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年文化为基础的现代艺术设计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节对于我国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传统性节日,并且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农耕社会,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背景,春节的诞生与我国的社会生活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在联系,并且整体节日应有的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春节自身同样积累了较为浓厚的文化传统,并且对我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进行有效寄托,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春节的年文化正在被逐渐淡化,并且整体春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使传统的民俗被现代社会发展特征所取代,而为了使现代人在生活中能够进一步对年文化予以有效关注,并且使年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时代特色能够得到有效增强,本文对年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探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现代艺术进行有效设计,从而使年文化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精神传承,并且使年文化所存在的审美能够与现代社会群众的审美相契合。
  【关键词】年文化;现代艺术;艺术设计;民俗文化;视觉传达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47-02
  一、年文化与现代艺术予以结合的意义
  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性问题。首先,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变化,使得年文化在发展中所需的民俗文化沃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而新时代的创新型视觉传达媒介对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现实性冲击,传统年文化在发展中所存在的视觉元素正逐步淡出现代人的视野,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年文化进行有效地研究与关注,将使整体春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予以消融,并且使春节文化在发展中所拥有的民族根脉性得到消融。其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扩张,使得西方节日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逐步的传入到我国国内,并且对春节等诸多传统节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影响,同时由于在春节假日期间,现代社会居民需要利用相应的长假进行休闲娱乐,而并不会注重对相应的年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播,由此,如何使艺术设计能够充分地对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予以有效地服务,并且以艺术设计的方式使现代人能够充分地对春节文化予与有效地享受,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者所需要充分考虑的现实性问题,为了进一步使春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予与有效增强,并且使其自身所具有的视觉识别性得以有效地提升,需要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整体年文化进行有效地探究。并且使现代艺术设计能够与年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使当前的视觉专业设计者能够充分的通过对春节文化进行有效地研究,并且对春节文化中所存在的民族性视觉艺术元素进行进一步探析,从而使普通民众能够充分地对春节文化所存在的艺术性予与有效地了解,使当代人对民俗节日艺术的鉴赏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对年文化的精神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年文化所蕴含的精神
  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春节自身能够将相应的文化意境与文化象征予以有效地融入,并且使整体节日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得以有效提升,其自身所具有的核心文化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概括。首先,拥有着辞旧迎新的精神,相应的精神代表着人在发展过程中对过去与未来进行有效分隔,并且以继往開来的精神激励现代人奋进。其二,春节拥有对先祖予以缅怀,对祖宗之德予以感恩的精神,春节辞旧迎新、祈盼新年,在春节会对天地万物予以感恩,并且对祖宗先人的功德予以传送,对祖宗先人给予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进行有效地传承。其三,年文化拥有礼尚往来的精神,在春节期间,相应的宗亲朋友会进行交际与交往,礼尚往来、笼络亲情、增加友谊,使社会所具有的安定和谐性可以大幅度提升,并且使自然人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感得以有效增强。其次,拥有着较为突出的民间娱乐性,在春节期间的假期能够使相应的居民充分对自身的社会交往予以扩大,并且对自身的感情予以宣泄,在传统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对生活之乐予以有效地体验。
  (二)年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年文化拥有诸多吉祥物,由于十二生肖与我国传统的十二地质存在两两相对的现实特点。而十二生肖以12年为一轮回,而相应的天干相配则以60年为一轮回。以生肖吉祥物表示相应的出生年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传统生日年份技术理念,同时也使得本命年相应的说法予以诞生。
