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幸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已经生病两三天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我轻轻坐在床沿,发现父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为了让他睡得更踏实些,我把那架老旧收音机的音量调到了最低。就在此刻,父亲的身子微微动了动,并轻声唤了声我的小名。原来父亲并没有睡着呢!我看他想要翻身,可又动弹不得,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就知道,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这回还很严重。看到父亲如此痛苦,我当即决定把父亲带至我所在的城市去就医。
  網上挂号,等待专家出诊,检查做骨扫描,等待出片;再等待同一位专家出诊看片子确诊病情,然后等待医院床位做手术。如此从家里到医院,再从医院到家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折腾了近两周。这期间,父亲一直病卧在床,只能靠服药缓解病痛。因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父亲的一日三餐需要我喂食,洗漱也需要我服侍。每天还要跑菜场,尽量挑拣些让他可口的食材回来烧制。虽说大热的天如此持续不断地照顾父亲,让我忙碌劳累得筋疲力尽,甚至每晚都是贴到枕头就入睡,但心里却是踏踏实实的。
  难忍的病痛却让年近九旬的父亲情绪十分低落。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就每天给我少吃点,慢慢地让我阴干掉算了。”我虽知道这是父亲一时的气话,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父亲是个一辈子都很要强的人,年轻时为了把我们兄妹四个拉扯大,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儿,农闲时间还要搞副业做竹器贴补家用,却从不叫苦叫累。那年冬天,生产大队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严禁社员们农闲时间做副业。父亲因为想要拿回年终欠生产小队的口粮,以免全家老小第二年春天忍饥挨饿之苦,违反禁令继续做竹器想赚些外快,被半夜三更前来抄家的民兵抓住,被关进大队部,还要当作反面典型被批斗。后来,据说因为我家出身贫下中农成分好,公社没同意,父亲才被放回了家。即便面对如此之屈辱,父亲在我们面前依然没有半句丧气话,照样该干吗还干吗,继续忍辱负重地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父亲干了一辈子的竹器活儿,而且手艺又极好,他所制作的竹匾、竹篮、篾席,等等,在老家乡下的集市上极其抢手,有些老主顾甚至还特地上门要求定制呢。他如此执着于他的竹器活儿,实在是在享受一个手艺人的尊严与快乐哪!至于这竹器手艺给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父亲都积攒着,等到我们兄妹几个家里遇到诸如买房、子女上大学或是成亲之类大事的时候,他都会上万上万地拿出来贴补给我们。妹妹还告诉我,父亲曾私下跟她说,他甚至已经把自己百年后所需要的开销都提前准备好了!
  父亲手术很顺利,那天,父亲经历了近六个小时的手术,终于挺了过来。回到病房时,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父亲相伴,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呢?
  责任编辑:秀 丽
其他文献
我一直以為 50 多岁的母亲,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这个暑假,侄儿满月办酒,虽然在遥远的北京,但我这个当姑姑的没有考虑就买了去北京的机票。一来去看看可爱的小侄儿,二来因为母亲也在北京。  因为飞机延误,到达首都机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原本说好就弟弟一人开车来接我,没想到母亲也来了,我感到很意外。母亲一向晕车,她这一生最受折磨的就是头晕头痛。在儿时记忆里,我最早认识的药就是去痛片,用白色小瓶子装着,
期刊
天刚蒙蒙亮,当街人家就将木凳、门板之类,抬出来摆成摊子。不久,许多村民如蚂蚁一般,或背着装满蔬菜的菜篓,或挑着杂货的担子,慢慢地向街子聚来。  灼热的太阳渐渐升高,火辣辣的阳光照得人汗流浃背。街中心的摊子上,不单陈列了各色货品,还支上了布棚或芦席,老远就看见人头攒动,抵近就听见叫卖吆喝声,牲畜哄叫声。  农妇站在布摊子前,看了又看。生怯地将布料理起来,向身上量了又量,又向头 上比了又比。当听到几十
