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人生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诞生鲁迅、徐志摩的浙江出个梁实秋不算意外,那么,出闻一多、胡风的湖北有个王迅也纯属自然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体是这意思。
  那年中秋稍后的某天,月色依然盈盈,她的姗姗来迟和漫步云端的作家诗人们正好撞个满怀那是广西文坛的一次采风活动,算是稀罕的盛会。处于邕洲之北的大明山,可谓声名显赫,因海拔高,壑间云海蒸腾,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葱茏,空气清冽且湿润。都说文人能耐寂寞,这话只说对一半文人只在读书写作时能耐寂寞,不读书不写作时,他们比任何一种人都耐不住寂寞,甚至是,他们对热闹迷狂。可不,没入云海的山峦,常日里只是鸟兽的欢唱低吟,今因了他们的到来,鸟兽作遁迹,只听得一群文人骚客蜿蜒山径的欢腾,如鸟啾啁,似马狂啸。究竟藏在书斋中的日子不好过啊,总算有那么一刻,仗着文联作协的腰杆脑勺,得以来到云端,虽无法上天揽月,到底是可以呼吸一下大明山氧吧甜丝丝的空气,此时节,怎一个欢字了得?渐渐发现有一人例外,那人走在啾啁的诗人们之间,竟也神色安和,仿似自有屏蔽外界喧杂的功能,倒是目光炯炯,异常敏锐。遇到温柔派的诗人交耳,他也会温柔且恭敬地小声回应,给他一个评价,就是书生意味。这肯定是新来的,是个朦胧派诗人吧,我想。晚餐时就有人介绍是冯艳冰吧,她说这是王迅,浙江师大才子,是广西大力引进的人才,现任职《广西文学》小说编辑,兼及文学批评,云云。他似乎不太适应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广而告之,羞涩着以笑致意,场面上的客气也省了。
  后来发现,王迅的外在几近是个假相,一如梅兰芳、张国荣,外相轻淡,往来如风似云,不惊人众,一派不谙俗尘的隐者之貌,一旦接了脚本,沐浴更衣之后披挂龙袍 ,那戏里的拿腔拿调,一招一式,无不显露才情光芒。做文学批评的王迅,和评剧行家无异,自然能入其内出其外,而后剖解评断。其语言的力度,逻辑的严密,叙述的激情,正好契合了他诗人般的炯炯的眼神。其思之火焰,言之光华,历历可见。现实中的王迅,眉目温顺,然,读他的文学批评,则完全是诗人的不驯执持。生活中,他是个不把世俗作谈资的人,人群中的谈论,和文学无关的琐碎,和他无关的,他绝不为讨好而示立场、插嘴,和他相关或需他发表意见的,他会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就过。然,一旦话题回到小说上,尤其具体到某个文本上,他也许会滔滔不绝字字珠玑,且言辞精确,直戳要害。
  王迅读书之多,劲儿之猛,在圈子里早已不是秘密。隔着大洋的电话里,他说:今年全国期刊刊物的中篇我快读完了。
  “可又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丰收年”?我总觉得那些总结式的夸大其词的文学报道被淹没在自灌的水中,没多少真实,其中值得一读者,寥寥,何值得他如此悬梁刺股地认真?
  “没有啊,其实很失望的,难见好小说。”
  他语气平淡。果然就没出我意料嘛,要我呀,不是好小说,还真难以让自己入文,一个不诱眼揪心的开篇,就能让我断然止住。他够可以啊,一似英国文学新派批评家法兰克·雷蒙·里维斯,强调文学作品如有机体,需逐字逐句分析解读,并固守己见。
  “长篇呢?”我这些年在写长篇,所以对长篇钟情。
  “有三两部吧”
  就说那谁谁谁的不错,值得看看。我来了兴趣,一一问个所以然。他也思路清晰一一道来,接着问我,你想要读吗,要不要我帮你买了寄去?万里迢迢越洋过海的,算了,回国再买好了。稍后,网上一搜,果然他说的几部长篇在国内评论界还真是众星捧月。怀着好奇,回国后直奔书城,返欧时乘机,为省重量空间,不惜把好吃好用的挤出行囊,把圣贤们的书捎上。到了西域,却几乎都无法读下去,要不被“不雅视频”式的开篇毁掉阅读雅兴,便是过于老旧沉闷的叙述让人瞌睡。于是,急切切给王迅电话,说他和批评家们热捧的书我竟然读不下了。我坦白这出于语境语感的变化,但是,国内小说在叙述开场时千人一面的现状我也要告诉他,尤其是那种过于“形而下”的序幕,于我看来,那是有种对于叙述的不自信或开腔首先把读者拉下水的动机嫌疑。我知道,于此王迅的说法是,要从形而下的过程去发现形而上,这正好后来从他的论文《从叙事(过程)的形而下到(精神)主题的形而上》得以印证。人家还是个学子时,已然有此般不俗领悟,难怪今天读诗书如经卷,运鹅毛如刀斧。
  “是的,你到了欧洲语感变化了。”他说,“从你上一部小说里发现的。”
