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重振旗鼓?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yu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由于经济的关系一直无力给自己的海军添置新型作战舰艇,一直靠着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家当苦撑至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缺乏军费的支持,俄罗斯海军可用的战舰越来越少。
  虽然进入新世纪之后,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好转,特别是世界能源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俄罗斯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为海军增添战舰,但还是杯水车薪,于是改进现役战舰成为俄罗斯海军保持作战能力的唯一捷径,作为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支柱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首批得到现代化改进的战舰。
  改进计划
  目前俄罗斯纸面上共有4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实际上,除了第4艘“彼得大帝”号还保持较好的状态之外,其它3艘都已在码头上停靠多年。比如,1986年4月下水、1988年12月服役的第3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Admiral Nakhimov)居然都已经在北德文斯克船厂的码头上停泊了近9年之久。
  俄罗斯海军迫切需要保持海军实力,经过多年的讨论、评估与研究之后,俄罗斯军方高层最终决定对现役3艘基洛夫级进行现代化改进。通过测算,就算按“彼得大帝”号的标准来改进,单艘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基洛夫级舰就可以使北方或太平洋舰队水面舰艇的实力提升20%以上,如果得到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改进,实力提升更大。而所需的费用,则只有建造一艘同型舰的1/6,甚至更低。
  改进方案
  目前,俄罗斯海军对基洛夫级的改进方案,从技术层面上讲,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保守的,仅仅是按照“彼得大帝”舰的方案,对其进行现代化升级。第二种是用全新的装备对基洛夫级进行现代化改进。第三种是综合上述二种方案,既采用部分俄罗斯最新武器装备的技术成果,又采用了部分“彼得大帝”上成熟的技术来改进。
  从花费与技术层面上来讲,第一种方案,是最节约的,改装所用的时间也缩短很多,伹从技术层面讲,就算是“彼得大帝”舰采用的是当年苏联/俄罗斯最新技术成果,现在也开始落后孔所以。俄罗斯海军对第一个方案并不感兴趣。
  第二个方案技术方面的风险过大,而且新设备的检測与试验花费的时间过多,对迅速形成战斗力相当不利,资金上的投入也相当大。
  和前面两个方案相比,第三个方案兼顾了技术的先进性,降低了技术风险,在经济上也可以接受,所以目前俄罗斯海军采用了第三个方案,对现役3艘基洛夫级进行现代化改进。披露的第三个方案的改进内容有:舰体外表面采用新一代吸波材料,以增强隐身能力。换装类似西方的通用模块化的垂直发射系统,全新的舰载电子设备,更先进的舰载武器,如射程超过500公里的新型反舰导弹或300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远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SA-N-9中近程舰载对空导弹最新改进型,超高速鱼雷等。
  装备性能详解
  中远程防空系统
  最初的时候,俄海军是想把舰体中部原有的SA-N-6B型防空导弹系统换成“彼得大帝”舰上的SA-N-6C型系统,C型是从陆军S-300PMU-1型改良而来的。虽然导弹从外形上看相差不多,伹其实内部早已是天壤之别!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外形,无主翼,带4片全动式尾舵,舵面可折叠。全弹分为5个舱段,天线罩、仪器舱、战斗部舱、发动机机舱及尾舱。天线罩由可熔石英制成,仪器舱内装有导引头、引信、自动驾驶仪,它们在结构上为一整体,由高强度镁合金精密铸造而成。战斗部舱内装战斗部和安全引信导爆装置,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内装2万多块破件,采用无线电多普勒引信。固体发动机舱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反向挤压成形,弹上发动机是一单级单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约14秒。可将导弹加速到约6马赫,尾舱也用高强度镁合金精密铸造而成。
