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寇建平:今天来的几位,都是住在燕郊的北京人,因为住在燕郊这个“神奇”的地方,所以应该有和其他北京人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有着和其他北京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和故事。
几年前,我们杂志做过回龙观社区,回龙观也是北京的睡城,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都很强,认为自己就是北京人。由于燕郊和北京的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住在燕郊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有什么不同的生活味道呢?
张友红:我觉得归属感来源于你更喜欢那里,所以我觉得这里就是北京。早些年房地产广告说,半小时到国贸,当然这是不堵车的情况。燕郊潮白河燕顺路附近和北京的实际距离很近,而且在这里居住,接触的也是在北京的上班族,语言共通,兴趣也差不多,所以没有那种割裂感。
谭桥英:我觉得住燕顺路的差不多都有这种想法。
吕淑蕊:我是2003年就在燕郊买房了,对于燕郊还是有点发言权。燕郊本地人在很多年前说去市里的话,他就说我要去北京,归属感很分明。现在住在燕郊的北京上班族一般都说是进城,把自己放在北京郊区的概念,认同自己是北京人。
韩福东:但我觉得这里就是河北,我朋友一打电话说在哪儿?我说在河北。因为我在北京没有购房资格,我纳税在广州,所以印象特别深。
谭桥英:我住在燕郊本地人的核心聚居区,我闺女今年四岁,我问她我们去哪儿玩啊?去北京吧。她也有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像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就会弱化这样一个概念,就觉得自己是北京的一员,但是在燕郊住着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就是燕郊人,这种割裂感非常明显。
寇建平:没来燕郊之前,我觉得燕郊就是一个类似于城乡结合部,因为网上有不少的段子和帖子在强化这种概念,比如说,堵车、流动商贩,以及对这个地方的调侃。
谭桥英:环境很破,尘土飞扬。
寇建平:是的。但是来了以后发现实际情况比我想的好多了。欧陆风情的建筑、不错的绿化,满街的鲜花。
韩福东:是的,现在看起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一个朋友给我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说燕郊和通州房价差一倍,但是交通车到国贸的时间都差不多,可能还更方便。碍于面子就过来看看,当时是周末,35分钟就到燕郊了,感觉还不错。
张友红:我跟你差不多,我也是朋友在这里买房,她就在美林湾,让我过来看看,我说太远了,我绝对不会在这里买的。等她装修完了我来作客,觉得还可以就买了。不来之前光听燕郊这个名字都觉得远。
寇建平:我觉得大部分人来燕郊买房,一个是考虑燕郊的地理位置优势,就是它相对来说比顺义、平谷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要近很多,再有就是它因为属于河北的行政区域划分,所以它的房价具有绝对的优势。
谭桥英:实际上是这样的,大概2006年、2007年的时候,我也在游说我的朋友到燕郊来买房子,那时候大家就会很礼貌地笑一下,现在我再去游说他们上燕郊买房子的时候,他们会说好啊,这就是对燕郊的认可。
袁国宝:大家没有来过的时候,把燕郊等同于河北、廊坊、固安,甚至等同于保定,潜意识里认为很远。其实在地缘上它是最近的,叫延长线。北京的发展模式,也是一步一步在往这边走。你不管住在哪儿,没有距离的差距,只有时间成本。
吕淑蕊:我最开始是2003年到燕郊买房的。那会儿房价大概两千吧,第一眼看到燕郊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养老的地方,特别安静,特别舒服的那种,当初我们小区边上的那片小树林,现在是“著名”的上上城青年社区所在。我见证了燕郊从很安逸平静到突然的喧嚣。现在觉得真的跟北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寇建平:这只是表象,地域差别还是有的吧?
吕淑蕊:是的,它毕竟属于河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上学问题,还有老人的医疗问题,因为年轻人基本已经在北京上了保险,而这里的上班族的父母却无法享受医疗保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寇建平:这方面对接得不是很好,就是教育和医疗,在这边看完病以后在北京报销不了。
谭桥英:我是2011年来燕郊的。实际上最早在这块买房的人,是北京好多在部委工作的人,然后就是医院的大夫,他们是为了投资。在2005年左右,燕郊上上城项目开始大力推广,大量的北京人才逐渐涌入。
袁国宝:我2008年正好赶上房价降就买到燕郊了。燕郊确实地缘上有优势,交通啊,距离啊,甚至现在的人气,都能把真的土豪吸引过来,它还是靠谱的。其实今天我是想把木子美约来一起聊聊的,她是第一波到燕郊的,比我还要早一两年。
谭桥英:我都没想到木子美也在这边。
张友红: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燕郊在之前就是很情色的一个地方,但是2008年治理之后就好了。
韩福东:汉王路以前是这样,这就是北京的后花园。
袁国宝:听完以后有没有想法在燕郊买房?
