,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等,对孩子的心理、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下面谈几点看法和大家探讨。    一、抱怨的言语容易让幼儿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四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美感,培养创造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
期刊
初中地理学科在部分师生心目中,是一个浅谈的学科,一些知识只需作一些背诵和记忆即可,不必要象数、理、化那样做一些逻辑性的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应用,其实,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给
期刊
从教学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绊脚石。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后天形成的后进生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打工的影响  由于农村初级中学受打工潮的影响,后进生本身基础差、
期刊
阅读是我们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知识积累、运用知识创新的前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三个学段的具体规定(分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三个学段)。由此可见,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基础而又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会扩大学生知识面,能使孩子们认识生字、生词、新句、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而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灵魂,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传道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用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的宗旨,向学生传做人之道、治学之道和成才之道。    一、传做人之道  1、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进入高中时代,就应该是新起点、新标准、新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有
期刊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护下进行的。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许多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到处可以看到,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形成愉快的情绪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动力。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感情淡漠,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