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备学 互学 问学 研学 展学
  柯普兰所著的《儿童怎样学数学》有一大特点,即它是“从儿童怎样学,而不是从教师怎样教”的角度来阐述儿童逐步把握数学概念的過程,他深刻把握了皮亚杰理论的精髓。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导,这是课改的一大趋势。同时,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自主发展”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意识,内化核心能力,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落到实处。

一、“备学”先行,从经验入手


  皮亚杰用很多实验证明:儿童数学学习一定要有必要的准备性,也就是说,向一定年龄的学生教授的材料存在着固有的限制,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准备性,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并非从零开始。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取了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知识沉淀。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数学现实,而应在新课开始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准备性学习(即备学),主动去回顾、梳理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一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二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角的知识。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物体,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教师可以通过下发课前备学单,激活学生的感性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备学单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请举出三个例子。
  2.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请试着写出三点。
  3.请在下面的空白、横线或方格上选择一处,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思考:你选择在哪里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

  教师提供三个准备性问题,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学生自主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自觉与生活联系,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自动检索已有经验的意识得到加强,主动寻找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互学”体验,让对话共生


  《礼记·学记》有这么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学习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互学”可以安排在学生自主“备学”后,师生间和生生间进行合作学习,互学互助。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对备学问题进行自我阐述时,取长补短、不断补充,既做到了知识的共享,又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学生独立完成备学单的思考后,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学,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生2:长方形两条边长,两条边短,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生3:长方形左右两条边一样长,上下两条边一样长;生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一次次的对话和补充中,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感知愈加鲜明。在阐述“选择在哪里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原因时,学生在争论和分析中意识到横线比空白好画,方格最好,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关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将以往学生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互学”也可安排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使学生在方法多样、个体发展不平衡等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生互长。

三、“问学”促思,引疑惑生发


  刘开《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其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强调了“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学生通过“备学”“互学”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还想了解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或还有哪些疑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长方形一条边叫长,一条边叫宽?”“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作用?”……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不分好坏,都呈现了学生当前的疑惑,也正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教师要引领学生在众多问题中集焦主要问题,从而带着疑惑出发,主动探究、深入实践。让学生在“学”中提出疑难,在“问”中增长知识,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中,完成知识建构。

四、“研学”探究,为重点着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数学课堂上,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处应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验证。只有亲历了这样的研究、探究过程,学生才能提升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在之前联系生活、结合旧知的备学以及组内互学的基础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自己的理解,猜想也就有迹可循、水到渠成了。继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面对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摩拳擦掌、胸有成竹。学生先自主、独立地选择方法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和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操作不再是简单的动手,而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类似内容的研究方法——先独立研究再合作交流。这种研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互补。

五、“展学”交流,促沟通感悟


  “展学”也就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历程、学习成果,既可以是学生个人的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的展示,甚至还可以是全班共同参与的展示。“展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为了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中,通过倾听他人的学习成果,对比自己的思维历程,通过质疑、补充、争论……从而达成共识。“展学”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又使学生在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之后,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展学”,学生高举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演示自己的验证过程,其余学生对比自己的验证方法,在时不时点头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你这样对折,只能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不能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时候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四次,我只要比一次就可以了”……在个别的质疑声中,全体学生的思维被点燃了,怎样折才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怎么做到只比一次就能证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的“展学”交流中,思维得到了更好的沟通,每个学生的感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生命、个人智慧呈现的舞台,离不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对话就缺不了话题。在小班化的课堂,为创建一种合作、分享、对话的课堂生态,话题设置成为必要之举。本文主要从生成性话题、思辨性话题、举一反三的话题这三个方面阐述,做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班化 课堂 生成性话题 思辨性话题 举一反三的话题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话题”解释为谈话的中心。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蒋军晶 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浙江省2014年度教育影响力人物”,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研究课、讲座400余节次。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出版专著《打磨课堂》《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和孩子聊书吧》,编著《小学生老舍读本》《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语文
苏教版教材修订后首次出现的“用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这一教学内容,为准确了解学情,笔者编写了一道类似例题的和差问题,在任教的两个班分别做了课前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两个班级均为笔者任教班级,班级整体水平相当。通过调查、对比表(一)和表(二)中的统计数据,四(2)班学生解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四(1)班,仅题目呈现方式的不同,正确率相差就如此之大,不难看出图示直观对厘清数量关系及支
赵国防,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南长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曾荣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淄博市高层次人才、教育创新人物、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专家、山东省农村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专家、无锡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著有《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三大课型之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对复习课的教学必须要把握好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复习不仅可以是一个单元的复习,也可以是相同知识点的整体复习。本文通过对三年级下册中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与面积单元的深入分析与思考,认为两个单元可以借助于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沟通与联系,实现整合性复习,以提高復习效率与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关键词】整合
【摘要】曾几何时,数学实验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学期,我校针对规律探究这类数学实验课开展了专门的研究。研究中发现,很多课堂上出现了走过场现象,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为例,试述数学实验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到实验开展、结论得出,都不忘记让学生进入一种真学习的状态中。  【关键词】数学实验 教学思考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课堂主要通
【摘要】为了长效促进乡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市开展了“深度参与式城乡教师协同发展活动”,主要是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参加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期望形成“鲶鱼效应”,打破乡村教师发展的疲软现状。其主要实践步骤为:融入团队,形成发展合力;确定微课题,达成共同愿景;协同教研,卷入提升通道。   【关键词】专业发展 城乡协同 深度参与   城乡教育均衡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实现农村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品德课程的重要载体,是课标的具体呈现形式,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所凭借的重要范例和资源。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品德教材还处于发展中。为了更好地灵活运用教材,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教材。下面笔者就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提出如下诸种“亮点”与“不足”。  一、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亮点  现行的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在全国试行的十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五下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三个场景,刻画了人民子弟兵的群体和个体形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