寇建平:应该早买,现在买也迟了。
几年前,我们杂志做过回龙观社区,回龙观也是北京的睡城,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都很强,认为自己就是北京人。由于燕郊和北京的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住在燕郊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有什么不同的生活味道呢?
张友红:我觉得归属感来源于你更喜欢那里,所以我觉得这里就是北京。早些年房地产广告说,半小时到国贸,当然这是不堵车的情况。燕郊潮白河燕顺路附近和北京的实际距离很近,而且在这里居住,接触的也是在北京的上班族,语言共通,兴趣也差不多,所以没有那种割裂感。
谭桥英:我觉得住燕顺路的差不多都有这种想法。
吕淑蕊:我是2003年就在燕郊买房了,对于燕郊还是有点发言权。燕郊本地人在很多年前说去市里的话,他就说我要去北京,归属感很分明。现在住在燕郊的北京上班族一般都说是进城,把自己放在北京郊区的概念,认同自己是北京人。
韩福东:但我觉得这里就是河北,我朋友一打电话说在哪儿?我说在河北。因为我在北京没有购房资格,我纳税在广州,所以印象特别深。
谭桥英:我住在燕郊本地人的核心聚居区,我闺女今年四岁,我问她我们去哪儿玩啊?去北京吧。她也有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像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就会弱化这样一个概念,就觉得自己是北京的一员,但是在燕郊住着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就是燕郊人,这种割裂感非常明显。
寇建平:没来燕郊之前,我觉得燕郊就是一个类似于城乡结合部,因为网上有不少的段子和帖子在强化这种概念,比如说,堵车、流动商贩,以及对这个地方的调侃。
谭桥英:环境很破,尘土飞扬。
寇建平:是的。但是来了以后发现实际情况比我想的好多了。欧陆风情的建筑、不错的绿化,满街的鲜花。
韩福东:是的,现在看起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一个朋友给我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说燕郊和通州房价差一倍,但是交通车到国贸的时间都差不多,可能还更方便。碍于面子就过来看看,当时是周末,35分钟就到燕郊了,感觉还不错。
张友红:我跟你差不多,我也是朋友在这里买房,她就在美林湾,让我过来看看,我说太远了,我绝对不会在这里买的。等她装修完了我来作客,觉得还可以就买了。不来之前光听燕郊这个名字都觉得远。
寇建平:我觉得大部分人来燕郊买房,一个是考虑燕郊的地理位置优势,就是它相对来说比顺义、平谷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要近很多,再有就是它因为属于河北的行政区域划分,所以它的房价具有绝对的优势。
谭桥英:实际上是这样的,大概2006年、2007年的时候,我也在游说我的朋友到燕郊来买房子,那时候大家就会很礼貌地笑一下,现在我再去游说他们上燕郊买房子的时候,他们会说好啊,这就是对燕郊的认可。
袁国宝:大家没有来过的时候,把燕郊等同于河北、廊坊、固安,甚至等同于保定,潜意识里认为很远。其实在地缘上它是最近的,叫延长线。北京的发展模式,也是一步一步在往这边走。你不管住在哪儿,没有距离的差距,只有时间成本。
吕淑蕊:我最开始是2003年到燕郊买房的。那会儿房价大概两千吧,第一眼看到燕郊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养老的地方,特别安静,特别舒服的那种,当初我们小区边上的那片小树林,现在是“著名”的上上城青年社区所在。我见证了燕郊从很安逸平静到突然的喧嚣。现在觉得真的跟北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寇建平:这只是表象,地域差别还是有的吧?
吕淑蕊:是的,它毕竟属于河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上学问题,还有老人的医疗问题,因为年轻人基本已经在北京上了保险,而这里的上班族的父母却无法享受医疗保险,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寇建平:这方面对接得不是很好,就是教育和医疗,在这边看完病以后在北京报销不了。
谭桥英:我是2011年来燕郊的。实际上最早在这块买房的人,是北京好多在部委工作的人,然后就是医院的大夫,他们是为了投资。在2005年左右,燕郊上上城项目开始大力推广,大量的北京人才逐渐涌入。
袁国宝:我2008年正好赶上房价降就买到燕郊了。燕郊确实地缘上有优势,交通啊,距离啊,甚至现在的人气,都能把真的土豪吸引过来,它还是靠谱的。其实今天我是想把木子美约来一起聊聊的,她是第一波到燕郊的,比我还要早一两年。
谭桥英:我都没想到木子美也在这边。
张友红: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燕郊在之前就是很情色的一个地方,但是2008年治理之后就好了。
韩福东:汉王路以前是这样,这就是北京的后花园。
袁国宝:听完以后有没有想法在燕郊买房?
寇建平:应该早买,现在买也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