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几度春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碧螺春传统工艺恢复的三年时间,我只是在碧螺春的框架内反思、反省,推翻错误的庞大体系。重新建构的新框架搭建起来之后,我开始跳脱碧螺春的内在体系,与其它茶进行对比,对碧螺春进行精雕细琢:0分至60分,那只是一个理念。正确的做茶思路,是茶的风格转变;60分至80分是由理念转为成熟产品,工艺上各环节能够控制直至稳定并且可以复制;80分之后,是弥补一些细微的缺陷,精细一切感官,尽可能提升其高度。而这些,需跳脱出来,方可见得。
  “手工”并非就是好的
  许多人问我什么是“古法”,其实古法不仅仅是柴火灶、手工炒制那么简单,古法,是对质的诉求,而非形式。古法也并非只是从故纸堆中寻找做茶的依据,更多的是寻求古人制茶的自然之道。从形式上来说,当下碧螺春的常规制法至今仍然是全手工制作,复杂的茶园环境手工采摘难度较高,采摘回后需每个芽头精挑细选成为净坯,除了绝大部分茶农家改用煤气灶炒制之外,各大厂家仍然沿用柴火灶炒制,一锅茶只出三两有余,然而如此耗时耗力的制作并未能出好茶,可见,并非“手工的”就是好的,就如景德镇的陶瓷,手工随处可见,艺术却只万中有一。手工只是好茶的必要条件,却并非充分条件,制茶的理念不同,一双手炒出来的茶便不同。如今整个体系对碧螺春的评判标准皆是重形轻质,采摘求早,挑拣求细求均匀,干茶求显毫多,几乎干茶的粗细、茶毫的多少成了评判碧螺春等级的最重要指标,而这一切与茶的内质包括口感、香气、气韵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切精工细作只为其形,痛失其质,令人叹息。
  碧螺春并非是最好的绿茶,但它有其独特性,这独特之处便是碧螺春最早的名字“吓煞人香”。如果老龙井是因其“太和之气”而成为传说,那么碧螺春一定是因其吓煞人香。如果龙井失去了太和之气,“至味”只是“无味”,如果碧螺春失去了吓煞人香,无非草芥一杯。碧螺春之香一般称为花果香,大多单纯理解为茶树吸收了果木的香气,这恐怕过于片面。花果香并非某一种花某一种果,而是一种综合的香型,有其丰富的变化性、层次性,甜柔幽远,极似花果之香。这种综合性,本质上出于碧螺春有性繁殖群体种的品种多样性,因为选育插扦的单一品种只能是单一的香气口感。又因其太湖环绕、植被丰富、茶果间作的复杂生态环境,更加丰富了香气的形成。于是,要得到碧螺春之花果香,必须选用茶果间作的群体种茶园茶青方可得,并以枇杷树下茶园最佳。其他果木有杨梅树、板栗树、银杏树等,在光福镇有桂花树,品质皆有所不同。
  好茶便是“自然”二字
  好茶以好的原料为根本,工艺却是关键。关于碧螺春的起源,历史记载“山中人朱元正,独精制焙,出自其家,尤称妙品”,可见,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是其“妙”之所在。如何才能制出好茶?古法也罢,新法也罢,好茶从来古今如一,那便是“自然”二字,对茶的每一次形态改变,须得遵循茶的自然变化。
  绿茶的制作,无非采摘、摊凉、杀青、揉捻、干燥,可是每个过程茶都在发生着精妙的变化,心眼不见茶之本性,便会伤害茶之内质。如采摘,须适时,过早则味不全,过老则神散。今人却先时一味求早,求早卖个好价钱,后又养老,养老求个大产量;如摊凉,须得在午时开始静态薄摊,使茶柔软,去其坚硬,使茶甘芳,去其苦涩,候足三个时辰。今人却将茶堆成一堆,密不透风,拨弄茶芽,令茶不得休养;如杀青,不可杀老,不可杀嫩,武火起,中火退,快炒、抖散、捞净,手法轻快灵活,杀青之后起锅,摊于匾内,待茶叶凉后恢复柔软状态再匾内冷揉。今人杀青之后不起锅,锅内热揉,茶汁粘于锅内,真汁流失,又使茶汤发浑;如揉捻,并非一味手与锅之间重揉条索方可纤细,而是茶置于掌心内以茶揉茶,不伤茶体。碧螺春之焙必不可少,茶叶接近干燥时须锅内文火焙至足干,方可出锅。今人却担心茶叶断碎,又为节约时间,省去焙的过程,未能涵养茶之精气,稳固茶本,使得茶香气力不足,品质易变。茶的整个制作过程,需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不骄不躁、循序渐进,才能有茶的香水融合、持重沉稳。
  碧螺春的化柔为刚与岩茶的以柔化刚
  当下,就所有茶类的工艺来说,武夷岩茶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最为复杂的,也是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工技艺类中唯一茶类制作技艺。碧螺春与岩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茶,但我相信,茶的传统手工技艺遵循共同的原则,必然有其共通之处。今年我去武夷山,亲见了一位年轻画家破水制作岩茶的全过程,他对岩茶的把握,确实让我有所启发。
