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德累斯顿大空袭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最后一个阴冷的冬天,德国东部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德累斯顿,在盟军飞机倾泻的炸弹和冲天大火之中,顷刻之间化为一片废墟。这就是有名的“德累斯顿大空袭”。
  
  目标
  
  1945年元月,伴随着盟军在地面东西夹攻的军事形势,欧洲的制空权也牢牢地掌握在盟军手中,德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80%都受到了盟军的空袭。然而,德国的第五大城市——德累斯顿却始终没有受到轰炸。
  这是为什么呢?谜,简直是个谜。
  因为它是文化古都吗?因为它缺乏军事价值吗?因为它距离英国太遥远吗?怎么说也无法解释。况且,它正处在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而且附近的石油工业基地早已屡遭空袭了。
  有一种猜测比较可靠,说该市关押着2万多名盟军战俘,致使盟国不敢贸然行动。此外,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伯母住在该市,致使丘吉尔不敢下决心的议论也有。
  德累斯顿果真是不会遭到突袭的避风港吗?不,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正在悄悄降临。在美国空军2月3日白天对柏林作了一次大编队空袭之后,英、美两国商定,将在2月中旬对德累斯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袭。
  
  计划
  
  2月13日晚,英、美两国决定大规模地空袭德累斯顿,他们决定以3小时为间隔,分两批出击。第一批飞机将集中向玛利安桥旁的体育场投弹,使这块面积为1.28平方公里的土地迅速变成一片火海。3小时后出发的第二批飞机,将正巧赶上德国人在进行艰难而紧张的抢救工作。可以想象,当英国空军又一次把火的地毯劈头盖脑扑向他们的时候,德国人将是何等的狼狈!
  时间到了。18点整,第一批245架飞机已全部从英国安德兰特基地起飞完毕。飞在最前面的是1架作为先导的“蚊”式轰炸机,继而是1架投掷照明弹的“兰卡斯特”式飞机,接着又是2架投掷红色目标指示弹的“蚊”式飞机,最后就是黑压压的重型轰炸机机群紧随其后。
  
  攻击
  
  22点整,一场空前的空袭开始了。
  令人惊讶的是,此时此刻,德累斯顿却沉浸在一派宁静和安详之中,简直就像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只见“兰卡斯特”式飞机的飞行员们打开了炸弹舱,将4颗照明弹准确地向目标——体育场投掷下去,4团红色火球随即腾空而起。接着,2架“蚊”式飞机也投下了指示弹,一时间,空袭的目标点便暴露无遗了。飞在最前排的飞机都扔下了爆破炸弹,这些炸弹将古老的花岗岩建筑连根掀翻,同时也将邻近房屋的玻璃窗震得粉碎。后排的飞机则把燃烧弹如倾盆大雨一般往下扔去,很快便把熊熊的火焰灌进了建筑物的千疮百孔之中。
  3小时后,第二批529架飞机又飞临了德累斯顿的上空,由于他们要攻击的目标早被烧得不可开交,所以盟军空中指挥官临时决定另外寻找新的轰炸目标。但盟军参谋部的预计和现实竟如此合拍,排成长蛇阵的抢险队真的沿着公路开来了。这些首当其冲的目标瞬间就变成了一条火龙。机群大摇大摆地在德累斯顿上空穿来穿去,倾泻下无数的重磅炸弹。
  然而,灾难并未就此中止。第二天上午,当德累斯顿的大火还没有熄灭的时候,美国空军的1350架轰炸机又蜂拥而至,使德累斯顿再次遭到了重创的厄运。
  真正的营救工作不得不从14日的黄昏开始,来自柏林甚至遥远的奥地利的救护队员把受害者从地下室中拖出来时,他们多数已被烧死。最惨的要算中央火车站了,挤成一大片的平民在热浪的熏烤和烈火的煎熬之后,我顶着你,你压着我,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死神的魔掌。
  
