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雕塑形式有雷同,但从古至今每个雕塑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表达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既极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两方面要求。设计创作思维的物质再现,体现一定的时段性、区域性,当然也映照艺术家自身的个性特征。雕塑主要通过空间造型(点、线、面、质、材、光、色等各种因素的构成)来表达内涵,通常可说从选题、选材、塑造等环节中都存在设计。全面的设计则不仅从雕塑本体的视觉表达来看,更应从欣赏者、加工过程及置放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表现。以此要求雕塑创作者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选择恰当材料、探求天然之美,更多寻求与人的融通,达到审美主体和雕塑客体、雕塑内涵与表现形式、雕塑本体与周遭环境、雕塑表达与功能体现等的统一。重视设计在雕塑造型中的作用,无疑可以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更加富有独创性和生命力。更能通过雕塑表达自我情感。
【关键词】:题材选择;创作处理;功能应用;评价定位;创作思想;构图形式;人物形象;自我表达
雕塑创作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东西方都产生了无数不朽的名作。长久以来,用具象手法创作的样式占据了历史的主要篇章,成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多个时期雕塑的辉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更是将其推向极致,使后世的雕塑家不得不改弦易辙,挖空心思去另辟蹊径,甚至米开朗基罗晚年也致力于雕塑语言的种种新探试。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家贝尼尼细腻逼真地塑造物象,同时也追求整体局部的动态化和不稳定性,强调雕塑与建筑、绘画、灯光以及材料的综合运用。在尊重物象的基础上,十九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罗丹强化激情引发,使手迹、刀痕、光影等充满材料特性与人类特征的形式语言赋予整个雕塑形体。面对前人闪烁的艺术光芒,随着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物象认识的深入,形体准确再也不是高不可及的了。二十世纪的雕塑家们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不断寻求变革、创新、从各个角度寻找突破口。像贾科梅蒂的形体拉长,毕加索的形体构造,马约尔强调的“整体容积”和“有形空间所围绕的体量”,杜尚的原物置入,进而至纯粹体现观念的装置、行为等等,创造了繁杂与多姿的表现语言。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彼此形象日益加大,风格差异是否也会趋于雷同呢?这个问题同样严峻地摆在刚刚砸碎限制性思维的沉重枷锁、追求人性解放的中国雕塑家面前以及受学院派教育的学子面前,一方面是有着广阔深远的传统雕塑沃土,另一方面是在反映现实、服务于公共生存空间方面,雕塑理论与实践基础仍相当薄弱,这就自然形成了几大格局:中国本土模式、西方传统模式、西方现代模式,及还未形成的孕育中的现代中国模式,四者交汇于当今的雕塑艺坛。人们对机械照搬西方传统模式而形成的概念僵化的雕塑形式不满而觉保守,又难以草率地挪用本土的复古样式,更不能容忍西方现代一些丧失美学原则的“作品”。雕塑向何处去呢?未来雕塑创作又应该向哪里去呢?其实就体裁和成型方式而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等等,无所谓好坏高低,更不必褒此贬彼。它们都曾产生过精华,也各有糟粕,关键在于是否恰当运用所认同的美学原则,合理地体现本土的精神内涵,并且应有创作者本人独特的艺术品位和思想表达。实际上述目标的途径莫过于将雕塑创作设计观念纳入雕塑,充分强化个人的雕塑设计观和思想表达。
设计雕塑形式有雷同,但从古至今每个雕塑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表达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既极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两方面要求。设计创作思维的物质再现,体现一定的时段性、区域性,当然也映照艺术家自身的个性特征。雕塑主要通过空间造型(点、线、面、质、材、光、色等各种因素的构成)来表达内涵,通常可以说从选题、选材、塑造等环节中都存在设计。全面的设计则不仅从雕塑本体的视觉表达来看,更应从欣赏者、加工过程及置放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表现。以此要求雕塑创作者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选择恰当材料、探求天然之美,更多寻求与人的融通,达到审美主体和雕塑客体、雕塑内涵与表现形式、雕塑本体与周遭环境、雕塑表达与功能体现等的統一。重视设计在雕塑造型中的作用,无疑可以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更加富有独创性和生命力。在雕塑的道路上,我可以说还只是刚刚入门而已。而在这一个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范畴里,已经无数的前辈在辛勤耕耘,也有无数的大师用他们不朽的作品和理论构筑了一个纷繁庞大的王国,而以我单薄的经历和初生的目光,要找寻出属于我自己的独到发现便是自我思想感情在雕塑中的表达。
雕塑创作过程中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题材选择、创作处理、功能应用、评价定位、思想表达。
下面就以上几点谈谈我的雕塑创作《一个平台上的救赎》系列。
1.题材选择
雕塑设计促使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我更重视人的价值,注重雕塑作品实际放置环境,根据具体功能选择而作,针对性地满足某个层面的人们。我选择的是具有装饰性的架上雕塑,《一个平台上的救赎》创作之初灵感来源两个方面:一是人和狗的关系,不是狗附属于人,而是以狗为主题,人附属于狗;二是我个人喜欢贾科梅蒂死亡般的雕塑风格。作品起初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上表现一种救赎的过程,视觉上给人一种危机感的源起和化解。
