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本文阐述了近几年来城市防灾绿地的建设情况,分析了邢台市目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邢台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措施,以便完善邢台市防灾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 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邢台;规划
城市防灾能力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城市中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灾害的损失。为了建设生态、安全、舒适的宜居城市,全国相继开展了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活动,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我国城市防灾绿地的建设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呈现出滞后的发展状况。因此,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邢台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邢台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的评价,分析讨论如何加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建设,完善防灾避险的功能,有效拓展城市防灾避险空间,全面提高城市防御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损失。
一、邢台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
据“河北省地震构造图”,邢台市位于太行山隆起东侧,市区中心东8.5公里以东,为华北平原沉降带。市区附近有两条新生代活动断裂,在市中心东约8.5公里处有太行山山前断裂,其走向为南南西—北北东,另一条为市区南的紫山-鼓山断裂,走向仍为南南西-北北东,此断裂至市区南七里河处中断。
据1990年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邢台中心城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裂度为7度。据2001年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邢台中心城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邢台市中心城区现状无论从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还是绿地率指标,都处于省内的中下水平。
从相关的生态计算来看,绿地总量距离维系城市各项生活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绿地数量相差甚远。
以各类公园、游园(街旁绿地)为主的公共绿地数量、规模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邢台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的公园总面积不到80hm2,人均公园面积只有1.42m2,距离国家相关标准和人民的实际需求量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心城区内小游园23个,总面积为6.85hm2,人均小游园面积0.11m2,应该说尽管近些年重视了小游园的建设,但总量也是不足的。
二、邢台市防灾绿地建设存在问题
1、防灾绿地空间不均匀
邢台市防避灾绿地系统不完整。据点分布不均均衡,且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市民的安全防避灾需求,避灾据点服务半径差强人意,可达性差,形成城市安全的盲区,避灾据点覆盖率及安全性不佳。
目前邢台市无论是在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等方面,其空间均布局不太理想。如作为临时避灾据点的绿地大多集中在主要的交通性干道的交叉口,不能覆盖区全部居住区。
2、防灾绿地总量不足
桥东区长期避难绿地只有一个,其可容纳的灾民数量远远不能够达到区域内需求的数量。
现状建成区中的三处长期避灾场所,均处在建成区中的二类居住用地中,其服务范围不能全面覆盖城区,因此造成部分城区处于城市安全盲区之中。
邢台市现有常住人口63.7万,按照2m2/人计算,需要避灾据点达到127.4hm2的规模。现在邢台市的长期避灾场所68.5hm2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灾时形态时居民的避灾要求。
3、现有公园绿地防灾设施匮乏
邢台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以为市民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为主,公园绿地防灾设施匮乏。如防灾公园是容量较大的城市和区级公园绿地,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此类公园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因此必須拥有较完善的应急供水、应急厕所和洗浴设施、应急监控系统、应急广播通讯系统、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储备及供应、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应急消防器材,在重要防灾据点应设置停机坪。可选用的地点为城市广场、体育馆以及空地,方便灾时空中运输队输送救灾物资。
三、邢台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措施
按照邢台市城区内各街区的人口密度和避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利用与当地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布置的小型绿地、街头绿地或者小区的公共设施均匀地分布临时避灾绿地,保证灾时居民的快速可达性。长期避灾绿地是灾难发生后的避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以用邢台市的市级或者区级公园(如:达活泉公园、紫金公园、邢台解放碑纪念园等等)。在进行这些避灾绿地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时和灾时的不同使用特点,形成多功能的可应变的“柔性”设施,以提高邢台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公园绿地中的相关游憩设施、造景设施、广场、水体、树木等均在灾民的避灾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以现有的绿地系统为基础构建防灾绿地体系
防灾绿地是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邢台市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布局,另一方面要基于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构建防灾绿地体系,并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合理改造,加强防灾绿地建设,有效的提高城市防灾避难效能,实现生态安全、防灾功能的全面结合。
(1)在现有的长期避灾场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使得避灾据点的总规模能够满足邢台市总人口的要求。在现有的长期避灾场所的基础上进行填充。
