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趋林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集体研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教学时,有老师说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回到田园过归隐生活?是因为在官场中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陶渊明因为个人不能出名而苦恼,官场无路便转志从文以求扬名于后世。躬耕的目的是为了体察田园,从而写出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借助诗友“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的方式使诗文得以广泛传播。乍闻很以为然,随后翻阅《陶渊明集》,特别是品读他隐居后创作的《饮酒》二十首,认为以上观点是仁兄从功利主义出发得出的谬论。
  “文如其人”是一句几成定论的老话。就像《陶渊明集》所附叶燮的诗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入,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水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渊明多素心之语……”据此可知,陶渊明的诗文创作绝无功利可言。
  既然陶渊明这只倦飞趋林的“归鸟”并非为名而“鸣”,那么他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其借以超脱孤独的方式,是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后对生命回归与更生的欢呼。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无论陶渊明的出入是多么顺其本性自然而然,他那独立特性的举措毕竟与世格格不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必然注定了他的孤独。在人类所有的心理障碍中,孤独时一种最为难治、也是最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尤其是对文人来说,身体的苦难与折磨也许可以挺过去,但孤独却是最可怕的。为了解脱孤独,他们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但仍不可避免地陷入消极和幻灭的怪圈。嵇康的“延年术”,刘伶纵情于酒,同时代的王羲之“放浪形骸之外”,与陶渊明同为“浔阳三隐”的刘遗民索居山林……陶渊明也有相同的苦闷,《饮酒》其四就描画了他此时的心态: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徘徊无定止”不正是陶渊明与孤独抗争、寻找着自己的心灵的道路?“夜夜声转悲”写尽了寻路过程中内心孤独的煎熬。但陶渊明高于嵇康阮籍之处在于,他自始至终是个生活态度严谨、热爱生活的人。在他隐居的后半期,生活日益贫困且年老多病。但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坚定自己对人生的追求。旧宅失火后,他描画着“茅茨己就治”后“新畴复应畲”(《和刘柴桑》)的生活情趣,故而“未忍言索居”。他以优美的文笔、热爱生活的心与孤独作战,如实记录那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深情地描绘自然田园的美妙,真诚地书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惑: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琢相思。
  相思削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当陶渊明于春秋佳日“登高赋新诗”时,当他相信“里更不吾欺”时,他的诗和他的人就一起植入真实的田园。这是陶渊明诗被后人欣赏的原因,也使他超越了虚无的深远,到达自由的彼岸。当他和友人“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时,当他“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时,他已彻底摆脱了孤独,躬耕自资,诗书自娱,“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在《归园田居》中唱出他超越孤独后的身心欢愉,俨然自然之子也。
  看惯了“乱”和“篡”,如倦飞的鸟儿飘然的奔向田园,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安顿于斯。“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诗中的“翼翼归鸟”是那样的生机盎然,无忧无虑。他是大自然自由的精灵,不用担心遭遇羅网,悠然飞翔,快乐鸣叫。这“载翔载飞”的“翼翼归鸟”不正寄托了作者超越孤独自由自在的新生活的欢欣?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日入群动息”时,“归鸟趋林鸣”。这幅自然生态图澄明、宁静、温暖、欢欣,同时又充满着勃勃生机。归鸟交相和鸣,亲切而深情地歌唱那片生养他的树林,应和着田园中陶渊明自由的欢呼。这天籁之音是人类共有的历史回响和未来钟声,引领着我们于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千载不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回忆青春—执着追寻—美梦成空—怀念往事四个层次剖析李商隐的《锦瑟》。这是李商隐追忆悲剧性的人生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悲歌。对他而言人生总是梦难圆,事业也罢,爱情也罢,概莫如此!  【关键词】 追忆;执着;惘然若迷;哀伤  李商隐的《锦瑟》 ,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一千多年来,这首诗成了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认为这是一位
摘要:如何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阐述二外日语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二外日语 教学 教材 教师  随着人才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二外日语课。而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多。如何有效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日语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从教材、教
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反观我们周围的阅读课堂教学,仍然不乏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进而是无休止的分析讲解,解决预设的问题。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索然无味,死气沉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实施这一建议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高度认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在教学实际中践行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绽放活力,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高中地理 課堂教学 方式转变  一、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式教学”的转变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健美操在学校里受到女生欢迎的原因是它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只求一块平整的场地,即使无器械也能徒手舞练,堪称自我锻炼的最方便项目。因此,不少学校将其列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为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实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老师遇到作文辅导感觉心中无谱,再者每批阅一篇作文不是摇头叹气,就是啼笑皆非。作文教学是长期困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学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则把学习看成一种精神负担,拒绝学习,出工不出力,甚至厌学。现在厌学的孩子可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上完幼儿园就开始厌学,一提学习就烦、一提学习就闹。小学一年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在排列顺序上,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家长自身缺乏教育理论和技巧,总拿不出好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结
【摘要】德育不能流于说教,仅依靠品德课进行思想教育无法实现道德内化。教师要充当好“吸尘器”的作用,将污浊的空气净化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内在“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而美术活动、美术课正是以美的方式用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给予直面你内心更强烈的心灵碰撞,是德育最美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德育;美育;美术活动  一、什么是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