2.创作处理
我设计的目标在于形成作品独特性和我自己的个性化如:狗与人物自身之间细长化、剪纸化的处理,布与石膏混合流淌后的垂直效果与人物、狗本身粗糙,凹凸不平的肌理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和狗的单薄和孤独感。
“救赎一” 中狗消瘦,压扁的身躯正奋力跳下平台,前腿已扑在半空中,而人物在一个几平方厘米的平台上向后倾的上身和过于用力而跪地的双腿呈现出的步履惟艰,线条的直、硬、瘦削、倾斜给人的沉重和不安全感,迫使你对他们进行久久地凝视,当你想看清他的每个局部时,一切努力又是徒劳的。它们没有细节,这些表面凹凸不平的细瘦的形象不是伪装强大的精确的形象,而是剥离掉层层铠甲的虚弱孤独的心灵。(如下图)
“救赎二”中人物在狭小的平台下弯腰弓腿,曲着双臂似在祈求与狗达成共识。而狗则两腿蜷在狭小的平台上朝另一个方向跃跃欲试企图跳下。这便是人们心中的又一种心态,在做选择或在说服另一个自己,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中的那个自己便是最难战胜的敌人,它叛逆,特立独行,纠结。我们必须和它交流,因此这个救赎中的人物更纠结,更抽象化,他黯淡、粗糙、坑坑洼洼的肌理,也是受到人们的心灵投射。
“救赎三”中狗和人物同处一个平台,动作和表情都相对随和似在挣扎后达成一种默契、和谐。它们依然僵直、瘦弱的形体和被削减的无关的细节, 并不是作品表面的细节, 而是越来越细瘦, 但作品在削减的过程中把淘汰掉多余的细节化为内在的张力, 为实体与他之外的虚空间形成一种对抗,将人的纠结和悲剧性表露出来。
3.功能运用
三组作品依据小型架上雕塑设计,抽象化和概况化使之更具装饰性。
4.评价定位
在创作《一个平台上的救赎》时,我注重自己的想法,跟着自己感觉走的时候比较多。选择人和狗作为表达对象,生活中狗是特别忠诚的动物,经常看到狗保护人,救人,忠诚于人的事例。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思想就像一条狗代表了另一个自己,它或忠实于自己又或叛逆,特立独行。在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之后,我尽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
5.思想表达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起源。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就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我将个人的情感、思想通过狗与人相互挣扎的形式给予表达。雕塑创作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现,只是这种情感经过艺术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突显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通过赋予特定的形式来张扬情感。
结语
雕塑的创作设计,是基于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无论是空间、环境的开放性。还是材料形式的创新,亦或装饰风格的演变,都体现了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思想表达,表达出创作者的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 黄舒屏,世界名画家全集:贾科梅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曾长生,现代主义雕塑先驱:布朗库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题材选择;创作处理;功能应用;评价定位;创作思想;构图形式;人物形象;自我表达
雕塑创作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东西方都产生了无数不朽的名作。长久以来,用具象手法创作的样式占据了历史的主要篇章,成就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多个时期雕塑的辉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更是将其推向极致,使后世的雕塑家不得不改弦易辙,挖空心思去另辟蹊径,甚至米开朗基罗晚年也致力于雕塑语言的种种新探试。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家贝尼尼细腻逼真地塑造物象,同时也追求整体局部的动态化和不稳定性,强调雕塑与建筑、绘画、灯光以及材料的综合运用。在尊重物象的基础上,十九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罗丹强化激情引发,使手迹、刀痕、光影等充满材料特性与人类特征的形式语言赋予整个雕塑形体。面对前人闪烁的艺术光芒,随着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物象认识的深入,形体准确再也不是高不可及的了。二十世纪的雕塑家们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不断寻求变革、创新、从各个角度寻找突破口。像贾科梅蒂的形体拉长,毕加索的形体构造,马约尔强调的“整体容积”和“有形空间所围绕的体量”,杜尚的原物置入,进而至纯粹体现观念的装置、行为等等,创造了繁杂与多姿的表现语言。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彼此形象日益加大,风格差异是否也会趋于雷同呢?这个问题同样严峻地摆在刚刚砸碎限制性思维的沉重枷锁、追求人性解放的中国雕塑家面前以及受学院派教育的学子面前,一方面是有着广阔深远的传统雕塑沃土,另一方面是在反映现实、服务于公共生存空间方面,雕塑理论与实践基础仍相当薄弱,这就自然形成了几大格局:中国本土模式、西方传统模式、西方现代模式,及还未形成的孕育中的现代中国模式,四者交汇于当今的雕塑艺坛。人们对机械照搬西方传统模式而形成的概念僵化的雕塑形式不满而觉保守,又难以草率地挪用本土的复古样式,更不能容忍西方现代一些丧失美学原则的“作品”。雕塑向何处去呢?未来雕塑创作又应该向哪里去呢?其实就体裁和成型方式而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等等,无所谓好坏高低,更不必褒此贬彼。它们都曾产生过精华,也各有糟粕,关键在于是否恰当运用所认同的美学原则,合理地体现本土的精神内涵,并且应有创作者本人独特的艺术品位和思想表达。实际上述目标的途径莫过于将雕塑创作设计观念纳入雕塑,充分强化个人的雕塑设计观和思想表达。
