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不得不走
  
  博古中央为何一定要让瞿秋白从上海到“苏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牵涉到王明、博古们为何能扳倒瞿秋白,夺取中共最高权力。王明1904年生,小瞿秋白五岁;博古1907年生,小瞿秋白八岁。尽管年龄相差并不大,但在中共的代际上,瞿秋白与他们却实在是两代人。当瞿秋白在莫斯科与他们相遇时,在“革命资历”上,他们只能算是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若无强有力的支持,凭他们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扳倒瞿秋白的。直接教唆和支持他们的,是米夫,而米夫的背后,则是共产国际,说得更直白些,是斯大林。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开完后,瞿秋白留下来当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这样,米夫就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两人就有了一种日常性的接触。在中共人士面前,米夫咄咄逼人,不可一世。而瞿秋白也不会真心佩服这个中国问题上的“洋专家”,这当然会令米夫时有不快。有一件事庶几可证明瞿秋白的书生气:在忍无可忍时,瞿秋白曾向共产国际提出撤换米夫的请求。
  撤换米夫的请求,当然只能徒然增加米夫对瞿秋白的仇视。米夫除了直接打击瞿秋白外,更要“以华制华”,而他选中的就是自己在中山大学的学生王明、博古等人。
  在政治上让瞿秋白出局,这比较容易,开一个会,就能解决问题。但要在思想和理论上彻底清除瞿秋白长期以来产生的影响,就不是开几次会能做到的。这需要较为长期的批判和迫害,尤其需要在政治上予以闲置和抛弃。
  本来,米夫、王明们把瞿秋白从政治上踢出局后,就希望他从此销声匿迹,但瞿秋白仍然坚持发言。从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出局,到1934年1月被迫离开上海,这三年的时间里,瞿秋白在党内党外的刊物上,不断发表谈论政治问题的文章。
  1933年9月22日,博古中央突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狄康、瞿秋白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发动了对瞿秋白的批判,同时做出了令瞿秋白离沪赴赣的决定——这样,瞿秋白就不得不走了。
  
  不得不留
  
  尽管瞿秋白极其不愿意离开上海,但博古中央既然有命令,他就不得不执行。
  1934年10月,“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有一部分中高级干部必须留下,谁走谁留,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当时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成了最高决策机构,高级干部的去留问题,由“三人团”决定。瞿秋白虽然早不是什么高级干部,然而,他的去留问题,无疑是博古非常关心的。其时,国民党大军压境,“苏区”危在旦夕,走,是人人渴望的。博古当然不会同意瞿秋白走。“延安整风”时期,张闻天有这样的回忆:“瞿秋白曾向我要求同走,我表示同情,曾向博古提出,博古反对。”手无缚鸡之力,眼有高度近视,肺疾重而血常咯,热不止则风难禁—这就是当时的瞿秋白。这样的瞿秋白,留下,则如鼎鱼幕燕,生之可能性十分渺茫。时任“经济委员会副部长”的吴亮平(又名吴黎平)回忆说,在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政府”讨论转移的会议上,毛泽东宣读了“部级干部”随军转移的名单,其中没有瞿秋白,瞿秋白同志去当面向毛泽东同志要求参加长征。毛主席当场没有回答,只是说,你这个问题下面再说。
  吴黎平又回忆说:
  ……中央局决定不让瞿秋白同志(当时是中央政府教育部长)跟红军走。听到这事以后,我心里很难受。一方面向毛泽东同志说:“这怎么成瞿秋白同志这样一个有名的老同志难道能够不管,要他听任命运摆布?”请求毛泽东同志给中央局说说。毛泽东同志说,他也很同情秋白同志。他曾说过,但他的话不顶事。另一方面,我向张闻天同志提出了同样的请求。闻天同志说:这是集体商量决定的,他一个人不好改变。秋白同志自己听到了这决定,精神上甚为不安。我请秋白同志到家里吃饭,这次秋白同志情绪特别激动,喝酒特别多。他说:“你们走了,我只能听候命运摆布了。不知以后怎样,我们还能相见吗?如果不能相见,那就永别了……”这是我和秋白同志的最后会面,不料竟成永诀。
  
