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浠水河从大别山麓流下,倾入长江,河水清澈而甘甜,将小城分为南北两半。这就是浠水县城。浠水县古称蕲水县、兰溪县,隶属蕲州。据传浠水城郊最为著名的是遍地兰花,因此,注入长江的溪水又称为兰溪。就是这条兰溪,自唐宋以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到这里赏兰品水,泼墨吟咏。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游历兰溪时就留下《蕲州兰溪》诗: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元丰五年(1082年),谪居黄州的北宋大学士苏轼与友人同游浠水清泉寺,曾填词一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始建于唐贞元六年(790年)的清泉寺,在蕲水县城郭门之外二里左右。兰溪水就在清泉寺门前流过。和我国大多数江河水由西向东的流向不同,兰溪水在此却是由东向西而流。看到此情此景,联想人生浮沉,苏东坡因贬官黄州一度消沉的情绪顷刻间荡然无存,急切问奋笔疾书,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就是这个浠水,就是这条兰溪,孕育出甘冽芳香的“天下第三泉”——兰溪泉。
  现在的浠水县城,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兰溪大桥,横跨浠水河两岸,长虹卧波,天堑通途,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在这张图画中,可见“天下第三泉”五个遒劲大字。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浠水知县游王廷在泉水边的峭壁上所刻,几百年过去了,字迹仍然非常清晰。
  兰溪泉,泉眼在浠水县兰溪镇三泉村溪潭坳河滨峭壁石下,深约三尺,口小内大,潺潺流淌,进入兰溪河,不与河水相混合,独流一线,晶莹透明。泉水澄清纯净、甘冽适口,是极佳的泡茶之水。据清光绪六年《蕲水县志》载,“近河面陡峭石壁之下,有瓮口石穴,约深三尺,泉自其中流出,清澈见底。以水烹茶,味极甘洌”。
  兰溪泉最早被世人所知是在三国时候。相传,东吴孙权和荆州刘备联合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最后只剩下一十八骑败逃而走,一路不见一个人、一粒粮、一滴水,又饥又渴。行至此处,发现江边有一个簸箕大的沁水凼儿,曹操一见,拍掌大笑连声说道:“天不灭曹,天赐求命水哟!”于是众人下马捧水痛饮,觉得水的味道香甜,如同甘露,又止渴,又止饿。饮罢泉水,曹操兴之所至,抽出宝剑,在江边的石壁上用力凿了四个大字“十八回南”,以纪念自己十八个人回河南去的艰辛。
  直到唐代,这眼泉水才因陆羽的排名而名扬天下。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有一首七言绝句《游清泉寺》:“朱圃邀欢兴末赊,赓诗煮茗坐莲花。上人我亦忘机者,欹枕相将到日斜。”讲到在兰溪边清泉寺取水煮茗之事。后来的茶圣陆羽是个茶痴,能“观山川之清秀,而知水味之醇甘”,他游历天下,遍尝各地泉水,曾亲到济南,品尝趵突泉后,又从山东临清运河直下淮扬,畅饮无锡惠山泉。因从刘禹锡的这首诗中了解到清泉寺边的泉水极佳,便由长江溯流而上,连夜抵达蕲水,并住宿清泉古寺。寺中僧人奉上茶汤,顿觉香沁心脾,津生齿舌,乐不可支。第二天早晨,陆羽急忙和僧人一起寻找泉源,发现这个凼的水清澈见底,甘洌芳香,称赞不已。经过比较后,他将这个沁水凼排名为“天下第三”,还一度长驻清泉寺,并在寺旁建有陆羽茶亭。
  唐朝张又新《煎茶水记》(又称《水经》,约写于825年前后)云:得之楚僧煮茗记,说唐代宗时李季卿官湖州刺史,至维扬,遇陆羽,见陆羽有笔记写道:“蕲水兰溪石下水第三,乃二十水中之一水也”。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黄州时,曾写下一首介绍浠水古代八景的诗《题浠川八景》:
  兰溪时雨和甘棠。石壁回谰映塔光。
  陆羽茶泉金鼎冷,右军墨沼兔毫香。
  龙潭澈底明秋月,凤顶当空背夕阳。
  乘得绿杨春晓兴,玉台井畔泛霞觞。
  其中,陆羽茶泉就是指当时有陆羽题名“天下第三泉”石刻的兰溪泉。同时他还特别写了一首《陆羽茶泉》(见《蕲水县志》)诗:“秋石封苔几尺深,试尝茶味少知音。惟余夜半泉中月,留照先生一片心。”更是完全肯定了这个泉水与陆羽的关系,表达对陆羽的敬仰。
  明正德三年(1508年),浠水知县谢朝宣对陆羽茶泉的地理位置进行了专门考证,并在他所著的《龙渠泉辨》中确认“天下第三泉”在此。嘉靖进士黄正色(1501年~1576年)以《三泉异味》为题,写了一首诗来赞颂兰溪泉。诗的前四句是“河流西尽碧潭潭,陆子尝时品第三。高士古多留异赏,邑人今遂有常谈。”也是说河水西流的兰溪水中,有陆羽品尝后排名第三的泉水。后来,明太常寺卿官应震(1568年~1635年)有《三泉潭经》诗,专门对“天下第三泉”的山光水色作了描绘。