设计雕塑形式有雷同,但从古至今每个雕塑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表达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既极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心理与生理两方面要求。设计创作思维的物质再现,体现一定的时段性、区域性,当然也映照艺术家自身的个性特征。雕塑主要通过空间造型(点、线、面、质、材、光、色等各种因素的构成)来表达内涵,通常可以说从选题、选材、塑造等环节中都存在设计。全面的设计则不仅从雕塑本体的视觉表达来看,更应从欣赏者、加工过程及置放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表现。以此要求雕塑创作者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选择恰当材料、探求天然之美,更多寻求与人的融通,达到审美主体和雕塑客体、雕塑内涵与表现形式、雕塑本体与周遭环境、雕塑表达与功能体现等的統一。重视设计在雕塑造型中的作用,无疑可以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更加富有独创性和生命力。在雕塑的道路上,我可以说还只是刚刚入门而已。而在这一个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范畴里,已经无数的前辈在辛勤耕耘,也有无数的大师用他们不朽的作品和理论构筑了一个纷繁庞大的王国,而以我单薄的经历和初生的目光,要找寻出属于我自己的独到发现便是自我思想感情在雕塑中的表达。
雕塑创作过程中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题材选择、创作处理、功能应用、评价定位、思想表达。
下面就以上几点谈谈我的雕塑创作《一个平台上的救赎》系列。
1.题材选择
雕塑设计促使创作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我更重视人的价值,注重雕塑作品实际放置环境,根据具体功能选择而作,针对性地满足某个层面的人们。我选择的是具有装饰性的架上雕塑,《一个平台上的救赎》创作之初灵感来源两个方面:一是人和狗的关系,不是狗附属于人,而是以狗为主题,人附属于狗;二是我个人喜欢贾科梅蒂死亡般的雕塑风格。作品起初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上表现一种救赎的过程,视觉上给人一种危机感的源起和化解。
2.创作处理
我设计的目标在于形成作品独特性和我自己的个性化如:狗与人物自身之间细长化、剪纸化的处理,布与石膏混合流淌后的垂直效果与人物、狗本身粗糙,凹凸不平的肌理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和狗的单薄和孤独感。
“救赎一” 中狗消瘦,压扁的身躯正奋力跳下平台,前腿已扑在半空中,而人物在一个几平方厘米的平台上向后倾的上身和过于用力而跪地的双腿呈现出的步履惟艰,线条的直、硬、瘦削、倾斜给人的沉重和不安全感,迫使你对他们进行久久地凝视,当你想看清他的每个局部时,一切努力又是徒劳的。它们没有细节,这些表面凹凸不平的细瘦的形象不是伪装强大的精确的形象,而是剥离掉层层铠甲的虚弱孤独的心灵。(如下图)
“救赎二”中人物在狭小的平台下弯腰弓腿,曲着双臂似在祈求与狗达成共识。而狗则两腿蜷在狭小的平台上朝另一个方向跃跃欲试企图跳下。这便是人们心中的又一种心态,在做选择或在说服另一个自己,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中的那个自己便是最难战胜的敌人,它叛逆,特立独行,纠结。我们必须和它交流,因此这个救赎中的人物更纠结,更抽象化,他黯淡、粗糙、坑坑洼洼的肌理,也是受到人们的心灵投射。
“救赎三”中狗和人物同处一个平台,动作和表情都相对随和似在挣扎后达成一种默契、和谐。它们依然僵直、瘦弱的形体和被削减的无关的细节, 并不是作品表面的细节, 而是越来越细瘦, 但作品在削减的过程中把淘汰掉多余的细节化为内在的张力, 为实体与他之外的虚空间形成一种对抗,将人的纠结和悲剧性表露出来。
3.功能运用
三组作品依据小型架上雕塑设计,抽象化和概况化使之更具装饰性。
4.评价定位
在创作《一个平台上的救赎》时,我注重自己的想法,跟着自己感觉走的时候比较多。选择人和狗作为表达对象,生活中狗是特别忠诚的动物,经常看到狗保护人,救人,忠诚于人的事例。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思想就像一条狗代表了另一个自己,它或忠实于自己又或叛逆,特立独行。在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之后,我尽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
5.思想表达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起源。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就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我将个人的情感、思想通过狗与人相互挣扎的形式给予表达。雕塑创作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现,只是这种情感经过艺术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突显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通过赋予特定的形式来张扬情感。
结语
雕塑的创作设计,是基于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无论是空间、环境的开放性。还是材料形式的创新,亦或装饰风格的演变,都体现了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思想表达,表达出创作者的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 黄舒屏,世界名画家全集:贾科梅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曾长生,现代主义雕塑先驱:布朗库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