(2)增加避灾场所的总体数量,提高桥东桥西两区内的避灾据点的密度,以提高灾时城市的安全性。 (3)保证桥东桥西两区的城市主次干道的通畅,做好道路绿化美化,尤其是作为避灾通道的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必须保证其两侧建筑严格退让红线和并保证避灾道路的安全通顺。
2、城市避灾公园的修建要求与措施
(1)各大公园绿地作为长期避灾场所配套的建设要求:
棚宿区:公园中必须有大面积坡度平缓的林下空间、空地、广场作为棚宿区的使用。停车场亦可以作为灾时应急避灾车宿区。
救灾指挥中心:除市政府设立的市级救灾指挥中心外,各个公园必须设立一个分中心,以传达市中心救灾指挥中心下达的各项指令。公园内救灾指挥中心以传输救灾指令、信息为第一要务,它是应急广播通讯中心、应急监控中心及应急供电中心所在地,并设有应急医疗救护中心。
(2)现有避灾通道的改造和建设要求
保留现状绿化和景观效果较好的避灾通道,如红星街、育才路等。选择多条可以通往各个避灾据点的避灾通道,保证灾时疏散通道发生堵塞或者其它危险时有别的疏散选择。
3、健全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的法规建设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主要避灾场所,应当制定避灾绿地体系规划及有关城市避灾公园建设的设计导则与标准规范,完善邢台市防灾体系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保证城市避灾场所用地总量与合理布局。要深化城市防灾规划,在邢台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各类避灾用地与场所,将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及避灾场所规划纳入城市强制性规划内容,明确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4、强化宣传,共同参与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社会公众对其游憩、休闲、观赏、娱乐的功能非常熟悉。而对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功能还不够了解,对城市灾害应急疏散通道、路线、地点以及正确地避险措施知之不多。因此,要再加快城市防灾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告知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紧急疏散路线、以及临时避险地点和各种应急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行为能力,让广大公众积极、自觉参与城市安全体系的建设,共同携手建设和谐家园。
四、结语
城市盛载着人类,同时又起着传承、延续人类文明的作用,面对变幻莫测的灾难,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重要成员,应当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專家学者和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我们希望更多专业工作者深入研究绿地与防灾避险功能结合的良策,以生命安全为本,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功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良新,牛海鹏,等.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分析—以焦作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3):156—160.
[2]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
[4]申世广,王浩,费文君.基于避震减灾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1—4.
[5]刘友良,胡希军,陈存友.长沙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5):95—97.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7]《河北省邢台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2008-2020)》
【关键词】 风景园林;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邢台;规划
城市防灾能力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城市中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灾害的损失。为了建设生态、安全、舒适的宜居城市,全国相继开展了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活动,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我国城市防灾绿地的建设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呈现出滞后的发展状况。因此,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邢台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邢台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的评价,分析讨论如何加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建设,完善防灾避险的功能,有效拓展城市防灾避险空间,全面提高城市防御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损失。
一、邢台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
据“河北省地震构造图”,邢台市位于太行山隆起东侧,市区中心东8.5公里以东,为华北平原沉降带。市区附近有两条新生代活动断裂,在市中心东约8.5公里处有太行山山前断裂,其走向为南南西—北北东,另一条为市区南的紫山-鼓山断裂,走向仍为南南西-北北东,此断裂至市区南七里河处中断。
据1990年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邢台中心城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裂度为7度。据2001年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邢台中心城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邢台市中心城区现状无论从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还是绿地率指标,都处于省内的中下水平。
从相关的生态计算来看,绿地总量距离维系城市各项生活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绿地数量相差甚远。
以各类公园、游园(街旁绿地)为主的公共绿地数量、规模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邢台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的公园总面积不到80hm2,人均公园面积只有1.42m2,距离国家相关标准和人民的实际需求量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心城区内小游园23个,总面积为6.85hm2,人均小游园面积0.11m2,应该说尽管近些年重视了小游园的建设,但总量也是不足的。
二、邢台市防灾绿地建设存在问题
1、防灾绿地空间不均匀
邢台市防避灾绿地系统不完整。据点分布不均均衡,且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市民的安全防避灾需求,避灾据点服务半径差强人意,可达性差,形成城市安全的盲区,避灾据点覆盖率及安全性不佳。
