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的象、情、理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所要说的议论性散文是狭义的,有别于广义的议论文。它是文学意义的散文,从主要表达方式上看,它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并列。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熔象、情、理于一炉,合说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
  议论性散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哲理性三大特点。下面试分别说明。
  
  一、形象性
  
  虽然议论性散文以明理为主,但因其是文学作品的一类,因此,它不完全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逻辑思维来提出论点、列出论据、得出结论,而是讲究造境造意,以形象的选用、刻画与描述来引人入文,让人如临其境,聆听作者思想的絮语,感觉作者情感的起伏,从而体现出文学艺术的感染力。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通过对一个青年得了一座大宅子后可能有的不同处理态度的描述,深入浅出地让读者明白了什么才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他又在《灯下漫笔》中,从用现银到国家银行兑换中钞,然后又被逼到外国银行折本兑换现银的事写起,通过具体可感的生活现实来揭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可悲的生存状态。
  议论性散文有很强的形象性。议论性散文中所描述的形象,是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饱含着情感和哲理。而一般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当然,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中间有着一条渐变的过渡地带。议论性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我们不能设想,上面两篇文章如果没有精彩的形象描写,还会不会成为议论性散文的典范。就是朱光潜先生关于写作的文章《咬文嚼字》,也是从对郭沫若《屈原》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台词的修改的故事写起的,因此,作品的直观可感性立即触动了读者的阅读激情。
  当然,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又不完全同于记叙性散文中的人、事、物的形象那么完整,具有特指性,它往往是片断,或者是综述。比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中,“那些痛苦的呼唤”甚至只是一个细节,只是一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没有具体的人、事、物,但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就是具体的、形象的。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本文旨在说明“我为何而生”的理由,但全文很少纯理性的说教,几乎全是可感可知的形象化语言,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文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不仅从说理上折服读者,更从行文上感染读者。
  议论性散文中的形象,往往不是作者直接和唯一的抒情对象,而只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或者津梁。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作品中,一般不会看到对形象的完整、具体、细致人微的描写。
  
  二、抒情性
  
  议论性散文的抒情性往往被读者忽略。议论性散文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性的表达,抒情散文重于感情的外露。议论性散文能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联想和思索的天地,而一般议论文则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议论性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从而达到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用典型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证明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看似是理性的表达,但又充满了作者对马克思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赞美之情,“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表达了对战友的逝世的无比悲痛与深切的悼念之情。再如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阐释了“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审美观点。而在文末,作者写道:“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从而高度地赞颂了这尊世界顶级艺术作品的无价之价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无比的钟爱之情。
  
