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二代在中国是个贬义词,人们对能冠以这样头衔的人感情复杂。
彼得·巴菲特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小儿子,堪称世界上最知名的富二代,
但他却没有选择子承父业,而是靠自己的打拼成为作曲家和音乐人。
在他身上,你感受不到富家子的骄矜之气,只有音乐家的单纯平和,
或许,还有一点点率性。他19岁那年从斯坦福退学玩音乐,
创作的电影配乐获得过艾美奖,还记得《与狼共舞》里的音乐《火舞》么,
让人向往草原的纯净之声,便是彼得的得意之作,
也是他内心的最好表达。
股神之子也差钱
彼得·巴菲特的父亲是金融界首屈一指的大鳄,但在父亲的规划中,没有为彼得留下很多资产,他选择把370亿美元全部捐出去。“我从小就一直在非常简单的环境下长大,我父亲的教育观就是:‘要给他足够多的钱,以让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不能给他过多的钱,以让他无所事事。’在某种程度上,我非常感谢父亲没有用他的名望和资本来武装我,这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空间,去看清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彼得始终记得,自己年轻时曾为一场音乐剧的巡演四处筹款,那些投资人、赞助方都很不解:这么点小事,向你父亲要不就得了吗?彼得当时深感失落,费了很大的劲强调自己是"彼得",而不是"小巴菲特"。但现在他很理解父亲先让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再由他来负责的做法。“这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我父亲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父亲的光环总让人忽略彼得的成就。不少商人愿意为了和他父亲的一顿晚餐付出上百万的代价,那却是彼得和家人最寻常的聚餐,他不关心晚餐拍卖的天价,因为父亲对他来说,始终是多年前那个质朴的长辈。
“他几十年来,就一直住在我们奥马哈的旧房子里。他喜欢每天早上开着那辆旧车去他的办公室上班,也喜欢穿着棉质的睡衣,躺在摇椅里看书,直到睡着……”在彼得的自传《做你自己》中,身为股神的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褪去了一切值得仰视的光环,成了一位温情脉脉的父亲。在这位父亲看来,人生应该是“是金钱跟随兴趣,不是兴趣跟随金钱”。彼得认为父亲之所以能成为股神,就是因为他对投资事业天生的热爱之情。“在我童年时,父亲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工作。他会长时间呆在书房里研究大量深奥的书籍。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价值线》和《穆迪投资》—数以千计的公司及其股票的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彼得的回忆中,即使父亲研究的都是看起来很枯燥的课题,但他依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在研究那些内容的时候,可以轻松达到类似犹太祭师研究卡巴拉圣典或是佛教僧人深思禅经那样的境界。”彼得依然记得,父亲在书房里踱步,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圣洁的平静表情。他说,自己被深深地震撼了。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就在他心头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一路奔向自己所钟爱的音乐事业。“沃伦从来不教导我什么,他希望我学习的,都用他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彼得有一兄一姐,兄妹三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活和事业。彼得离开大学校园后,就必须独立谋生。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音乐家生涯时,他手上的钱少得可怜,“房贷、音乐设备的贷款”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谋生,他不得不为电台的商业广告谱曲。对音乐的热情让他坚持下来,他告诉FAMOUS记者,“我对生活的需求很低,我更在乎的是做自己热爱的事,而非拥有不必要的奢侈品。”
和大多数传统的美国人一样,彼得·巴菲特重视家庭,他2 2 岁的时候就结婚了,自己的女儿已经30岁了,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女儿只是美国一家超市的普通收银员。对此,彼得的回答再次令人震惊。“我们从来都不觉得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最关键的是你要真的热爱它,这样它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当被问及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彼得表示,少年时代,在人生之中扮演的就是“寻梦”的角色,“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会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你选择的事业,必须是你真正热爱,并且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价值的。”
我的人生,自己做主
彼得喜欢讲父亲巴菲特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是几年前,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起到香港,当时他们特别想吃麦当劳,就去路边买了一张麦当劳店址的地图,上面还有很多麦当劳的优惠券。当时这两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特别兴奋,就拿着这些能省一两块钱的优惠券,去最近的麦当劳排队买东西,结果被人认了出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在彼得眼里,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巴菲特不仅一直住在当年花3万多美元买来的老房子里,一直开着自己的旧车,还会在空暇的时间自己粉刷墙壁。“我父亲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人,他从来不认为金钱的好处是能买来奢华的生活。” 受父亲影响,彼得也对金钱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金钱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你买来时间,当你不必为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彼得也从来没有因为父亲的声名而受惠。“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开过一张支票,”彼得坦言。
“财富之子”最后没有选择继承股神的事业,曾经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对于儿子的选择,巴菲特却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宽容和理解。彼得依然记得,一个有阳光的午后,他和父亲一起粉刷老房子里的旧厨房。父亲对他说,“彼得,你看,我们都是艺术家啊,我的公司是我的画布,你的琴键是你的画布。我们虽然做着不同的事,却都是一样在人生的画布上绘下最美的线条。”
