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孩子拼了
王丽将女儿的儿童床挂网上给卖了。他们的新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女儿的小床,三口人以后不得不每天挤在一张双人床上睡觉,因为他们买了一所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为了买这套学区房,把家搬到了面积缩小一倍的房子里。王丽说:“为了女儿,值!”
37岁的李鑫是某报社的编辑。但为了赚取更多的提成,他最近开始频繁地做发行和广告的工作。每天的午饭,从“外面吃”变成了“带饭”。单位的聚会现在一概不参加。因为他家刚刚以1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套50平方米的学区房。从此以后的20年,家里背上了债。李鑫说:“为了儿子,拼了!”
自从教育部下发新政“要求2015年实行100%免试就近入学”后,选择“为孩子拼了”的父母增多了。
对于家长来说,天价换来的不仅仅是一所好学校,更期望孩子能对得起父母的苦心:“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买学区房让你上重点,就是为了你能好好学习。” 所以,孩子们多数也在拼着。
“我其实没想多努力学习,可我爸不准我不努力学习”——当年中关村三小的学生,今年26岁的嘉琪。
“越重点,越竞争。我根本顶不住压力。”——当年北大附小的学生,今年28岁的慧慧。
“早上一般6点20起,去学校吃早饭,每天都考试,回家写作业写到10点多,周六、周日一般起来之后写作业,下午上辅导班,晚上接着写作业。”——现在上初三的小超。
“我的成绩一般,是父母要为我择校。特色学校压力太大,我学习跟不上。同学瞧不起我,我经常因做不好作业挨批评,我受不了。”——现在上小学6年级的小欣。
孩子,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上重点学校吗?这个答案无人知晓,甚至不能假设。 因为为了上名校,家长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多。
“圈”定未来?
与许多年前的老北京不同:最穷的和最富的都可能住在一条胡同中。雕梁画栋的大户人家不远,往往就是穷人简陋的小门。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在当代社会,房地产这个东西,在帮助人群“画圈、分层、贴标签”方面起了不少作用。
从一套房子2.3亿元的上海汤臣一品小区,到演艺界大腕居住的北京紫玉山庄;从机关子弟们扎堆的“军队大院、煤炭大院、计委大院”,到大量安置拆迁户的“天通苑、回龙观”等经济适用房、保障房聚集地。
什么房子住什么人,什么人住什么小区。连相亲的姑娘们都很有技巧的用“你在哪个小区啊”来掂量男方的财力和背景了。
那么再看看“买高价学区房”的这个群体。与“非学区房”相比,大部分选择买名校学区房的都属于 “有钱人”,所以对口的名校自然成了“有钱人孩子”云集的场所、有钱孩子的“圈”。而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强努着买”的老百姓。
我闺女是她爸爸开个破羚羊接送,而他的好朋友是老爸的司机开奔驰接送。
我闺女国庆长假京郊三日游,吃农家饭,和好朋友疯跑,而他的好朋友是去美国迪斯尼。
我闺女暑假在家里看书、煮面条,去楼下骑自行车,人家孩子在意大利夏令营。
过教师节,孩子给老师画张画,别人给的什么我不知道。(其实在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小学生就开始给老师送各种香奈儿、LV的包包。)
“老师只管学习和课堂纪律,其他都不管。我们班的同学家庭条件都很好,大家穿的都是名牌,还常常比谁的衣服价格贵。我们每月都在学校订了饭,但大家觉得食堂的饭不好吃,几乎所有人都把饭倒掉,再花钱到外面去吃。这些事情老师都不管。”北京中关村某学校高一的学生小雨说。
“不用说去中关村三小了,就我们家孩子上的这个学校,他们同学家长带着孩子去香港迪士尼,回头班里好多小孩都嚷嚷着要去。”韩女士说着说着眼睛微微有点泛红:“就是觉得对挺不起孩子的,对现在社会来说,这个也不算特别过分的要求。可是我们买了这个房子后,没有余力去旅游了。”
对于掏家底买学区房的家长,俨然就是把孩子推进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圈”里。
“在小的时候,每个小孩都喜欢‘自己和大家一样’。无论你说多少大道理,小孩子还是喜欢‘自己和大家一样’。直到青春期之后,孩子才会变得希望‘自己和大家不一样’”早已从中关村三小毕业的嘉琪一语中的。
对于“错位入圈”的孩子来说,仅仅“和大家一样”都很难做到。
我们不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能得到良好发展吗?
多数家长买学区房、进重点学校首要看中的是“优秀的师资力量”。但“教育”的范畴远远不止学校传授的这些知识,和考试能得多少分。
为了学区房,“拼没了”本来拥有的独立儿童床、孩子独立的空间,也“拼丢了”外出旅游增加见闻的机会、更加营养美味的食物……也有家长拼命买了学区房,把孩子扔进名校后,却没时间多陪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年幼孩子的全面发展吗?
楼市疯,家长拼。但学区房里的孩子,你快乐吗?
