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改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包打天下”的教学现实,建立一种自主创新性的教学机制,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培养“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产生的一种探究、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而且这样的意识越强烈,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活跃、越深刻.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不仅仅指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而且应该包括运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任何形式.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目前的数学教学,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教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产生矛盾,引发探讨,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师事先预设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非常少,学习的积极性及主人翁地位没有很好地实现. 李政道博士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老是学做答呢?”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成因分析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会”,而不教“学问”?爱动脑筋的孩子哪儿去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什么会如此薄弱?
  受我国现行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最近一次中小学课程改革已十余年的时间,但我国各地仍然呈现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场景. 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 于是从小学开始,考试、分数、升学便成为教师、家长和学校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伴随“应试教育”而生的标准化教学,教材及教师给学生所提供的问题和答案都是唯一的,学生只能听命于教材和教师,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取得满意的分数. 这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质疑”丧失了意义,致使学生逐渐养成接受的习惯,久而久之,不善提问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看做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问题就犹如投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冲突的焦点.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意识应该成为基本意识.
  (一)利用评价体制做引导,让学生愿意提问和思考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问题或见解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也可以让学生自制问题卡,把平时想到的问题记下来,开展交流与评比. 教师还可以尝试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给学生评定成绩,以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 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或见解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几分钟?”题目出示后,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2分钟,老师也表示赞同这个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对同学和老师的答案进行质疑,这时可能有学生就会大胆地提出13.5分钟这个答案. 老师在听完他对问题思考过程的讲解及列式解答后,首先应该肯定其答案的正确性,并应对他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气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抑制了处于萌芽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表露,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或者不敢提出心中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以后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留给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构筑师生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向教师的知识和见解进行挑战和质疑,树立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和经典的信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显现与发展获得环境的肯定与支持.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环境,引导探究
  教师习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将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一道程序. 由此,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惰性,变得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教学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让学生去释疑、解疑,以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如讲“什么是周长”时,先让学生用“周”字组词,然后从所组的词中找出与数学相关的词,这样既能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状态,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周长”这个词的一些疑问,如:什么是周长?周长如何计算?学习周长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带着疑惑、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正> 就我在自己工作崗位的小范围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我認为在这伟大的十年当中,外語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的,主要表現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最突出的成績,拿英語專业来說,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学习、研究的目的。不再是以資产阶級的种种观点来看待英語教学、学习和研究的
<正> 俄语动词体是我国学生最感困难的语法范畴之一。它具有极丰富的涵义: Ⅰ.完成体动词指明行为的内在界限,这个内在界限就是指行为的起点、终点或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一段时间。因此完成体动词可以表示:1)开始的行为;2)结束的行为;3)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行为;4)已经完成而结果直到说话时间仍旧存在的行为;
【摘 要】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合作教学的教学模式。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高中化学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做好高中化学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化学 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生物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基本的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拥有对知识良好的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新课标也加强了生物中的实验教学比例。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正> 学習外国語应从語音入手,这是近年来特別是提出向苏联学習以来所已經公認的外語教学原則之一。但是,語音教学应該怎样进行,即怎样才能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对这一問題过去我們还缺乏比較系統的研究。“西方語文”上一期应曼蓉同志的文章首先提出了这一問題,给我們从事西语教学工作的人以很大的啓發,它无疑将引起大家对这个問題进一步展开研究討論的兴趣和重視。本文拟就天津
<正> 教育革命以后,高年級口笔語实践課这門課程的名称在俄語教学界中用得比较广泛。这門課程在过去曾用过“講讀課”,“文学选讀”,“詞彙課”等名称,現在看来,这些名称都不十分合适,如“文学选讀”不能全面地反映所学文章的体裁,用“詞彙课”这一名称又过分强調了学习“詞彙”这一个方面,过去曾一度形成“重詞輕文”,强調所謂“大型詞彙工作”等偏向。当然这些課程的設置主要原是由当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內容决定的,并給这些課程以相当的名称,但由于名称不妥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创新教学理念之一,其要义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演绎、归纳、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思维,主动思索数学问题,使学
【摘 要】创新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进行创新,能够打造开放课堂,给予学生自由呼吸的环境,学会使用正确的激励手段,并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创新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13   传统教学一直秉承着这样一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基础、情感爱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路径沿着教师的教学目标前行. 教会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激发兴趣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思维
<正> 一、要估计和预防学生的误解 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学生很容易产生新旧知识的某些混淆和误解。他们往往拿已学过的知识去套新的规则,结果错误百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估计到这种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种错误。例如:在讲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