期刊
又到了麦收的季节,我仿佛又听见爷爷磨镰刀的声音,响在我的梦里,响在刺乒嚓(一种黑色大鸟)的催促声里。  “ 大哥大哥起来吧! 大哥大哥起来吧!”刺乒嚓又在唤人们早起!爷爷把镰刀磨得特别锋利,场已碾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色的麦浪翻滚。爷爷和村里的几个长辈守望在麦田旁,讨论着今年的麦子, 收早了怕麦子不饱,收晚了怕麦焦在地里, 还担心这几天有雨。这可是一年的口粮, 一家人的生活都在这麦子里。爷爷经历
期刊
故鄉是个穷乡,山多地少,红薯多,水稻少,红薯成了村民们的主要食粮。  1978年,我进城了,从此告别了穷困潦倒的家乡,自然也远离了“ 拌茴砣”的日子。一天,堂哥来家看我,一碰面,他立马从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里掏出一包油炸红薯片往我手里塞,说,“城里人什么都不缺,就缺这纯正香甜的红薯味道,弟,尝尝吧,解解馋!”堂哥显得是那样逼促、真诚,我却有些迟疑,一听“红薯味道”四字,心就不禁呻吟了一下。应当说,堂哥
期刊
南京文昌巷有家“海之岚”茶吧,青藤蔓过屋檐,室内盆花盛开,闲适幽静。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它隐喻的海之流岚和醉人的芳香,而是店内壁橱的藏书和与之连通的迷你书屋。每每休息日,我到此一本书一盏茗,抑或一盘炒面一碗素汤。在书页的翻动中,愉快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过去了。  窗外来往的路人行色匆匆,全然不知我书里的故事,也不理会我厚厚摘抄本中潛藏的密码。我多么渴望他们能侧目一下倚窗细读的我,品味一下这富有书香
期刊
1980年3月,王小苗担任陆良县双箐口乡(后更名为龙海乡)树搭棚大队民兵营长,41岁。一次,他带人到山上打靶时发现,光秃秃的山上根本找不到一棵可以充当靶子的树!望着这一大片荒凉的石疙瘩,想起山脚下辛苦讨生活的乡亲们,王小苗心里很不是滋味。乡亲们一年的希望都在地头的苞谷和烤烟上,可一阵冰雹都让希望变成了泡影。每每看到这种惨景,王小苗的心底如倾倒了五味瓶,遂萌生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念头。  王小苗找
期刊
每当夜色降临,有一个小女孩儿常常会趴在窗边,望着夜空,眼睛在寻找着什么。我喜欢在高兴时望着星空。我与星星  分享我愉悦的心情,它们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把天空当作舞台,把月亮当作明灯,在广袤的星河里吟诵永恒的宇宙,生生不息的运动之美。看着这些悠远、明明灭灭的星星,我的心也飞到那个深邃神秘的天河之外,随着亿万颗星子一起转动,张扬的快乐又增添了几分。  我喜欢在忧伤时望着星空。无风无雨晴朗的天际,漫
期刊
秋收,是村里人最繁忙、最紧张,也是  最满足的时候。随着大人去田里收割成了我最大的快乐。每天天还没亮透,小村庄就开始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家人即将在田野上忙碌一天做好充分的准备。母亲起床做好全家人中午的饭菜,并且用盒子装好,烧好满满一大桶的鱼腥草。然后等到母亲把家里的鸡鸭猪都喂好之后,一家人便走向那片饱含全家人辛勤劳动的稻田。走近稻田,瑟瑟金风吹来,稻田就像大海泛起了波涛,田里涌动着金色的麥
期刊
那天,五六人沿着红旗水库两岸迤逦不断的青山,施然而行,突然,有人惊呼:“哇塞!好多清明草!”  我放眼一望,这是一座山塘的堤坝,一大片区域里,铺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草。我不说是青草,因为它们都是青灰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居然发着银色的光。“这就是传说中的清明草?”我只是在心里惊呼一声,然后轻轻拔出一棵,不待细看,便觉一种毛茸茸的触感,从手指上传来。我拿着它举起,看那遍布茎叶之上的茸毛,在阳光映照下,
期刊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平平常常的植物,雨水节气后破土萌芽,细细的茎,嫩嫩的绿,几近透明,叶片则是细细碎碎的嫩绿,和春天的狗尾草、鱼腥草、铁匠草们长在一起,有时是零星的几株。  每每这时,奶奶总是抽抽鼻子,眼瞅着苦味浓郁之处,随之便探下身去,掐起来一把,让我抱着,我搂在胸前,鼻子嗅嗅,吸口气说:“好苦!”奶奶笑笑说:“苦蒿嘛,当然苦!”我们拿回家去,用手掌搓熟到出汁,便涂抹在额头的痱子上或裸露的胳膊、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