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提出对班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其特殊主要表现为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一般任课教师不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不是个体学生而是学生集体。因此,班主任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师生关系,既包含着一般的师
生关系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才能管理好班集体。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拙见。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育学生,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这是由教育活动的规律决定的。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了解个人的内容很多,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以及个人环境等。并分别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集体包括以下方面:①班级基本情况。全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生来源;年龄组成;团队员人数、姓名;学生中先进、中间和后进的分布状况等。②班集体形成情况。班集体形成所处的阶段、特点;班级存在哪些团体,团体的核心人物是谁,团体对集体的影响;班级领导核心是否健全;同学关系包括男女学生关系怎样;班集体舆论倾向、班风班貌等。③班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④班级原有的教育基础。如采取过的主要教育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班级曾受过的表扬和批评;等等。
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
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之一。班主任要在课内外、校内外的学习、劳动及其他的各种活动中观察学生。因为活动过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反映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个性特征、对集体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工作能力等等。班主任在观察学生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①观察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否则观察到的"现象"便可能是"假象",获取的信息不具有可靠性;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做系统的观察;③要做好观察记录,到一定时候要把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为制订教育措施作好准备工作。
2、谈话
谈话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和个别学生或班干部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学生的情况及其思想活动,补充观察的不足。谈话宜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作好谈话的充分准备,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要对谈话的时间、地点、进行的方式等等加以周密的考虑。②谈话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能让学生感到紧张、拘谨,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不要把主要是了解情况的谈话,变成批评、整训学生的教师独白。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注意谈话的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④注意发挥非正式谈话的作用。非正式谈话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易于敞开心扉。为此,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有意思地多与他们接触,在随便的交谈中了解情况。
3、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的方法是采用访问、开调查会、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他对弄清问题,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起重要作用。其中家访是重要方式,除此以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团的负责人和少先队辅导员、原任班主任、校外常接触的人以及街道、村干部和群众等,进行一些专题调查。班主任要对观察、谈话、调查所得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依据,所有了解到的情况都应做记录。记录可有各种方式,如:写"班主任工作日志",建立"学生情况记录卡"(或笔记),等等。这也是总结经验,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金牌榜"、"卫生角"、"运动风采"、"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开展我是小班长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班委干部
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班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和团结 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同时要精心培养。
(1)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2)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3)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4)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针对学困生,开展特殊教育
1、学期初期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四、培养优秀生
1、 保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每堂课结束前安排几分钟给学生提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3、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
4、指导他们自学课外的辅导材料和阅读文章
5、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6、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7、给予优秀生个别的具体指导
8、介绍优秀生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越兴培训班,让学生借助在这些班的学习,大量地吸取校外的信息,更快提高。
五、优化师生关系
在班级社会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并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交往。这种朝夕相拌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很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教师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2﹑逐步加深师生感情。
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师生之交的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了解学生,尽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3﹑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班主任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而学生的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师生关系的始终。这就表明,班主任良好的行为表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又繁琐,是千头万绪,但只要你有信心、恒心、爱心、耐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其特殊主要表现为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一般任课教师不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不是个体学生而是学生集体。因此,班主任与班集体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师生关系,既包含着一般的师
生关系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才能管理好班集体。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拙见。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育学生,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这是由教育活动的规律决定的。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了解个人的内容很多,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以及个人环境等。并分别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集体包括以下方面:①班级基本情况。全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生来源;年龄组成;团队员人数、姓名;学生中先进、中间和后进的分布状况等。②班集体形成情况。班集体形成所处的阶段、特点;班级存在哪些团体,团体的核心人物是谁,团体对集体的影响;班级领导核心是否健全;同学关系包括男女学生关系怎样;班集体舆论倾向、班风班貌等。③班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④班级原有的教育基础。如采取过的主要教育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班级曾受过的表扬和批评;等等。
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
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之一。班主任要在课内外、校内外的学习、劳动及其他的各种活动中观察学生。因为活动过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反映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个性特征、对集体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工作能力等等。班主任在观察学生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①观察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否则观察到的"现象"便可能是"假象",获取的信息不具有可靠性;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做系统的观察;③要做好观察记录,到一定时候要把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为制订教育措施作好准备工作。
2、谈话
谈话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和个别学生或班干部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学生的情况及其思想活动,补充观察的不足。谈话宜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作好谈话的充分准备,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要对谈话的时间、地点、进行的方式等等加以周密的考虑。②谈话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能让学生感到紧张、拘谨,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不要把主要是了解情况的谈话,变成批评、整训学生的教师独白。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注意谈话的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④注意发挥非正式谈话的作用。非正式谈话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易于敞开心扉。为此,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有意思地多与他们接触,在随便的交谈中了解情况。
3、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的方法是采用访问、开调查会、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他对弄清问题,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起重要作用。其中家访是重要方式,除此以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团的负责人和少先队辅导员、原任班主任、校外常接触的人以及街道、村干部和群众等,进行一些专题调查。班主任要对观察、谈话、调查所得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依据,所有了解到的情况都应做记录。记录可有各种方式,如:写"班主任工作日志",建立"学生情况记录卡"(或笔记),等等。这也是总结经验,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金牌榜"、"卫生角"、"运动风采"、"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开展我是小班长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班委干部
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班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和团结 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同时要精心培养。
(1)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2)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3)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4)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针对学困生,开展特殊教育
1、学期初期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四、培养优秀生
1、 保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每堂课结束前安排几分钟给学生提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3、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
4、指导他们自学课外的辅导材料和阅读文章
5、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6、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
7、给予优秀生个别的具体指导
8、介绍优秀生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越兴培训班,让学生借助在这些班的学习,大量地吸取校外的信息,更快提高。
五、优化师生关系
在班级社会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并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交往。这种朝夕相拌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很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教师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2﹑逐步加深师生感情。
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师生之交的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了解学生,尽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3﹑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的基础,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班主任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而学生的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师生关系的始终。这就表明,班主任良好的行为表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又繁琐,是千头万绪,但只要你有信心、恒心、爱心、耐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