  三、哲理性
  
  议论性散文终归以“理趣”取胜,因此,如果一篇议论性散文让人读后能感受得出自然、宇宙、生活、人生等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意义,那它就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好作品。这就体现为作品的哲理性。
  我们在阅读优秀的议论散文时,除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外,还必须从文中体会和感受深邃的哲理意蕴。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我们现在不还时时将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中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等语句来砥砺自己、勉励他人吗?富有理趣的文章也不会受空间的阻隔而掩盖了它哲理的光芒,如:“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语)“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语)“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英国哲学家培根语)“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语)“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语),这出自于名人笔下的文字不是跨越重洋、穿越时空,永远闪烁熠熠之光、时时照耀着人类的思想与灵魂吗?
  议论性散文作家常常被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甚或一草一木、缕风片云所感动,从而思潮起伏,浮想联翩,以联想、象征等方式,运用文学艺术手法来完成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写作目的。如巴金在《灯》中,从眼前的灯写到回忆中的灯、书本上的灯、朋友眼里的灯等,得出了这样的哲理:“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刘征在《过万重山漫想》中写自己坐船过三峡时,产生奇思妙想,想象的翅膀飞到了远古,写第一个过三峡的人如何历尽千辛万苦,从而指出:“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有人喜爱叙述性散文,因为其中的人和事可知可感。有人喜爱抒情散文,因为其中的情感如泣如诉。多读叙述性散文能让人多知,多读抒情性散文能让人多情。请多读议论性散文吧,因为它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学会多思,使你的思想变得睿智;不仅如此,同样也能让你多知多情,因为它是熔“理智之趣”、“意象之趣”和“情感之趣”为一炉的艺术作品。
  高考语文试卷中议论性散文材料相当普遍。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上的选文《夜雨诗意》,通过对“富有的雅士”在郊区造别墅是专为在雨天欣赏夜雨的诗意这一事的描写,引出了作者的深情感慨:“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并表明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和意趣:“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又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上的选文《乡土情结》,通过对乡土的亲友、草木、风俗以及童趣等的形象描述,抒发了作者“‘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的故乡情怀,并以此为基础,把文章主旨升华到了“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传统的高度上来。
  由此看来,议论性散文是高考阅读试题选文的重点文体,那么,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还是在冲刺高考的系统复习中,希望考生们把议论性散文的阅读与练习作为复习的重点来抓。
其他文献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戏谑xuè 伫立zhù 罢黜chù 商贾ɡǔ馀勇可贾ɡǔ    B.寂寥liáo 恪守kè 阁楼ɡé竹篙ɡāo 槁木死灰ɡǎo   C.挑剔tī龃龉yǔ 会晤wù事迹jì 光风霁月jì    D.档案dǎnɡ桎梏ɡù 诰封 ɡào 肖像xiāo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诗歌,均是历代名家在特定背景中至情至性的即兴之作。悠悠千百载后,我们重新品味它的情感、内蕴,有时很难准确捕捉作者其时为文的那种感觉和作品的内容指向。即使是作者本人,时过境迁,重温自己的作品,恐怕也很难找回那种久违的创作灵感,缺少了那种不能自已的激情。因此,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腾飞想象的翅膀,合理进行二度创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凡是让我们心动、心惊、心喜、心羡
期刊
屈原先生,明天是您的忌日。  2282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谗害,两度被昏庸的楚王贬谪放逐,远离朝廷国都,披发行吟,流浪于湘水两岸,开始了你泣血呼号的旅程。2282年前的今日,你长发散乱,裙裾破损,满脸憔悴,形容枯槁,在前一晚的汨罗江边上,伴随着呜咽的流水,沐浴着凄冷的夜风,你该是经过一整夜的踉跄踯躅,经过一整夜的煎熬思索,在黑夜行将逝去的时刻,你拒绝接受黎明,回首再看一眼遥远的郢都,你看到的是
期刊
杞人忧天,从我们见到这个词那天起,我们就开始嘲笑杞人胡思乱想,天下居然有这样可笑、愚蠢的人,天塌下来离我们太远,这哪里是杞人应操的闲心!这种不必要的荒诞的忧虑,着实让我们嘲笑了几千年。周国平的文章简直就是当头棒喝,让人猛醒,原来我们正在暗杀一个天才、一位哲人。  每当我们仰望浩渺的天空,面对奥秘难测的寰宇,我们便想起许多有关的诗文警句,如屈原《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期刊
《雷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这场戏因其紧张、激烈、人物内涵丰富而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这场戏中有一个师生争论不休的、也是《雷雨》研究中历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许多读者都认为像周朴园这样一个放水淹死了2200个小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的资本家早已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在他的身上怎么可能还存有真情呢?假若他真的爱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
期刊
香菱在《红楼梦》情榜中位居副册之首,可见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脂砚斋批道:“为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无论相貌、性情、才赋、端雅,都与大观园众女儿们不相上下。但她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
期刊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表面是平淡无奇的,就像那丝丝细雨,它们本来就是天地间一颗颗很普通的水滴呀,静静地蒸腾,默默地飘落,不管时光流逝,任凭季候轮回,亘古不息,天荒地老。然而有一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蕴揭示】
期刊
《荷塘月色》是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但文章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看似稀疏平常,又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在是一处生花妙笔。原因有二:  我们知道,按一般的生活常识,丈夫夜深未归,作为妻子是不会轻易“睡熟的”,但文中妻子确确实实是“睡熟”
期刊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作于唐大历三年(768年)。当时诗人57岁,漂泊在西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困顿艰辛后,体衰多病,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这年的季冬,漂泊中的诗人到了岳州,登临著名的岳阳楼,凭轩远望,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此后仅仅两年即唐大历五年(770年),59岁的诗人就客死在一叶旅舟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