  第二,春节在公历上的日期拥有着无固定的现实特点,并且每年春节的日期均不同。举例说明,2020年的春节在公历1月份,而2021年的春节将在公历的2月份。同时,每年春节会由于有无闰月而产生较为突出的变化。而有时立春会在相应的节前,并且有时,立春会在相应的节后,并且在农历年内如遇闰月,则可能会出现两次立春,而有时则并不存在立春。
  第三,春节的民俗特征具有较为突出出综合性。其一,相应的人员具有较为突出的普遍性,除部分少数民族之外,我国的大部分民族均过我国的春节。其二,就地域而言,具有较为突出的广泛性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便存在过春节的习惯,春节习俗也使得我国的文化认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地体现。其三,在时间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系统性,我国的春节一般而言,是指从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开始,一直至正月十五结束,部分习俗还会将相应的春节一直延续至二月初二。在此期间,人们会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传统节日予以享受。
  第四,春节具有较为突出的吉庆精神,由于其自身拥有着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等诸多积极象征意义,继而使春节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祥和欢乐气氛相对凸显,并且能够处处给予人们以现实性鼓舞。
  三、基于年文化的视觉艺术
  (一)对年文化的视觉艺术概念进行探析
  年文化就其自身而言,需要通过相应的载体予以进一步的实现,而相应的载体在现实中便是相应的视觉对象,如果没有视觉对象进行有效地承载,则相应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便只能拥有一定的潜在价值以及相应的想象性价值,进而使其自身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地实现,同时使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无法得到有效地传播。年文化的视觉传达艺术便是使相应的春节内涵与精神进行有效地具象化,并且使相应的春节价值观念通过视觉的方式予以有效地转化,年文化的视觉艺术主要是指在相应的春节活动之中能够使群众对整体年文化以视觉性的艺术形态方式予以有效地感知,相应的视觉艺术与年文化的结合,是我国大众对于自身在社会需求予以满足的重要方式。   (二)对年文化的视觉艺术分类进行探析
  年文化的视觉艺术就其概念而言,拥有着较为突出的丰富性特征,并且对其分类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难度,从不同的角度能够对相应的艺术形式进行不同化的分析。从材质而言,能够将相应的艺术形式分为石质、纸质等诸多类别;从造型而言,能够将其分为平面、立体、线、影像等诸多类型;从视觉传达艺术学科的体系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绘画、设计、雕塑、书法等诸多类型。然而,上述分类对于春节视觉艺术而言并不适合。本篇文章针对春节视觉艺术,就其功能而言进行分类,而从功能对其进行分类能够使相应的春节年味进行联系,并且使整体年文化化视觉艺术设计能够对民俗与文艺的文化发展脉络予以有效地体现,同时能够进一步与春节的节日发展规律予以有有的契合。在分类过程中可以以其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根据其功能,将其其为祭祀类、装饰类、娱乐类、饮食类、器具类、交流;其二,是根据现代年文化所具有的视觉艺术进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分类。
  (三)年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设计应用
  在人类的生存繁衍以及生长活动过程中,使相应的风俗习惯在发展过程中对多种文化现象予以有效衍生。而其具体的表象拥有着较为突出的民俗物化以及相应的行为化特征,并且充分地对各类精神予以有效地显现。就其深层而言,相应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其群体发展所长期积累与沉淀的思维定式,以及各类心理习惯与社会的共性观念,而年文化所具有的视觉艺术,其自身范围属于民间艺术范畴,而民间艺术就是自身而言,具有较为特殊的生长环境,并且具有较为特殊的传承方式,在具体的发展中,往往对原始思维的认知方法予以有效地保留,年文化的内涵及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探究。首先,年文化视觉艺术需要充分地对祈福求吉的寓意予以有效地表现。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对鸳鸯戏水、金玉满堂等诸多元素概念予以有效地融合。其二,需要对辞旧迎新的寓意进行有效地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等诸多吉祥如意以及辞旧迎新的设计元素进行具体的应用。其三,需要对喜庆团圆的寓意进行有效地表达,在具体的的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对五谷丰登等精神文化概念进行具象化表达,并且将相应的谷仓、年画娃娃等诸多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其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拥有较为突出的生命认识。在进行年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相應的现在设计艺术可以对早生贵子、麒麟送子等精神寓意进行有效地体现,对于麒麟、葡萄、金瓜等元素进行有效应用。
  四、结语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年文化予以有效重视,使我国年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并且使相应的年文化能够以现代化的艺术手段予以有效地表现,相应的设计从业者需要充分地对年文化所具有的视觉传达寓意进行有效地探究,并且对整体年文化所具有的传统性特征进行综合性考量,加之以现代的设计手段,对相应视觉传达艺术进行综合化构建。
  参考文献:
  [1]孟婷.山西“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4):323-326.