  导弹采用三轴飞行控制,垂直起飞后,先滚转,再用人攻角控制进行转弯,最大攻角约30度。导弹最大速度和射程也进一步增加,达到6马赫和150公里。这使得C型导弹完全可以拦截弹道导弹,作战能力戍倍提高。
  另外,SA-N-6C武器系统中增加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据信这种代号“堡垒”M型系统采用了陆基S-300PMU-1系统中的“墓石”型相控阵目标照射与制导雷达,而以前裝备在1141.1和1141.2型巡洋舰上的“堡垒”系统需用两部“顶罩”式相控阵雷达完成对目标的照射和导弹制导任务。“顶罩”雷达是由奥塔尔设计局开发研制,每部雷达可同时为12枚48N6E型导弹提供TVM制导,攻击6个不同目标,
  而“墓石”雷达(俄罗斯编号为30N6E型目标照射与制导雷达)则有3种不同的空间扫描模式,分别对应于探测低空、中/高空和弹道导弹的威胁。该雷达在同一时刻可对付多达36个目标,为每个指示的目标分配了2枚导弹进行攻击。
  “墓石”雷达采用可折叠平面阵列天线,敌我识别也综合到天线阵列中,另外还运用了更加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天线技术,可产生自适应波束。此雷达可以很轻松地探测与跟踪速度很大的战术弹道导弹,另外雷达还增加了一些反干扰措施大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但目前情况又有所改变,因为早在2000年初俄罗斯金刚石设计局就开始把1997年研制成功的S-300PMU-2改良为舰载型,被称为SA-N-6D型。金刚石设计局声称SA-N-6D中远程舰对空导弹系统,射程远达150公里以上,射高达30000米,系统一次可发射40枚导弹。攻击20个来袭空中目标(2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而且金刚石设计局公开宣称,只要资金到位,马上可投入生产。另外设计局为了养家糊口,已准备将新系统推向国外。
  但俄罗斯海军还嫌该系统不先进,更希望能将刚完成的S-400型防空系统搬上基洛夫级。海军版的S-400被称为SA-N-24防空发射系统,它可以同时配备4种以上不同射程的导弹,其中9M96E是一种与西欧“紫菀”15相类似的新一代中程/点防御导弹,其弹长4.3米,弹径270毫米。重333公斤,对空气动力目标的作战距离为1至40公里,作战高度5至20000米。全程平均速度达到750米/秒,这个速度相当于2.2马赫。另一种是9M96E2型,它是与“爱国者”PAC-3和西欧“紫菀”30类似的中、远程防空导弹。其结构与9M96E相同。弹长5.2米,弹径270毫米,重420公斤,因为采用了更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所以作战范围远比前者大,其对空气动力目标的作战距离为1至120公里,作战高度5至30000米,全程平均速度达到1000米/秒。
  最新披露出来的是9M96E3/4,都可以看作是增程型,其中9M96E3作战高度达到10至38000米,最大射程达到1至250公里,最大速度1500米/秒至1700米/秒,而9M96E4则达到破天荒的400公里。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的资料来看,最强的9M96E4,由于有着400公里的射程,所以其发动机装药和重量都必须增加,虽然使用了先进的轻质复合结构材料,并改用最新型的高能火箭发动机结构材料,但整个弹体净重还是增加到1.45吨,发射重量约1.5吨。
  因此从性能上看,9M96E系列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在小型化上,都要远远优于西方同代产品。比如西欧的“紫菀”15导弹长4.2米,弹径180毫米,重310公斤,作战距离1.7至30公里,最大作战高度10000米,最大速度1000米/秒,而“紫菀”30导弹长5.2米,弹径180毫米,重510公斤,最大速度1100米/秒至1400米/秒,作战距离3至100公里,最大作战高度20000米。PAC-3弹体直径254毫米,重315公斤,最大射程150至160公里。
  按照火炬机械设计局的说法,9M96E系列在15公里内的可用过载达到60G。在40公里内的达到30G,在120公里内达到20G。而在相同的距离上,“紫菀”只能达到50G、25G和12G。而E9M96E系列在飞行初段和中段采用惯性和上行数据链指令制导,末段则采用主动雷达寻的方式,工作波殴为I/X。在末段惯性飞行时,主动雷达导引头测量目标信息后,发出相应指令启动侧推系统,通常每次点燃4至6个微型发动机,使导弹可以在发动机工作的25毫秒内获得20G的附加过载,这也使得9M96E的最大脱靶量由S-300PUM1的9米左右提高到3米以内,拥有直接碰撞杀伤的能力。
