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都知道,数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而精心設计课堂导入,可使学生尽快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略举几种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 求知欲 质疑 实践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设计新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产生连续思维“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
  (1)讲“正方形”一节时,可先复习提问;矩形有何性质?菱形有何性质?有无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平面图形?若有请画出来,这是揭示课题。(2)讲“经过三点的圆”时,先让学生画过一点的圆有无数个:再画过两点的圆,也有无数个,学生接着想到过三点、四点的圆呢?数学是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的一门课程,这样开头很有必要。通过对旧知识的深入研究,横向联系,纵向发展,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时,可先解方程:1、x2 5x 6=0 2、—x2—2x 8=0 3、2x2 x—1=0再提问:方程1中a=?b=?c=?x x2=?方程2和3中的x x2=?猜想一下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导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导人新课,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创新能力。
  二、以教具或实物导入
  利用教具或实物这种直观形象的物体,能给学生以真实感,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从现实生活的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当教师把教具或实物拿出来向学生展示对,学生会自然地停止各种活动,好奇地注视着教具或实物。例如讲全等三角形定义时,教师先拿出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并指出两个三角板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角的对应情况。学生就会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准确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但在演示教具或实物时一定要适时、得体。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和圆有关的性质”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认真阅读(圆、弦、直径、弧、牛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等概念、性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于是学生便提出了(①弦与弧有什么区别?②弦与直径有什么关系?③等弧的长度一定相等吗?两条弧的长度相等,这两条弧一定是等弧吗?)等问题,我发现学生所提的问题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将计就计充分调动他(她)们的积极思维,激活他(她)们的求知欲,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圆、弦、直径、弧、牛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等概念就迎刃而解了。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导入
  虽然数学具有抽象性,但它总是来源于现实世界。我们在教学中,如果从学生较熟知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近似数时,教师可从一个班有多少学生讲起,问我班有多少学生,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一个准确数,教师再问,我国现有多少人口呢?大家会回答13亿。我国现在人口正好是13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吗?若不是,为什么常常是这样说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会一时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自然点明课题,近似数是我们统计时确数的一种升华,这样表达虽有不实,但可以明了简单的表达实际情况,近似数应用的很广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从而对新授的内容引起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导入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在一步步的深究中,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创造性。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让学生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看有几种对折方式?看两个底角能否重合?学生即可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不是任意等腰三角形均有此性质呢?学生们你画一个,他画一个,有测量的,也有折叠的,不管形状怎样结果都相同。
  五、数学历史故事导入
  讲故事往往很吸引人,在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则引入新课的效果将更好。例如,讲“反证法”时,先讲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贤臣被奸臣坑害,判了死刑,皇上念他过去对国有功,采用了一个由命运来最后裁决的方法:处决前由他来抽,抽到“活”字便可赦免,而奸臣阴险歹毒,命人把两块纸片都写上“死”字,而这位大臣却死里逃生了,当学生正在思想这个有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课题“反证法”。用这种方法开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爱学习的热情。
  六、采用疑问导入
  思源于疑,疑起于思,把提问交给学生。爱因斯坦说:“提供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目前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看,人人都知道使用启发式教学,课堂的提问数量不少,但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而且往往提出问题后,最终解决问题的人还是教师自己,教师永远站在高学生一筹的位置上俯视学生,学生最终只能是听众,是结论和真理的罐装容器。因此,多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自学——质疑——解疑——练习——小结”的教学模式。即:每节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自读教材中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质疑,通过质疑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破解欲望。
  七、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利用多媒体声像的优势进行教学导人。我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我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内容,做成了电脑课件,把齿轮的转动、自行车在圆中运行、小汽车作斜线和直线运动、奥运会上的五环旗等画面依次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一个由静到动、由平面到立体极为直观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有声有色的画面前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敏捷,联想也变得极为丰富,一堂课45分钟时间不仅掌握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判定、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联想思维。
  总之,课堂导入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寻求灵活多变的方式,激起好奇心,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融为一体,教师与学生永远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共同走过所有的解题过程,自然营造出了一种探究的氛围。而且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学习的心得,无形中已经对他们学习的结果、创新的能力给予了初步肯定,激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也变得异常活跃。
其他文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启蒙者,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以身作则  教育家加里宁说得好:"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很多双明亮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时刻盯着你。"诚然,我们在教学中亦可体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比说教更显行之有效。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无声语言,每
在人生过程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老师。因此父母的性格、行为习惯对孩子最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庭会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第一所学校,父母都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搞好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教好子女"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长河中一个永不衰竭的话题,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适用于一切学习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当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例外的。从心理学角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能够激发大脑的各个组织,促进产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各项因素,兴趣也是促进学习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催化剂和营养液,在巨大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清晰的,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
摘要: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学习成功的支柱和基础。通过对我校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对我校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远程教育机构(院校)为指导和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的总和。包括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
【摘 要】高考试题正在转向,试题的选材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教育意义。适当利用高考试卷上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完形填空 情感教育 叙议结合  从新课改以来高考英语的选材就可以看出:高考试题正在转向,试题的选材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教育意义。适当利用高考试卷上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几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而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达到减负高效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如何关注文本细节提出三种方法途径也可谓老生常谈,但不乏有新颖独到之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节 朗读品味 巧妙提问 引人入胜  如何处理文本的地位,是衡量一节阅读课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教
摘要:“三疑三探”的“三”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三个步骤,设疑自探是基础,解疑合探是过程,质疑再探是提升。  关键词:“三疑三探” 设疑 解疑 质疑 探究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种模式首先确立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三疑三探”符合事物认知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科学理论,它以简明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保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关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我有幸成为新教材的第一批教授者,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积极改变着自己在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集综合性、情感性、人文性、激励性于一体的赏识性的评价,
首先,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对本书作者生平的了解将对我们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泰勒先生于1902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以及哲学博士,之后一直在大学任教,在芝加哥大学期间,他曾担任教育系系主任、大学主考、社会科学院院长,同时还兼任了美国三军学院考试部主任。正是这种贴近学生的一线教育经历使得泰勒先生既是一个理论家又是一位实践者。  我的读后感希望对泰勒先生提
摘要: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使广大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对语法的认识上还不是很到位,对语法的教学盲目淡化,加之现在新课改教材中已经不再把语法作为教学重点,导致课本里的语法知识点与原来相比少而且分散,出现了学生语法知识日益薄弱的现象,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极大的畏惧感,学生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可以说,当前情况下如何恰当地实施语法教学,已经成了英语教师亟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