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育对比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韩两国交往的日益密切,中韩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韩国作为留学深造的地方。但是由于两国教育观念、模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导致留学生在留学初期出现一定的不适应。本文就以外语教育为例,对中韩两国人才培养教育进行调查对比,一方面给予留学生一定的经验借鉴,一方面也为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中韩高校;人才培养;对比;差异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中韩两国在历史上具有很深的渊源,文化交流密切,两国在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甚至相同点。但同时,由于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向的不同,在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会出现两国在人才培养教育中的不同。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深入,两国文化交流与教育交流也在增强,两国高校共同承担起了教学合作项目,也互相进行了交换生的教育实践。根据对这些交换生的调查与交流反馈,能够发现学生在进行交换生的学习中,会与原本接受的教育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能够适应的部分而难以融入留学的学习环境中。因此,本文对中韩两国高等学校的外语学科教育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一方面对差异之处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留学生活,另一方面也吸收他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点与优点,为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进步[1]。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研究针对中韩两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外语学科的教育,通过调查数据进行中韩两国高等教育中外语教育的特点以及优缺点的客观分析,并且结合中韩两国在高等教育上的教育观念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中韩两国高校以外语教育为例,在人才培养教育上是否存在相同与差异?相同点是什么?在什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有什么样的表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韩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下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分析中韩两国教育模式的差异性,全面准确地认识两国在人才培养教育中的差异,也为中韩两国正在或者即将进行交换生留学生活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求学意见。
  三、调查对象和手段
  此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是作为交换生身份在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以及在韩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都为有本国高校教育与留学教育双重教育经历的学生。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信息收集。问卷调查有网上问卷以及实际采访或者纸质问卷填写两种形式。以高校英语教育为主要调查研究方向,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几大类: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方式。
  四、调查地点
  经过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大学联合会的牵头,2018年7月、8月两个月的时间中,面向中韩两国的交换留学生发放了网络问卷,同时也直接走访了中国几所大学的韩国留学生联合会进行直接的面对面采访调查。同时,在韩国,调查小组的成员也在部分韩国高校中进行了纸质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中国,参与调查的高校包括苏州大学、河海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韩国的高校包括首尔大学、大邱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庆熙大学、釜山大学、延世大学等。
  五、调查结果
  (一)差异
  1.外语教学背景的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外交流也迅速增加,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扩大。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将外语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教育中。2001年起,全国小学基础教育中将英语作为常设科目,中学阶段的英语作为延伸,而高考的英语考核成绩作为检验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指标,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相配套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培养目标[2]。
  而韩国教育中将外语教育上升到了一定的战略发展的地位,在外语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以及教育研究,经过七次重大的英语教育改革实践之后,最终确立了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实行全英语教学,也就是“用英语讲英语课”,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在2012年,韩国外语教育中广泛推行“浸入式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英语村”和“英语社区”的英语学习模式,并且配备专门的外交人员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3]。
  2.外语学习动机的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中韩两国的学生在成绩激励、出国留学以及信息媒介这三个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成绩的推动力要远远高于韩国的学生,这也就说明中国的学生在外语的学习上,更多的目的在于应试和考取资格证等,这也是由于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因此也就导致在高校的英语教育中,将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英语语法、英语阅读等这些考试必备能力上。而在韩国学生方面,出国留学以及信息媒介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动机要远远高于中国学生,这也表明,韩国学生更多地是将外语作为一个媒介或者跳板来进行一个新的领域的学习,英语更多地只是作为一个工具,这也是中韩两国在英语教育模式上有一定差异的重要因素。
  3.英语高考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的高考英语中,试卷题型主要由单词、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近几年来在高考改革的推进中,部分省市开始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例,在教学中也逐渐弱化英语教学。例如江苏省的高考改革中,英语不再是高考的必选规定科目,而是以等级的形式纳入高考的考核标准中,计算入高考的成绩。而北京的高考将英语的分数由150分拉低至100分,山東省取消了英语听力的考试部分。这些也都表明,中国教育中“去英语化”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4]。   而韩国的高考中,对英语能力的考核进行了多次改革,在2012年形成现行的英语考核方式,即将英语能力测试从高考中独立,实行一年多测的单独测试。另外,英语高考的测试内容也由原本的听力及阅读两个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听力和口语的考察,这也就是以测试的形式来强化社会以及教育中对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视,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4.高校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教育的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教育中,除了英语专业之外,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存在于大学一、二年级的教学课程设置中。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水平测试以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能力测试为主要考试形式,其中包含听力、阅读和写作三大部分。中国大学生通常参加的是四六级的笔试考核,有些学校甚至将四六级的考试成绩与毕业学位进行挂钩。大学英语四、六级也设有考察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口语考试,但是对学生的笔试成绩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学生在笔试部分四级超过550分,六级超过520分才能利参加口试考试。并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有一张成绩报告单,只告知了学生考试的分数但是没有试卷分析。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考完試之后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在韩国高校教育中,大学一年级中英语是一门必修课程,而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英语教材甚至全英教学。韩国高校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测试,韩国英语水平考试中包括了语法、阅读、写作和口语四个大方面,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考查更为全面。在考试中,对学生的评判并不以分数为结果,而是针对每一个板块以能力值为表现形式,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优缺点。同时,在告知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会附带学生考试的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了解自己的弱处,能够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5]。
