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门学问?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学术,天马行空……
  在日本一桥大学的课堂里,我们常常歪着头,爆出一句好大声的“哈?”不过我们的潜台词不是听不懂,而是没想到老师要讲的内容是这么的出乎想象。
  一门叫做“日本现代社会”的课,老师开始对“为什么女生结婚越来越晚”这件事感兴趣,他问我们:“你们觉得,对方的什么特质会引起你想要组建家庭的兴趣?”这下班上可炸开锅了。最开始从后排女生那里蹦出来的单词是“Face”。得,原来外貌协会都开到国外去了。接下来的一堆关键词则是稀奇古怪,什么“会做家务”啦,“会把收入交给老婆”啦,“会修家电”啦,简直不是在找对象,而是在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都教授。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中规中矩的答案,比如“忠诚”“耐心”“收入”等等。
  到谁也想不出来新词的时候,老师非常惊讶地提醒我们:“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想到爱情?难道爱不是婚姻最基本的要素吗?”我们一拍脑袋,别说,真忘了!看来如今对于婚姻的定义,已经和传统观念有了很大不同,社会的现实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变得对物质斤斤计较。如果不是老师这样一问,也许我们都忘记了,最简单的感情,才是维系最牢固感情的纽带。
  专门日语表现技法会是门无聊的课吧,但怪题目来了:世界上哪种动物最厉害?对于要决出最强动物的背景,老师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比如“把所有动物都设定成1米”“提供一个水陆空任何一种动物都能自由呼吸和活动的场所”“战斗时间为24小时,如果没有胜负,则坚持到最后者为胜”。这下更是把我愁坏了。我连着两天狂刷维基百科,还跑到图书馆去借百科全书,阅读其中有关动物的章节,在找了不下20种动物的资料之后,这才最后选出了我心目中最强的动物——河马。
  为什么选择河马呢?我给出了一组比较数据,证明它在同样体长的动物里面,皮厚耐打,咬力又大,不管怎么着都不会输。我本以為大家应该和我选得差不离吧,结果开始上课才知道,选了大型动物的就我一个人,其他人选了蜜獾、蚊子之类的偏门动物,甚至还有选考拉熊的。选蜜獾是因为它毛厚抗抓咬,还有毒,而选蚊子是因为如果把蚊子想象成1米的话,只要1到2秒就能把对方吸到失血致死。
  当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挑日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而是培养我们写论文的逻辑思维能力。别说,光是研究“最强动物”,我又是做图表又是算数据的,猛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博物馆教育”的授课地点在全东京各个不同的博物馆里。作业是去博物馆“看人”。是的,不是看展品,而是看人。看人们是如何游览,走的什么路线,在每个展品前停留的时间以及同行的人们之间聊些什么。老师希望我们从个人因素、社交因素、环境因素三点结合,研究人的鉴赏过程是如何被影响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了。
  (徐珍摘自《大学生》)
其他文献
在我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几十年里,这是最能激励我的洞见:我们最深的伤痛与我们最大的天赋紧密相关。  在寻求自我改善的路上,我们很容易迷失。  每个广告牌上都在用更快乐、更成功的生活景象诱惑我们。而我,恰恰建议你们通过一条相反的路径,走向幸福。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确认自己不同寻常而又强大的天赋,摆脱那些日夜缠绕的羞耻和伤痛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让我们找到令生命发生巨变的亲密关系。  一些“抱怨鬼
期刊
前些日子,我买了些“爱心香蕉”,一来便宜,二来可以帮助那些辛苦的农人,便又多了些道义感。  香蕉取回来才发现,摘得早了,还没有成熟。在办公室里放了两天以后,丝毫看不出变化。有同事说,要买一些熟香蕉和它们放在一起,会熟得快。想想觉得有理,香蕉们在一起,大抵也会交谈的。  我便买了些熟香蕉,放在那几挂香蕉上。可是,又等了两天,熟香蕉表面已经变黑,“爱心香蕉”却仍旧不为所动。大约是性格不合,谈判失效。 
