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看似幼稚实则反映了幼儿的复杂心理需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探求幼儿爱告状的深层原因,辨别哪些是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并加以适当引导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和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受到他人的攻击、侵犯而感到委屈时,或发现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幼儿园及教师规定的规则规范时,积极主动的向教师反映实际情况的行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教师的力量去阻止同伴的不良行为。对此,幼儿告状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求帮助
有的幼儿与同伴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矛盾甚至出现肢体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寻求教师的帮助,于是就会产生求助型的告状行为。常见的就是幼儿间争抢玩具、争抢座位、争抢游戏区域时发生了倚强凌弱的行为,被攻击的一方为了转变自身的弱势,寻求教师的庇护而向教师告状,其中最常听见的告状语言就是“老师,他打我”、“他推我”、“他欺负我”!这时候,在教师的干预下,攻击方不仅会停止攻击性行为,还会被教师批评,所以幼儿在这种情况下多会以告状行为来摆脱困境。
(二)维护规则
有的小班幼儿对秩序特别敏感,而有的幼儿却行为习惯较差,经常违反幼儿园常规和秩序。因此,有些幼儿就特别在意其他同伴是否遵守幼儿园的常规,一旦发现同伴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规定的行为规范,就去告诉教师,希望教师能帮忙矫正同伴的行为。如进餐前让幼儿洗手,有的幼儿不小心把水洒地上了遭到同伴的告状;进餐时饭粒掉的满桌子满地板都是而遭到同伴告状;户外玩滑滑梯,有的幼儿在话题上倒着爬而遭到同伴告状,虽然都没有危害他人,但却因为违反幼儿园的规则而被告状。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保护自身安全、维护幼儿园常规的表现,是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突发状况的一个窗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又反映出了幼儿的幼稚、自我、依赖等缺点,一点点小事情就向老师告状,既使教师一天到晚忙于应对幼儿间的鸡毛蒜皮,增加了教师管理、教育的负担,又使幼儿遇到问题只会告状,失去了独立處理同伴交往问题的机会,影响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告状行为对班级管理和个人社会性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教师需认真分析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成因,从而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幼儿园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幼儿的摩擦
既然大多告状行为源于幼儿间的矛盾与摩擦,幼儿间矛盾不可避免,但幼儿园仍要尽量减少因幼儿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幼儿间矛盾。
如区域活动中,也是经常发生幼儿的争抢行为。如理发店的区域游戏中,每个班往往只配备了一套美发工具,遇到人多的时候,梳子、镜子、梳妆台、小凳子、卷发棒这些工具人手一件都不够,更何况对于梳子、卷发棒这类比较抢手的玩具,幼儿们就会展开争抢行为。因此幼儿园要加大资源储备,在必要的时候增加游戏材料的投放,以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
(二)教师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给予帮助与鼓励
有时候同伴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他人,只是因为能力的欠缺而做的不够标准规范,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就觉得他表现不好,希望通过向教师告状来惩罚或批评同伴,这种告状行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如小班里,月龄大的轩轩拿勺子比较稳,桌面干干净净的,因此就像老师告状月龄小的烁烁饭菜专门掉地上,表面看是在维护规则,实际是希望教师看到同伴的表现而加以批评。
因此,我先告诉轩轩,轩轩是班里的大哥哥,表现本来就要比其他小朋友们棒,而事实上轩轩在班里各方面能力确实比其他的小朋友强,因此我在进餐时间当众表扬了轩轩,让幼儿们看看轩轩是如何进餐的,再看看轩轩的餐桌周围都是干干净净的,既鼓励了轩轩又让大家以轩轩为榜样,优化个人的进餐习惯。同时我告诉轩轩,烁烁是班里最小的小弟弟了,他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还不会自己吃饭,现在虽然吃的不好,经常要掉饭,但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也应该表扬他。
(三)家园合作促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自主能力
如今的家长都重视幼儿智力发展,但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较少,甚至因为宠爱孩子而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实践中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尽量放手让幼儿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自主应对同伴交往问题,必要时教导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与能力,而家长自己需要做到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水杯喝水时,会把水杯放在一张桌子上。一天,涵涵拿自己水杯的时候,不小心把赫赫的水杯给打翻摔倒了地上,赫赫的水杯盖子摔破了。赫赫很伤心,他说:“我要告诉妈妈,是涵涵打破的。”果然,回家后,赫赫去妈妈那里告状,既想免去自己的责罚,又想妈妈去幼儿园里批评涵涵,让涵涵赔钱。但妈妈和教师沟通后,觉得涵涵犯错误并不是故意的,而且涵涵的妈妈也已经批评涵涵了,因此就不打算追究了。同时,妈妈也和赫赫进行了沟通,告诉他要宽容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赫赫听妈妈的话,原谅了涵涵,赫赫最终在同伴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结语
教师需辩证的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以尊重、理解、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孩子告状行为的原因,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之策。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向成人求助,还存在着求关注、求赏识、试探性等潜在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去解读幼儿的行为,以便做出积极地回应。
家长也要认识到大多数告状行为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完善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低”,家长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给予孩子机会自主处理同伴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京东.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0):79-81.