王丽将女儿的儿童床挂网上给卖了。他们的新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女儿的小床,三口人以后不得不每天挤在一张双人床上睡觉,因为他们买了一所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为了买这套学区房,把家搬到了面积缩小一倍的房子里。王丽说:“为了女儿,值!”
37岁的李鑫是某报社的编辑。但为了赚取更多的提成,他最近开始频繁地做发行和广告的工作。每天的午饭,从“外面吃”变成了“带饭”。单位的聚会现在一概不参加。因为他家刚刚以1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套50平方米的学区房。从此以后的20年,家里背上了债。李鑫说:“为了儿子,拼了!”
自从教育部下发新政“要求2015年实行100%免试就近入学”后,选择“为孩子拼了”的父母增多了。
对于家长来说,天价换来的不仅仅是一所好学校,更期望孩子能对得起父母的苦心:“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买学区房让你上重点,就是为了你能好好学习。” 所以,孩子们多数也在拼着。
“我其实没想多努力学习,可我爸不准我不努力学习”——当年中关村三小的学生,今年26岁的嘉琪。
“越重点,越竞争。我根本顶不住压力。”——当年北大附小的学生,今年28岁的慧慧。
“早上一般6点20起,去学校吃早饭,每天都考试,回家写作业写到10点多,周六、周日一般起来之后写作业,下午上辅导班,晚上接着写作业。”——现在上初三的小超。
“我的成绩一般,是父母要为我择校。特色学校压力太大,我学习跟不上。同学瞧不起我,我经常因做不好作业挨批评,我受不了。”——现在上小学6年级的小欣。
孩子,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上重点学校吗?这个答案无人知晓,甚至不能假设。 因为为了上名校,家长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多。
“圈”定未来?
与许多年前的老北京不同:最穷的和最富的都可能住在一条胡同中。雕梁画栋的大户人家不远,往往就是穷人简陋的小门。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在当代社会,房地产这个东西,在帮助人群“画圈、分层、贴标签”方面起了不少作用。
从一套房子2.3亿元的上海汤臣一品小区,到演艺界大腕居住的北京紫玉山庄;从机关子弟们扎堆的“军队大院、煤炭大院、计委大院”,到大量安置拆迁户的“天通苑、回龙观”等经济适用房、保障房聚集地。
什么房子住什么人,什么人住什么小区。连相亲的姑娘们都很有技巧的用“你在哪个小区啊”来掂量男方的财力和背景了。
那么再看看“买高价学区房”的这个群体。与“非学区房”相比,大部分选择买名校学区房的都属于 “有钱人”,所以对口的名校自然成了“有钱人孩子”云集的场所、有钱孩子的“圈”。而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强努着买”的老百姓。
我闺女是她爸爸开个破羚羊接送,而他的好朋友是老爸的司机开奔驰接送。
我闺女国庆长假京郊三日游,吃农家饭,和好朋友疯跑,而他的好朋友是去美国迪斯尼。
我闺女暑假在家里看书、煮面条,去楼下骑自行车,人家孩子在意大利夏令营。
过教师节,孩子给老师画张画,别人给的什么我不知道。(其实在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小学生就开始给老师送各种香奈儿、LV的包包。)
“老师只管学习和课堂纪律,其他都不管。我们班的同学家庭条件都很好,大家穿的都是名牌,还常常比谁的衣服价格贵。我们每月都在学校订了饭,但大家觉得食堂的饭不好吃,几乎所有人都把饭倒掉,再花钱到外面去吃。这些事情老师都不管。”北京中关村某学校高一的学生小雨说。
“不用说去中关村三小了,就我们家孩子上的这个学校,他们同学家长带着孩子去香港迪士尼,回头班里好多小孩都嚷嚷着要去。”韩女士说着说着眼睛微微有点泛红:“就是觉得对挺不起孩子的,对现在社会来说,这个也不算特别过分的要求。可是我们买了这个房子后,没有余力去旅游了。”
对于掏家底买学区房的家长,俨然就是把孩子推进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圈”里。
“在小的时候,每个小孩都喜欢‘自己和大家一样’。无论你说多少大道理,小孩子还是喜欢‘自己和大家一样’。直到青春期之后,孩子才会变得希望‘自己和大家不一样’”早已从中关村三小毕业的嘉琪一语中的。
对于“错位入圈”的孩子来说,仅仅“和大家一样”都很难做到。
我们不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能得到良好发展吗?
多数家长买学区房、进重点学校首要看中的是“优秀的师资力量”。但“教育”的范畴远远不止学校传授的这些知识,和考试能得多少分。
为了学区房,“拼没了”本来拥有的独立儿童床、孩子独立的空间,也“拼丢了”外出旅游增加见闻的机会、更加营养美味的食物……也有家长拼命买了学区房,把孩子扔进名校后,却没时间多陪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年幼孩子的全面发展吗?
楼市疯,家长拼。但学区房里的孩子,你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