  为把他拉到同一战线上来,我说你多读读欧洲小说吧我确实喜欢欧洲小说,其重感、厚度为我所迷,这当然和旧大陆的人文历史滋养分不开。一如电影,比较起来,美国电影讲究摧枯拉朽的造势,有哗众取宠之嫌,没内容,缺格调,更不谈艺术价值了,欧洲电影则完全是别样格调品位,看进去了,故事显得不太重要,倒是人物、场景、装饰怎么看怎么有味道,让人回味,并悟觉其丰厚哲思。可这些我不曾和王迅说。王迅一副对中国文学负有伟大使命感的悲壮,论文里不时出现“要站在民族立场”评断文学的高见。实情不假,他的时间几乎都耗在中国文学的研究上了。
  倒是后来几乎是相当长的时间,他开始痴迷残雪的小说,残雪小说里迂回萦绕的迷宫让他沉醉。不到一年时间,关于残雪的小说,他写下了《灵魂的诗篇》《走向虚无的旅程》《艺术灵魂的突围表演》《自我何以现身》《极限叙事与黑暗写作》等五万多字的评论。而众所周知,被国内评论界封为“中国卡夫卡”的残雪是受卡夫卡和但丁等欧洲巨匠影响深刻的作家,正是这个契机,他的视野突然拉得很长,蓦然伸展到欧洲大陆来了。他让我给他寻一些国内翻译界不曾关注的英文小说对沧海遗珠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坚毅决断。他曾经在大学教授英语,因而原著阅读对他不算挑战,若有英文语种的原著,他就不愿再受国人二次创作的欺负了。于是,我给他带了门罗的集子,稍后,不知是否因了这个契机,他对短篇小说研究莫名又兴趣盎然了。不过也情有可原,中国的长篇出版量,几近可垒筑第二道长城,但能让心细如针尖、目锐似刀子的批评家们读的,实在寥寥,因而,把大量的时间支付给冗长而无新意的长篇之后,倦怠的王迅似乎又想把希望寄托在精致的短篇上,期待在那字字珠玑的篇幅中发现新气象。   “文学作品一似有机体,需逐字逐句分析解读”的说法,在王迅这里着实得到履行。
  对作家林白作品的研读,于王迅的案头研究绝对不是个个例。林白离开广西几十年了,然,自认为对广西文学研究尤其怀有使命的王迅,一直把她列入广西女性作家研究的首要。和王迅不多的越洋电话里,话题不少和林白有关,且,这也从他不少的“林白批评”中得到考证,至今我没有一一去搜索王迅著书立说中有关林白的篇幅,然,肯定不止《记忆、感知与碎片诗学林白小说创作论》这一篇。甚至可以断定,在相当的时间段里,王迅个人的精神意象中还萦绕着“林白气息”,那感觉很神秘吧,是否就像没入黑森林一般诡异,那要问王迅本人了。记得我几年前回国,请他到一个地方去喝咖啡,不曾想,咖啡馆所在方向他竟是那样熟悉,他对地形的这种熟悉,和咖啡馆无关他应该不是个泡馆子的人吧,而是和林白的小说有关。拐入那条道上,他明显有点走神。之前的话锋戛然而止,步子放慢,且朝前面一个空旷地眺望。我一时诧异,问他怎么不说话了。他回过神来,说那里就是林白的公园《一个人的战争》里的公园,那里有个天鹅湖。我惊诧不已,说林白的《一个女人的战争》写到这个地方?上了馆子靠窗坐下,我们的话题还是林白。我于是被导向那片都市里的空旷,见植被上有条小径,只沉沉的夜幕之下,不知林白的天鹅湖在哪个方向。小说家在小说里写到的天鹅湖,仅仅是个湖还是真有天鹅?南宁有天鹅吗?还只是小说家在小说里应用的意象?我愣愣地。《一个人的战争》多年前读过,已没任何记忆,而今听王迅谈起,感觉只是似曾相识。王迅对文本《一个人的战争》用心不浅,也是从这个夜晚的咖啡香里得知。为切身感受林白曾经频繁光顾的公园和公园里的天鹅湖,王迅一再踏着暮色或晨露到沿着小路到那里去转悠,感受林白曾感受的世界,那一波死水微澜,那一声清脆的落叶……但,那里至今是否还有个湖,我没问王迅,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恍惚的是,王迅叙述中的林白和她的天鹅湖,莫名成了我熟知的史铁生和他的地坛,曾经林白和天鹅湖的爱缘,莫不是史铁生和他的地坛一样?那么,哪天王迅要解读史铁生,也非得随着史铁生轮椅的轨迹光顾地坛不可,甚且史铁生无聊绝望时陪伴蚁群的树丛沙地,也必劳他一一寻觅。那天咖啡小酌,晃眼过去几年,然,其附带的意象和气息一直不曾离去,而这当中映照的王迅,其做人做文的认真严谨,着实让我记忆深切并由衷感动。如此说来,林白的公园和天鹅湖已经不仅仅是林白一个人的了,或多或少地,也成了王迅的公园和天鹅湖吧。还记得当初陈凯歌评价《霸王别姬》戏里戏外的张国荣,说他真的成了程蝶衣了。是的,作家写故事,自己成了故事里的角儿,批评家研读脚本,若把自己的情绪还原为作者当初的心态去感受琢磨,那,这部戏无疑得到解读的同时也获得了升华。所谓,“不疯魔不成活”,道的正是这角儿吧。如此说来,一如林白者,他们的脚本遇到王迅,是幸运的。