[2]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与指导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68-169.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受到他人的攻击、侵犯而感到委屈时,或发现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幼儿园及教师规定的规则规范时,积极主动的向教师反映实际情况的行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教师的力量去阻止同伴的不良行为。对此,幼儿告状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求帮助
有的幼儿与同伴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矛盾甚至出现肢体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寻求教师的帮助,于是就会产生求助型的告状行为。常见的就是幼儿间争抢玩具、争抢座位、争抢游戏区域时发生了倚强凌弱的行为,被攻击的一方为了转变自身的弱势,寻求教师的庇护而向教师告状,其中最常听见的告状语言就是“老师,他打我”、“他推我”、“他欺负我”!这时候,在教师的干预下,攻击方不仅会停止攻击性行为,还会被教师批评,所以幼儿在这种情况下多会以告状行为来摆脱困境。
(二)维护规则
有的小班幼儿对秩序特别敏感,而有的幼儿却行为习惯较差,经常违反幼儿园常规和秩序。因此,有些幼儿就特别在意其他同伴是否遵守幼儿园的常规,一旦发现同伴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规定的行为规范,就去告诉教师,希望教师能帮忙矫正同伴的行为。如进餐前让幼儿洗手,有的幼儿不小心把水洒地上了遭到同伴的告状;进餐时饭粒掉的满桌子满地板都是而遭到同伴告状;户外玩滑滑梯,有的幼儿在话题上倒着爬而遭到同伴告状,虽然都没有危害他人,但却因为违反幼儿园的规则而被告状。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保护自身安全、维护幼儿园常规的表现,是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突发状况的一个窗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又反映出了幼儿的幼稚、自我、依赖等缺点,一点点小事情就向老师告状,既使教师一天到晚忙于应对幼儿间的鸡毛蒜皮,增加了教师管理、教育的负担,又使幼儿遇到问题只会告状,失去了独立處理同伴交往问题的机会,影响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告状行为对班级管理和个人社会性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教师需认真分析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成因,从而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幼儿园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幼儿的摩擦
既然大多告状行为源于幼儿间的矛盾与摩擦,幼儿间矛盾不可避免,但幼儿园仍要尽量减少因幼儿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幼儿间矛盾。
如区域活动中,也是经常发生幼儿的争抢行为。如理发店的区域游戏中,每个班往往只配备了一套美发工具,遇到人多的时候,梳子、镜子、梳妆台、小凳子、卷发棒这些工具人手一件都不够,更何况对于梳子、卷发棒这类比较抢手的玩具,幼儿们就会展开争抢行为。因此幼儿园要加大资源储备,在必要的时候增加游戏材料的投放,以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
(二)教师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给予帮助与鼓励
有时候同伴的行为并没有损害到他人,只是因为能力的欠缺而做的不够标准规范,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就觉得他表现不好,希望通过向教师告状来惩罚或批评同伴,这种告状行为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如小班里,月龄大的轩轩拿勺子比较稳,桌面干干净净的,因此就像老师告状月龄小的烁烁饭菜专门掉地上,表面看是在维护规则,实际是希望教师看到同伴的表现而加以批评。
因此,我先告诉轩轩,轩轩是班里的大哥哥,表现本来就要比其他小朋友们棒,而事实上轩轩在班里各方面能力确实比其他的小朋友强,因此我在进餐时间当众表扬了轩轩,让幼儿们看看轩轩是如何进餐的,再看看轩轩的餐桌周围都是干干净净的,既鼓励了轩轩又让大家以轩轩为榜样,优化个人的进餐习惯。同时我告诉轩轩,烁烁是班里最小的小弟弟了,他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还不会自己吃饭,现在虽然吃的不好,经常要掉饭,但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也应该表扬他。
(三)家园合作促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自主能力
如今的家长都重视幼儿智力发展,但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较少,甚至因为宠爱孩子而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在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实践中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尽量放手让幼儿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自主应对同伴交往问题,必要时教导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与能力,而家长自己需要做到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水杯喝水时,会把水杯放在一张桌子上。一天,涵涵拿自己水杯的时候,不小心把赫赫的水杯给打翻摔倒了地上,赫赫的水杯盖子摔破了。赫赫很伤心,他说:“我要告诉妈妈,是涵涵打破的。”果然,回家后,赫赫去妈妈那里告状,既想免去自己的责罚,又想妈妈去幼儿园里批评涵涵,让涵涵赔钱。但妈妈和教师沟通后,觉得涵涵犯错误并不是故意的,而且涵涵的妈妈也已经批评涵涵了,因此就不打算追究了。同时,妈妈也和赫赫进行了沟通,告诉他要宽容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赫赫听妈妈的话,原谅了涵涵,赫赫最终在同伴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结语
教师需辩证的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以尊重、理解、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孩子告状行为的原因,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之策。幼儿的告状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向成人求助,还存在着求关注、求赏识、试探性等潜在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去解读幼儿的行为,以便做出积极地回应。
家长也要认识到大多数告状行为反映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完善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低”,家长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给予孩子机会自主处理同伴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京东.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0):79-81.
[2]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与指导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