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时:2课时
  一、抓住重点语句,导入新课
  师:阅读文章倒数第二段,体会下列语句。
  “但不知怎地,……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让鲁迅先生如此感激和挂念?具有怎样难得的品质可以称之为“伟大”?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二、探讨人物品格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马虎的人。例如,留级的学生讲演藤野先生时说到“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官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师:这位同学说的“模胡”即马虎指哪方面?各个方面吗?
  生:只是在穿着打扮上不太认真,很朴素。他在学问上其实很认真的。
  师:同学们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从“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多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我知道了他是一个认真的人,而且对学生很负责任。还有下面“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从这些话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生:我想再补充一点。从“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可看出他认真、求实。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得很准确。还有其他的吗?
  生:藤野先生很有学问。文中写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和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只能看出藤野先生外表比较斯文,有学问。从后面“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以及前面同学说过的他给我指导学业的情景才能看出他确实很有学问。总之,他是个表里如一,有学问的人。
  生:藤野先生还是个有耐心的人,和善的人。对于那时不太用功而又任性的“我”,还给“我”“和蔼”的指导。
  师:根据同学们的归纳总结,我们知道藤野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生活朴素、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工作上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善,对术业实事求实,具有探索精神的人。这些好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老师都能做到,鲁迅以前的一些老师也能做到。那为什么鲁迅先生单说他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个,藤野先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可称得上“伟大”呢?
  生:好像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特别照顾。
  例如:在他还在做研究的时候,使助手找“我”来问“我”的学业情况。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很认真地给“我”批改。后面解剖实习时,担心“我”不肯解剖尸体。
  师:参考当时社会背景和下列文字,谈谈你对“伟大”的理解。
  藤野先生的文章《谨忆周树人君》: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生:藤野先生在当时都鄙视中国人的社会风气下,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人(鲁迅)的同情、友好和尊重,尤其显得可贵、“伟大”。
  三、研讨情感线索
  师:有这样伟大的一位老师,鲁迅为何放弃医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作者看不惯清国遗少的丑态,内心非常反感。“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个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看课下注解“标致”和“精通时事”都是讽刺的说法。清政府本来是派这些人来学习的,可这些人面对国家的贫穷,被人看不起,不好好学习,还有心情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让鲁迅觉得很失望。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细心,知道从下面的注解中筛选信息。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一词透露出什么信息?
  生:“无非”的意思是只不过,里面透露出作者很失望,同时也说明清国遗少的麻木不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鲁迅拿起笔杆是要唤醒这些人。
  生:不仅这些人,还有留学生的麻木不仁。文中:“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的刺耳。……——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师:问什么说“还有一个我”?为什么“我”听得“刺耳”?
  生:只有“我”一个清醒者,说明在“我”的心里流淌着滚滚的爱国热情。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作者放弃学医改拿笔杆。
  生:匿名信事件使作者非常愤怒,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师:只是简单的作弊怀疑吗?
  生:不是,是对一个国家的歧视和瞧不起导致的。
  师:我看到文中前面写到“我”在仙台“颇受优待”,这不是很矛盾吗?如何理解“颇”这个字?
  生:不矛盾。”我”受到优待,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拿自己跟白菜、芦荟相喻大概也有几分无奈吧!“颇”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者弱国国民的无奈和心酸。
  师: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衰弱,遭人歧视也是作者改变专业的原因。我们看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都和国家有着直接关系。在作者的心里,一直激荡着爱国的热情,爱国的种子逐渐成长成参天大树。
  师:文中为何提到“日暮里”和“水户”明的移民?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
  生:由“日暮”我们很容易就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里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对明的移民——爱国志士充满了敬仰。同样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师:作者走到哪里,爱国之情就带到哪里。生为故国生,死为祖国死,弃医从文只为国!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朗读一遍鲁迅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总结归纳中心
  师:这篇“回忆的记事”,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为内在的线索,热情称赞了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他在普遍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让我们怀着对二位先生的敬仰,一起读最后一段文字。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五、研讨与练习
  1.课后题第二题。
  2.从鲁迅的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六、课后小结
  (1)资料过多会冲淡讲课的主线,应以不同的方式展现。
  (2)分析文章一定要深入,要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
  (3)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线明晰、丰富。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人才。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现行的中职语文教学缺乏一套具有鲜明的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及评估体系,同普通中学语文大同小异,使得实际教学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有所偏离。而目前,随着升学指标的较大幅度压缩,使得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对语文教学人为地降低要求,
杜甫作为一个“穷年忧元黎,叹息肠内热”的高尚诗人,他在《石壕吏》一诗中,叙写了自己“暮投石壕村”,目击“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所投宿的东家老太太的字字血泪的苦诉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部地区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串讲法一直占据讲坛.叶圣陶先生早就批评过的那种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私塾式的教法依然盛行。这种教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极为不利。笔者近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仅靠语文教材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再通过有创新的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那么,怎样把各学科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
语文教学好比插花。要有丰富的材料,还要有高超的艺术。高明的艺术家。总能利用一些小的点缀来衬托突出主体的美丽。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学主线有意地
某省文科高考状元徐舒扬认为,要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我的母亲是语文老师,记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母亲就要求我每天晚上阅读一小时,内容不限,报纸、杂志、书籍都可以,只要看得懂就行。这不但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我养成了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以上论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他。有一天,文君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拆开一看,信上却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我已无“意”!(数字无“亿”)钟情的文君不禁悲愤满怀,于是写信回道:“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契约的自我执行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因此,信用是市场效率的保证.转轨时期出现的"制度缺位"和新旧制度摩擦是我国信用问题的主要原因.信用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