  根据俄罗斯的仿真试验结果,9M96E系列对“飞毛腿”、“鱼叉”等导弹的弹头或战斗部的杀伤概率达到0.7,对有人驾驶的飞机、空地导弹、巡航导弹的单发杀伤概率分别为0.9、0.8、0.7。由于9M96E/E2导弹体积小。如果按以1换4的比例来算,“基洛夫”可以装下多达384枚导弹。
  中近程防空系统
  原来在基洛夫级上装备的SA-N-9/A中近程防空系统是基本型号,性能已经开始落伍。SA-N-9B是最新的改进型。
  SA-N-9B最大的特点是,配备的导弹是由著名的R-77空空导弹改进而来。SA-N-9B使用的R-77导弹被称作RW-ZRK导弹,与基本型R-77相比,短了大约250毫米,但火箭发动机的直径却增加到290毫米,并另外加装了初始段制导装置,以便在导弹发射后迅速被导向目标。与SA-N-9B系统的原型9M331导弹相比,RVV-ZRK导弹稍微长一些,直径也略大。
  RVV-ZRK导弹主要技术指标与R-77最新的M型更接近:其弹重185千克基本型为175千克、弹长3.4m、弹径0.2米,发射重量175公斤:弹头重量22公爪最大射速3马赫。导弹的迎头最大攻击距离为40公里,尾追最小攻击距离0.3公里。
  在外形上,导弹外形简洁修长,弹体由8个舱组成,采用舵面位于弹翼后的传统气动布局,弹翼和舵面呈X形,并对称。弹体中后段装有4片固定式狭长弹翼,弹尾装有4片特殊的网状控制面为其外形的最大特征,网状弹尾控制翼主要用于导弹的终端导引控制。
  其舵面为不可拆卸式超小型展弦比弹翼和可折叠式格栅舵面,每一舵面由单独的传动电动机带动自主转动。这种舵面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控制效率,并降低了导弹的有效反射面。
  RVV-ZRK导弹装有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导引头供应商AGST公司称,RVV-ZRK导弹采用了新一代结构更加紧凑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这种导引头拥有重新设计的天线及数字式处理机,性能将不低于美国最先进的AIM-120D空空导弹的导引头,甚至还有所超出。在发动机方面和空军用的R-77M一样,RVV-ZRK导弹也采用油门七段调控式的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取代原有的火箭发动机。要知道这一措施使得R-77M的最大射程高达160公里以上,很明显。RVV-ZRK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目的也是增加导弹的攻击距离,并且提高导弹在攻击的最后阶段的运动性能。
  导弹在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敌人进行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以地面还是在以恶劣的海洋为背景的条件下都可以全方位攻击任何空中目标,其中包括高机动性战斗机,对地攻击机和直升机。而且导弹最高可作出12G的运动,增强了对付机动目标的能力。具备全向位、全天候、射后不管作战能力。
  和基本型号相比,SA-N-9B型武器系统反应时间更快,并可在行进中进行搜索,具有较高的野战机动性能,自动化工作程度高,具有对付双目标的能力,采用垂直冷发射,可对付饱和攻击,具有抗有源、地物、云雨等干扰影响并具备对有源干扰体进行攻击的能力。
  俄罗斯安泰/火炬公司为了显示SA-N-9B型防空系统的优良陸能,与基本型和西方类似的防空系统作了一番对比。
  (1)导弹垂直发射:这种发射便于反击来自各个方向上的饱和攻击。火药弹射器以25米/秒的速度将导弹发射出去,尔后导弹起动发动机工作,4秒钟后再接通主发动机。飞行250米之后开始指令制导直至命中目标。
  (2)导弹推重比大、抗过载能力强,飞行速度快,可确保杀伤包括精度制导武器、攻击机在内的各种机动目标。
  (3)作战效率高,对SA-N9B型一系列复杂的试验证明,其作战效能要大大超过基本型。比如,在攻击速度为300米/秒的空中机动目标时,其杀伤距离为12公里,射高10至6000米,攻击速度700米/秒的小型目标时,其杀伤距离为1.5至5公里、射高50米至4000米。由于迎头拦射的距离达到60公里,甚至可以代替SA-N-7型舰载防空系统。
  (4)SA-N-9B型可同时跟踪攻击4个目标,而基本型为1个,A型为2个。法国的“海响尾蛇-NG”等型号都只能一次攻击1~2个目标。
  (5)造价低。SA-N-9B型的造价便宜,仅仅是“海响尾蛇”防空系统的1/2,而其战斗性能是“海响尾蛇”的2.4倍。
  (6)可靠耐用。SA-N-9B型可以在世界任何海域,在-50度至+50度、湿度达到98%、风速20米/秒的恶劣环境中正常使用。在正常的海域条件下,系统2小时即恢复战斗准备状态,其平均故障时间间隔为100小时。此外,置于发射箱内的防空导弹10年内不需要进行检修。