在彼特眼里,爸爸巴菲特其实也是一个颇为情绪化的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屋里一言不发。“那时我正在试着弹一首欢快的曲子—美国街头小巷都能听到的《扬基调》。看到父亲心情不好, 我就把这首曲子改成了忧伤版。没想到的是,这竟然让父亲笑了。”就是从那时开始,彼特开始认识到,钢琴真是个好东西。
身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富二代”,彼得的中国之行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会见的对象从主流精英、手握巨资的投资客到最普通的大学生。在北大,他被学子拷问富裕家庭和贫穷出身之别,抛出的问题个个尖刻,而他始终充满善意的鼓励。在浙江,他被安排和浙商第二代们对谈,年轻的中国企业继承人为了“是否应该子承父业”向他大吐苦水,他也大方地给出了过来人的建议。对略有冒犯的问题,他总能幽默作答,所有活动的现场,他都会邀来自己的合作伙伴麦克,以钢琴和提琴合奏,演奏的一刻,彼得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那种敬业的劲头让你尊重他的人生选择。
或许,股神巴菲特没有教会儿子如何选择股票,但是,他教会了儿子如何去选择人生。
对话彼得·巴菲特
“富二代”的真正财富
FAMOUS:在中国,“富二代”几乎成了炫富的负面词汇,频频爆出各种负面新闻,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彼得·巴菲特:如果“富二代”并不理解自己的幸运所在,也不想因而回报这个世界,这对他个人和世界而言都是悲哀。我的父母希望孩子们都能找到热爱的事业,假使我宣布我生活的乐趣是捡垃圾,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呆在垃圾车上,也会高兴。
FAMOUS:你完全没有想过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吗?哪怕一点点?
彼得·巴菲特:我记得,当时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父亲问过我这个问题。他问我,是否会考虑和他一样,做金融投资方面的工作?我当时也很认真地考虑了,甚至还试着去接触过,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真的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工作!我真正想要的,还是自己的音乐事业。
FAMOUS:虽然你努力把父亲沃伦·巴菲特塑造成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慈爱的父亲,在你的叙述中,你的成长也是尽量远离他的光环和阴影的。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你依然借助着你父亲的名声,今天到会的人,几乎都是冲着你是巴菲特的儿子而来的。这点你怎么看待?
彼得·巴菲特: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失礼,但是我很喜欢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成为音乐家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和更多的人沟通,为他们带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影响他们,改变他们。我曾经也一度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是巴菲特的儿子,但是后来我发现,父亲的知名度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排斥对父亲名声的“借力”。但是除了巴菲特的儿子,我也希望你能把我看作一位音乐家,一个畅销书作者。
彼得·巴菲特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小儿子,堪称世界上最知名的富二代,
但他却没有选择子承父业,而是靠自己的打拼成为作曲家和音乐人。
在他身上,你感受不到富家子的骄矜之气,只有音乐家的单纯平和,
或许,还有一点点率性。他19岁那年从斯坦福退学玩音乐,
创作的电影配乐获得过艾美奖,还记得《与狼共舞》里的音乐《火舞》么,
让人向往草原的纯净之声,便是彼得的得意之作,
也是他内心的最好表达。
股神之子也差钱
彼得·巴菲特的父亲是金融界首屈一指的大鳄,但在父亲的规划中,没有为彼得留下很多资产,他选择把370亿美元全部捐出去。“我从小就一直在非常简单的环境下长大,我父亲的教育观就是:‘要给他足够多的钱,以让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不能给他过多的钱,以让他无所事事。’在某种程度上,我非常感谢父亲没有用他的名望和资本来武装我,这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空间,去看清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彼得始终记得,自己年轻时曾为一场音乐剧的巡演四处筹款,那些投资人、赞助方都很不解:这么点小事,向你父亲要不就得了吗?彼得当时深感失落,费了很大的劲强调自己是"彼得",而不是"小巴菲特"。但现在他很理解父亲先让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再由他来负责的做法。“这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我父亲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父亲的光环总让人忽略彼得的成就。不少商人愿意为了和他父亲的一顿晚餐付出上百万的代价,那却是彼得和家人最寻常的聚餐,他不关心晚餐拍卖的天价,因为父亲对他来说,始终是多年前那个质朴的长辈。
“他几十年来,就一直住在我们奥马哈的旧房子里。他喜欢每天早上开着那辆旧车去他的办公室上班,也喜欢穿着棉质的睡衣,躺在摇椅里看书,直到睡着……”在彼得的自传《做你自己》中,身为股神的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褪去了一切值得仰视的光环,成了一位温情脉脉的父亲。在这位父亲看来,人生应该是“是金钱跟随兴趣,不是兴趣跟随金钱”。彼得认为父亲之所以能成为股神,就是因为他对投资事业天生的热爱之情。“在我童年时,父亲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工作。他会长时间呆在书房里研究大量深奥的书籍。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价值线》和《穆迪投资》—数以千计的公司及其股票的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彼得的回忆中,即使父亲研究的都是看起来很枯燥的课题,但他依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在研究那些内容的时候,可以轻松达到类似犹太祭师研究卡巴拉圣典或是佛教僧人深思禅经那样的境界。”彼得依然记得,父亲在书房里踱步,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圣洁的平静表情。他说,自己被深深地震撼了。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就在他心头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一路奔向自己所钟爱的音乐事业。“沃伦从来不教导我什么,他希望我学习的,都用他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彼得有一兄一姐,兄妹三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活和事业。彼得离开大学校园后,就必须独立谋生。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音乐家生涯时,他手上的钱少得可怜,“房贷、音乐设备的贷款”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谋生,他不得不为电台的商业广告谱曲。对音乐的热情让他坚持下来,他告诉FAMOUS记者,“我对生活的需求很低,我更在乎的是做自己热爱的事,而非拥有不必要的奢侈品。”
