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幸福感提升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y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区越来越多地将幸福感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保障和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技校学生群体脱离了普通应试教育,在成长为专才的路上内心的挫败感、社会的认可度、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都是成为影响技校学生群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对影响技校生幸福感因素的分析,对实现幸福提升的途径展开有益探讨。
  ◆关键词:幸福感;缺失原因;提高途径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当前,技工院校或中职学生生源主要是中考落榜或者高考落榜往往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技工院校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且提出学生幸福感建设意见。
  一、幸福及其幸福感诠释
  幸福是道德范畴,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事先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它表现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二、技工院校学生幸福感缺失原因
  1.群体素质较差。技工院校招生未纳入教育统一的招生平台,招生体制不顺,再加上生源萎缩、大学扩招、行政壁垒、恶性竞争等诸多原因,为招到学生维持运转,部分技工院校不得不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习成绩等方面放宽要求。因此,除部分初中应、往届肄业毕业生,以及高中肄业、高考落榜生外,还有一部分社会闲散青年、甚至有前科人员,生源复杂。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缺乏动力、自我约束力差等现象。在普通学校教育、未来发展、自身能力认定上存在巨大的挫败感和失落感,造成幸福感低。
  2.职业教育认知不足。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的学生多半是因为普通学校教育学习成绩较差,考试分流后的无奈选择;高开落榜或是年龄较小对父母选择的无奈接受。一方面自身存在脱离普通教育的巨大失落和羞耻感;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自身定位、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明确认知,不能将职业教育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理想抱负、成就未来幸福人生另一舞台,导致幸福感不足。
  3.社会认可程度低。与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相比,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注重培养与训练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被社会普遍称为“蓝领”一族,常年与车间、设备、嘈杂的环境打交道,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低,群体社会地位不高,就整个社会而言都认为他们是最不幸的一个群体,这也造成技校生幸福感低。
  加之,社会环境的复杂、家庭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影响,以及来自自身、家庭和环境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导致技校生幸福感的降低。
  三、增强技校学生幸福感途径
  一是强化专业学习,树立远大目标。“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房屋不漏雨的也是人才。”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自身专业技术的成熟,打消起点低、学历低的自卑心理,清楚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职业期待,深入探寻专业理论知识,强化自身应用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立志成为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以及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二是着力提升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就人生意义而言,知识居于最外层,技能居于中间,品德居于内层。可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办法律讲堂,组织道德自评等活动,发挥专业讲座和课堂教育主渠道相结合的作用;充分发挥文化素质课作为品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鼓励,树立学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施其职,形成合力。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和社会需三者紧密联系、各自发挥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技工教育而言,要增强学生幸福感,一方面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沟通。学校应及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责任感教育,更多关注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延续至家庭责任感教育之中,并及时将了解和反馈新动向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来自社会与学校的融通互动。技工院校应加强对社会融通互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塑造品牌、提升形象,逐渐营造和改变社会对技工教育的固有印象。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幸福感、自豪感提升拓展外围环境。积极创建一个开放的、支持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形成三方一致、三方互补、三管齐下、各有侧重教育合力,使学生努力方向明确,更加有动力,形成综合提升幸福感指数。
  四是凸显文化育人、实现幸福成长。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让人幸福地生活,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是要把握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人为本、团结和睦、崇尚文明、锐意进取、勇创佳绩”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并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使他们在感受幸福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向更高更远进发;二是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技工学校要积极践行“让每位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以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营造活力校园;以班主任主题班会为总抓手提倡养成教育、赏识教育、感恩教育,搭建和谐校园;以校园法制建设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凸显环境育人氛围。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大校園设施设备投入,建设校内外德育实践基地。以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文化熏陶、校本培训、校企联合共同培养的建设思路,配备人员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开展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体验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技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幸福指数。
  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就教育而言,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并感知幸福。提高技校生幸福感,是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核心作用、不断关注和提高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技工学校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更是社会努力实现平等、尊重、富民、强盛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杨志江,姜丽.浅谈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J].科技信息,2009,25.
  [2]吕黎明.提升学生幸福感[J].新课程,2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全面且长远发展的必备素养与能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不断革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小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培养与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进
◆摘 要:英语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必须通过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语言的学习,从而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互动教学;问题;情境;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组建多方参与的考评团队,明确选拔标准,通过设立多平台畅通产教考融合途径,提升考评团队
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愈演愈烈,加之互联网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下的求职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如今,为了进一步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将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态审美观与绿色简约审美观是在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反思自身的生产方式和价值体系,并由此提出的正确地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生态系统,进而
◆摘 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又是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内在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部编版小语教材中文质优美的范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是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沃土。合理地利用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激发情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入文本,从而达到思维活动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经常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绽放。  ◆关键词:激发情趣;思维训练;创新  一、重视朗读训练,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论述了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就问卷调查的结果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技能习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思想认识、调整
“三螺旋”理论下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主体相互配合,共同探究人才培养方案,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大高校对学科竞赛的各种激
公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本,表示对公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起到告知和警示的作用.公示语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其翻译的规范化、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