  (7)由于导弹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使其发动机续航时间可达30秒,所以,其主动飞行眶离可达30公里,可对付飞行速度超过700米/秒、机动过载达15G的空袭目标,其杀伤区最远达到20公里,而新一代“海响尾蛇”系统的VT-1导弹由于使用工作时间4秒的发射发动机,尽管在最初飞行4秒钟内飞行速度最大达到1250米/秒,但其主动飞行距离仅为5公里,所以只能对付飞行速度420米/秒、机动过载6G的空袭目标,杀伤区最远 为10公里。
  近防系统
  和“彼得大帝”号一样,改进后的基洛夫级将会采用2套型号为CADS-N-1“卡什坦”弹炮结合近防系统换下原有的AK-630M型近防炮。每套“卡什坦”由3座弹炮结合系统及火控系统组成,每座弹炮结合系统又由2门30毫米6管全自动速射炮和2部四联装SA-N-11舰空导弹及火控系统组成,届时全舰共拥有6座弹炮结合系统,前甲板安装有2座,后甲板安装4座。
  “卡什坦”的战斗单元由跟踪雷达、光学系统、制导雷达和2门6管30毫米火炮、8枚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以及导弹再装填设备等组成,“卡什坦”的火控计算机可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也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交战模式。最大跟踪距离为8.4公里。在配备方面,可根据不同舰型的作战需要进行不同的搭配。比如对执行防空任务的舰艇,可配置多个指挥单元,每个指挥单元可以控制1~6个不等的作战单元,对小型舰艇或不以防空任务为主的舰艇则可以配置1~2个作战单元。如果舰艇空间允许,战斗单元中除转塔上配备的8枚防空导弹外,尚可视空间大小在炮塔下再加装一个导弹储存和再装填系统,可储存和装填32枚导弹。
  “卡什坦”系统的防空导弹安装在两门6管30毫米近防炮的上方,每门炮上有4个发射筒,每个筒里有1枚导弹。导弹采用折叠弹翼。它和火炮弹鼓均安装在转塔上、由转塔带动完成旋回和俯仰运动,并由瞄准传动控制机柜控制。
  在作战能力上,“卡什坦”系统的SA-N-11舰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5~9公里,射高为5~4000米,AK-630M全自动速射炮的最大射程为3公里,射高是2000米,最大射速约为9000发/分,这在现役武器系统中射速是最高的,由于是弹炮合一的形式,所以该种武器充分发挥了防空导弹与小口径近防炮在不同距离上拦截来袭导弹的特长,其中SA-N-11舰空导弹有效拦截距离区为8000~15000米,对来袭导弹的毁伤率为80%至90%。而AK-630M全自动速射炮也不是吃素的,它对1马赫速度以下的来袭目标的拦截距离为1200米至500米,对2马赫左右的来袭目标拦截距离区为1800米到500米,这样使得两种武器的拦截区域配备得非常合理。前苏联试验结果表明,“卡什坦”系统对亚音速来袭导弹的毀伤率接近95%,对超音速来袭导弹的毁伤率也要达到90%左右。
  据西方防务专家估计,基洛夫级舰的“卡什坦”近程防御系统可一次拦截10枚以上的反舰导弹,完全可以抗击来自对方的超饱和攻击。因此可以说“卡什坦”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舰载近防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远非西方“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可比。
  反舰系统
  目前俄罗斯已准备为基洛夫级换装新一代垂直发射系统,该系统可以容纳俄罗斯现役及在研的反舰/巡航导弹,这使得基洛夫级打击范围更为广阔,使用灵活性大大增强。
  现在已开始对外出口的“宝石”和“俱乐部”导弹系列都可以装备到巡洋舰上反舰垂直发射系统中。但一些前苏联时期的装备已不能装备,如SS-N-19与SS-N-21系列远程反舰导弹,这是因为俄罗斯海军认为这些型号的导弹从性能上讲已经过时了,而且许多部件的生产厂家属于外国了,俄罗斯不值得也没必要继续装备和生产。
  而可以上舰的“宝石”和“俱乐部”导弹,虽然大量对外出口,但要注意的是,俄罗斯自用的都为增程型号,射程都要超过600公里左右,而不是出口型的3凹公里。由于体积减了下来,1枚“宝石”的体积仅有SS-N-19的1/5,按一换五的比例,基洛夫级一次可装备多达100枚“宝石”。由于是垂直发射,因此“基洛夫”也能同时对多个目标发射多枚“宝石”。当然发射频率和密度远远大于SS-N-19,俄认为其攻击力将增加4倍还不止。
  从目前披露信息看,舰上还可携带俄罗斯新研制的P750型巡航导弹。导弹射程3000公里,重4500公斤,射速3马赫,弹头为当量1000公斤的常规弹头或35万当量的核弹头。这是俄罗斯海军最具威力的远程攻击武器。巡洋舰上的火控系统能同时让反舰导弹攻击数个目标(最多6个),可采用密集火力排射方式,一次性发射全部数十枚导弹,攻击一个单独的目标或一组目标群,其威力强大的浸彻战斗部能摧毁任何防护装甲,能够保障攻击火力突破战舰反导防御网,只需2~3发导弹命中,即可摧毁一艘现代化的护卫舰、驱逐舰。
