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任何学科教育的目标中均有德育任务,并包含着德育因素。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是小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能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一、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应当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只不过是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过分的强调了音乐课中的技能含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没有被教师广泛地关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自从教授小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二、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一)让音乐欣赏流淌出培养高尚情操的甘露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他本人的整个人生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教育应当积极围绕着人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缺乏情感操行的挫折教育,他们习以为常的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如何让小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确判断人世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第一要务。现在的小学生,爱时尚、爱追星、爱谈论心目中的偶像,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从而辅助性的校正小学生的人生目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以为上好欣赏音乐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包括器乐的实际演奏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使学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让音乐体验传递出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拷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体验與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学生们对音乐的体验,参与其中是关键。聆听音乐进行冥思欣赏是学生体验音乐的前提,学习演唱演奏音乐是体验音乐的载体,而教师语言的磁力性是开启学生体验音乐的接口。
(三)让音乐教育渗透于不同音乐课程中的体验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炼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体验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快乐。
1.在欣赏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音乐欣赏是一门较高深的抽象艺术,所以学生的欣赏活动必须从学生感兴趣与可接受性入手,引导学生渐渐地感受,理解音乐。作为讲授者的教师,就要在备课时注意,找出能吸引同学们视听的一个因素。从这一因素入手,达到欣赏全曲,引导学生理解全区,深化到德育教育之中。我在上欣赏课时,一般先从作者开始,根据他的平生经历,讲清乐曲所在的背景,先提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聆听,学生就更愿意投入其中。
2.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歌曲教唱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们也喜欢用唱歌的方式调节自己的状态。那么,教师可以自由安排课程教学的内容,比如说国庆来临,就可以选择赞颂祖国的歌曲,像《祖国祖国我爱你》,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唱,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从而引申到为祖国奋斗,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中国人素以“百善孝为先”为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根本原因是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失。而在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更是让人痛心和忧虑,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很多的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选择此类励志歌曲像《跪羊图》、《感恩一切》《谢谢老师》等等培养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从多角度帮助同学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3.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学好动的需求,同学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同时也是他们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同学们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培养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能力。合唱采取的是集体协作形式,合唱一首歌曲,首先必须做到音色统一,学生的音色有明亮圆润的,有尖细高亢的,还有粗糙苍白的,要将他们的音色统一起来,就必须将自己原有音色隐藏起来,从集体效果出发,使数十人的声音统一成一个人的音色。其次是声部的和谐,一般合唱歌曲起码有两个声部,而声部间的和谐均衡是合唱成功的又一关键。在初始训练时往往两个声部你争我抢,以突出自己的声部为荣,这时抓住时机给学生讲述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将他们的合唱录音放给他们听,共同讨论分析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善的办法,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个人服从集体,小局服大局,形成有统一意识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学生集体,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出发,培养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又可以教导学生,美是要通过不懈努力换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要时时在训练中练成。
德育的渗透有很多方式,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在音乐教育中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渗透相结合;是在传授解惑的前提下与培养音乐能力相结合;是在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侧重点。通过音乐“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与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谢丽娟.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2015.12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是小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能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一、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应当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只不过是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过分的强调了音乐课中的技能含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没有被教师广泛地关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小学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自从教授小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二、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一)让音乐欣赏流淌出培养高尚情操的甘露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他本人的整个人生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教育应当积极围绕着人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缺乏情感操行的挫折教育,他们习以为常的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如何让小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确判断人世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第一要务。现在的小学生,爱时尚、爱追星、爱谈论心目中的偶像,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从而辅助性的校正小学生的人生目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以为上好欣赏音乐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包括器乐的实际演奏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使学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让音乐体验传递出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拷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体验與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学生们对音乐的体验,参与其中是关键。聆听音乐进行冥思欣赏是学生体验音乐的前提,学习演唱演奏音乐是体验音乐的载体,而教师语言的磁力性是开启学生体验音乐的接口。
(三)让音乐教育渗透于不同音乐课程中的体验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炼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体验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快乐。
1.在欣赏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音乐欣赏是一门较高深的抽象艺术,所以学生的欣赏活动必须从学生感兴趣与可接受性入手,引导学生渐渐地感受,理解音乐。作为讲授者的教师,就要在备课时注意,找出能吸引同学们视听的一个因素。从这一因素入手,达到欣赏全曲,引导学生理解全区,深化到德育教育之中。我在上欣赏课时,一般先从作者开始,根据他的平生经历,讲清乐曲所在的背景,先提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聆听,学生就更愿意投入其中。
2.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歌曲教唱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们也喜欢用唱歌的方式调节自己的状态。那么,教师可以自由安排课程教学的内容,比如说国庆来临,就可以选择赞颂祖国的歌曲,像《祖国祖国我爱你》,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唱,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从而引申到为祖国奋斗,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中国人素以“百善孝为先”为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根本原因是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失。而在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更是让人痛心和忧虑,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很多的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选择此类励志歌曲像《跪羊图》、《感恩一切》《谢谢老师》等等培养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从多角度帮助同学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3.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学好动的需求,同学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同时也是他们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同学们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培养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能力。合唱采取的是集体协作形式,合唱一首歌曲,首先必须做到音色统一,学生的音色有明亮圆润的,有尖细高亢的,还有粗糙苍白的,要将他们的音色统一起来,就必须将自己原有音色隐藏起来,从集体效果出发,使数十人的声音统一成一个人的音色。其次是声部的和谐,一般合唱歌曲起码有两个声部,而声部间的和谐均衡是合唱成功的又一关键。在初始训练时往往两个声部你争我抢,以突出自己的声部为荣,这时抓住时机给学生讲述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将他们的合唱录音放给他们听,共同讨论分析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善的办法,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个人服从集体,小局服大局,形成有统一意识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学生集体,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出发,培养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样,又可以教导学生,美是要通过不懈努力换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要时时在训练中练成。
德育的渗透有很多方式,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在音乐教育中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渗透相结合;是在传授解惑的前提下与培养音乐能力相结合;是在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侧重点。通过音乐“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与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谢丽娟.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