期刊
在一家高大上的公司上班的最大好处之一,是经常有带着我分辨不清是哪种腔,管他是伦敦腔还是纽约腔的各种级别的boss过来发好吃的。那天戴着绒线帽的某个香港口音的潮男走进办公室,和办公室里的各位打着带着长途航班气息的招呼,施施然掏出一盒精致的罐子,分给众人。  盒子里面的吃食是做得精致的马卡龙,一个一个色彩缤纷模样小巧甚是可爱,不过,于我而言也就仅限可爱。我对马卡龙这种被人称为“少女的酥胸”的甜点没什么
期刊
住在冬山河畔的姑姑与姑丈,仍然守着上一代留下来的碾米厂,把孩子磨大、自己磨老了。  姑姑做的萝卜干远近驰名。以前日子艰难,乡下女人都学会了制萝卜干、豆腐乳、酱瓜的手艺。现在的城里人吃腻了大鱼大肉,反而分外怀念清粥小菜,所以传统习惯仍旧保留下来。每年夏天总有人回乡,特地载回姑姑的萝卜干,她也非常得意:“你们这些台北人居然爱吃。”  装了十来只玻璃瓶,除了自食,还可以当作厚礼分赠好友。光看那鲜黄的颜色
期刊
节目组有—位策划叫丛鹏,学细胞生物学出身,人也怪异得很。  大家一起去九寨沟旅游,一路舟车劳顿,猛地看见雨后彩虹,看见满眼绿树,大家一阵欢呼。他却说,多好的高原草甸,多好的针叶林。说得我们一哄而散。“六·一”前夕,丛鹏提出做一期儿童谈话节目。我说,儿童,是谈话的对象吗?可丛鹏秉性倔犟,认准了,很难说服。我决定以退为进,说,我不熟悉孩子的谈话方式。  丛鹏说,这好办,我们可以去体验生活。于是我们走进
期刊
种子给我们的启示,不仅是活着,而且是在任何艰窘情况下始终如一对品行的坚守。  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古莲子盛开的图片。第一个感觉是——太失望啦!毫无二致的粉红花,一丝不苟的团团叶儿,居然和现代莲花一模一样。千年的时光,只如同一场初夏的细雨,水珠顺着莲叶流淌而过,之后一切如故。  细细想想,又为古莲子的这般坚守啧啧称奇。1000多年前啊,该是金秋时节,古莲子成熟了。不知因了何种变故,它们在千年前失散,只得
期刊
纳丁·戈迪默,南非小说家,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南非作家。她的作品以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而著称,代表作有《七月的人民》《我儿子的故事》《根本的姿态》等。7月13日,纳丁·戈迪默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安然逝世,享年90岁。南非总统祖马在哀悼信中说:“南非失去了一位爱国者,失去了一位著名作家,也失去了一位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振臂疾呼者。”  戈迪默生于1923年,小时候因为心脏衰弱险些
期刊
读《论农业》,一本朴素的小书。古罗马人M.T.瓦罗著。我只把它当随笔来读。  在“拾落穗”一节,瓦罗,这位生于公元前116年的古罗马人郑重地说,如果穗不多,劳力又贵,可以放牲口来吃掉它们。“总之,在这件事情上,你必须考虑是否有利可图,不要弄得得不偿失。”比北魏《齐民要术》还要早400年的这本农业操作手册,居然连拾落穗这一细节都顾及到,并单独作为一章来写(尽管只有短短三句话)。  我记得小时候,在收
期刊
读书是有不同姿态的。如果目的性太强,读书就容易成为苦差。如果总是沉浸于庸俗的畅销书,阅读不过是翻版的低俗娱乐。  问:朱先生,您的座右铭是“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在信息泛滥、功利阅读盛行的今天,您认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闲读”?  答:各取所需吧。谁都无法开一个有效的、万全的单子。鲁迅和林语堂认为,“闲读”是不计功利的,是一个灵魂在寻找另一个灵魂。简单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问:我觉得一个人
期刊
一段亚洲女平衡大师用一根羽毛的重量展现平衡之美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表演者以一根羽毛为平衡物,一根树枝接着一根树枝地搭配起来。当所有树枝用完,表演者还头顶着平衡系统转圈。然而这还不是表演的最高潮。随着一根羽毛被抽走,整个平衡系统瞬间崩塌,超乎人们想象的控制难度和平衡艺术“hold”住了每位观众。  这样精深的技巧性舞蹈,在习修时的最大难度是什么?  表演者平衡舞大师志田美代子坦承了其中的奥秘:任何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