  电子设备
  改进方案中涉及的电子装备许多都与“彼得大帝”上的舰载电子装备一样,公开的资料显示,其对抗措施拥有4座PK16型诱饵发射装置,2部“罩钟”、2部“坐钟”电子侦听和干扰设备。雷达则装备了对空/对海搜索——“十字罩”雷达,E/F波段。火控系统采用了“低音帐篷”雷达。H/I波段(用于指控火炮)。“气枪群”雷达,F/H/I波段(用于指控舰对空导弹),‘鱼镖”雷达(用于指控舰对舰导弹)。导航系统是“娜亚达”雷达,I波段。敌我识别是2部“方头”和1部“盐罐”B。
  声纳为“公牛轭”主动搜索和攻击型,中频舰壳声纳,以及“公牛尾”主动搜索和攻击型,中频可变深声纳。
  作战指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结构,包括17个多功能控制台、2个大屏幕战术显示装置、12个战术接口、1套监视系统、1套冗余数据链和分布式处理系统,控制台采用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无论从外观还是性能都和西方的不相上下。整个系统到时候将用光纤与武器和传感器相连,所以全舰的反应能力是苏联舰船有史以来最快的。
  事实上,俄罗斯新一代轻型护卫舰上都采用了上述装备,很明显,俄罗斯现在已和西方一样,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舰载设备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高度的通用性,一些研制中的装备,届时会很方便地安装上舰。
  至于现代化方案中没有出现最为关注的有源相控阵系统,很大程度是因为该系统还在由俄罗斯莫斯科电子研究院的开发中,匆匆忙忙上舰技术风险太大了。不过,从纸面上的性能来看。该型有源相控阵系统雷达的性能还是相当先进的,包括:雷达天线共有4个阵面,每个阵面直径约1米,由近6000个收发单元组成,每秒能够产生800波束。雷达工作在X波段,有海面和空中搜索等多种功能,能同时跟踪多达300个目标,覆盖方位角360度、俯仰角70度的范围,最大探测距离300公里,水平搜索距离150公里。在进行防空作战时,可同时控制48枚防空导弹(其中24枚处于末制导阶段),有极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由于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所以只要收发单元数故障率不超过5%,就不会对雷达产生多大影响,采用了全新的杂波滤波技术,提高了对隐身掠海目标的探 测能力,采用了自适应波束控制,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采用超分辨技术,具有目标自动识别能力。
  舰炮
  舰首将配备有一门全新研制的100毫米A-190E火炮,A-190E火炮是由俄海燕科学生产联合体于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一种中口径单管自动舰炮,目前由圣彼得堡火炮制造厂生产,与之配套使用的是JSC5P-10R“美洲狮”火控雷达(北约称其为“顶屋”)。
  A-190E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炮弹和引信,当攻击舰艇时采用高爆装药和撞击引信,攻击飞机时则采用电子引信,火炮弹药的选择和目标参数都由火控系统自动选定,A-190E的水平射速为80发/分,弹丸重16公斤,最大射程20公里。该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火炮,炮重只有15吨,和以前的俄制AK-176M主炮相比,该炮的反应时间、射击精度、打击效果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A-190E的射速是AK-176M的1.5倍,精度是AK-176M的3倍,而且重量、尺寸都减小了许多。
  所使用的杀伤爆破弹及高速穿甲爆破弹,可根据打击目标的不同快速进行转换。炮上还装有光学瞄准装置及手动瞄准装置,使火炮的生存力增强,可全自动、半自动及全手动射击。A-190E所具有防空、反导及对海对岸射击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舰载火炮。
  不过,由于俄罗斯一直觉得100毫米炮火力不足,所以有可能安装现在研制中的新一代双联152毫米舰载火炮,该炮由俄罗斯BTA集团、冶金科学研究院和俄罗斯“海燕”科学生产联合体联合研制。目前,研制工作已进入技术演示/样机阶段。有关的技术细节还没有公布,但有消息称,其普通弹射程达到50公里,使用增程弹的话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而且可以使用新一代激光制导炮弹,进行高精度攻击。
