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精彩言语的问题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大型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主持人随机采访了一个刚上完课的学生,学生的一席话让人心动不已:“我感觉这节课的时间非常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老师的课识字有意思,读书有意思,平常不说话的同学,一下子也变得会说了。”是啊,能让“平常不说话的同学”都变得“会说了”,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向往的课堂教学效果吗?
  “语言即人,即存在。”如何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和新奇的创造力发掘出来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的设计相当关键。接下来,我们不妨拿相同案例中的不同问题设计进行比较,探讨一下能创生出精彩言语的问题设计。
  一、“零打碎敲式”对比“个体内生式”
  言语的发生,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之间的信息转换”,哲学家称之为“对话”。有效的问题设计应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基点,激活、深化、丰富个体生命的言语。
  在教学古诗《石灰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志向和情操,教师补充了诗人于谦的几个生平小故事,有《少年立志》《两袖清风》等。待学生阅读完补充资料后,教师提问:“从这些故事中,你读出了于谦怎样的品质?”学生三三两两地站起来回答,答案不外乎一系列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一心报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等等。这样的提问,难免使学生的回答显得零碎而刻板,似乎所有的答案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提问,而并没有发自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内在感悟。
  我们不妨将此问题的设计稍加改变,变成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在阅读了于谦的这些生平故事后,你会对他的一生作出怎样的评价呢?”在教师眼里,学生完全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能力的生命个体。学生略作思索后,给出了这样精彩的答案:“于谦的一生,从少年时立下报国之志,到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再到坦然面对生与死,始终在践行自己的诺言——要留清白在人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于谦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我们不禁要为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而鼓掌,但更要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如此智慧而叫好。这个问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学生的“脉搏”,把学生的个体生命融入了问题的设计中,学生精彩的语言自然就被催生了。
  二、“一厢情愿式”对比“建构开放式”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人格上、精神上独立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应摆脱为师者的高高在上和一厢情愿,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通过建构开放式的问题,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活跃的言语平台。请看下面的两个问题设计,教学内容都是《荷花》。
  问题设计一: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从课文后面的省略号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问题设计二:在夏天里,你所喜欢的小动物都到荷花池边玩。小动物见到了荷花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
  同样一个言语表达的训练,教师不同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问题一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于教师的生硬的规矩和师者的权威,于是学生对说话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大胆表达;问题二则充满了“儿童味”,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将表达的需要融进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迸发出生动的语言。
  三、“单纯朗读式”对比“言意共生式”
  言意关系是语文最根本的构成。阅读教学是一个“言→意→言”的多次循环生成的过程。在课堂设计问题时,如能找到言意共生的“交接点”,且是最具匠心的那个“点”,就能很好地展开言语活动。
  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语句:“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很多教师教学这段时,往往会采用单纯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其实,教师可以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凸显文本的价值,也让学生运用“特写镜头”说一说:“此时,如果你的手中有一架摄像机,你会将镜头对准什么?”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示范:“我会将镜头对准哈尔威船长的眼睛。你看,他的双眼凝视着大海,那样深情,那样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无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创生出了精彩的语言:“我会将镜头对准船长的脸。你看,他的脸饱经风霜却淡定从容。是啊!他已经让所有的乘客都安全地脱险了,自己死而无憾了!”“我会将镜头对准船长的双脚。你看,他的脚坚定地立在船头,毫不动摇,因为他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学生已然领会了文本所蕴涵的伟大人格和美好情操。
  当学生言为意生,意为言动时,他们就会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从而喷涌出不吐不快的言语表述,这是单纯的朗读感悟所达不到的“言意共生”的理想课堂效果。
  总之,无论课堂如何创新,但课堂的问题设计永远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同课堂提问相结合。所以说,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研究的主题。而设计能创生出精彩言语的问题,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这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机智的表现,更是教师的教学视野和综合素养的体现。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何谓语文?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
课文的图片、文字素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下面我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巧用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首要秘诀就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学会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享受写作的快乐,是我们常常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  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入作
“识字起步,开篇阅读,开放识字,开发潜能”是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的重要特征,也越来越受到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那怎样利用好教材呢?  1.
<正>【背景】走进语文课堂,不乏书声琅琅,但仔细听学生朗读,就会发现学生或"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对作品情感理解不到位,甚至错位;或语调平直,缺少个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就是表达。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呢?  一、在文章留白处补白  平常我们说的“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文章也有“留白”。教师引导学生对
语言表达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技能。学生要能驾驭它,单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不行,非亲历实践不可。一方面,要让学生大量、直接地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习得祖国的语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适时地、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得当的点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有效的说、写实践,才能使这个薄弱环节得到实质上的改变。  一、语言表达训练的着力点很多,要靠教师在词句训练方面下工夫。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推广的做法  1.字词是语文大厦的基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批改难、学生作文难、反馈周期长、作文效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思想把学生封闭在课堂中,局限在课本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胡编乱造,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几年,我尝试了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开放式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提及作文,我们定会为学生们那千篇一律的作文所困扰。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呢?自高效课堂研究开展以来,作文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就作文情境教学法,谈几点实践策略。  一、创设和谐情境  情境教学要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因此围绕“情”字,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