  不得不死
  
  1934年11月,原属“苏区”的长汀县城、瑞金县城、于都县城、会昌等相继失守。瞿秋白拖着发烧、咯血和浮肿的身体,随“留守”人员昼伏夜出、东奔西突。1935年2月下旬,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国民党地方武装保安团捕获。瞿秋白先是被囚在上杭监狱,后被押解至驻长汀的36师师部。被捕之初,瞿秋白伪称名叫林琪祥,赴闽访友,“不幸被匪掳去”。5月上旬,身份暴露。6月2日,蒋介石发来密电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8日,瞿秋白被36师“就地枪决”。
  瞿秋白是被王明团伙把持的中共所抛弃的人。共产党既然不要这个人了,国民党又何必杀他呢?但1935年的蒋介石,下令杀了瞿秋白,自有其不得不杀的理由。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标志着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而这一开始,就与瞿秋白有很大关系。就在此前不久,瞿秋白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为六大常委之一。在南昌举行暴动,正是在常委会上讨论决策的。在这一事件上,瞿秋白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数日后的“八七会议”上,瞿秋白则成为中共实际上的最高领袖。从这时开始,瞿秋白策划指挥了在各地的一系列武装暴动。
  1931年6月,中共第三任领袖向忠发被捕。虽然被捕后立即叛变,但蒋介石还是下令立即“就地枪决”。蒋介石对瞿秋白的处置不同于向忠发,国民党对瞿秋白,有一个堪称漫长的劝降过程。只要瞿秋白肯明确地表示“悔意”,只要瞿秋白肯公开声明脱离中共,即可免死。国民党对瞿秋白的劝降,可谓用尽心机,几番派“干员”从南京到长汀。从5月上旬身份暴露,到6月2日蒋介石下达枪决令,这二十多天,劝降工作由“军统”进行。“军统”劝降无效,蒋介石才下令杀瞿。枪决令下达后,“中统”头领陈立夫心有不甘,于是便星夜面见蒋介石,请求枪决令暂缓执行,再由“中统”派员往长汀,开始新一轮的劝降。但无论是“军统”的威迫利诱,还是“中统”的巧舌如簧,都不能令瞿秋白越过“底线”——这样,瞿秋白便不得不死了。
其他文献
有人在“文革”中举报陈永贵在抗战时期充当过敌伪情报员,山西省委核实后报请中央,周总理指示“不要扩散”,毛主席特批“不要再提了”。陈永贵依旧平步青云,而调查他的人却被戴上了黑帽子……  “非常时期的非常事”老村长为其说话  1968年10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为党的九大召开作组织准备,陈永贵是“九大”代表。山西省支“左”领导小组办公室突然收到一封人民来信。信中揭发了陈永贵在抗日
期刊
1971年10月20日中午,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下午,周恩来即同他会谈。当晚9时许,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和参与中美会谈的叶剑英、姬鹏飞及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  周恩来汇报说:“基辛格事前没有经过黄镇大使通知我们,今天突然告诉我,尼克松明年访华结束前,应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不发表公报,人们会认为他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没有成果,是一次失败的访问。如果等他来了以后才起草公报,时间太仓促,肯定搞不好
期刊
21世纪人才最重要,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都在上涨。但在学校是个好学生,不一定在工作岗位上就是好员工。提醒你:以下八类人在求职过程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希望你不要成为其中之一。  ●情商低下的人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事更重要。  ●心理脆弱的人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竞争的
期刊
文章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和大变革。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成就。但企业家式的改革路径也导致难以克服和解决的恶果。由于未能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利益导向的教育改革能够造就大跃进和泡沫,但不可持续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文章]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随着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
期刊
学生愤怒了、民众愤怒了、“美国佬滚出中国”!    1946年12月24日震惊全国的“美军强奸北京女生沈崇事件”发生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立即引起爱国学生和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爆发了反美爱国的高潮。  沈崇为北京大学新生。24日晚沈崇去地处东单的平安电影院,在途中被两个美国兵拖至僻静处强奸。  事件发生后,首先作出反映的是北平各高校。27日,北京大学贴满了揭露和抗议美军暴行的标语及抗议书,随即召
期刊
雄心勃勃的十八岁青年正欲展翅高飞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仿佛在瞬间砍掉了青年坚毅的翅膀,他欲飞而不能,在这样的花样年华里,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踏上外出打工之路,看着他们怀揣成功的果实衣锦还乡、带着新婚的妻子走亲访友,他内心的滋味又有谁能明白,他又将如何度过困在“牢笼”里的日子呢?  陈小刚就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十八岁那年他刚刚从新疆一所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这对于一个从贫苦农家出来
期刊
近几十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非法侵占岛礁、掠夺资源。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寸土必争,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收复了不少重要的岛礁。从进驻太平岛到拿下永暑礁,收复美济礁,中国人从来不曾忘记那一片神圣的领海。    国民党未能守住南沙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即着手对南海几大群岛恢复行使主权。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出“永兴”号、“中建”号、“太平”号、
期刊
刘统,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9年——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责任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
期刊
看守所死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纯暴力打死的,还有两个原因是,犯人精神极度紧张、营养极度缺乏……我是当兵的出身,身体棒棒的,那么残酷的训练都经受得起,进来却连续7天盗汗,极度虚弱。要是适应不了环境,没调整好,就走了……  郑言水,曾在某看守所蹲过3年冤狱,后被无罪释放。他在看守所从“新收”(黑话,指新进看守所的人)混到了号长(即俗称的牢头),几历死生。2009年3月下旬,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作
期刊
20年前,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蒋经国生命最后几年是在与时间赛跑,他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国民党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解冻……他在奋力冲刺中死去,输给了时间,但却赢得了历史。  20年后的今天,在台湾,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很难找到第二个独裁者获得如此评价。    民主时代的独夫    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