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音量、音色的概念,分析了小提琴演奏中音量、音色丰富了音乐的语言,更加细致的表现作品、作曲家、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在拥有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运用乐音的音量、音色,综合的分析、细致的练习,着重于音乐表现。运用已学知识、技能,多项分析、多方考虑,调整左右手的过程,就是掌握乐曲的风格的过程,理解作曲家音乐内涵精神的过程。音量和音色互相配合,最终造成的灵敏和丰富音乐效果,才是能打动自己,感动听众的音乐。小提琴练习自我检测方法达到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音乐表现更加细致且富于变化。同时具有突出的个人演奏风格。
关键词:音量 音色 演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4-01
众多的资料引导和解释了各种演奏的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要领,却很少有资料向他们表明在练习中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大部分的学生在解决演奏和节奏后,情感上一味模仿大师的演奏。这意味着,表演者终其一生都难以理解自己演奏的音乐,同时也不能理解别人演奏的音乐。真正判断的标准是简单易行,但须细致的修正过程。音高、音值、音量、音色是我们在教授学生自检过程中的的重要判断要素。
1 音量(力度)
音量在演奏中我们常常称为力度。在音乐中力度的变化是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尽管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但是把一切细微的、繁琐力度变化都标记出来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每个演奏家都会在作曲家的提示下,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出具体细致的力度变化。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愤怒呼号(《梁祝》)、急风骤雨(《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敢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安慰爱抚、喃喃细语(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幸福等内心的微妙感受;还可以表达(《苗岭早晨》)空谷回声、黄昏钟鸣、高山流水、小溪潺潺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甚至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
1.1 仔细看谱
在练习中把严谨仔细看谱形成一种常态。有些学生对乐谱上的力度标记视而不见,结果演奏得完全曲解作曲家本意;人们通常说的“缺乏乐感”常常也是指演奏上缺少力度变化和丰富的力度层次。只有仔细的看谱,才能更多发现问题,注意把各种力度层次做出来,也能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道。
1.2 指法、弓法对力度的调整
对于大学生的演奏,不可能只要求做到谱面的力度标记p\mp\mf\f\cresc\dim等等。当然,按照谱面的力度记号演奏,就已经有了作品的基本面貌。大学生的练琴和将来的演奏,更多得要求是能表现作曲家作品的寓意内涵和精神象征。这才是智慧创造的艺术表现的人类的情感与意识。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开始,一、二、三小节是两次同样旋律,同样的力度mp,我们在练习中会演奏成一模一样的两次吗?第一次使用普通的口气表示了个人的想法,所以,以一种平淡的方式演奏。使用的G弦演奏,一弓演奏完;在二把位不留任何痕迹的演奏。第二次,同一人,把这句话说了第二次,表示强调和坚持。分为两弓演奏,音响上自然就会增加音量;同时指法从一把位换到三把位,势必有换把特有的肯定感。全曲一开始就是主题,没有其它多余的交代,一开始小提琴就明确表明作曲家的意图。所以虽然都是在mp的力度范围里,通过对指法、弓法的调整,两次在力度上还是有不同表现。就如真实生活中,你的母亲嘱咐远行你:按点吃饭,按点吃饭!你能感觉得到同样的字,同一人发音,可是语气上还是有些许的变化。这种自然地表现,如果能运用在音乐演奏中,那就是最自然感人的演奏!
这种指法、弓法对力度的调整中,有时可以指法、弓法同时调整,有时候只需要调整其一就可。
2 音色(色彩)
音色就是音乐要素中的音高、音值、音量互相配合,造成的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在练习中用音高、音值、音量三种检测调整后,所得的音色是否是你想要得到的音色呢?
