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空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我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走上了进城务工的艰难之路,然而孩子却留在了家乡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共同生活,其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我们就该现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据统计,曲堤镇留守儿童人数达1657人,男性925人,女性732人。其中,0-3岁儿童有297人,4-6岁儿童有521人,小学生462人,占总人数的77.10%;初中生221人,占总人数的13.43%;高中生156人,占总人数的9.47%。留守儿童中单亲打工的有885人,双亲在外打工的有772人。双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802人,占总人数的48%;由亲友监护的368人,占总人数的21.81%;学校监护的458人,占总人数的27.61%;其他的占29人,占总人数的3.35%。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留守儿童,走访他们所在的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关爱无法真正到位。据调查了解,外出务工的父母会定期打电话回家,一般是半月一次,也有一月一次的,更有甚者为节约电话费达半年一次电话,至少半年才回家一次。由于长期分開,父母虽有关爱心、关爱情,却无法体现在留守儿童身上。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大,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加之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亲朋监护的指导思想是管好吃、管好穿、管好安全就行了,无法考虑也无能力考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现在的乡镇因为适龄儿童较少,基本上不会达到一个村一个学校,往往是几个村一个学校,学校与家庭几乎没有沟通。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3.心理素质不健全。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现象突出,身心容易受到伤害,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全面,一种为攻击性的性格趋向,表现为自控力差、好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一种是畏缩型性格特征,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另外,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熏陶,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4.行为习惯欠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对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不加分辨地学习和吸收。因此,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认为读书无用,认为打工同样挣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不够。他们往往将自己在社会上受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不加甄别的讲给孩子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必须切实转变。 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注的支持力度
  1.加强舆论宣传。特别是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教育发展纲要》等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2.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农民工出去打工是为了挣钱,而现在他们的孩子却又因为钱而得不到好的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在本地加强老公密集型企业的开发和扶植,尽量解决本地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减少外出打工的现象。
  3.强化社会关爱。学生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关爱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因此,学校、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等应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成长。
  4.农民工流出地政府和学校可建立儿童托管中心和心理咨询机构,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指导,立体营造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全社会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空档。
  
  参考文献:
  [1]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2] 岳元发,《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要写一篇文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当然,这些都是写作的主体内容。与此同时,对于一些细节的写作技巧,我们同样不能忽略,比如文章上下的衔接。  衔接就是用一些句子或段落把相临的两个材料进行巧妙衔接,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就起到了过渡作用。过渡就如同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过渡,文段与文段之间就会脱节,巧妙过渡方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首先,过渡可以使写作者的思路连贯,行文通畅,使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被认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音乐教师要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人认为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放大教师的作用,利用评价功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音乐课的课后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做好这几点,我们的音乐课将会更加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被家长、学校
期刊
摘要:“有意蕴”要求语言含蓄隽永,有不尽之意,无穷之味,具有内在的含义。要使语言有意蕴,可以借助含蓄隐喻使语言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可以借助想象幻觉使语言形象可感,意味深长;可以借助新颖构思使语言内涵丰厚,出人意料。  关键词:意蕴 想象 新颖    含蓄隽永、留有余味是语言富有意蕴的标志,是上品的记叙文语言。这样的语言散落在文章之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使习作充满了书卷气,非常耐看,具
期刊
摘要: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传统点名方式枯燥单一、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各种幼儿感兴趣的创新点名法,不但让孩子爱上了点名,而且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幼儿园 点名 创新    提起教室点名,许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这样一幕:“某某某”(老师严肃的声音),“到~”(有点无奈、倍显懒散的应答声),或许还有你正开小差,“点”而不
期刊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识字量在“暴增”,每一课平均要认十几个生字,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困难。怎样让孩子快乐识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现结合人教版第二册实验教材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课内内化,学会识字  1.遵循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兴趣。人教
期刊
摘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的探究能力的考查如何进行?本文就纸笔测试对探究能力考查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试题命制必须坚持的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探究能力 纸笔测试 试题的命制    一、探究能力的考查要素  当前学生的探究学习既包括思维探究,即通过思维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包括实践探究,即通过接触生活实际,采取问卷、采访、实地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
期刊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阅读理解的考查题分量重、分值高、难度大。一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字数5000字左右,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阅读文本1000字左右,分值22分,是作文之外分量最重的题目,而4个问题的设计基本涵盖了该文本从行文结构到内容主旨再到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所有问题,难度大是肯定的。因此,文学作品阅读题成了学生翻越语文试卷这座大山的一大障碍、一个绕不过的难关、一块充满诱惑又难啃的骨头
期刊
【知识与技能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王熙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王熙凤性格,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2.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王熙凤的人际交往方式,达成“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物的赏析,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人物的赏析,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难点是正确认识王熙凤的人际交往方式。  【
期刊
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经典,那比例更小得可怜,这就是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这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非常丰富、非常完备的情况下,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还需要不需要?”大学必须要回头还中学课外阅读的欠账,这还只是中学生课
期刊
环境保护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可是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对着学生“纸上谈兵”,学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认识肤浅,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针对环境保护的调查实践活动,学生们感触颇深。现将这次调查实践课的经过和所得呈现出来,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教。  一、调查的主題  平度市环境保护的情况及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调查的地点  平度人民大会堂广场附近(闹市区)。  三、调查的时间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