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支援三部曲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挑战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需要帮忙的时机吗?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困惑:帮孩子,怕孩子依赖成瘾,不帮孩子,又怕孩子严重受挫。这种情况该怎么“破”呢?
  其实,在帮忙和不帮忙之间,并没有非黑即白的鸿沟,我们还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角色,叫作“支架式”的支援——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状态
  观察,是为了让我们提供更自信、更游刃有余的启蒙方法。观察孩子所处的整体环境很重要,也只有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状态是什么样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特长。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岁多孩子堆积木的过程,你会发现他可能会选择把积木堆高,再把积木推倒,并且在积木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倒塌下来的时候,号啕大哭。
  而两岁多的孩子堆积木的时候,他可能会尝试把积木叠成一排,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开排序,或者根据不同的形状来排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积木的次序不如人意,孩子也有可能会发脾气。
  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明白孩子到底在哪个环节还需要提高,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在这项能力技能上的闪光点。
  捋清楚孩子的问题所在,观察到这些闪光点,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第二步,退后一步,判断时机
  当我们看到孩子受挫的时候,决定要不要帮孩子忙之前,我们需要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挑战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帮忙的时机吗?
  我们对时机的反思,教会我们要学习退后,当孩子迫切希望我们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退后一步,先判断时机是否恰当。
  这里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如果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挑战”,我们要先鼓励孩子去直面问题,积累自己应对挑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挑战”,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的过程,比找到答案本身更重要,因为可以启发孩子的潜能。
  一两岁的孩子,积木倒了,希望父母可以帮忙把积木都叠起来,我们应该先鼓励孩子去直面问题,“你再试试看,你可以的,你需要自己想一想看有什么办法”,积累面对问题的勇气,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但如果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保持积木的平衡,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可以搭十几块都不倒,自己却搭四五块就全倒了,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父母最好的介入时机了。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你是哪些地方没搞懂?我们可以一起去解决问题”。
  第三步,学会启发式沟通策略
  抱着“支架式”的想法去走近孩子,其实有很多沟通策略可以帮助我们。以下的交流方法是我的亲身实践,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也加入了自己对孩子说过的话,并做了标注。这些所有合适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孩子。
  肯定孩子的行为“哇,我看到你们都为自己的小羊建了房子,它有白色的围栏环绕着屋子,你们还放了很多小羽毛作为小羊的床铺。”(叙述句可表达肯定)
  认可孩子的努力 “你们的超市可真忙碌啊,里面有购物的顾客、收银台,还有收银员,你正往货架上摆放货物。”(叙述句可表达认可)
  提出引发孩子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水浇在沙子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使用别的工具吗?”“你已经搭了很久的乐高积木了,我看到你把小羊放在车上,小熊在驾驶员的位置上,他们是要去哪里呢?” (疑问句可引导思考)
  增加游戏难度 “我想知道,你能不能用这些管筒来搭建一个迷宫。” (可变化玩法,并和孩子一起尝试)
  给孩子做一些知识补充 “你用乐高小颗粒拼了一个吉他,还记得妈妈之前给你买的一个乐器,和这把吉他很像,但那个乐器只有三根弦,我们叫尤克里里。”(类比句可做延伸和认知启发)
  提供榜样,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不知道橡皮泥该捏什么,所以我只是将它滚来滚去,敲击它,用手指感受它,不是每一次都必须用橡皮泥捏出什么,对吧?”(场景假设可提供指引方向)
  直接展示正确的做法“如果你想把管道迷宫固定在墙上,那你必须得找一些可以粘贴的东西。”(因果句可提供逻辑示范)
  提供直接的答案,但需要先询问孩子是否需要例如,孩子在玩积木时,搭建的城堡已经摇摇欲坠了,我们可以问孩子:“需不需要我帮你防止积木倒塌?如果我们把底座搭建得更加牢固,它就不会倒了,我会帮你的。”(疑问句可引导思考)
  面对孩子的求救,上面的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所有的策略,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哪种方法最能帮助孩子,让孩子更有建设性地、更加投入地开拓自己的潜能。
