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波朱金漆艺术馆开创了独特的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终于完善了良好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以厂养馆”,为朱金漆木雕的传承、保护、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遗;朱金漆木雕;传承新模式;以厂养馆
引言
宁波朱金漆木雕,又称“漆金木雕”,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三分雕刻,七分漆匠”的精湛工艺,雕、漆并重,又以漆出彩,呈现出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艺术效果,其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朱金漆,是宁波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是宁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朱金漆木雕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历经着时代发展的锤炼,在其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社会各界都在寻找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将包括朱金漆木雕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留于世。
宁波朱金漆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先生于2010年创建了专属于朱金漆木雕的艺术馆,并开创了独特的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终于完善了良好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以厂养馆”,为朱金漆木雕的传承、保护、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发展
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是“以厂养馆”的优秀代表。上世纪80年代末,朱金漆木雕传承人陈盖洪开办了中艺雕塑厂,把朱金漆木雕技艺应用到传统的家具、古建筑装饰等各个方面,随着业务的扩大,带出一批徒弟,形成了以陈盖洪为代表的朱金漆木雕制作团队[1]。2009年,宁波市出台“传承基地、传承人、保护名录项目三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的政策。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也出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陈盖洪先生毅然决定创建专属于朱金
漆木雕的艺术馆(如图一)。2010年,在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耗资千万的宁波朱金漆木雕正式开馆,馆内陈列的手工艺品多达1500件,这为该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公共交流平台,标志着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进入政府、民间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不仅仅只是一座简单的陈列馆,在艺术馆的展馆后方,一座专门从事朱金漆木雕流程化生产的工艺制造厂建造而成。朱金漆木雕工艺制造厂拥有一条完整的朱金漆木雕生产流程线,选材、制图、打坯、披金等一系列朱金漆木雕生产过程一步到位,全部能够在厂内加工完成。厂内根据不同的工艺步骤分为不同的工作区域,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手工艺者,效率及精细化程度双高(如图二)。完整的生产制作让企业盈利,2010年,企业产值达600多万,利润152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2]。同时,企业将产生的利润再次投入到对朱金漆木雕的宣传、手工艺人的培养、各类朱金漆木雕工艺品的回收、制作工艺水平提升的研究等方面,丰富艺术馆的陈列馆藏,增加艺术馆的文化底蕴。由此,“以厂养馆”的新型保护传承模式雏形展现在社会各界眼前。
二、“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意义
当今国际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技术实力缺一不可。在其他实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文化实力不能落后,更不能拖了后腿。我国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重视。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在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推广现代化的传承模式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现代设计思潮的背景下,需求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民族化、本土化、外来文化交流碰撞,在现代审美意识与材料的影响下,传统工艺也随时代发展势必会形成新的设计风格[3],谋求新的传承模式是传统工艺谋求发展、实现有效传承最有效的方法,这既具有經济效益,又具有更好的战略文化意义。而“以厂养馆”正是这样一种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方式。“以厂养馆”有如一盆花,“馆”是绚烂绽放的花朵,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珍贵与美丽,“厂”则是花盆里的肥沃土壤,创造价值,将丰富的养料再次用来哺育花朵,使其能够常开不败。
在“以厂养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挖掘和培养技艺人才。朱金漆木雕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为例,随着“以厂养馆”新时代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艺术馆能够挖掘出雕刻人才并不断加大对朱金漆木雕技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艺术馆还是鄞州区青少年活动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艺术馆进行参观学习,此外,艺术馆还与鄞州技校合作开设了宁波朱金漆艺术班,对朱金漆木雕的宣传保护和未来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成果
