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蕾舞属于欧洲古典舞蹈,起源成长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期在法国逐渐发展成一种职业,从此后不断改革创新,从而风靡全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特征即是女舞蹈演员可以在表演时用脚趾尖点地。从此可见芭蕾舞是一门需要高技巧高功底的形体艺术。形体训练是普通高校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普通高校的教学方针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训练舒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群,以达到均衡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目的,对学生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芭蕾舞形体训练,使身体中发育不良的骨形在形体训练中通过拉伸和压力的作用下得以纠正。芭蕾舞的完整训练体系对国际标准舞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芭蕾;形体训练;普通高校;国际标准舞
国际标准舞,又称“国标舞”,起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由于国标舞对于舞者的舞姿、舞步的各项要求十分的严格,所以进而出现了要求相对国标舞低一些的交谊舞,但是二者有着不同,交谊舞保持了国标舞的各种风格,但是表现形式相对随意一些。但是国标舞依旧有着自己严格的要求。借鉴芭蕾舞形体训练的方法,对于完善我国国标舞的训练方法,缩小我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舞蹈教学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芭蕾舞形体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系统的肢体动作组合来提高高校学生身体能力以及树立舞蹈表演的意识,使表演的舞者能够在各种情景下自然地,出彩地表现出芭蕾舞中较为丰富的舞蹈思想以及舞者炙热的情感,每一个舞者不同的表演能够给予芭蕾舞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在现在高校的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下降,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形象对普通高校的学生非常重要,在此之中有些女大学生不敢正视自身的发育,走路含胸驼背,上体弯曲,不够挺拔;性格内敛的,不敢挺直胸脯;有的学生习惯把脖子向前倾,造成颈椎病;走路“内八字”或者“外八字”,造成小腿肌肉群变形,所以如果任由其发展的话,后果严重。相对于形体训练,芭蕾舞的身体技能可分为“开”、“绷”、“直”、“立”四个方面,所以对学生形体的纠正方面可以起到作用,芭蕾舞姿要求脚趾尖点地,挺直整个身体,可以表达出气质。就芭蕾舞的四个方面而言,与国际标准舞竞赛规则对选手身体技术要求的标准是相对一致的,所以说“艺术是相通的”。
2 现代芭蕾形体训练方法在国标舞技术训练的运用
形体运动在广义上讲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身,力学基础,美丽为特点,融合舞蹈,体操,音乐为一体的身体形态的练习,它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它既是一种健身方式,同时也是竞技运动之一。由于它的特殊性,一直备受高校学生所喜爱,在其中最受欢迎的属芭蕾舞和国标舞,芭蕾舞的形体训练重视的是全身的协调粤北和,讲究动作和呼吸的协调配合,而且芭蕾舞技术又分为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两个大部分,同样就国标舞的动作协调配合的动态动作和优雅的静态物资,所以在完成这些动作的同时,要求感情表达到位,节奏合理,规格准确,以体现出舞蹈这一艺术的美感。
目前而言,要想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动静相结合,大小肌肉群相结合,促进全身肌肉的均衡发展。在整体的芭蕾舞形体训练中,一定要讲究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一般要保证在身体用力的时候或者肌肉收紧时用鼻子深深吸气,在运动时慢慢地吐气,,呼吸最好能够保证节奏,做到自然呼吸。就芭蕾舞形体训练动态的技术分为跳、转、跳转结合和其他连接动作构成,在跳的技术里面又有大跳、中挑和小跳,所以只是再跳的技术中就需要肢体和呼吸各项协调配合;众所周知,芭蕾舞是以脚趾尖点地,所以转的技术就对学生的肢体协调程度要求更高,包括在地面上的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平行转身和各种空中的跳转,这在国标舞中的有关动态的技术有前后左右的移动和各种舞态舞姿的形式,旋转的动作占整体舞蹈的比重较大,因此借用芭蕾舞的转体技术的形体训练方法来掌握国标舞的转体动作的关键点,特别是芭蕾转体时需要上半身躯干直立,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学生训练时要把握节奏,对熟练掌握国标舞中的个性转体动作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学生在熟练掌握芭蕾舞的转体后,恶意结合国标舞蹈的旋转技术来提升动作完成的完整程度,提升整体质量。在芭蕾舞中有踢腿的动作,在此动作中,应结合训练节奏来把握速度,防止腿部肌肉群受伤,也能够矫正学生腿型、脚型,所以训练踢腿动作可以提高学生对下半身肢体的控制能力。
