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秘密花园在哪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秘密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秘密和儿童生命力的奇迹。如果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是一座秘密花园,那她最自然的生命力何在呢?我们一路找寻。
  一、写什么——倾听儿童的自然声音
  “写什么”是习作教学中大家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一段时间,我们为了突出作文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引导儿童写有意义的内容。一段时间,我们又特别关注儿童的习作兴趣,着重强调引导儿童写有意思的内容。我们的习作教学究竟应引导儿童写什么呢?
  笔者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设计了《我是奥运小小志愿者》的习作教学,满怀热情的课堂设计,却换来学生并不强烈的反应。学生的回应启迪我思考:成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儿童往往并不感兴趣。对不感兴趣的事,怎会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呢?为了倾听儿童的自然声音,我改上《聊聊发型》,课堂由观察、漫谈教师的新发型开始,进而聊聊生活中人物的发型、设计理想中的发型等。一节习作指导课,他们始终兴致勃勃地述说着自己的感受与创造,在新发现中愉快渡过。两次习作教学内容的变化,带来截然不同的反应。其间,教师走进了儿童的生活,重新选择了儿童觉得有意思的、喜爱的习作内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着力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对习作的自信心”。叶老认为:“儿童的写作必须写自己之所‘有’,而决不能无中生有,或者搬几句敷衍。我们的写作教学能在最要紧的‘有’和表达出那‘有’这两件事上下功夫,作文教学便有了成功的希望。”这里的“有”,即儿童的视野、儿童的情感、儿童的生活,其中包蕴着儿童的好奇和幻想,充满儿童的情感与创造,有许多他们觉得有意思、想一吐为快的内容。引导、鼓励儿童写有意思的内容,儿童不仅有内容写,而且会感到容易,能体验到运用语言创造性表达的快乐。
  如果一味地强调写有意义的内容,就极有可能脱离儿童实际,迫使他们无感可发、无情可抒,而选择编造事件,移植情感,说大话,说空话,矫情做作。显然,这与课标精神、与育人宗旨是相违背的。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儿童生活,真正倾听儿童的自然声音,走进儿童内心的奇妙花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内心情感达到真正的融合,它就是开启小学习作教学秘密花园的第一把钥匙。手握它,儿童“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方能实现。当然,鼓励儿童写有意义的内容,还必须要求儿童说真话、抒真情,并顺势引导,注意遵循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儿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有创意地表达的能力。
  二、怎么写——遵循儿童练习表达的规律
  “怎么写”是习作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决定着教师“怎么教”。是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技法,启发儿童写规范文?还是鼓励儿童率性而作,写放胆文?
  众所周知,唯有在自由的空气中,儿童才能展开创造的翅膀。教师该如何理解儿童学习语言表达的规律,正确选择合适的教法呢?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教学,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焕发儿童生命活力、培养有创新品质的基本途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从写作形式方面看,可以是淡化文体要求,也可以是开放章法要求,以释放个性。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教师应该把课堂习作训练与课外习作训练结合起来,把规范文写作与放胆文写作结合起来,鼓励儿童课外习作需放胆,指导儿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着力激发儿童的语言潜能,让儿童放开胆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选择日记、随笔、通讯、周记等不同体裁,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认识和情感体验,逐步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书面化的技巧。
  从不同年段的课内习作重点来说,由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可以采用“先放后收”的策略。早在清代,王筠曾以驯马为例,说明儿童习作“先放后收”的过程。他说:“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碮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其俯首乐从。”欧阳修也有过类似的说法:“然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收节,使简重严正,或时肆放以自舒,勿为一体,则尽善矣。”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前人,在课内习作训练的要求安排上,低年级以写放胆文为主,中年级逐步进行规范文的训练,高年段在鼓励儿童自主习作的同时,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语言规范的训练要求。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来说,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主动汲取,积累写作语言、写作材料和写作方法,鼓励儿童在写作实践中,从自己的语言和写作库存中提取相应的表达形式。同时,在课内习作训练及课外习作指导中,根据儿童年龄和年段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遵循“从仿到创”的路径,引导他们学习文本,模仿文本,进行语言文字与写作技法的规范训练。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以理解为基础,同时有加速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模仿在儿童学习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许多实践经验表明,重视模仿、学习规范语言,对儿童习作达到文从字顺、掌握习作技法,无疑是有效的做法。
  三、为什么写——培养儿童正确的写作观
  儿童为什么写?儿童的习作是写给谁看的?
