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经验自然生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虽然是苏教版五下第七单元安排的内容,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很早就有应用。例如:一年级计算9 6,想的是10 5,把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化成10加几;二年级估算504-198,想的是500-200,把三位数减法转化成整百数的减法;五年级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等等。
  在我看来,本课与其说是学习转化策略,不如说是学生进一步体验、感悟过去学习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并逐步生成转化策略。但我们仅仅依赖已有的转化经验,还不足以促成策略的自然生成。因为原有的经验是零散的、模糊的、依附于特定情境的,需要使其清晰化、条理化,使之有利于策略的生成。因此,在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激活他们的经验,让他们先感悟转化价值,也就是明晰为什么要转化,使其产生学习策略的需求。
  转化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俗地讲,就是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成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其他更加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来配合实施。就学生解决问题来说,如果没有转化意识,一般不会主动考虑把问题由繁向简、由难向易转化;如果有转化的愿望,但找不到转化的具体方向,拿不出实施转化的具体方法,仍然不会应用转化策略。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掌握能够支持转化策略有效实施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转化,这是本课要达成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转化的方向——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2)转化的前提——等值转化;(3)转化的方法——变形、数形结合等。
  基于上述思考,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将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前置到课前进行,让学生自我回顾、自我整理,同时帮助学生提取已有的经验,使他们对已经学过的转化策略形成结构化的认识,为新的学习服务。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踊跃展示,在整体构建的基础上,依靠学生的经历、体悟,让学习变得更丰满,让策略自然生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在故事中引入转化
  1.白发老人对青年人说了什么?
  在内蒙古,有一对兄弟都是剽悍的骑士。他们常常打赌看谁的马跑得快,结果是各有胜负,时间长了,他们也觉得乏味了。于是,哥哥提议:“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马后跑到终点吧。”“好啊,比谁的马跑得慢!”弟弟爽快地答应了。听说有这种奇异的比赛,来了不少观众!比赛开始,观众们一起呐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可是兄弟俩骑着马都一动不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匹马还是一动不动……“这样比要比到何年何月?”观众们议论纷纷,哄笑起来。“怎么回事呀?”这时,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问道。有人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原来这样!”老人说,“你们看我的,我只要和他们悄悄说一句话,他们就会火烧屁股似地飞奔起来。”大家将信将疑地看着老人走到兄弟俩面前,不知他对兄弟俩说了什么,不到半分钟,他们就骑着马在草原上拼命奔跑起来……当然,比赛的规则不变:谁的马后到终点,谁就是胜者。
  猜一猜,老人对他们说了什么?(兄弟俩换马骑)
  2.追问故事中的转化策略。
  学生思考:(1)老人将比马跑得慢转化成了比什么?(2)为什么要转化成比跑得快?(将比慢转化成比快,使比赛更精彩、更好看)
  师:这种转化的策略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又有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怎样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比谁的马跑得慢”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转化策略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过转化策略,以及怎样运用转化策略。】
  二、在回顾中激活转化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转化作为一种常用而且非常有用的策略,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课前教师已经请学生自己做了整理)请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1)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2)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数乘除法)。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进一步思考: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为什么要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如果不转化成长方形和同分母分数行不行?
  学生交流: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同分母分数比较简单、方便。如果不转化长方形和同分母分数,可以是可以,但比较复杂,平行四边形可以数方格,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小数进行计算。
  小结:无论是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还是在“数与代数”领域,我们通常运用转化策略来解决问题,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化呢?转化时往什么方向去转化?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转化得以实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研究下面两个图形。
  【这一板块用了两个前置,一是将回顾整理时间前置到课前,在课前用自主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回顾、整理,不仅能有效引领学生自我梳理,使他们形成个体基本的观点,而且能适度呈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有利于课堂上集中学习时的提升和超越。二是将教材中回顾反思这一板块前置到教学伊始,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使之有利于后续策略的生成。】   三、在学习中进一步体悟转化
  1.问题引领: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
  操作要求:
  (1)看一看,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试一试,做一做:把你的想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3)比一比,说一说: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
  2.学生尝试操作,教师走近学生了解情况,搜集资源。
  3.呈现资源,分层交流。
  第一层次:出示资源1(如图1),交流数方格法。
  谈话:你能看出1号同学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吗?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好吗?
  预设:学生汇报展示,我是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的,满格的记作1,不满格的记作0.5,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第二层次:出示资源2(如图2),交流转化法。
  谈话:能看懂别人的想法是非常了不起的!你能看懂他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吗?
  预设:学生边比划边说,他通过平移和旋转把两个图形转化成了相同的长方形。(课件动态演示)
  (面对提供资源2的学生)他说得对吗?你是怎么想到先转化再比较大小的,为什么不直接比较大小呢?(面对全体学生)这个方法好吗?