朱金漆木雕传承基地不断扩大。由陈盖洪先生斥资一千多万的朱金漆艺术馆在2010年开馆,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而如今,由于“以厂养馆”传承模式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如今又新建了占地广阔的新馆,起初艺术馆展出朱金漆木雕艺术精品达1500余件,而今,展出的规模更为庞大。新老优秀朱金漆木雕不断收集扩充。艺术馆通过生产厂产生的利润资金,不断向民间收购并修复优秀朱金漆木雕制品,使艺术馆的馆藏得到丰富,并不断投入到优秀朱金漆木雕工艺品的制作中去(如图三)。当前艺术馆已经具有能力制作完整的万工轿以及千工床的能力,陈盖洪先生和徒弟们历时3年,投入150余万元,用极其精湛的技艺将传说中的万工轿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凭借这顶万工轿获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4]。
由此可见,这种“以厂养馆”的方式能够产生极大的效益,“馆”向外宣传,“厂”向内发展,同时又能形成循环式的相互帮扶推动。
四、不同传承模式与“以厂养馆”的对比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体有群体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5]。而其中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靠这些方式传承,导致传承人的数量较少也不为大众知晓。与此同时,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因不符合现代生活文化方式而逐渐消亡。某些传承因缺少经济效益,而使传承人无法温饱自足,从而放弃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很多文化遗产保护中,主体的青黄不接,纷纷出现后难为继的现象,文化传承趋向于断裂状态,很多文化遗产继承者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他们本身拥有的文化也将淹没。而“以厂养馆”新型传承模式却能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入社会市场,产生赢利点并不断发展壮大,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便是最好的例子。
五、“以厂养馆”向前看齐
由雏形走向成熟的过程是极为不易的,朱金漆木雕手工制品在生活中仍不被普遍大众所认可和接纳,与现代大众的审美观也存在一些不同,其较为高昂的价格仍不被大部分人群所接受。“以厂养馆”作为一种新方式,有待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同时新事物的成长也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此,“以厂养馆”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真正需要做的是勇于面对,向前看齐。
六、结语
从多元化发展角度来看,传统工艺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以及社会价值的需求。而“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提炼于朱金漆木雕的传承,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将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进行咀嚼加工为其他为物质文化遗产所用,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红辉.国家级“非遗”朱金漆木雕保护模式的探索[D].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文化馆区非遗办,2011.
[2]斐秀颖.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生产性保护方式[D].宁波大红鹰学院,2012.
[3]曾树群.浅谈对非遗保护中传承主体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认识[D].洛阳师范学校党委宣传部,2014.
关键词:非遗;朱金漆木雕;传承新模式;以厂养馆
引言
宁波朱金漆木雕,又称“漆金木雕”,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三分雕刻,七分漆匠”的精湛工艺,雕、漆并重,又以漆出彩,呈现出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艺术效果,其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朱金漆,是宁波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是宁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朱金漆木雕手工艺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历经着时代发展的锤炼,在其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社会各界都在寻找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将包括朱金漆木雕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留于世。
宁波朱金漆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先生于2010年创建了专属于朱金漆木雕的艺术馆,并开创了独特的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终于完善了良好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以厂养馆”,为朱金漆木雕的传承、保护、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发展
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是“以厂养馆”的优秀代表。上世纪80年代末,朱金漆木雕传承人陈盖洪开办了中艺雕塑厂,把朱金漆木雕技艺应用到传统的家具、古建筑装饰等各个方面,随着业务的扩大,带出一批徒弟,形成了以陈盖洪为代表的朱金漆木雕制作团队[1]。2009年,宁波市出台“传承基地、传承人、保护名录项目三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的政策。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也出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责任,陈盖洪先生毅然决定创建专属于朱金
漆木雕的艺术馆(如图一)。2010年,在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耗资千万的宁波朱金漆木雕正式开馆,馆内陈列的手工艺品多达1500件,这为该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公共交流平台,标志着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进入政府、民间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不仅仅只是一座简单的陈列馆,在艺术馆的展馆后方,一座专门从事朱金漆木雕流程化生产的工艺制造厂建造而成。朱金漆木雕工艺制造厂拥有一条完整的朱金漆木雕生产流程线,选材、制图、打坯、披金等一系列朱金漆木雕生产过程一步到位,全部能够在厂内加工完成。厂内根据不同的工艺步骤分为不同的工作区域,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手工艺者,效率及精细化程度双高(如图二)。完整的生产制作让企业盈利,2010年,企业产值达600多万,利润152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2]。同时,企业将产生的利润再次投入到对朱金漆木雕的宣传、手工艺人的培养、各类朱金漆木雕工艺品的回收、制作工艺水平提升的研究等方面,丰富艺术馆的陈列馆藏,增加艺术馆的文化底蕴。由此,“以厂养馆”的新型保护传承模式雏形展现在社会各界眼前。