  业界老师对碧螺春的评价是:硬朗,为一般绿茶所难见,茶汤持重温和、饱满有力。我是在将碧螺春化柔为刚,而破水对待岩茶,是以柔化刚。刚柔相济,便是茶之平衡,在制茶手法上,务必不伤茶体。破水之岩茶,在采摘、开青、晒青、做青等手法上,一再强调力道要轻柔要缓慢要匀稳,岩茶虽是开面采成熟叶片,但其待茶之轻柔更甚于我们对待碧螺春细嫩芽叶。我从一开始便强力推翻“重形轻质”的观念,到如今重新审视形的重要,当然,此形非彼形,这是为质而形,尽量避免错误手法对芽叶造成的破碎、发红,保持叶底的形整色匀,这是对形质的完善。形质兼备,方是真质。
  破水影响我的第二个观念是:做好雨水青。我一直以来强调依靠自然的条件来制茶:天气条件好,出好茶;天气不好,不做茶或听天由命。做茶遇上雨天,往往令我心灰意冷。而对于武夷山人来说,做不好雨水茶就不能说自己会做岩茶,我们应有弥补自然条件缺失的能力,不仅有能力在最好的天气下做出最好的茶,也得有在最坏的条件下尽量做好茶的能力,这是一个成熟的制茶人该有的状态。
  九华山探寻碧螺春的极致茶香
  如果说武夷山之行是解决了我制作的短板,那么九华山之行则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认知。九华山赵恩语老人所制的龙池凝碧在茶界并不为众人所知,但赵老与龙池凝碧皆是真正的“贵族身份”,其祖上为太湖名门望族。龙池凝碧仅为赵老所制,早在1997年经陈椽教授所荐,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然而多年来赵老始终坚持自己制茶,无人可授学,仅独自制茶些许,维持山中生活,闭门读书。
  赵老言,茶在杀青之时,好坏已经定型,之后只会越来越坏,不会越来越好,故而杀青之前对茶的把握极其重要。赵老问我,摊凉到什么时候才合适,我说,开始散发良好的香气。赵老说,最好的香气是在最难闻的时候。最好的麝香是臭的,然稀释开来后,便恰如其分,如若只是在闻其香时茶便下锅停止茶叶的转化,那么待茶叶冲泡时,香气必淡。我想起在武夷山的做青发酵间闻到的茶青味道,便如赵老所言。当下碧螺春工艺舍摊凉,我始终在强调摊凉的重要性,但是显然我们的摊凉程度仍显不足。赵老关于茶叶下锅杀青之时品质便定型的观念提出又使我继续思考杀青之后的问题。当下碧螺春揉捻过度,我主张将热揉改为冷揉,将茶与锅之间的重揉改为手掌之间的以茶揉茶,然而,较之龙池凝碧之鲜活,我们的揉捻程度仍显稍过,茶汤显熟。2013年是茶的好年,那一年,我初遇碧螺春的极致茶香,也初遇龙池凝碧的极致清凉,然这两年尚未能重现两年前的茶香,而赵老也坦言,这两年的茶也只差强人意。我未能喝到两年前的龙池凝碧,但我得到的,是过去未来的一切茶。
  碧螺春虽仍有提升空间,但我仿佛看到了它的极限。或许,我们在碧螺春的框架内恢复碧螺春之名后,会打破碧螺春的架构,仅仅从好茶的角度去改变它,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它叫好茶。我们在制茶,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茶亦是我们诸无虚妄的信仰。我们去理解茶、去理解自然,去理解自心,是我们在成全碧螺春,更是碧螺春成全了我们。
其他文献
纯茶道是指只和茶有关的茶道,茶席上只放与这次泡茶有关的器皿,茶会里只做与茶道有关的事,不受非茶道因素影响的茶道。非茶道因素包括:文学、设计、插花、摄影、字画、颜色、形状、音乐、哲学、服装、焚香、歌唱、跳舞、戏剧、纺织品等。不是说泡茶师不必或不能有其他方面修养,相反的,上述各种知识的累积可培养泡茶师的眼界,令泡茶师在泡茶时更具备条件。我们说纯茶道不要有其他项目加入,即泡茶时要专一凝视茶,一本正经慎重
期刊
福鼎白茶很早远销海外,英国王公贵族喝红茶时放几枚白毫银针,以显珍贵。每读这类消息,我就想,这白茶是怎么运到国外的?  普洱有茶马古道,武夷山下梅村有万里茶路,作家成一有长篇小说《茶道青红》记录米砖茶从湖北蒲圻到俄罗斯的历程。然而,白茶古道在哪里?  己未春,我有一次寻找太姥山下白茶古道之旅,陪伴我的是福鼎茶人叶芳养。  之前,我先在阳羡廿三弯访茶。叶芳养得知后说:“我们这里还有三十六湾呢!”我初以
期刊
所谓“茶香茶味罐头”是把茶的各种香、味装成一瓶瓶的样品,方便大家认识与记忆。理解了这些茶香茶味的基本组合元素,不论是茶的评鉴还是欣赏,就有了脉络可循。  把茶香、茶味认识得清楚,喝茶的时候才能把茶干的香与茶汤的香、味欣赏得很彻底,否则只是笼统地欣赏、笼统地喝个大概。有人以为笼统地看、笼统地喝比较可以得出茶的全貌,分解成各种元素反而支离破碎。这个理念是对的,但整体窥其全貌前如果摸清楚了每个组成分子,
期刊