  第三层次:同步呈现资源1和资源2,比较两种方法。
  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比较出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更欣赏哪位同学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交流:我更欣赏第2位同学的,他通过平移和旋转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规则图形,这种方法更简便。
  第四层次:同步呈现资源3(如图3)和资源4(如图4),解读个性化的转化方法。
  谈话:你能看出这两位同学是怎样比较的吗?和同桌交流一下。
  追问: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和刚才第2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学生汇报交流,同时动态演示:都利用平移或旋转把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规则图形,比较起来更方便。
  小结: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转化成规则的、简单的图形后,就可以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板书:复杂→简单 不规则→规则)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这一板块分四个层次进行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自主经历高水平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学习的过程更丰满。】
  四、在练习中深入地体验转化
  1.这样两个图形(出示图5),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吗?请大家在作业纸上自己移一移、画一画,再比一比。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汇报。(通过平移转化为相同的图形,从而比较出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提问:如果要比较它们的面积,你打算怎么办?(通过重叠直接比较)
  小结:同样是两个图形,我们发现,比较它们周长的时候,需要运用转化的策略;比较它们面积的时候,通过重叠就能直接比较出大小。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确定需不需要转化,而后思考如何转化。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提出要求: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你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预设:对第3题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转化方法,如分割平移、分割旋转、数空白格子等,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策略教学的目标不是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从而能灵活、创造性地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本环节选择教材中的两个典型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转化的体验,利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要明晰为什么要转化,以及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转化。】
  五、在问题解决中自觉地应用转化
  1.做标志。广告公司准备做一批标志,做这样一个标志的框架(如图6)需要多少米材料?
  (1)你准备怎么解决?独立解决后与同桌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如果这个标志是一个实心的面,可以求出这个标志的面积吗?
  2.巧计算。9999 999 99 9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算式来计算?先想一想,再计算出结果。
  【转化策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但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因此,在实践应用环节,呈现适合学生探究的生活问题——做标志,鲜活的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需要。同时,呈现计算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运用转化策略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丰富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认知】
  六、在反思中拓展转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说一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转化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数”中出现,也在“形”中出现,华罗庚爷爷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你想知道数形结合好在哪儿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让学生对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进行再认识,更加深刻地体会转化的方向、前提、方法等。同时,从方法层面进行问题延展,延展到下节课的内容,目标是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更远的终点。】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朝阳小学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关键词】儿童阅读;亲近语言;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
【摘 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以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为抓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为导向,需要以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为导向,需要以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为导向,需要以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为导向,以及以在场学习的体验为导向。只有在这五个导向上下足功夫,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才能坚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文化;知识构造;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
【摘要】几何直观是指借助几何的形象关系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线段图便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几何直观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线段图,有助于学生表征问题的成分和结构,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以达到对数学问题结构性的理解。  【关键词】线段图;几何直观;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68-02  【作者簡介
【摘要】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德功能。校园文化应与课堂教学、主题德育活动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德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校园育德氛围”“创设体验育德场域”“生生互动、生校互动”“橱窗园地宣传”四个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过有责任的生活。  【关键词】一体化德育;校园文化;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基于知识、指向素养的数学学习,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通透感以及学科素养的积淀,另一方面要深度观照学生的思维激荡和情感满足。“分数”的首次学习,需要回应学生的认数经验,采取“关系为主,兼顾数量”的思路,借助操作演示,紧扣概念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有机渗透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分数;数学核心概念;数感;儿童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认识刘冰缘于一次关于学校课题的交流。他为学校设计了推进“尚美文化”建设的课题,征求我的意见。我细细研读了他的课题方案,从字里行间领略了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独特思考,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富有教育理想的老师!随着交流的增多,我读到了他的许多文章,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他的独特经历和小语情怀也不停地打动着我。   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老师,刘老师是从一户农家的堂屋里开始他的教学生涯的,在工作的前1
【关键词】认知起点;认知需求;9的乘法口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58-03  【作者简介】任迎迎,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南京,210038),二级教师,南京市栖霞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课前调查】  苏教版二下系统编排了1到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的教学内容,其中,口诀的编制方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口诀蕴含的规律以及口诀
一、“生命语文”的提出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生命的一个“泉眼”。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个体生命的独特印记。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让我们充满忧思:那些置身于儿童乐园时充满灵性、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的孩子,进入课堂却变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程式化的课堂像只樊笼,禁锢着孩子的身心。语文教学生命的缺失,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分离,语文教学与童年天性的对立,使得我们的教学缺少生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是一座美丽而烂漫的儿童城。  儿童是这座城的主人,他们在童话般的情境中,恣意书写着活泼可爱的童年。学校积长江濠河之灵气,汲江淮文化之底蕴,以“素不喜随波逐浪”的独立意志,卓然屹立于江海教育的高地上。这里有流淌着文化血脉的“珠媚园”,有赓续着人文气象的“镜心楼”,有承载着童年记忆的“童话楼”;这里有心灵向往的“入学仪式”,有精神生长的“十岁庆典”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目标,具有指导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和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教育厅实施的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江苏省锡山高中以多年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体现“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哲学为统摄,持续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层级,以学校五大省课程基地为助力,形成各有分担又合力支持“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结构,变革学习方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