  在控制方面,152毫米舰载火炮可以进行遥控射击,控制火炮人员仅仅需要5人,而且隐身性能良好,很显然,俄罗斯大型水面舰艇的舰载火炮以后就会以该型火炮为主了。
  反潜武器
  改进后的基洛夫级。其反潜武器主要是靠2套533毫米多用途发射装置和1套PBY-6000型12管深水制导炸弹发射器。其中PBY-6000型是RBU-6000型的出口型,配备的RGB-60反潜火箭澡弹弹径为210毫米,弹长是1830毫米。弹全重119.5公斤,战斗部常规装药重23.5千克,并配备有UDV-60触发定时引信,这种引信具有群爆功能,其作用半径可达50米。对潜作战深度为450米。引信的起爆深度由主指挥战位的指挥员遥控执行设定。该弹的主动段最大末速达到400米/秒,极限下潜速度是12米/秒。
  533毫米双管鱼雷发射装置则可以发射45/53型鱼雷。这两种鱼雷都为电动力通用鱼雷,其直径分别为450/533毫米,均采用主/被动声自导,攻击潜深300米的水下目标。
  其它装备
  拥有2个水雷布放装置,一次可携带48枚水雷。俄正在准备为基洛夫级改进型装备射速为600节的“飑”式超高速鱼雷(美国到2002年初才研制出100节的超高速鱼雷,但问题不断,没有三年五载是不能装备部队的)。“飑”式鱼雷口径为650毫米。全长10米,全重3.5吨,最大射程15公里,最大工作深度700米,战斗部装药550公斤。也可携带核弹头。迪米特洛夫设计局为“飑”预留了安装全景式声导系统的空间,系统由多台微处理机和计算机组成,运算速度达每秒数十兆次,可捕捉强噪声背景隐藏下的敌舰位置。另外,设计局正准备为“飑”式鱼雷安装了两种先进的磁流体推进器和喷水发动机,俄自称采用这两型发动机的“飑”式鱼雷几乎可达到全隐身的效果。
  前景
  由于改造内容多而复杂,所以时间将长达3~4年。不过当上述3艘基洛夫级全部改进工作完成后,这3艘舰能继续在俄海军服役15至20年左右。而单舰的作战效能预计将是现役“基洛夫”舰的8~10倍。俄罗斯海军将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强大的蓝水作战能力,之后俄全新一代巡洋舰届时也应该现身了。
  不过因资金问题。这样大的改造计划能否顺利进行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按照这样改良的话,每艘最少要花费数亿美元,这对资金还是较为紧张的俄军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其他文献
削减国防预算,既是由于国防经费的供给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政府难以为巨额国防预算买单;也是因为国防经费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重大装备采办计划普遍存在严重的“拖、降、涨”问题。  2011年8月2日,奥巴马总统签署《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明确了未来10年削减3500亿美元国防预算的目标,美国国防预算从以往多年来不断增长。到今后十年持续削减,是奥巴马政府为在深陷财政困境下缓解政府巨额赤字压力、争取
期刊
作为传统的“大陆军主义国家”,俄罗斯武装力量对炮兵的钟情远胜其他国家,而留存这个炮兵强国记忆的正是圣彼得堡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简称“埃斯维姆”)。这个地方有过各种名字,最初被命名为“胜利纪念堂”(1756~1868),1868年改名为“炮兵博物馆”,1903年改为“炮兵历史博物馆”,苏联成立后,经过军方一系列扩充展出内容,1965年定名为“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不过出于
期刊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军事改革中,陆军作为重点改革对象,进行了战术兵团“师改旅”的编制体制调整,同时撤销了六大军区,组建了四大战略方向上的联合司令部,陆军的编制结构、规模数量和指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由于理论准备和顶层规划不充分、改革措施和速度过于激进等一系列原因,俄陆军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师改旅”改革转型进展  “师改旅”转型整编任务尚未完成,  “新面貌”旅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
期刊
从总体上看,美国将经济可承受性强、技术相对成熟、作战部署灵活、适应性强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项目作为发展重点。  2010年2月,美国防部公布了首个《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该报告提出,美国将重点发展经济可承受性强、技术相对成熟、作战部署灵活、适应性强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项目。2011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基本遵循上述指导原则,继续加大导弹防御项目预算投入,加快新系统的研制试验步伐,加紧推进导弹防御的国际