和大多数传统的美国人一样,彼得·巴菲特重视家庭,他2 2 岁的时候就结婚了,自己的女儿已经30岁了,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女儿只是美国一家超市的普通收银员。对此,彼得的回答再次令人震惊。“我们从来都不觉得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最关键的是你要真的热爱它,这样它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当被问及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彼得表示,少年时代,在人生之中扮演的就是“寻梦”的角色,“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会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你选择的事业,必须是你真正热爱,并且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价值的。”
我的人生,自己做主
彼得喜欢讲父亲巴菲特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那是几年前,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起到香港,当时他们特别想吃麦当劳,就去路边买了一张麦当劳店址的地图,上面还有很多麦当劳的优惠券。当时这两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特别兴奋,就拿着这些能省一两块钱的优惠券,去最近的麦当劳排队买东西,结果被人认了出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在彼得眼里,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巴菲特不仅一直住在当年花3万多美元买来的老房子里,一直开着自己的旧车,还会在空暇的时间自己粉刷墙壁。“我父亲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人,他从来不认为金钱的好处是能买来奢华的生活。” 受父亲影响,彼得也对金钱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金钱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你买来时间,当你不必为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彼得也从来没有因为父亲的声名而受惠。“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开过一张支票,”彼得坦言。
“财富之子”最后没有选择继承股神的事业,曾经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但是,对于儿子的选择,巴菲特却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宽容和理解。彼得依然记得,一个有阳光的午后,他和父亲一起粉刷老房子里的旧厨房。父亲对他说,“彼得,你看,我们都是艺术家啊,我的公司是我的画布,你的琴键是你的画布。我们虽然做着不同的事,却都是一样在人生的画布上绘下最美的线条。”
在彼特眼里,爸爸巴菲特其实也是一个颇为情绪化的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屋里一言不发。“那时我正在试着弹一首欢快的曲子—美国街头小巷都能听到的《扬基调》。看到父亲心情不好, 我就把这首曲子改成了忧伤版。没想到的是,这竟然让父亲笑了。”就是从那时开始,彼特开始认识到,钢琴真是个好东西。
身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富二代”,彼得的中国之行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会见的对象从主流精英、手握巨资的投资客到最普通的大学生。在北大,他被学子拷问富裕家庭和贫穷出身之别,抛出的问题个个尖刻,而他始终充满善意的鼓励。在浙江,他被安排和浙商第二代们对谈,年轻的中国企业继承人为了“是否应该子承父业”向他大吐苦水,他也大方地给出了过来人的建议。对略有冒犯的问题,他总能幽默作答,所有活动的现场,他都会邀来自己的合作伙伴麦克,以钢琴和提琴合奏,演奏的一刻,彼得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那种敬业的劲头让你尊重他的人生选择。
或许,股神巴菲特没有教会儿子如何选择股票,但是,他教会了儿子如何去选择人生。
对话彼得·巴菲特
“富二代”的真正财富
FAMOUS:在中国,“富二代”几乎成了炫富的负面词汇,频频爆出各种负面新闻,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彼得·巴菲特:如果“富二代”并不理解自己的幸运所在,也不想因而回报这个世界,这对他个人和世界而言都是悲哀。我的父母希望孩子们都能找到热爱的事业,假使我宣布我生活的乐趣是捡垃圾,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呆在垃圾车上,也会高兴。
FAMOUS:你完全没有想过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吗?哪怕一点点?
彼得·巴菲特:我记得,当时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父亲问过我这个问题。他问我,是否会考虑和他一样,做金融投资方面的工作?我当时也很认真地考虑了,甚至还试着去接触过,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真的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工作!我真正想要的,还是自己的音乐事业。
FAMOUS:虽然你努力把父亲沃伦·巴菲特塑造成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慈爱的父亲,在你的叙述中,你的成长也是尽量远离他的光环和阴影的。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你依然借助着你父亲的名声,今天到会的人,几乎都是冲着你是巴菲特的儿子而来的。这点你怎么看待?
彼得·巴菲特: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失礼,但是我很喜欢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事实上,成为音乐家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和更多的人沟通,为他们带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影响他们,改变他们。我曾经也一度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是巴菲特的儿子,但是后来我发现,父亲的知名度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排斥对父亲名声的“借力”。但是除了巴菲特的儿子,我也希望你能把我看作一位音乐家,一个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