  [2]乔璐.宗家庄木版年画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与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0,26(2):10-14.
  [3]李刚,李唯羽.鲁美80周年校庆视觉文化设计[J].设计,2020,33(1):146-14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生态学理论入手,运用文化多样性、动态平衡等观点来系统分析高校日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学环境的生态改善、教师生态教学观的建立、学生生态学习观的贯彻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化生态;中国文化失语;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30-02  
期刊
【摘要】目前,在我国发展进程当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提升性。作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发展元素,同时,也是激发我国自有经济体系强盛的关键,文化产品的体现无处不在。其中,文创产品是设计界的主流方向。通过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体现设计师的综合审美、综合设计灵感,更可以对我国群众进行审美观以及价值观、意义观的综合体现。文创产品含有丰富的含义,可以有效激发我国群众自身的创意思维,完成产品的实践。因此,本文就贵州文创
期刊
【摘要】周大新是当代知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湖光山色》荣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新时期以后,为了迎合文坛重视的神秘文化的全新潮流,周大新在宣传家乡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创作与文学神秘感的精确联系。本文从周大新乡土文化作品中的神秘性的体现角度出发,从神秘性的起源、象征意义、叙事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周大新乡土小说之中的神秘性。  【关键词】周大新;神秘因素;文本细读;乡土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吉祥纹中的万字纹,及万字纹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从万字纹的艺术符号的美学特征出发,本文通过对理论分析和阅读文献的方法,阐述了万字纹具有的线条美、重复美、寓意美等三种美,以及万字纹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万字纹;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40-0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升级进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品类型走进文创产品市场,这种自动化批量生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创产品的平均质量,对文创产品研发和用户情感体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针对中国古代书画元素在故宫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增强文创产品寓意的设计方法,总结相关工作经验,赋予文创产品全新价值的同时,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增强文创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
期刊
【摘要】以经典名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现代经济及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多启示,“国潮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红楼梦》文化当之无愧成为其中的经典。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著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启示作用,而《红楼梦》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文化资源“变现”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国潮风”的逐渐兴起,人们利用《红楼梦》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綵衣堂彩绘图案包袱锦和祥瑞主题图案的设计特征进行整体的分析,将百年之前蕴藏在彩绘图案的艺术价值提炼出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从而衍生出带有常熟地方特色的文化衍生品。在展现统图案的魅力的同时,可以推广常熟綵衣堂的文化旅游价值,更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綵衣堂彩绘;图案;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在进行标志创意设计中,为了突出差异性、创新性特征,必须将标志设计对象的题材、色彩、图形、文字等要素的创意表现形式、图形符号等作为设计元素。对地域特色元素的挖掘,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提炼最集中、最强烈、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元素,将最具有共识性的代表性元素作为标志设计的来源。  【关键词】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品牌定位;特色元素;符号转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
期刊
【摘要】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存在着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由特定的人群构成,对基层秩序的构建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一类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延伸中所形成的群体,主要代表着国家意识在基层社会的活动。另一类是以家族血缘为联系形成的群体,这类群体主要是通过对家族治理来实现基层建设。在基层社会中,家族的存在不光缓和了国家与社会的矛盾,还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基层制度;宋;权力群体;家族  【中图
期刊
【摘要】伦理的精神本质是使得伦理现象存在的根基,总体上,一定时期流行的道德学体系都显现着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向往并且内在的包含了其对人性的认识。孝悌观念作为流行并占据古代中国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观念,是贯穿于整个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其伦理体系的始基与诸德之首,是使得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诸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的精神本质与重要原因,对孝悌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