编者按:铁观音制作工艺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充满着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一代代的安溪茶人在铁观音精神的感召下,薪火相传,义无反顾,酿造生命的甘泉。  风雨无阻的“观音”梦  在祖祖辈辈的安溪人眼中,铁观音就是一棵天赐神树,它在造就了一个百亿产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千千万万安溪茶农的财富梦想。而对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来说,“观音托梦”的美丽传说则让一个家族的观音梦延续了三百年。  年轻时,他曾腰
期刊
在云南建水古城城外的十七孔桥边,我拍下了建水的黄昏。夕阳西下时,古桥、流水、昏鸦,这一切的景象很可能在千百年前就已呈现。在建水盛产元青花的时代、在清代建水紫陶鼎盛的时期,至今都没有改变。  古老的桥一直存在于天地之间,在夕阳西下的每一个黄昏、夜晚。在这样的天空下,星星仍然分外明亮,远处的山脉就蕴藏着五色泥土,建水紫陶的原料就是从那些山里面挖掘出来的。  紫陶的历史  在建水紫陶出现之前,整个云南地
期刊
金秋十月,第六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于2015年10月10日~13日在中国茶博汇隆重举行。中国茶博汇两大展馆同时启动:会展中心一号馆以六大名茶、茶配套、铁观音文化展示、海丝茶路展示、旅游特产等精装主题馆为主,将为参观者展示一场精妙绝伦的茶界饕餮盛宴;会展二号馆安排了茶机械、茶书画展、茶校茶企人才展、美食文化节等精彩经验内容。  茶专业市场与展会无缝融合采购商的最佳采购方案  展会期间,正值铁
期刊
“互联网+”,茶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015年6月15日,第二届海峡茶叶论坛在福建平和召开,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教授刘仲华在论坛中抛出以上掷地有声的观点。确实,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互联网思维变革与实践的历史时期,互联网代表了一种先进生产力,当注入到社会经济的实体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对茶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网购为例。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网店完成农产品交易198.6亿元,
期刊
『编者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导致电商和传统茶企的结合遇到很多关卡需要突破,其中就包括用户结构错位、中高端消费群体更习惯于线下购茶,用户体验不佳,同质化竞争严重,一味强调“价廉”等等问题。目前存在的种种障碍,相比线下的主力市场,线上茶叶销售显得微不足道,如何突破瓶颈乘风而上是茶叶电商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互联网+”风口吹向茶行业的今天,如果在风口上顺势而为,定会形成助推。然而,顺势而为的“势”在哪
期刊
浠水河从大别山麓流下,倾入长江,河水清澈而甘甜,将小城分为南北两半。这就是浠水县城。浠水县古称蕲水县、兰溪县,隶属蕲州。据传浠水城郊最为著名的是遍地兰花,因此,注入长江的溪水又称为兰溪。就是这条兰溪,自唐宋以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到这里赏兰品水,泼墨吟咏。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游历兰溪时就留下《蕲州兰溪》诗: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元丰五年(10
期刊
茶叶的生产与经营、品饮与鉴定、教学与科研,以及日益繁荣的茶叶文化艺术活动,无不与茶叶自身的品质休戚相关。品质的确定依赖于茶叶审评技术。因此,审评技术精当与否,审评结果之准误直接影响着茶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不断提升而精熟。  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技法及其利弊  乌龙茶是重内质茶,在内质诸因子中,香气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决定了乌龙茶的内质水准,同时也是乌龙茶审评技术的难中之难。  现行乌龙茶香味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