芭蕾舞的静态动作主要是借助把杆,根据舞蹈动作的需求合一用单手扶杆和双手扶杆,以便学生所学习到的动作能够完美定型,从而使全身的肌肉可以找到依靠点,这在国标舞中也有体现,国标舞中有许多凝聚式的静态的动作,要求学生高水准的控制力,在表现柔美的同手又不缺乏力量,这种高水平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学生个体素质高,两个人具有绝对的默契,让学生用把杆进行一些静态动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肌肉找到正确的感觉,再脱离把杆练习,促进身体更加协调,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取得良好的的效果。
3 总结
就目前我国国标舞技巧中,动作是舞蹈运动的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不够,动作缺乏艺术表现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师的自身的艺术修养,改变一味模仿的单一形式,勇于创新,将动作和艺术表现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我国的国标舞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方式,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考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教学速度。研究和借鉴芭蕾舞的形体训练方法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际标准舞蹈运动技术的教学训练,可以努力地缩小我国国标舞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所以要大量培养人才,对建立我国国标舞教学理念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艺.湖南省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教学内容创新的实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2015(05):56-63
[2]刘兴艳.形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5(06):31-40
[3]杨从学.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1/2课时形体训练结构”的实验研究[J].河北師范大学,2010(07):45-77
[4]张平生.论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在国标舞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时空周刊,2010(06).
作者简介
孙海涛(1980-),男,汉族,吉林省人。碩士在读。现为沈阳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标舞标准舞教学。
韩晓丹(1988-),女,朝鲜族,吉林省人。硕士学位。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国标舞标准舞教学。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02
【关键词】芭蕾;形体训练;普通高校;国际标准舞
国际标准舞,又称“国标舞”,起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由于国标舞对于舞者的舞姿、舞步的各项要求十分的严格,所以进而出现了要求相对国标舞低一些的交谊舞,但是二者有着不同,交谊舞保持了国标舞的各种风格,但是表现形式相对随意一些。但是国标舞依旧有着自己严格的要求。借鉴芭蕾舞形体训练的方法,对于完善我国国标舞的训练方法,缩小我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舞蹈教学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芭蕾舞形体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系统的肢体动作组合来提高高校学生身体能力以及树立舞蹈表演的意识,使表演的舞者能够在各种情景下自然地,出彩地表现出芭蕾舞中较为丰富的舞蹈思想以及舞者炙热的情感,每一个舞者不同的表演能够给予芭蕾舞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在现在高校的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下降,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形象对普通高校的学生非常重要,在此之中有些女大学生不敢正视自身的发育,走路含胸驼背,上体弯曲,不够挺拔;性格内敛的,不敢挺直胸脯;有的学生习惯把脖子向前倾,造成颈椎病;走路“内八字”或者“外八字”,造成小腿肌肉群变形,所以如果任由其发展的话,后果严重。相对于形体训练,芭蕾舞的身体技能可分为“开”、“绷”、“直”、“立”四个方面,所以对学生形体的纠正方面可以起到作用,芭蕾舞姿要求脚趾尖点地,挺直整个身体,可以表达出气质。就芭蕾舞的四个方面而言,与国际标准舞竞赛规则对选手身体技术要求的标准是相对一致的,所以说“艺术是相通的”。
2 现代芭蕾形体训练方法在国标舞技术训练的运用