  我们的角色,并不是只能替孩子解决某个单项问题。但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在需要退后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后退。孩子终归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我们的帮忙应该始终保持理性和温情,“支架式”的父母,能做到恰到好处,也可以做到巧思妙想。
其他文献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做到“虎虎生威”,在生理和精神方面都达到一种健康的状态,就必须适应环境,调节自身。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注意养阳。春季是一年中冷暖空气交汇最多的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多变,所以要顺应气温来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由于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加上人们已穿了一季的冬衣,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
期刊
在梦与醒的边缘踽踽独行,疲倦的身躯背负着虔诚,膨胀的思绪向往旷远的奔腾。  冬天开始漫长的跋涉,支离破碎的时光撒落流浪的征途。旷野里涌来凛冽的风,洗透肺腑,撕裂倦鸟的暗影。  今夜无月相伴,唯有雪灼烧蜡梅的骨魂。梦被冻成霜花,干裂的土地上传来滞重的蛩音。  笛声是这个世界最明亮的情绪,一声笛鸣,划亮了天空。  春风在大地上迈着碎步,温软的气息在梦中嬉笑。听,淅淅沥沥的春雨,如何流動成水的情韵,画的
期刊
阳春三月正是人体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良机,按照中医“四季有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春季养肝三道粥,简单易做,有益身心。  美味养肝梅花粥 将米煮成粥后,再加入适量的白梅花,然后继续煮3分钟即成。每天吃一碗清香芬芳的梅花粥,于身体有利。此粥可疏肝理气,刺激食欲,适合无食欲者食用。即使是身体健康者食用,也可精神倍增。  薺菜鱼片粥 先将鲤鱼除鳞洗净,去掉鱼皮鱼骨,只要净肉,切成薄片备用
期刊
“垃圾”須时时清除。但刚过了讲究“进补”的冬季,补,免不了会补过头。而且季节更替,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因此春季更要有清除“体内垃圾”的意识。  1.放纵吃喝体内会堆积“垃圾”  何为机体的“垃圾”?  过量的食物营养素、外界进入人体的多种物质,机体用不掉,或根本不被需要,又排不出去,就可能会变为机体的垃圾。  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包括血液、淋巴、皮肤,乃至在每一个细胞中,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垃圾。  这
期刊
春天来了,天气慢慢变暖,温度逐渐上升,绝大多数人认为此时没有必要将保暖放在心上。其实不然,春天,尤其是初春时节,温度并不高,有时还会比较冷,因此,春天保暖依然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这三个部位都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肌肉稀少,但是血管卻异常丰富,一旦受寒便会引起很多疾患。  腰肾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腰肾的保暖特别对女性和老年人很重要。除了经常佩戴腰围保暖以外,也可通过按
期刊
春季,是最适合给全身器官排毒的季节。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时间喜好,如果我们按照时间规律排毒,可以事半功倍——  部位1:肾脏排毒  毒素表情:面部或者身体水肿、疲倦感增加  肾脏管理着身体的液体运行,当液体在体内无法正常运行时,身体排出浊液的能力也会降低,身体就会出现水肿现象。长此以往,则会出现肾脏排毒不利的现象,而身体排毒也会消耗肾脏的能量,当肾脏负荷过大,还会使人感觉四肢无力,体倦思睡。  扫毒
期刊
问:张伯今年78岁,患有心房纤颤10多年,稍微活动一下都会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的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二、三尖瓣膜关闭不全晚期,医生建議做瓣膜置换手术,但手术后还要继续长期吃药,且存在并发症的危险,请问是否一定要手术治疗?  指导专家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晓慎  瓣膜关闭不全可以通过置换或者修复手术来治疗,手术的方式可以通过评估后优化选择,不一定要长期吃药。如果能通
期刊
54岁的高先生出现发烧、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本以为不吃药扛过一周就会自愈。谁知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还加重了,一直持续高烧,于是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仔细询问病史,原来高先生半个月前曾拔过牙。“怎么拔个牙,心脏还出问题了?”高先生疑惑不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表面受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
期刊
周末的早晨,刚吃罢早饭女儿就跟她妈闹别扭了。  本来妻子承诺要陪女儿去游乐园玩,女儿高兴得赶紧收拾停当,急着出发,可妻子迷上了一部电视剧,据说是最后一集,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要看大结局。女儿催,妻子就对女儿说:“看完了这段,再去游乐园也不迟。”  女儿还算通情达理,就耐心地等着。等了一会儿,电视剧迟迟不结束,女儿又去催。妻子推开女儿,一边继续看电视一边责备道:“急什么?好歹也要让我看完大结局啊!”  
期刊
老年人常因合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而吃药多,又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肝肾功能下降的问题,所以需要格外警惕,避免肝肾损伤。  肝脏和肾脏是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虽然能决定药物的“命运轨迹”,但同时也会接收到来自药物的“负反馈”,影响自身功能。进入体内的药物越多,肝肾的“工作强度”就越大,如果遇到本身对肝肾就“不友好”的药物,还会直接造成损伤,而一旦同时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不友好”的药物联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