  小径紫纡逐水开,三泉齿齿落寒梅。
  盘崖竹影和云渡,扑面山光捧翠来。
  明代文学家,竞陵派创始人谭元春(1586年~1637年),曾追寻同乡茶人陆羽的足迹,到处辨水品茶,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因为对第三泉的喜爱,他多次在兰溪泉取水煎茶,并与友人互相唱和。他还写诗表达对陆羽的敬仰。如《舟出南溪寻鸿渐第三泉》中写道:
  河流明一县,斜港屡通村。不厌故人送,能将往迹言。
  暗泉新月事,遥火野舟魂。陆子吾乡里,茶心终古存。
  谭元春还在《黄以实自兰溪来汲陆鸿渐第三泉见遗且有赠诗清真洞密喜而和之》诗中云:“陆子茶神圣,出入于洲湫。水镜自遥明,碧寒幽明愁。我拜惠山足,挽绠窥所由……感此兰溪石,泉性中飕飕。长河不敢入,维护亦孔周……”把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与兰溪“天下第三泉”相提并论,这足以说明“第三泉”名不虚传。
  明末清初蕲州籍文学家顾景星也是专程寻访兰溪泉,并到苏东坡的茶园访古,写下《寻第三泉》记事:“分茶陆处士,戴笠老坡仙。荒山迷前路,名山让后贤。苣兰空碛里,烟雨大江边。谁道寒秋失,帘泉在眼前。”又在《兰溪》一诗中云:“飞雨自东涧,湍流抱西岗……石壁阅人代,流传半荒唐。陆泉今已失,丹井安能详。”   要说最爱兰溪泉的,还数清乾隆时浠水的父母官——知县邵应龙。他景仰兰溪泉的盛名,还专门泛舟取水,学习烹茶,还写了一首长诗《已亥腊月舟泛兰溪有客馈茶清甘美询之乃陆羽第三泉也拈笔漫赋》,赞叹第三泉的甘美。他在诗中更是把兰溪泉与排名第一的镇江中泠泉、排名第二的无锡惠山泉相比较,并详细描述了弄泉、煮水、煎茶、品茗的过程。全诗的内容如下:
  我从京口泛江心,第一名泉光皎洁。
  又从锡山挹惠泉,泉水清涟香且冽。
  二者之外不闻他,茶鼎松风称两腋。
  今逄残腊赴兰溪,醉后红炉煮冰雪。
  冰雪之味苦太寒,好水难于求赵壁。
  忽有人兮饷龙团,潋滟杯中浮嫩白。
  枯肠顿得三碗浇,真觉清风生两腋。
  异哉此味从何得,颇似金山惠泉液。
  细询父老所由来,云在此间近咫尺。
  茶经陆羽第三泉,浠川胜地名籍籍。
  朝来泊棹上山崖,特为前贤觅遗迹。
  泉源半亩蓄方塘,荆棘纵横连阡陌。
  灵湫偏不受尘污,镜面平铺照眼碧。
  持得清泉数瓮归,活火煎烹快吾膈。
  蟹眼初看鱼眼生,妙法欲传鸿渐脉。
  在王禹偁所说的“浠川八景”中,除了陆羽茶泉外,还有王羲之清洗毛笔的“墨沼”,都是当地有名的水源。虽然陆羽茶泉与汰笔泉井不在一个地方,但有人说它们有同一个源头——兰溪泉。《大清一统志》载余章《三泉记》说:“凤山之阴,兰溪之阳,有泉出石罅为兰溪。其在寺庭之东,为陆羽烹茶之泉。其在凤山之阴,为逸少泽笔之井。玉、陆之水,皆兰溪一源耳。”后来的杨继经专门有诗《兰溪歌送柴汉中还蕲上》赞叹:“兰溪石下水最清,兰溪石上月最明。前有羲之后陆羽,此地水月无人争。”
  就是这眼最清的泉水,据说比其他泉水有更多的功效。人们用兰溪泉水煎茶,不但香郁、色清、味醇,而且极富特点:一是茶水不生泡沫;二是茶壶、茶杯长时期使用不会留下茶垢;三是沸水冲入茶杯,缕缕蒸气上升,宛如玉龙飞舞;四是茶汤甘芳而微辛,醒脑提神效果特别好。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兰溪泉水清澈明净,清火祛毒。患眼疾者,只要沽取一盏,边饮边搽,立见成效。眼病痊愈后,患者要用朱红毛笔将石刻“天下第三泉”涂新一遍,表示感谢水神,方能永保平安。这个习俗代代相传,所以,几百年过去,这几个字迹崭新如初。
  近年来,由于生态的改变,兰溪泉水已经干涸,人们只能在河滨修了一座“茶亭”,来观瞻“天下第三泉”的古迹。
其他文献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树叶,流传千年而又常喝常新,被称之为普洱茶的聪明叶子,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和追捧。老茶新贵的重要原因就是,普洱茶是健康之茶、阳光之茶、生命之茶!普洱茶三大主产区的名山名茶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有一座山叫景迈山  景迈山座落在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的北面,南与西双版纳勐海县相接,西与缅甸相连,山上居住着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这里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
期刊
偏安福州已久,所以经常有人向我打探福州风物。  前些日,就有友问福州有否专门卖茶器的店,我说有啊,比如五里亭茶叶市场等。友日:那还用问你?要问的是古董茶器。我说,要这么说,专门的是没有了,但也可以说有,就因为四个字——无非茶器!  茶器之问法,甚有古义。因为陆羽《茶经》中,将用茶之生产加工制器具,名为茶具,将用于煮饮之器具,名为茶器。  任何器,用途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但看使用者如何用心!用得好,新