  钟声
  
  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得知德累斯顿被炸的消息后,狂嚣着:“我们死了20多万人,我们一定要向英国报复,讨还血债!”
  在英国议会中,这件事很快成了有争议的问题。4月1日,丘吉尔提醒英国空军说:“看来,我们这次轰炸德累斯顿干得是太绝了。我们一定要注意,德军随时都有可能报复我们。”
  虽然后来德国空军无力报复英国,而且这场灾难也成为了历史,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是否应该对德累斯顿进行大空袭的争执却时起时落,始终没有停息过。英国学者底彼德·阿宾格对那次大空袭作了较为客观的估计:一共死亡了13万5千人,死亡人数仅次于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
  如今,战争的阴霾早已过去,但不知从何时起,每逢每年的2月13日,德国东部的每一个乡村教堂的小钟楼上,都会不约而同地响起沉闷而忧郁的钟声,以悼念在那场大空袭中无辜死去的人们!
  (责任编辑/林超)
其他文献
一位旅游者走近车站附近的出租汽车站。  “请问,坐车到‘旅行者’饭店需要多少车费?”他问一名出租汽车司机。  “1卢布。”司机回答说。  “运送提包要多少钱?”  “行李我们是免费的。”  “那好,请您将我的提包运送到饭店,而我自己步行去那里。”    生日礼物    细菌学家有一天深情地对自己的妻子说:  “亲爱的,我为你准备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生日礼物。”  “真是太好了!是什么礼物呢?”  “我
期刊
在一般的情形之下,猜常言谜的难度较大,因为大多数谜题如有疑义时可以找有关谜材作参考,而常言谜一般范围浩如烟海,谜材即便是拥有许多资料书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猜射常言谜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文义谜本来就是最忌注释直解,常言谜却最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谜底成为谜面的近义解释,如“天下谁人不只君”猜“名扬四海”,谜面谜底意思相同,属“直解谜”。  2、常言谜借鉴遥对格谜髓,即字义近而词义远,谜底
期刊
有“原子物理学之父”称号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夫人玛格丽特,每次来帕沙迪纳,准要到我家看看。我跟玻尔家有多年交往,在哥廷根,我就认识他的哥哥、数学家哈罗德。1911年,我跟玻尔在英国初次会面,正是那年,他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原子结构新理论。  玻尔是个身材高大、态度和蔼的人,他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怡然自得。有件趣事,至今我一想起来还感到忍俊不禁。他在星期日家宴上出了一个洋相,让我看出了他也是那种心
期刊
1949年4月4日,为对付来自华沙条约组织(由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威胁,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下简称“北约”)。50年来,北约这个军事集团就好比一辆整装待发的战车,随时准备出击。然而,在科索沃危机爆发之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北约这辆战车始终未能真正驶向战场。为何北约在世界和平呼声日益高涨,世界局势趋向缓和的情况下,还要将这辆本应“报废”的战车驶向战场呢。
期刊
举世瞩目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昆明世博会)已于99年5月1日在昆明正式拉开了帷幕。昆明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第一次主办的A1级大型国际博览会。经过众多专家和建设者们2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本届世博会既充分展示出中国气派与风格,又处处洋溢着现代高科技的气息。    新材料技术构建优美场馆    当今国际社会公认,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技术是指对那些
期刊
寻访四溟堂的故乡    应韩国四溟堂纪念事业会的邀请,1999年11月,我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应邀赴韩国南部的密阳市出席了在那里召开的第三届四溟堂纪念国际学术会议。  四溟堂是韩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高僧和护国人物,是一位杰出的义僧将领。他生于公元1544年,园寂于1610年,俗姓任氏,法讳惟政,字日离幼,又号松云大师,出生于李朝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时候)丰川(今密阳市)望族。400多年前,
期刊
对于炮弹,人们一般只知道它具有爆炸杀伤、破坏的功效,却不知炮弹在高科技的巧妙“催化”作用下已具备多种特殊的功能。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炮弹家族将大显神威。  制导炮弹 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炮弹与导弹的“混血儿”。它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也像导弹那样捕捉和跟踪目标。被誉为“打了不用管”的末制导炮弹和末敏炮弹,射程远,威力大,价格低,命中率高,具有子母弹的打击能力,还具有破甲弹、动能弹的攻击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称“开门七件事”,古往今来,当家者皆与这七事结下不解之缘,就是在古人的诗歌中也可略见一斑。  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常说,当家方知柴米贵。这位当家的每天为一家人的吃用发愁,对当家之难深有体会,难怪他被搅得心乱如麻了。“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二句,似乎意在说明当家看似容
期刊
1983年9月1日凌晨3时26分,在萨哈林岛以西的莫涅龙岛(又称“海马”岛)西北约38公里海域处,正在作业的日本“千岛丸”号渔船上的7名船员,猛然听到隆隆机声和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他们大吃一惊,不知究竟出了什么事。原来,世界航空史上又一幕大悲剧发生了……    人为的“死亡之旅”    1983年8月30日晚11时50分,KAL(韩国航空公司的英文缩写)—007定期航班准时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
期刊
日本研制出植物监测仪    最近,日本新世纪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植物通”的植物监测仪,这种监测仪通过连接在叶子和插入根部周围土壤中的细小感应器监视植物的生长,并在感应到异常情况时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可帮助人们随时了解植物的健康状况。    芬兰研制出新型下水管道材料    最近,芬兰的Uponor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下水管道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可以像金属材料那样焊接在一起,而且具有可塑性,可以弯扭成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