期刊
隐身“黑鹰”特别注重提高自身隐身性能,声学隐身、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等各个角度都有所考虑,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因此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5月2日凌晨(巴基斯坦当地时间5月1日晚),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突袭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具备隐身性能的新型直升机。据国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判断,这是一种在普通MH-60“黑鹰”直升机基础上,沿用已经下马的RAH-66
期刊
2011年9月,美陆军2010年度陆军十大发明评选结果公布。美陆军自2002年开始,每年组织评选一次陆军十大发明。首届十大发明(2002年度美陆军十大发明)评选开始于2003年,2010年度十大发明评选已经是第九届。十大发明的候选项目由美陆军各单位提交,通常由前线士兵根据候选项目对陆军作战能力产生的重大影响或其具备的优势、独创性和应用价值等进行评选。2010年度美陆军十大发明评选活动共有两个小组参
期刊
“海鷹狮”将会继承岸基型“鷹狮”的传统优点。尤其适合中小国家海军吨位有限的轻/中型航空母舰搭载使用,这在世界现役和在研的舰载战斗机中独具特色。  JAS-39“鷹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一种颇具特色的第三代(有时也被称为“三代半”)轻型战斗机。该机具有轻小价廉、多用途、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尤其备受中小国家欢迎,目前除瑞典本国空军装备外,还得到南非、捷克、匈牙利和泰国等国的订货,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战斗
期刊
2011年,世界各主要国家空军装备以新技术带动装备,以新需求带动立项,以新概念带动研发,不断取得重大进步。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空军武器装备继续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体系化、信息化、远程化、无人化、高速化、高空化和精确化等发展特点。  战斗机发展  2011年,战斗机发展继续沿着新装备研制、现役装备改进和前沿技术探索三个方向同时推进。美空军开始接收生产型F-35联合攻击战斗机,187架生
期刊
美国  持续推进现役战略核导弹武器系统的改进与延寿工作,重点提高安全可靠性  3月7日,美国海军从“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成功试射一枚“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并计划为之换装W-76-1核弹头,以提高其精确机动打击能力和钻地能力。6月初,B-52轰炸机完成两次模拟W-80空射核巡航导弹弹头的飞行测试。“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先后于6月和7月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并将于2013年完成全面改进工作
期刊
21世纪以来,以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群迅猛发展,加速了全球范围的新军事变革。着眼推动陆军装备体系螺旋式发展,以美、德、法、俄等国为代表的主要军事强国综合运用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和技术开发演示等措施,在提高当前部队战斗力的同时,持续保持在陆军装备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从近年来国外陆军装备技术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发展动态看,陆军装备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指控通信、侦察感知、火炮弹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