期刊
纯茶道是指只和茶有关的茶道,茶席上只放与这次泡茶有关的器皿,茶会里只做与茶道有关的事,不受非茶道因素影响的茶道。非茶道因素包括:文学、设计、插花、摄影、字画、颜色、形状、音乐、哲学、服装、焚香、歌唱、跳舞、戏剧、纺织品等。不是说泡茶师不必或不能有其他方面修养,相反的,上述各种知识的累积可培养泡茶师的眼界,令泡茶师在泡茶时更具备条件。我们说纯茶道不要有其他项目加入,即泡茶时要专一凝视茶,一本正经慎重
期刊
福鼎白茶很早远销海外,英国王公贵族喝红茶时放几枚白毫银针,以显珍贵。每读这类消息,我就想,这白茶是怎么运到国外的?  普洱有茶马古道,武夷山下梅村有万里茶路,作家成一有长篇小说《茶道青红》记录米砖茶从湖北蒲圻到俄罗斯的历程。然而,白茶古道在哪里?  己未春,我有一次寻找太姥山下白茶古道之旅,陪伴我的是福鼎茶人叶芳养。  之前,我先在阳羡廿三弯访茶。叶芳养得知后说:“我们这里还有三十六湾呢!”我初以
期刊
所谓“茶香茶味罐头”是把茶的各种香、味装成一瓶瓶的样品,方便大家认识与记忆。理解了这些茶香茶味的基本组合元素,不论是茶的评鉴还是欣赏,就有了脉络可循。  把茶香、茶味认识得清楚,喝茶的时候才能把茶干的香与茶汤的香、味欣赏得很彻底,否则只是笼统地欣赏、笼统地喝个大概。有人以为笼统地看、笼统地喝比较可以得出茶的全貌,分解成各种元素反而支离破碎。这个理念是对的,但整体窥其全貌前如果摸清楚了每个组成分子,
期刊
编者按:铁观音制作工艺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充满着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一代代的安溪茶人在铁观音精神的感召下,薪火相传,义无反顾,酿造生命的甘泉。  风雨无阻的“观音”梦  在祖祖辈辈的安溪人眼中,铁观音就是一棵天赐神树,它在造就了一个百亿产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千千万万安溪茶农的财富梦想。而对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来说,“观音托梦”的美丽传说则让一个家族的观音梦延续了三百年。  年轻时,他曾腰
期刊
在云南建水古城城外的十七孔桥边,我拍下了建水的黄昏。夕阳西下时,古桥、流水、昏鸦,这一切的景象很可能在千百年前就已呈现。在建水盛产元青花的时代、在清代建水紫陶鼎盛的时期,至今都没有改变。  古老的桥一直存在于天地之间,在夕阳西下的每一个黄昏、夜晚。在这样的天空下,星星仍然分外明亮,远处的山脉就蕴藏着五色泥土,建水紫陶的原料就是从那些山里面挖掘出来的。  紫陶的历史  在建水紫陶出现之前,整个云南地
期刊
金秋十月,第六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于2015年10月10日~13日在中国茶博汇隆重举行。中国茶博汇两大展馆同时启动:会展中心一号馆以六大名茶、茶配套、铁观音文化展示、海丝茶路展示、旅游特产等精装主题馆为主,将为参观者展示一场精妙绝伦的茶界饕餮盛宴;会展二号馆安排了茶机械、茶书画展、茶校茶企人才展、美食文化节等精彩经验内容。  茶专业市场与展会无缝融合采购商的最佳采购方案  展会期间,正值铁
期刊
“互联网+”,茶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015年6月15日,第二届海峡茶叶论坛在福建平和召开,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教授刘仲华在论坛中抛出以上掷地有声的观点。确实,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互联网思维变革与实践的历史时期,互联网代表了一种先进生产力,当注入到社会经济的实体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对茶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网购为例。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网店完成农产品交易198.6亿元,
期刊
『编者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导致电商和传统茶企的结合遇到很多关卡需要突破,其中就包括用户结构错位、中高端消费群体更习惯于线下购茶,用户体验不佳,同质化竞争严重,一味强调“价廉”等等问题。目前存在的种种障碍,相比线下的主力市场,线上茶叶销售显得微不足道,如何突破瓶颈乘风而上是茶叶电商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互联网+”风口吹向茶行业的今天,如果在风口上顺势而为,定会形成助推。然而,顺势而为的“势”在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