  先听听儿童的心声。有的说,我写作文,因为老师布置我们写啊。有的说,因为语文课规定要写作文,所以我们要写啊。有的说,我爸爸妈妈也会布置我写日记,说多写日记才能写好作文。……
  叶老说,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所以非为读者想不可。
  向谁表达,与谁交流?儿童语文课内的习作,当然首先是交给老师的。老师是当然的读者,往往还是第一读者。问题是,我们批阅儿童作文时,往往只注意儿童习作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达到自己布置的要求,只是把儿童习作当作练习运用语言表达的一次作业。长此以往,儿童习作时想的只是如何编写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投老师所好,而不是想怎样通过自己的文章让读者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困惑。写作本应是“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儿童习作也应该是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在这里,它却丧失了自己的独特功能,不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写作观。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特别是批改习作时,要以教师、读者的双重身份,通过语言形式走进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灵,了解小作者所了解的,感受小作者所感受的,并通过多种方式反馈,让思想情感得到交流。同时关注儿童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根据学段要求,从儿童个体出发,予以指导,并用这样的观念去影响家长,以培养儿童逐步形成正确的写作观。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努力建立儿童习作的读者群。儿童习作的读者不能仅仅是教师。儿童渴望成功,渴望被人认可。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一切机会、一切阵地,建立儿童习作的广大读者群,努力让儿童的习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儿童的习作干预生活,成为其生活的組成部分。儿童习作的读者可以是教师、同学,可以是家长、亲戚、陌生人。如管建刚老师为学生创办了“班级周报”,高子阳老师实践的“透明式作文”,还有些地区和学校正在实践的“网络作文”和“班级博客”等做法都是遵循了习作之道,努力使儿童的习作拥有真读者,自然开拓了习作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创造了体现习作之道的新经验。
  培养儿童正确的写作观,必将使教师领略到写作教学这座秘密花园的神奇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上周五进行了一次班级现场作文比赛,题目是《最难忘的一ke》。  这“一ke”,可以是最难忘的“一课”,即指某一堂课;也可以是最难忘的“一刻”,记录最触动人心的某个片刻、某一瞬间。  简单交流后,学生开始习作,教室里立马进入刷刷刷的书写状态。一节课后,收上来的作文大部分是400~500字,有五六个学生写满了两张400格,也有三四个学生写不满一张——对五年级来说,总体不错。  浏览习作,有一篇文章特别
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可见,“涵泳”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学习之法,古已有之。在涵泳语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涵泳”中主动得“趣”,将有利于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持久动力,令其受益终身。  一、读中识趣,体会吟诵之乐  古人提议“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涵泳之法贵在吟诵,或琅琅读之,或低声轻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
“群文议题”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非常难确立的。如果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来看,群文议题确立时应该更多考虑语用目标,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一、群文阅读与精读的语用性区别  单篇课文的精读,也要重点考虑语用性原则,这和群文阅读教学确立议题时的语用性原则有何不同呢?  笔者认为,单篇精读中,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弱到强的过程;而群文阅读中,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听很多人上过,自己也教过。再次研读时,作者“陈醉云”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并不了解这位作者,但总感觉这个名字很有味道。课本和教参上面没有任何介绍,于是我去网上搜索。我查到了三个“陈醉云”。  同名同姓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这三个人的介绍中,都提到了他们写过一篇文章,叫《乡下人家》。  不管有多少个叫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的作者只能是其中的一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人物的方法。  2.感受夸张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品味翻译外国文学“信、达、雅”的境界。  3.积累人生格言,走进《增广贤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人有多面、多面识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名著,有一个最核心的任务,那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或者在之前学习的名著中,你认识了哪些
摘要参考美国“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通过对计算学科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比较,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提供可行性操作范式。  关键字 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计算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4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2-0077-03  Computing Curricula2005 and Comput
当下,“语文要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网络的热搜词。今天,我也将对照语文要素来学习李文斌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一课,看看李老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语文要素的。  一、語文知识的渗透润物无声  李老师的这堂课,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比如,理解“思潮”这个词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验。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中的三个问句:“哪一颗星没有光?哪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特别喜欢这句话,喜欢奔跑的姿态,喜欢道阻且长的梦想与远方。  爱上跑步,纯属意外。上学时,800米总在及格线挣扎,一是因为体重大,挪移不易。二是因为鼻炎,呼吸不畅。所以,跑步从来不是我想要征服的“大山”。儿子随我,也是一身五花膘,满脸婴儿肥。遥望几年后的中考,我忧心忡忡。减肥,刻不容缓!跑步成了最简单、最方便的选择。从学校到家约1公里,他跑步,我骑车,监工一般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生字,懂得“敕勒”“穹庐”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歌意思,想象诗歌画面,借助诗歌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发意趣  导入: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敕勒歌》,引发学生兴趣。  补充背景知识:敕勒是1000多年前生活在敕勒川草原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放牧为生,“敕勒歌”就是他们放牧的时候吟唱的一首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学习要素是: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两篇课文以及课后习题、例文都围绕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展开学习,为习作做好了铺垫:《风筝》,是了解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些方面,是如何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麻雀》,是了解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如何活灵活现地展现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课后选做题和“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