  王迅说,这些年他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尽可能地慢下来。这话绝对不假,他案头墙般堆砌的书等着他去读,去写。为了专注,他电话一般不开,网络也只在办公室有,回了家,关掉手机,屏蔽侵扰,杜绝应酬,读书写作,这就是王迅的慢生活。在欧洲,慢生活名副其实,二战后的城市,一百年后从异国他乡回来,弄堂不变,市井不改,但中国,这几十年来成为世界神话,这神话的创造只靠一个字:快!“深圳速度”是明证。人人讲效率,处处赶时间。“发展”追赶着你的脚跟,大城市一年长大一圈,小城市两年拉成大都市,人人急着要发财,买车买房置业,如此世态,人不疯心律也要失常。然,为了读书写作,王迅冒着被遗忘、被孤立的危险,和现实背道而驰。但现实生活之烦扰,自然不会因为王迅对它的漠视而轻饶他。其实,专注于学问,在这个时代,与它的回报严重不相称。想到这些,心里“咯噔”作响,就心酸,就心心相惜曾经在国内的我,何曾不是如此?小说外生活中的王迅是父亲,是丈夫,为照顾年幼的女儿,他让职业为老师的夫人呆在家,这一来,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身上。今年回去,他来看我,只见那浅蓝的小小的电动车,行驶在丛林般的都市建筑里,像一枚小蜻蜓。这些年,迫于生存压力,不少学富五车满怀才情的艺术家作家乃至诗人都下海了,且收成都不错。只遗憾是,原来没有的现在全都有了,而原来有的现在全都没了。或许,正是天赋异禀可遇不可求的珍贵特性,让王迅晓得对自身才华的呵护和珍惜。不时有人劝他“下海”,不管哪条道,只要他舍得把时间和状态让位,很快就能改变处境。这些话算得上掏心肺了,然,王迅如听天书,眼睛里淡了光芒,笑笑,那笑里多了些茫然意味。
  又逢年底,王迅的阅读旺季必定早就开始。“今年的长篇收集得差不多了,下来尽量推掉繁琐应酬,慢慢读。”王迅的话把我吓住。他说话总是简洁,和他的文字一样,绝不拖泥带水。下来这书要慢慢读,日子可是照样要好好过的,尽管捉襟见肘的日子注定要窘迫些。不过,说起王迅生活中的骄傲和乐趣,同样不少,之最当然要数他乖巧活泼的女儿。小天使长得美轮美奂,肤如凝脂,眸子大且亮。要说王迅最为现实具体的一面,那便是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乐趣了。对比谈论小说而言,王迅聊起女儿的温柔和甜蜜,诚然非口口声声的文本能比。往往还说着案头有多少多少书要读的急迫,话题一旦转到女儿身上,即眉目顿开,满脸生辉。都说女儿是为父亲生的,真不知人前少言羞涩的王迅,在和他的天使讲着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的故事时,是否会有别番表情?这也算是让人好奇的吧。
  还是以里尔克评价丹纳的话结尾吧:他没有别的奢望,只求借助他的工具全力以赴地进入到低微而艰苦的生活中去。在这里有一种对生活的放弃;而他恰恰是以这种忍耐赢得了生活,因为世界加入到他的工具中来。这里的“工具”,对丹纳就是雕塑,而对王迅则是批评。
  (作者单位: )
其他文献
法国的经典奢侈品牌香奈儿(Chanel)在9月末的巴黎时装周上,展现的是当代独立自由的女性魅力,并因此上演了一出精彩的2015春夏系列的时装大秀。香奈儿设计团队的总监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将这次时装发布会的秀场选在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巴黎街头,而位于巴黎第八区的大皇宫(Grand Palais)门前的场所则被设计团队布置成为香奈儿大道,在此发布了以女性主义为设计主题
期刊
湖北自古是山水灵秀之地,按说应该如“吴越多秀民”,可有道是“荆楚饶劲士”。从楚庄王问鼎中原、屈原问天、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已可以看出湖北人的狂气;到绿林好汉、红巾军一次次发动推翻帝王的农民起义,都可以看出湖北人的血性。湖北的现代史更是风云激荡,这里既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也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还是工农红色革命的主战场之一。是“洋务运动”为现代化打下了物质基础,准备了人才队伍,也点燃了新思想、新
期刊
这个题目就是想说说,一个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蕴的家庭中,书写的乐趣与亲情。爸爸是德语教授,妈妈是出色书法家,女儿是在读戏剧文学硕士生。一家三口,书香氤氲,但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忙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起落下,庸常来袭,人恐难免缺少了新意。而这一家人,却正以书写,一种审美取向与情境互动的方式突破了日常生活的重复,一幅与日渐行渐长的书卷,浸印着他们温馨的记忆。  过去节日是大众的狂欢,人们用自己的