例如,演奏《帕格尼尼随想曲》第十四首,需要狩猎号角的音响。全曲两种节奏型,一种是前八后十六的双音,一种是带双音的十六分音符。这里只用前八后十六的双音作为例子。首先解决左手的音准,当双音音准很好时,因为共振的缘故,力度也相应加大浑厚。双音把握不好,音准差,无法产生很好的共鸣,造成刺耳的音色形成噪音,不好听的地方先检查音准。然后,靠近码子,适度增加一点点的压力,就能获得很好的f音响。再将弓子放到最好离弦控制的中下弓部位,解决了每一音之间似断开的弹性弓法的运用。演奏号角的音色就是这样容易达到。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综合了音准、音的长短、音量三个方面做左右手调整的检测过程,就获得了作品本身的音色及风格。每当演奏中觉得不适应,怎么也练不出好效果时,就要放慢练习的进程,从音准、时值、力度三个方面逐个检查。无非就是调整左手和右手。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受的训练,足够你找到可以使用的合适的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
再如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时,为了得到柔和略偏暗、气流飘忽的音色,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改变弓的演奏方法。很好!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表现。调整了弓子的发音位置、弓子在琴弦上的力度,也调整了弓子运行的长短。虽然获得了较为虚浮飘渺的色感,音乐却没有把听者带进那个世界的灵性。我们不妨来检查检查音准。有的学生固执的觉得“我真的按准了”。那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了!德彪西的谱写的十一和弦,在小提琴演奏中,以分解和弦出现。低音可以用十二平均律演奏,高音部分则使用纯律,使得音符像是要飘溢出去一样,(但是连续全音的地方,要坚持不懈的用十二平均律来演奏。)如果分解和弦使用的是完整的平均律,旋律就失去冷漠飘忽的感觉,那么演奏的就完全不是德彪西的印象色彩了。这样我们给音乐增加了内涵,给以音乐灵性,才能真正表现作曲家的精神象征。为什么我们已经练习很准的音乐,与大师的演奏总是有很大的距离?不要一味模仿,看谱严谨检查仔细。从音准开始检查,接下来检查音值和音量。这样才能找到需要的音色,较好的完成作品!
以上例子说明大学生除了拥有较强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多听大师的录音外,必须要自身广泛学习中外音乐史、理解音乐家作品风格和写作手法特性。才能正确使用音高、音值、音量三个检查要素,进行自我演奏的修正。
3 结论
小提琴练习的自我检测方法步骤虽然简单,却需要非常的细心和耐心。还需要很多的音乐辅助知识的支撑。如果一首乐曲只是按照谱面所示去演奏,最多是完成基本样貌。如果在练习中仔细检查音高、音值之后,用音量、音色继续检测,用心调整,就会拥有自己的演奏风格。它可以培养演奏者思考的习惯,也是演奏者个人风格的自然形成过程。使演奏者良性循环,提高音乐表演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梅纽因.梅纽因论小提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 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 刘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音量 音色 演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54-01
众多的资料引导和解释了各种演奏的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要领,却很少有资料向他们表明在练习中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大部分的学生在解决演奏和节奏后,情感上一味模仿大师的演奏。这意味着,表演者终其一生都难以理解自己演奏的音乐,同时也不能理解别人演奏的音乐。真正判断的标准是简单易行,但须细致的修正过程。音高、音值、音量、音色是我们在教授学生自检过程中的的重要判断要素。
1 音量(力度)
音量在演奏中我们常常称为力度。在音乐中力度的变化是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尽管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但是把一切细微的、繁琐力度变化都标记出来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每个演奏家都会在作曲家的提示下,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出具体细致的力度变化。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愤怒呼号(《梁祝》)、急风骤雨(《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敢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安慰爱抚、喃喃细语(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幸福等内心的微妙感受;还可以表达(《苗岭早晨》)空谷回声、黄昏钟鸣、高山流水、小溪潺潺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甚至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
1.1 仔细看谱
在练习中把严谨仔细看谱形成一种常态。有些学生对乐谱上的力度标记视而不见,结果演奏得完全曲解作曲家本意;人们通常说的“缺乏乐感”常常也是指演奏上缺少力度变化和丰富的力度层次。只有仔细的看谱,才能更多发现问题,注意把各种力度层次做出来,也能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道。
1.2 指法、弓法对力度的调整
对于大学生的演奏,不可能只要求做到谱面的力度标记p\mp\mf\f\cresc\dim等等。当然,按照谱面的力度记号演奏,就已经有了作品的基本面貌。大学生的练琴和将来的演奏,更多得要求是能表现作曲家作品的寓意内涵和精神象征。这才是智慧创造的艺术表现的人类的情感与意识。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开始,一、二、三小节是两次同样旋律,同样的力度mp,我们在练习中会演奏成一模一样的两次吗?第一次使用普通的口气表示了个人的想法,所以,以一种平淡的方式演奏。使用的G弦演奏,一弓演奏完;在二把位不留任何痕迹的演奏。第二次,同一人,把这句话说了第二次,表示强调和坚持。分为两弓演奏,音响上自然就会增加音量;同时指法从一把位换到三把位,势必有换把特有的肯定感。全曲一开始就是主题,没有其它多余的交代,一开始小提琴就明确表明作曲家的意图。所以虽然都是在mp的力度范围里,通过对指法、弓法的调整,两次在力度上还是有不同表现。就如真实生活中,你的母亲嘱咐远行你:按点吃饭,按点吃饭!你能感觉得到同样的字,同一人发音,可是语气上还是有些许的变化。这种自然地表现,如果能运用在音乐演奏中,那就是最自然感人的演奏!
