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所有的人都在用微软系统、苹果手机,在不同的城市喝着星巴克,买着同样名为“万科”的楼盘,你不得不承认已经被这个高速的时代绑架了。
我们都在同一条路上奔跑,看似个性十足,其实早已经变得同质化。甚至,你不知不觉进入一种“被选择”状态——时尚其实是一种坏习惯,当你追求时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你只不过是掉进了品牌的圈套。
被绑架的时尚:你以为是品味为你选择了生活,事实上不过是财富让你被品牌消费选择
英国著名男士杂志《绅士》的主笔约翰·莫根被英国传统社会称之为“最后一个绅士”, 他只在西尔维亚街买衣服,他的衬衣和西装总是要用薄薄洁白的衬纸包裹,他用平头钢笔蘸着墨水写的圆体字是英文书法的典范,他的信封信笺上面压印着特制的浮雕花纹,用的是那种古老的蜡制封泥。出门时,他总要带上他那把银柄的长伞,总是要为与他走在一起的女士遮挡风雨。他不能想象自己可以和那些臃肿的家庭妇女、出着臭汗的快递公司的摩托车骑手一起排队等着见柜台后满口伦敦东区低级口音的银行经理。下午茶的牛奶是要盛在小巧的钟形瓶中,小瓷罐中的糖可不是白糖方糖,而是浅棕色的透明的小冰糖,银质的茶匙舀起一勺来,如同一小堆碎水晶,晶莹剔透……
然而,如此贵族文化的绅士却甚至不被当代的中产阶级接受,英国朋克们会在他的相片上喷满燃料和胡须——只因为,趣味和审美不过是阶级的产物,如果时尚或者优雅要牺牲掉生活来维持住刻板那就形同绑架。
不过今天我们的生活品位显然比这位绅士更加不堪,当所有的人都在用微软系统、苹果手机,在不同的城市喝着星巴克,买着同样名为“万科”的楼盘,你不得不承认已经被这个高速的时代绑架了。
在这个数码革命的年代里,我们尽一切可能快速更新着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有些东西从我们生活中“丢失”,我们不再用记事本,而是用iPad代替;电视机曾经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已被网络、新媒体替代……
就连贩卖这些时尚的美国设计师杰弗里·比尼也不得不声称,“我们都在同一条路上奔跑,看似个性十足,其实早已经变得同质化。”
看起来,这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但你会发现你的选择越来越少,不同层次的品牌已经将你的消费方式定位,你只能在你所在的层次中进行选择,那么成功也就更像是升级打怪的游戏,生活因此变得枯燥而无趣。
甚至,你不知不觉进入一种“被选择”状态,因为这个时代,个性是昂贵的并非每人都能支付得起,只有大规模跨区域的资本运作才能做到低成本和普及,那么,我们自以为个性的选择,其实已经是所有人的自我安慰——正如大家都在宜家买家具,然后妄图将自己的家装修出独特风格一样,连这样的想法都在品牌设下的圈套中。
“丢失的物品”:
我们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拥有太多的答案
工作的时候被手机绑架,休息的时候被电脑绑架,边工作边休息的时候被手机加上电脑绑架,在国内被酒店绑架,在国外被护照绑架,娱乐生活被明星绑架,旅游被景区绑架……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太依赖设计师自以为是的才华。”英国的波普之父安迪·沃霍尔一边在制造着时尚一边在嘲笑着我们的雷同——我们放弃了沟通却执着于苹果,我们放弃了实用却选择LV,我们放弃了便利却迷恋于宝马——时尚大师们自己都会承认,他们不是在贩卖产品,只是用营销心理学和市场需求创造了品牌概念,满足你的欲望。
总会有人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境况寻找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往往是具有革命性、群体性和前瞻性的。譬如“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和“未知的一代” ,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接受科技生活与超载生活的人来说,时尚杂志与主流舆论推崇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而我们又是怎样的一代人呢?我们或许没有答案,或许拥有太多的答案。
选择时尚就意味着放弃手工,选择时尚就意味着放弃慢慢品味,选择时尚就意味着忽略产品真正的功用和给生活填满爆炸的信息,时尚说到底也不过是件“坏习惯”。
刺绣、手编、缝纫等等 “丢失的物品 ”是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它们也许在十年前就开始消失,也许昨天才开始正式挪出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正在“丢失的物品 ”与我们正在“丢失的生活”一起讲述了有关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来自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改变。
鲍勃 ·迪伦曾经唱过,“你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的时候,实际上你还有一些东西可以丢弃。 ”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丢失的呢?
