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追问时机 促进有效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引发师生对话的重要手段。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点,仅有一问是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二度追问,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提高思维品质。
  
  一、在认知错误时追问——纠正思维偏差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是很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因为受到知识负迁移的作用而产生错误。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也往往是他们真实的学习起点。因此,当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呈现出错误思维的运行轨迹,从而纠正思维偏差。
  [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呢?
  生1:个位是2、4、6、8、0的数就能够被2整除。
  生2:一个数如果个位上的数能够被2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够被2整除。
  师:那么什么样的数能够5整除呢?
  生3:个位是5和0的数能够被5整除。
  生4:一个数如果个位上的数能够被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够被5整除。
  师: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的数能够被3整除?
  生5:个位是3、6、9、0的数就能够被3整除。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呢?
  生5:前面我们在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知道,一个数如果个位上的数能够被2和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够被2和5整除。我想,如果一个数的个位是3、6、9、0,也应该是能够被3整除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赞同这一种观点,于是教师这样进行追问:那么一个数的个位是3、6、9、0,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被3整除呢?你们有没有办法来证明?
  生:我们只要写一些数,然后试一试就行了。(同学们纷纷开始写起数来进行验证。过了一会儿有的同学开始发现不对了)
  生1:我刚才写了13、16和19这三个数。但这三个数都是不能被3整除的。
  生2:是呀,我写的数是20和26,也不能被3整除。
  生3:我写的数是29、33和36。其中29是不能被3整除的。
  生4:看来,刚才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一个数的个位是3、6、9、0,这个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产生“一个数的个位是3、6、9、0,就能被3整除”这个错误是因为受到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适时追问“一个数的个位是3、6、9、0,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被3整除呢?你们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学生开始了证明之旅,他们在例举证明的过程中发现原来的猜想是错误的,从而纠正了思维偏差。
  
  二、在表达肤浅时追问——暴露思维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数学学习中他们往往不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对于一些数学现象的表述他们往往显得比较浅显。此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通过追问的方式给他们搭建思维的跳板,暴露思维方法,从而突破表面现象,在更高层次上继续进行思考。
  [案例]《平均分》教学片段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练习环节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12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生1:可以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6个桃子。
  生2:可以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生3:可以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3个桃子。
  生4:可以分给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2个桃子。
  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以下表格: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一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从左往右看上一行的数是2、3、4、6,下一行的数是6、4、3、2。
  生1:这两行数上一行和下一行刚好反一下。
  学生的回答显然是浅显的,于是教师这样进行追问:小朋友们,你们刚才是怎么进行观察的?
  生1:刚才我先观察了上面一行的数,再观察下面一行的数。
  生2:在表格中,上一行数2、3、4、6,是从小到大的规律,下一行数6、4、3、2是从大到小的规律。
  教师继续追问:上一行数表示什么?下一行数又表示什么呢?
  生3:上一行数表示猴子的只数,下一行数表示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个数。
  生4:我明白了,12个桃子是不变的,上一行猴子的只数分别是2、3、4、6,猴子的只数越来越多,所以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个数应该是越来越少,所以下一行数是从大到小了,分别是6、4、3、2。
  生5:是啊。下一行数是随着上一行数的变化而变化的。上一行数越大,也就是说猴子的只数越多,下一行就越小,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个数就少了。
  ……
  以上案例中,当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浅显时,教师适时进行了两次追问“你们刚才是怎么进行观察的”“ 上一行数表示什么,下一行数又表示什么呢”,有效引导学生暴露了思维的过程。在追问的引导下,学生把原来上下两行孤立的数据联系了起来,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发现猴子的只数和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个数之间存在的规律——在桃子总数一定的情况下,猴子的只数越多,每一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个数就越少。
  
  三、在意外生成时追问——推进思维进程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这些“意外”往往是学生思维的亮点,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体现。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首先要理智面对,然后通过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推进思维的进程,让学生的独特智慧得以激发。
  [案例]《万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在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组练习题,为了突破连续退位这一教学难点,这一组题中有一道这样的题: 10000-5678=?。
  师:同学们,在计算10000-5678=?时,你们是怎么算的。
  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竖式讲了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在做这一道题时一共进行了几次退位呀?
  生:一共进行了四次退位,并且都是连续退位。
  师:是呀,我们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忘记了退位,不然就错了。
  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一道题不退位也可以做呀,并且不容易错。
  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并纷纷议论开来,都表示这一道题不退位一定是错的。这时,教师进行了追问:那么你是怎么做这一道题的,能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
  生:在计算10000-5678=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一道题看做9999-5678 ,这样就不用退位了,9999-5678=4321,口算也可以算出来,然后把4321 1就得到4322。这样算起来又对又快。
  此时,其他学生恍然大悟。教师说:是呀,在做计算题时我们要尽量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不会让计算出错。这一堂课上,我们要特别感谢这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个方法老师也没有想到过,确实很妙。这个方法使我们对“连续退位”的题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把最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好不好。
  以上案例中,当一位学生出现“这一道题不用退位也可以做”这一意外时,如果教师对这一意外进行否定,或者通过“是吗?我们下课时再交流”这类话语简单带过,就不会呈现出课堂的精彩了。课堂上,教师通过及时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了自己做这一道题目时的思维过程,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升华。这一位学生富有创意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本堂课上通过这一位学生得到了精彩的演绎。
  总之,课堂追问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通过有效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内容,有目的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小学教育是道德教育所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小学生应重点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培养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  下
《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使人心旷神怡。此处的景物描写看似与文本主旨关联不大,实则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该部分的内容在《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是有迹可循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笔者认为,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文本主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如何才能让该部分文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逐渐敞亮在学生的眼前?对此,笔者进行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发、疏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静心研读文本,教给质疑问难的途径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途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实质上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第三位。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众多,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目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癌早筛标记物,但有约40%的假阴性率,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肝癌早筛生物标记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黄岩谊研究组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合作,研发了一种肝癌的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历史性散文。文章主要讲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从出发前的装备,人物的神情与心理,出使中的态度与做法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详细地记录了第一次远航,简略写了其他六次远航。本文以描述性语言重现历史场景为主要表现形式,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表达方法,使得人物立体、场景真实形象,仿佛又回到了历史事件中。全文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二、目标预设  学生在自我朗读中感受远航前的壮观,
[教材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是以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开放的空间,有效利用周边资源,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决策能力。  [教学设想]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把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下简称“新增两基”)列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明确指出了达成这些目标的途径,如“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等等。在此,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对具体落实这方面目标的几点思考。  一、着眼数学素养,挖掘数学内涵  1.依托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的数学内涵与教
2008年5月20日,捷克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海拔8167米;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都是登山爱好者。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没征服珠峰,就不算一个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认为,征服珠峰对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他的素养与
文言文,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语言凝练,字不虚设。指导小学生阅读文言文,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心里根植属于中华子孙的语言之根。  但是,文言文与小学生常常接触的现代文的表达方法是有所区别的,在理解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心里容易产生排斥与抗拒。那么,如何让小古文学习更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既激发学生亲近古文的欲望,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语文学科来说,这一类学生的“学习之困”表现在: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信心;阅读课上,学习被动消极,理解能力差,读课文不知所云,更别说进行课外阅读了;在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常似局外人,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对习作练习更怀有恐惧心理,实在“被逼无奈”了,写上三五行草草了事,文不通句不顺;更有甚者,就连生字新词的读写也成问题,听写词语等小测试,错字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