  (二)韩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借鉴之处
  1.应试化向实用化转变
  中国高校的外语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的是英语单词、语法、阅读等书面知识类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培养英语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在高校的外语教育中,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由应试化向实用化转变。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学习其真正目的是以语言为工具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因此在高校外语教育中,更需要将培养重点专项口语交流上,以此来培养更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6]。
  2.由语言学习向多元化发展
  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由语言所代表的语言环境中文化、社会、历史和政治的学习,外语的学习除了外在的语言学之外,还需要其内在的内涵。因此,在高校的外语教育中,需要纠正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以考证、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观念,而是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最终形成有效的语言思维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各高校就可以模仿韩国高校的教学形式,设定一定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使用全英语教材甚至进行英语授课,使学生在外语环境中形成一定的语言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到外语教学中,主动开口说,帮助学生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六、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了一些关于中韩两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分析差异,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在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分析韩国高校外语教育的优点为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同时也帮助学生分析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窦秋萍,张秋玲.中韩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比较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3):113-117.
  [2]张秋玲,窦秋萍.中韩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51-55.
  [3]周李丽.用国际化的角度来思考当前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J].山西青年,2015(4):181.
  [4]刘冬莲.韩国高等学校全英语教学政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323-324+336.
  [5]崔惠玲.韩国高校公共外语政策经验及启示[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1):22-27.
  [6]蔡基刚.中国高校英语教育40年反思:失败与教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7.
  (责任编辑:林丽华)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重点,创新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为此学院创新“三进”工作管理机制, 构建“一主两辅”(思政课、专业课、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推进“三进”工作,使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三进”工作;“一主两辅”;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教师资格国考要求为出发点,对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力度不够、部分理论课程内容重复、专项技能教学重技能轻理论、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并从适应社会需求、主动对接教师资格统考内容、整合内容相近的理论课程、重视专项理论课教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时间等方面
期刊
摘 要:本文记录了象山溪口粮站修缮工程的保护利用过程,梳理了文物建筑(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沿革、现状勘察情况,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结合建筑本体的文物特色,引入竹根雕艺术(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业态,新的非遗功能融入传统文化建筑要素,使之再现传统生活体验,用粮仓这个遗产建筑,让竹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生根发芽,让非遗在物遗中煜煜生辉。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
期刊
摘 要:《黄帝四经》的“道”相比于老子的“道”描述更加完善,它突破了老子的“道”不可知论,相比于老子的“抱道守雌”,《黄帝四经》看到了老子的“道”不平衡的一面,它对“雄”进行功能性补充,强调了“雌雄”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打破老子盲目等待矛盾自我转化,依赖“天道”去治理“人道”,突出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转化过程过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对“道”之规律的论述细分为天地人三稽,减少“道”的神秘性,将其
期刊
摘 要: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同层次院校开展校际线下共享课程,这在共享各方教学资源、拓宽学科专业互补以及开展校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是积极的尝试。江西共青科教城各高校在教育厅的组织下,校际共享课程的开设正在稳步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何统筹各方资源,着手校际线下课程的保障机制研究,这对项目的长远、健康和良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城;课程共享;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学生管理、保障学校有序开展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属的闽南科技学院已成功由独立学院转变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籍管理工作的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由学籍管理工作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入手,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目前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探讨赣南客家文化英译过程。赣南客家文化翻译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文化翻译的分析表明,地方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必须保留地方文化身份,才能达到地方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作用。全球本土化为赣南客家文化翻译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地方文化;全球化语境;文化翻译;赣南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课堂纪律事关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风、校风建设乃至学院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当前独立学院的课堂现状因受到学生特殊性以及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课堂纪律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长期工作经历分析出改善和解决独立学院课堂纪律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以期通过全体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使独立学院课堂纪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独立
期刊
摘 要: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的难题。本文以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方法和“三全育人”理念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所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思想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对比原有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核心要求,展开不同教学方法下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内化的效果研究,从而探索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开
期刊
摘 要:跨境电商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外贸的发展激发了新的人才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懂“外贸+电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新业态的要求,新业态下应用而生的“网上外贸实务”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普遍性。本文基于敦煌网平台网上外贸的工作过程,立足于项目化与实战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尝试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网上外贸实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与实战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