期刊
2014年10月25-26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新研讨会”在湖北恩施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湖北省恩施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议由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刘永泽主持,在简单朴素又不失隆重热烈的气氛中开幕,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来自全国二十多
期刊
中国书法本乎日用,及其进于艺术,则神乎其技,莫测高深 。中国书法的境界正是古人所谓 “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自古及今,凡读书的都能写字,但精于书法,名标青史的,却寥若晨星。一家出几个学者不难,一家有几个书法家却罕见,而父子连着出的就更少,比较有名的大概只有晋之二王(羲之、献之),宋之二米(芾、友仁),明之二文(徵明、彭)。  男子如此,女人就更不要说了,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女
期刊
写出好的诗歌和散文很难,写出好的小说似乎更难,而以我之见,要写出见真性情和真风骨的文艺评论则难上加难。正因为难,我不太认同传统意义上对评论家作为文本解剖者的角色定位,而更愿意把批评家看作“钢丝上的舞者”,紧张、惊险、刺激。且,这个“舞者”还须是“现代舞者”,有在场感,接受过现代艺术的熏染,而不是固守书斋,阐发笔墨之幽情。其实,就批评写作的难度来看,这种指认并不为过。文艺批评写作就是钢丝上的现代舞蹈
期刊
“新”与“旧”,是现代中国使用最广含义最混也最易引起争议的一对范畴。比如民初的各种思想论争——“林(纾)蔡(元培)之争”、“新青年派”与“学衡派”及“甲寅派”的论争、陈(独秀)杜(亚泉)“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甚至包括“问题与主义之争”等等,从宽泛意义上,均可归于“新旧之争”,但细究起来,其“新”“旧”含义却不尽相同。要全面梳理现代中国的“新旧之争”,自非本文区区篇幅所能胜任,而更关键的问题是,现代
期刊
王迅推崇的“感悟式批评”,是一种理性关照下的感性阐发,它有别于西方“印象式批评”。这一点,在其作品《美的批评》中可见一斑。在他看来,文学批评即是一种审美,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气质和理性分析的综合。需要批评家从内部把握文本,从灵魂深处寻求发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是富含多彩艺术世界的典型代表,在志摩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美”的世界。王迅在《论徐志摩诗歌意象的空灵美》中从中国传统诗学的
期刊
一个社会,不可没有其主流价值观。因为,一个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的民族将注定是一盘散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实现国家意志,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树立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要着力提高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千百年来,建立在以孔孟之道忠
期刊
睽远经年,书法家张秀武汉寄来一册书法作品集,真谢谢她。湖北美术出版社新印,书名《秀本色》三个行草漂亮极了。扉页上题“董桥贤兄雅正。辛卯年夏张秀赠”。刘永泽、陈方既写序一和序二,接着选登张中行的《闺秀小楷》和我的《张秀那一手闺秀小楷》。好多年前的旧文字了,一霎眼。张秀写后记说我是她没有见过面的远方朋友,她读我的书通篇繁体字觉得高兴,久违的熟悉,遥远的亲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写成简体字破了法度,书法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