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生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他们的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感觉到要想学好专业,必须要学好数学。这一点在新接到的班,在起始课上显得更重要。我在接到高一新班时,第一节课就是讲数学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如:数学的起源问题;著名的田忌赛马问题;通过数学的推算寻找冥王星及大量的古代名题,说明数学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用数学,如学会计专业的要计算;学机械、电子专业的也要计算;卫星上天离不开计算;搞建筑必须计算出各种承受力等。这些都以数学为基础。机器人、空间城市、信息社会就更离不开数学。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科技越进步越要依赖数学,数学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后的必要的工具,无论什么专业都必须学好数学,这样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感到,讲课时把某一本教材、某一部分知识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每一节课的目的先告诉他们,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讲排列组合时,可作如下分析:说明排列组合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两个计数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问题引出两类基本的计数问题: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两类计数问题的区别。这样学生学起来积极性较高。
2.树立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的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树立矛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们讲课时若能经常使用这一原则,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排列组合之前,让他们计算:某校高二12个班,每个班组织一个篮球队进行班级比赛,每班的篮球队要与其他11个班的篮球队分别比赛一场,问:共需要多少场比赛?他们用自己韵方法去算结果却不一样;讲等差数列求和之前,让他们计算1+2+3+--一.+100,他们会一项一项地相加而得不到结果,等等。学生的这些疑惑以及他们想知道结果的这种心理,就是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的基础。当讲完相应的知识后,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噢,原来如此。学生这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学生的这种心情是教学中十分需要的。
3.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最宝贵、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它,因此,平时的教学就应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应用题,使之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材料。例如:某旅行社在某地组织旅游团到北京参观,共需6天,每人往返机票、食宿费、参观门票等费用共3200元。如果把每人收费标准定为4600元,则只有20人参加旅游团;高于4600元时,没人参加。如果每人收费标准从4600元每降低100元,参加旅游团人数就增加10人,试问:每人收费标准定为多少时,该旅游团获得利润最大?此时参加旅游团的人数是多少?这些问题都能利用数学知识得到完美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使用知识的信念,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恰当选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创新的环境,有效地克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原来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了计算机现在变得不难了。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本来,“离心率”是刻画椭圆与双曲线形状的一个数值,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说清这里“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个确定的曲线椭圆(或双曲线)一眼看去谁也无法说出离心率确切的数值;反之,在给定了离心率的数值后谁也无法在黑板上画出与此对应的准确的图形。至于离心率变化时曲线的形状如何随之变化,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渐进线之间夹角的内在联系,传统教学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启发学生用“心”去想象了。借助計算机技术,讲授同一内容,能够完全换一个讲法。学生不是只能依靠“心灵”去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首先通过自己的观察更主动地获得上述知识。现在,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难点化解了,教学时间大大节省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5.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他们的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感觉到要想学好专业,必须要学好数学。这一点在新接到的班,在起始课上显得更重要。我在接到高一新班时,第一节课就是讲数学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如:数学的起源问题;著名的田忌赛马问题;通过数学的推算寻找冥王星及大量的古代名题,说明数学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用数学,如学会计专业的要计算;学机械、电子专业的也要计算;卫星上天离不开计算;搞建筑必须计算出各种承受力等。这些都以数学为基础。机器人、空间城市、信息社会就更离不开数学。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科技越进步越要依赖数学,数学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后的必要的工具,无论什么专业都必须学好数学,这样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感到,讲课时把某一本教材、某一部分知识在不同专业中的作用、每一节课的目的先告诉他们,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讲排列组合时,可作如下分析:说明排列组合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两个计数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问题引出两类基本的计数问题: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两类计数问题的区别。这样学生学起来积极性较高。
2.树立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的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树立矛盾,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们讲课时若能经常使用这一原则,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排列组合之前,让他们计算:某校高二12个班,每个班组织一个篮球队进行班级比赛,每班的篮球队要与其他11个班的篮球队分别比赛一场,问:共需要多少场比赛?他们用自己韵方法去算结果却不一样;讲等差数列求和之前,让他们计算1+2+3+--一.+100,他们会一项一项地相加而得不到结果,等等。学生的这些疑惑以及他们想知道结果的这种心理,就是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的基础。当讲完相应的知识后,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噢,原来如此。学生这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学生的这种心情是教学中十分需要的。
3.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最宝贵、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它,因此,平时的教学就应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应用题,使之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材料。例如:某旅行社在某地组织旅游团到北京参观,共需6天,每人往返机票、食宿费、参观门票等费用共3200元。如果把每人收费标准定为4600元,则只有20人参加旅游团;高于4600元时,没人参加。如果每人收费标准从4600元每降低100元,参加旅游团人数就增加10人,试问:每人收费标准定为多少时,该旅游团获得利润最大?此时参加旅游团的人数是多少?这些问题都能利用数学知识得到完美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使用知识的信念,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恰当选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创新的环境,有效地克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原来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了计算机现在变得不难了。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本来,“离心率”是刻画椭圆与双曲线形状的一个数值,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说清这里“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个确定的曲线椭圆(或双曲线)一眼看去谁也无法说出离心率确切的数值;反之,在给定了离心率的数值后谁也无法在黑板上画出与此对应的准确的图形。至于离心率变化时曲线的形状如何随之变化,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渐进线之间夹角的内在联系,传统教学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启发学生用“心”去想象了。借助計算机技术,讲授同一内容,能够完全换一个讲法。学生不是只能依靠“心灵”去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首先通过自己的观察更主动地获得上述知识。现在,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难点化解了,教学时间大大节省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5.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