二、“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意义
当今国际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技术实力缺一不可。在其他实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文化实力不能落后,更不能拖了后腿。我国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重视。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在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推广现代化的传承模式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现代设计思潮的背景下,需求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民族化、本土化、外来文化交流碰撞,在现代审美意识与材料的影响下,传统工艺也随时代发展势必会形成新的设计风格[3],谋求新的传承模式是传统工艺谋求发展、实现有效传承最有效的方法,这既具有經济效益,又具有更好的战略文化意义。而“以厂养馆”正是这样一种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方式。“以厂养馆”有如一盆花,“馆”是绚烂绽放的花朵,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珍贵与美丽,“厂”则是花盆里的肥沃土壤,创造价值,将丰富的养料再次用来哺育花朵,使其能够常开不败。
在“以厂养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挖掘和培养技艺人才。朱金漆木雕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为例,随着“以厂养馆”新时代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艺术馆能够挖掘出雕刻人才并不断加大对朱金漆木雕技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艺术馆还是鄞州区青少年活动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艺术馆进行参观学习,此外,艺术馆还与鄞州技校合作开设了宁波朱金漆艺术班,对朱金漆木雕的宣传保护和未来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的成果
朱金漆木雕传承基地不断扩大。由陈盖洪先生斥资一千多万的朱金漆艺术馆在2010年开馆,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而如今,由于“以厂养馆”传承模式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如今又新建了占地广阔的新馆,起初艺术馆展出朱金漆木雕艺术精品达1500余件,而今,展出的规模更为庞大。新老优秀朱金漆木雕不断收集扩充。艺术馆通过生产厂产生的利润资金,不断向民间收购并修复优秀朱金漆木雕制品,使艺术馆的馆藏得到丰富,并不断投入到优秀朱金漆木雕工艺品的制作中去(如图三)。当前艺术馆已经具有能力制作完整的万工轿以及千工床的能力,陈盖洪先生和徒弟们历时3年,投入150余万元,用极其精湛的技艺将传说中的万工轿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凭借这顶万工轿获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4]。
由此可见,这种“以厂养馆”的方式能够产生极大的效益,“馆”向外宣传,“厂”向内发展,同时又能形成循环式的相互帮扶推动。
四、不同传承模式与“以厂养馆”的对比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体有群体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5]。而其中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靠这些方式传承,导致传承人的数量较少也不为大众知晓。与此同时,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因不符合现代生活文化方式而逐渐消亡。某些传承因缺少经济效益,而使传承人无法温饱自足,从而放弃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很多文化遗产保护中,主体的青黄不接,纷纷出现后难为继的现象,文化传承趋向于断裂状态,很多文化遗产继承者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他们本身拥有的文化也将淹没。而“以厂养馆”新型传承模式却能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入社会市场,产生赢利点并不断发展壮大,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便是最好的例子。
五、“以厂养馆”向前看齐
由雏形走向成熟的过程是极为不易的,朱金漆木雕手工制品在生活中仍不被普遍大众所认可和接纳,与现代大众的审美观也存在一些不同,其较为高昂的价格仍不被大部分人群所接受。“以厂养馆”作为一种新方式,有待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同时新事物的成长也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此,“以厂养馆”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真正需要做的是勇于面对,向前看齐。
六、结语
从多元化发展角度来看,传统工艺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以及社会价值的需求。而“以厂养馆”的现代化传承模式,提炼于朱金漆木雕的传承,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将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进行咀嚼加工为其他为物质文化遗产所用,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红辉.国家级“非遗”朱金漆木雕保护模式的探索[D].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文化馆区非遗办,2011.
[2]斐秀颖.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生产性保护方式[D].宁波大红鹰学院,2012.
[3]曾树群.浅谈对非遗保护中传承主体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认识[D].洛阳师范学校党委宣传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