这种指法、弓法对力度的调整中,有时可以指法、弓法同时调整,有时候只需要调整其一就可。
2 音色(色彩)
音色就是音乐要素中的音高、音值、音量互相配合,造成的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在练习中用音高、音值、音量三种检测调整后,所得的音色是否是你想要得到的音色呢?
例如,演奏《帕格尼尼随想曲》第十四首,需要狩猎号角的音响。全曲两种节奏型,一种是前八后十六的双音,一种是带双音的十六分音符。这里只用前八后十六的双音作为例子。首先解决左手的音准,当双音音准很好时,因为共振的缘故,力度也相应加大浑厚。双音把握不好,音准差,无法产生很好的共鸣,造成刺耳的音色形成噪音,不好听的地方先检查音准。然后,靠近码子,适度增加一点点的压力,就能获得很好的f音响。再将弓子放到最好离弦控制的中下弓部位,解决了每一音之间似断开的弹性弓法的运用。演奏号角的音色就是这样容易达到。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综合了音准、音的长短、音量三个方面做左右手调整的检测过程,就获得了作品本身的音色及风格。每当演奏中觉得不适应,怎么也练不出好效果时,就要放慢练习的进程,从音准、时值、力度三个方面逐个检查。无非就是调整左手和右手。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受的训练,足够你找到可以使用的合适的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
再如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时,为了得到柔和略偏暗、气流飘忽的音色,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改变弓的演奏方法。很好!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表现。调整了弓子的发音位置、弓子在琴弦上的力度,也调整了弓子运行的长短。虽然获得了较为虚浮飘渺的色感,音乐却没有把听者带进那个世界的灵性。我们不妨来检查检查音准。有的学生固执的觉得“我真的按准了”。那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了!德彪西的谱写的十一和弦,在小提琴演奏中,以分解和弦出现。低音可以用十二平均律演奏,高音部分则使用纯律,使得音符像是要飘溢出去一样,(但是连续全音的地方,要坚持不懈的用十二平均律来演奏。)如果分解和弦使用的是完整的平均律,旋律就失去冷漠飘忽的感觉,那么演奏的就完全不是德彪西的印象色彩了。这样我们给音乐增加了内涵,给以音乐灵性,才能真正表现作曲家的精神象征。为什么我们已经练习很准的音乐,与大师的演奏总是有很大的距离?不要一味模仿,看谱严谨检查仔细。从音准开始检查,接下来检查音值和音量。这样才能找到需要的音色,较好的完成作品!
以上例子说明大学生除了拥有较强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多听大师的录音外,必须要自身广泛学习中外音乐史、理解音乐家作品风格和写作手法特性。才能正确使用音高、音值、音量三个检查要素,进行自我演奏的修正。
3 结论
小提琴练习的自我检测方法步骤虽然简单,却需要非常的细心和耐心。还需要很多的音乐辅助知识的支撑。如果一首乐曲只是按照谱面所示去演奏,最多是完成基本样貌。如果在练习中仔细检查音高、音值之后,用音量、音色继续检测,用心调整,就会拥有自己的演奏风格。它可以培养演奏者思考的习惯,也是演奏者个人风格的自然形成过程。使演奏者良性循环,提高音乐表演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梅纽因.梅纽因论小提琴[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 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 刘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