形体运动在广义上讲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身,力学基础,美丽为特点,融合舞蹈,体操,音乐为一体的身体形态的练习,它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它既是一种健身方式,同时也是竞技运动之一。由于它的特殊性,一直备受高校学生所喜爱,在其中最受欢迎的属芭蕾舞和国标舞,芭蕾舞的形体训练重视的是全身的协调粤北和,讲究动作和呼吸的协调配合,而且芭蕾舞技术又分为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两个大部分,同样就国标舞的动作协调配合的动态动作和优雅的静态物资,所以在完成这些动作的同时,要求感情表达到位,节奏合理,规格准确,以体现出舞蹈这一艺术的美感。
目前而言,要想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动静相结合,大小肌肉群相结合,促进全身肌肉的均衡发展。在整体的芭蕾舞形体训练中,一定要讲究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一般要保证在身体用力的时候或者肌肉收紧时用鼻子深深吸气,在运动时慢慢地吐气,,呼吸最好能够保证节奏,做到自然呼吸。就芭蕾舞形体训练动态的技术分为跳、转、跳转结合和其他连接动作构成,在跳的技术里面又有大跳、中挑和小跳,所以只是再跳的技术中就需要肢体和呼吸各项协调配合;众所周知,芭蕾舞是以脚趾尖点地,所以转的技术就对学生的肢体协调程度要求更高,包括在地面上的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平行转身和各种空中的跳转,这在国标舞中的有关动态的技术有前后左右的移动和各种舞态舞姿的形式,旋转的动作占整体舞蹈的比重较大,因此借用芭蕾舞的转体技术的形体训练方法来掌握国标舞的转体动作的关键点,特别是芭蕾转体时需要上半身躯干直立,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学生训练时要把握节奏,对熟练掌握国标舞中的个性转体动作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学生在熟练掌握芭蕾舞的转体后,恶意结合国标舞蹈的旋转技术来提升动作完成的完整程度,提升整体质量。在芭蕾舞中有踢腿的动作,在此动作中,应结合训练节奏来把握速度,防止腿部肌肉群受伤,也能够矫正学生腿型、脚型,所以训练踢腿动作可以提高学生对下半身肢体的控制能力。
芭蕾舞的静态动作主要是借助把杆,根据舞蹈动作的需求合一用单手扶杆和双手扶杆,以便学生所学习到的动作能够完美定型,从而使全身的肌肉可以找到依靠点,这在国标舞中也有体现,国标舞中有许多凝聚式的静态的动作,要求学生高水准的控制力,在表现柔美的同手又不缺乏力量,这种高水平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学生个体素质高,两个人具有绝对的默契,让学生用把杆进行一些静态动作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肌肉找到正确的感觉,再脱离把杆练习,促进身体更加协调,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取得良好的的效果。
3 总结
就目前我国国标舞技巧中,动作是舞蹈运动的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不够,动作缺乏艺术表现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师的自身的艺术修养,改变一味模仿的单一形式,勇于创新,将动作和艺术表现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我国的国标舞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方式,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考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教学速度。研究和借鉴芭蕾舞的形体训练方法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际标准舞蹈运动技术的教学训练,可以努力地缩小我国国标舞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所以要大量培养人才,对建立我国国标舞教学理念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艺.湖南省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教学内容创新的实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2015(05):56-63
[2]刘兴艳.形体训练对普通大学生体育舞蹈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5(06):31-40
[3]杨从学.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1/2课时形体训练结构”的实验研究[J].河北師范大学,2010(07):45-77
[4]张平生.论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在国标舞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时空周刊,2010(06).
作者简介
孙海涛(1980-),男,汉族,吉林省人。碩士在读。现为沈阳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标舞标准舞教学。
韩晓丹(1988-),女,朝鲜族,吉林省人。硕士学位。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国标舞标准舞教学。
作者单位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