我们都在同一条路上奔跑,看似个性十足,其实早已经变得同质化。甚至,你不知不觉进入一种“被选择”状态——时尚其实是一种坏习惯,当你追求时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你只不过是掉进了品牌的圈套。
被绑架的时尚:你以为是品味为你选择了生活,事实上不过是财富让你被品牌消费选择
英国著名男士杂志《绅士》的主笔约翰·莫根被英国传统社会称之为“最后一个绅士”, 他只在西尔维亚街买衣服,他的衬衣和西装总是要用薄薄洁白的衬纸包裹,他用平头钢笔蘸着墨水写的圆体字是英文书法的典范,他的信封信笺上面压印着特制的浮雕花纹,用的是那种古老的蜡制封泥。出门时,他总要带上他那把银柄的长伞,总是要为与他走在一起的女士遮挡风雨。他不能想象自己可以和那些臃肿的家庭妇女、出着臭汗的快递公司的摩托车骑手一起排队等着见柜台后满口伦敦东区低级口音的银行经理。下午茶的牛奶是要盛在小巧的钟形瓶中,小瓷罐中的糖可不是白糖方糖,而是浅棕色的透明的小冰糖,银质的茶匙舀起一勺来,如同一小堆碎水晶,晶莹剔透……
然而,如此贵族文化的绅士却甚至不被当代的中产阶级接受,英国朋克们会在他的相片上喷满燃料和胡须——只因为,趣味和审美不过是阶级的产物,如果时尚或者优雅要牺牲掉生活来维持住刻板那就形同绑架。
不过今天我们的生活品位显然比这位绅士更加不堪,当所有的人都在用微软系统、苹果手机,在不同的城市喝着星巴克,买着同样名为“万科”的楼盘,你不得不承认已经被这个高速的时代绑架了。
在这个数码革命的年代里,我们尽一切可能快速更新着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有些东西从我们生活中“丢失”,我们不再用记事本,而是用iPad代替;电视机曾经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已被网络、新媒体替代……
就连贩卖这些时尚的美国设计师杰弗里·比尼也不得不声称,“我们都在同一条路上奔跑,看似个性十足,其实早已经变得同质化。”
看起来,这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但你会发现你的选择越来越少,不同层次的品牌已经将你的消费方式定位,你只能在你所在的层次中进行选择,那么成功也就更像是升级打怪的游戏,生活因此变得枯燥而无趣。
甚至,你不知不觉进入一种“被选择”状态,因为这个时代,个性是昂贵的并非每人都能支付得起,只有大规模跨区域的资本运作才能做到低成本和普及,那么,我们自以为个性的选择,其实已经是所有人的自我安慰——正如大家都在宜家买家具,然后妄图将自己的家装修出独特风格一样,连这样的想法都在品牌设下的圈套中。
“丢失的物品”:
我们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拥有太多的答案
工作的时候被手机绑架,休息的时候被电脑绑架,边工作边休息的时候被手机加上电脑绑架,在国内被酒店绑架,在国外被护照绑架,娱乐生活被明星绑架,旅游被景区绑架……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太依赖设计师自以为是的才华。”英国的波普之父安迪·沃霍尔一边在制造着时尚一边在嘲笑着我们的雷同——我们放弃了沟通却执着于苹果,我们放弃了实用却选择LV,我们放弃了便利却迷恋于宝马——时尚大师们自己都会承认,他们不是在贩卖产品,只是用营销心理学和市场需求创造了品牌概念,满足你的欲望。
总会有人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境况寻找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往往是具有革命性、群体性和前瞻性的。譬如“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和“未知的一代” ,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接受科技生活与超载生活的人来说,时尚杂志与主流舆论推崇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而我们又是怎样的一代人呢?我们或许没有答案,或许拥有太多的答案。
选择时尚就意味着放弃手工,选择时尚就意味着放弃慢慢品味,选择时尚就意味着忽略产品真正的功用和给生活填满爆炸的信息,时尚说到底也不过是件“坏习惯”。
刺绣、手编、缝纫等等 “丢失的物品 ”是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它们也许在十年前就开始消失,也许昨天才开始正式挪出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正在“丢失的物品 ”与我们正在“丢失的生活”一起讲述了有关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来自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改变。
鲍勃 ·迪伦曾经唱过,“你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的时候,实际上你还有一些东西可以丢弃。 ”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丢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