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课外阅读指导力度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帮助他们学会观察、认识社会,树立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
  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额外任务,是学生在完成了作业之后的补充,还有些老师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苦于基础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给学生阅读。而朱永新教授则认为,大量的阅读正是我们智育的份内任务。因为大量的阅读,其作用不仅仅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读书。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最后要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生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最终将这些文化精华转化为自己人生的火炬,使自己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惟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条腿,二者不可偏废。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对两方面的兴趣。他说:“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人的教育首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帮助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习技巧,从而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
  如何加强课外阅课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呢?
  1 既要培养兴趣,又要强化训练
  1.1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他们就会一有时间就想到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责任首要在于语文老师,而语文作为母体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思想基础性,只有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诱导,相机适宜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首先应在班级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悬挂班级“读书状元”的照片;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断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1.3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们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习了课文——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之后,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白的其他诗,并在班里举行一次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
  1.4 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影响、感染学生。如教师经常读书,还经常喜怒形于色,与学生分享读书的乐趣。这种有意、无意的引领阅读,使学生耳染目濡,不知不觉地激发了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度,即自由选材书籍、报刊、音响、多媒体等,学生取其所欲,独立操作,自由观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只作为他们的好参谋、好帮手、好朋友。学生处于轻松、活跃、自由的状态,其参与阅读的热情也会高涨。
  1.5 小学生的兴趣不具稳定性,善于转移和变化,因此教师要适当加强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目的明确、目标可行的条件下感知课外阅读的“乐”、“趣”,然后再主动去追求“乐”、“趣”。
  2 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授人鱼只解一餐之饥,授人渔则终身受益,“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能提高阅读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
  要使学生在茫茫书海中挑选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课内的阅读教学是圈养。而课外的自主阅读就是放养。但放养绝不是放任自流。牧者要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还要看着它们吃饱吃好,管着它们别打架,别让饿狼伤着。教师的作用类似于这种牧者:“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
  首先我们要重视读前指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些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有些需要去粗存精、去伪取真;有些需要批判性地阅读;有些只需粗略浏览即可。读前指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外阅读的计划,把阅读内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提示读书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实行因材施教,以调动他们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推荐书目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小学阶段,学生的摹仿力较强,他们常常会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文章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加大与语文课文相关的书目的阅读,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结合同步阅读书开展主题性阅读。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时空,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课内学习内容有紧密联系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与一些节日或时事结合起来。
  最后我们要重视阅读后的交流讨论。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以巩固阅读成果。小学阶段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摘录式。摘录书中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此方法适用于小学各年级;一种是提纲式。根据文中内容编列提纲,这种方法较适用于中高年级;一种是体会式。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中的人、物、事,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总之,学生只有在掌握最优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一目十行”,才能读万卷书。
  3 把握全局,层递推进
  教师要善于把握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以及在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智力因素如理解力、领悟力、鉴别力、欣赏能力等。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中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有坡度、梯度,从而对学生进行从“读懂”到“读会”再到“会读”的层递推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不同,认知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应实行分层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阅读的书目应注重趣味性,可重点选择形象生动的童话故事、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可阅读一些世界名著、名人传记等。
  4 形式多样进行阅读训练
  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笔记交流会、课外阅读朗诵会、观点辩论、阅读比赛等,按照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宣传学生阅读书刊的成果或经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阅读的形式总的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素材和加强情感的体验,而朗读又有多种形式,如范读,引读,问读,情境阅读,对比、对照读,表情朗读,表演读等;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开启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使单一、枯躁乏味的阅读变得活泼、开朗、开放起来。
  5 加大阅读容量,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标准、教材中所规定篇目文选必读,名家名篇多读,地理、天文、自然科学等无所不读。
  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增强素养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才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时,他们才会对阅读产生积极性;只有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乐事、趣事时,他们的学习才会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汉字是汉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识字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和阅读教学,要善于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依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都能轻松愉
期刊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综合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它要求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因此,课程的特征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应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对周边生活的探究体验中获得道德意识的升华和社会性发展。下面的案例就是自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对这一点的理解运用:  教
期刊
【摘要】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涵一个道理或影射着一幅画。如果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因为每一首古诗中
期刊
我们在抓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时,着重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如何从总体上高质量地答好一份试题  我们在平日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在做一份卷时,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1细心审题。先看清时间、限定词和求答项,尤其是要注意关键词。  1.2迁移知识。要求学生看到一个题目马上联系书本知识,用书本语言来表达。  1.3掌握技巧。  1.3.1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做选择题时一般用两种解题思路帮助
期刊
学校体育教学在经过改革后,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在当今素质教育中,重点要求体育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机的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学,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既是集体活动的过程,也是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在制定具体教学任
期刊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有些孩子自信心十足,“我能行”常挂在嘴边,但也有很多孩子却非常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中,孩子一旦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那么该怎样培养和促进孩子的自信心?  1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
期刊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在课堂教学和备课时善于抓住可以锻炼学生能力的要点,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问的主导者,学生具有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无论对人的理想及世界观的形成,还是对工作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才能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人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工作30年,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诉苦:老师,他在家谁的话都不听,我们根本管不了他,可是您一说他就听,您就替我们多管管孩子吧。经过多年的观察及家长的反映,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判若两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1 部分学生在校期问各方面表现优秀,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而在家里却是调皮霸道、蛮横不讲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