目前邢台市无论是在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等方面,其空间均布局不太理想。如作为临时避灾据点的绿地大多集中在主要的交通性干道的交叉口,不能覆盖区全部居住区。
2、防灾绿地总量不足
桥东区长期避难绿地只有一个,其可容纳的灾民数量远远不能够达到区域内需求的数量。
现状建成区中的三处长期避灾场所,均处在建成区中的二类居住用地中,其服务范围不能全面覆盖城区,因此造成部分城区处于城市安全盲区之中。
邢台市现有常住人口63.7万,按照2m2/人计算,需要避灾据点达到127.4hm2的规模。现在邢台市的长期避灾场所68.5hm2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灾时形态时居民的避灾要求。
3、现有公园绿地防灾设施匮乏
邢台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以为市民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为主,公园绿地防灾设施匮乏。如防灾公园是容量较大的城市和区级公园绿地,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此类公园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因此必須拥有较完善的应急供水、应急厕所和洗浴设施、应急监控系统、应急广播通讯系统、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储备及供应、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应急消防器材,在重要防灾据点应设置停机坪。可选用的地点为城市广场、体育馆以及空地,方便灾时空中运输队输送救灾物资。
三、邢台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措施
按照邢台市城区内各街区的人口密度和避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利用与当地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布置的小型绿地、街头绿地或者小区的公共设施均匀地分布临时避灾绿地,保证灾时居民的快速可达性。长期避灾绿地是灾难发生后的避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以用邢台市的市级或者区级公园(如:达活泉公园、紫金公园、邢台解放碑纪念园等等)。在进行这些避灾绿地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时和灾时的不同使用特点,形成多功能的可应变的“柔性”设施,以提高邢台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公园绿地中的相关游憩设施、造景设施、广场、水体、树木等均在灾民的避灾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以现有的绿地系统为基础构建防灾绿地体系
防灾绿地是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邢台市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布局,另一方面要基于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构建防灾绿地体系,并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合理改造,加强防灾绿地建设,有效的提高城市防灾避难效能,实现生态安全、防灾功能的全面结合。
(1)在现有的长期避灾场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使得避灾据点的总规模能够满足邢台市总人口的要求。在现有的长期避灾场所的基础上进行填充。
(2)增加避灾场所的总体数量,提高桥东桥西两区内的避灾据点的密度,以提高灾时城市的安全性。 (3)保证桥东桥西两区的城市主次干道的通畅,做好道路绿化美化,尤其是作为避灾通道的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必须保证其两侧建筑严格退让红线和并保证避灾道路的安全通顺。
2、城市避灾公园的修建要求与措施
(1)各大公园绿地作为长期避灾场所配套的建设要求:
棚宿区:公园中必须有大面积坡度平缓的林下空间、空地、广场作为棚宿区的使用。停车场亦可以作为灾时应急避灾车宿区。
救灾指挥中心:除市政府设立的市级救灾指挥中心外,各个公园必须设立一个分中心,以传达市中心救灾指挥中心下达的各项指令。公园内救灾指挥中心以传输救灾指令、信息为第一要务,它是应急广播通讯中心、应急监控中心及应急供电中心所在地,并设有应急医疗救护中心。
(2)现有避灾通道的改造和建设要求
保留现状绿化和景观效果较好的避灾通道,如红星街、育才路等。选择多条可以通往各个避灾据点的避灾通道,保证灾时疏散通道发生堵塞或者其它危险时有别的疏散选择。
3、健全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的法规建设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主要避灾场所,应当制定避灾绿地体系规划及有关城市避灾公园建设的设计导则与标准规范,完善邢台市防灾体系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保证城市避灾场所用地总量与合理布局。要深化城市防灾规划,在邢台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各类避灾用地与场所,将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及避灾场所规划纳入城市强制性规划内容,明确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4、强化宣传,共同参与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社会公众对其游憩、休闲、观赏、娱乐的功能非常熟悉。而对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功能还不够了解,对城市灾害应急疏散通道、路线、地点以及正确地避险措施知之不多。因此,要再加快城市防灾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告知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紧急疏散路线、以及临时避险地点和各种应急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行为能力,让广大公众积极、自觉参与城市安全体系的建设,共同携手建设和谐家园。
四、结语
城市盛载着人类,同时又起着传承、延续人类文明的作用,面对变幻莫测的灾难,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重要成员,应当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專家学者和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我们希望更多专业工作者深入研究绿地与防灾避险功能结合的良策,以生命安全为本,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功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良新,牛海鹏,等.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分析—以焦作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3):156—160.
[2]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8.
[4]申世广,王浩,费文君.基于避震减灾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1—4.
[5]刘友良,胡希军,陈存友.长沙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5):95—97.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7]《河北省邢台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