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2日,《新京报》以《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为题,报道了“某投资客近期去炒大蒜小赚了一笔,因此大笔购金以分散风险”、“之前炒过一阵大豆、绿豆”、“5月31日,刷卡购入56公斤金条”等消息。随即,一些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和评论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看到这篇报道后,国家发改委立即责成北京市发改委调查核实此事。经核实,5月31日,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员编撰了该报道的原稿,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了《新京报》记者。记者未经核实,于6月2日刊发了该报道。
  6月12日,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向全国媒体发出《“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发改委称其为不实报道》的新闻,其中说:“现已查明,《新京报》关于‘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的报道没有任何事实基础,完全是凭空编造出来的”;“有关媒体记者没有经过采访核实,仅凭有关人员编撰的材料,就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发布消息,见诸报端,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则失实报道对《新京报》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对一向注重声誉、立志办“百年大报”的《新京报》来说,这是一个耻辱。尽管,发表这则失实报道的,并不是《新京报》一家,《北京晚报》、《法制晚报》于6月1日首发此稿,《新京报》、《京华时报》6月2日同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对此,《新京报》也在事后做出了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向全体采编人员做了说明,希望大家以此为戒,恪守职业底线。
  经《新京报》内部核查,在收到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员编撰的原稿后,记者曾向该公司核实相关内容,该公司相关人员既未肯定也未否认,记者遂采信了撰稿人的说法,以采访的形式,撰写了《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的新闻,版面编辑将其置于6月2日《经济新闻·理财》版的头条。
  这则报道失实的原因,就是相关采编人员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常识,没有做到足够的敬畏,质疑的意识不强,核实的力度不够,新闻源过于单一,缺乏多方面的实证,以及记者“不在新闻现场”等。什么时候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视为最低的也是最高的标准,并且恪守这个标准,什么时候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失实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什么时候才能具备“百年大报”的品质和风范。
  如果采编人员有足够强的质疑意识,就会像北京市发改委所做的那样,调查核实该店的黄金交易记录,而非信任出于商业宣传目的撰写“新闻通稿”的某工作人员。假如调查核实的结果与“新闻通稿”中的不一致,就既可以避免报道失实的风险,又可以在此基础上,撰写新的质疑性报道,这种报道往往比“新闻通稿”的价值更大,也更能体现“新闻”而非“宣传”的真正意义。当然,如果该店的黄金交易记录做假,那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是又一则有价值的新闻。
  更重要的是,采编人员要以追求新闻最大限度的真实,为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绝不偷懒。对“中国黄金旗舰店张经理透露,这位投资者是该店的‘常客’,从2006年起就开始定期投资实物黄金”这样的“新闻通稿”说法,不仅要重新采访这位张经理,而且要保留采访录音、录像等证据性材料。而不是直接照搬“新闻通稿”。实际上,只要给这位张经理打一个电话,并留下采访材料,失实报道也可能避免。遗憾的是,这个电话没有打,所谓采访实际上是“假采访”。
  对媒体来说,真实是立命之本,一切失实和差错,都是全体采编人员共同的耻辱。而要做到最大限度的真实,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既不要降低要求,更不要不要心存侥幸。为此,绝不允许假定在现场,绝不允许“假采访”,绝不允许伪造消息源,绝不允许推论事实,所有核心事实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消息源互相印证。同时,还要做到记者质疑新闻素材和自己,编辑质疑记者,把关者质疑编辑。经过层层质疑,就会发现和解决许多隐藏的问题,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其他文献
方汉奇先生在其《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中这样说,“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而广播史又是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一篇涉及广播事业的专著。因此,出版系统的、专门性的广播史料书籍,一直是广大广播史志研究工作者努力的目标。2007年6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便是近年来广播史料的代表作。  该书收入的史料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
期刊
进入新世纪后,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读者的观念、构成、地位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读者对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刊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典型代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结合中共安徽省委党刊《江淮》杂志的办刊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党刊的指导性和影响力。    创新时政报道,高唱主旋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报道好中央和省委的重要精神和工作部署,是党刊的职责
期刊
Jock Lauterer任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学院,曾经创办了两份社区报,他的书《社区新闻》已经第三次再版,被全美很多大学社区新闻课程奉为教材,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社区新闻媒体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每年暑假他会走访北卡大大小小的社区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现场培训,涉及从新闻报道到摄影的方方面面,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屈指算来,已经走遍了150家社区报社。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学术高度让他
期刊
“我的对面住着一位送《华商报》的小伙。小成,一个勤劳、乐观、向上、爱吼大秦腔的小伙。  他,每天在五点半左右就去上班(夏天更早些),去到站点,等待从印刷厂出来的送报车,领好自己所投递区域的两百多份报纸,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报纸一份份的整理好(因为报纸从印厂出来时,是不分版面的)。然后,挨家挨户的去投递,两百份左右的报纸,全部投递完最快也要三个小时左右。  送完报纸,小成要在吃中午饭之前到站点去领牛奶。
期刊
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授权上海《新民晚报》集团《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会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
期刊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华商晨报社逆势而为,完成了在辽宁全省主要地市的又一次发行布局。这一次调整,《华商晨报》的发行量由日均发行50万份增至日均60万份,在沈阳市的发行占据极大的优势的情况下,在抚顺、辽阳等9地市的发行迅速上升,《华商晨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遍布辽宁全省。  同样是2009年,《华商晨报》的广告经营额再创新高,达到2.3亿,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份报纸的新闻产品的提升和社会责
期刊
《华商报》自1997年改制、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里,《华商报》始终尊秉“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近年又提出新的办报理念: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宗旨和理念决定报纸的方向,《华商报》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今天。   华商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体制、机制、人才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期刊
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一言九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写博客、织“围脖”、立“门户”,媒体的定义不断刷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固守原有阵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郑州日报》始终强化危机意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办报思路,使报纸的经营运作焕发活力。  《郑州日报》很早就在中小学生中发展学生记者,开设有小记者专版,以此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郑州日
期刊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回望这本刊物60年的流金岁月,它走过了一条怎
期刊
据说,吼一声秦腔,八百里秦川之气尽入胸怀。西安,一座诞生秦一统、唐盛世的千年古都,地域性格中的开放、自立、朴拙如同秦腔般萦绕在这个城市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报业。《传媒》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距离西安古城墙含光门只有5分钟车程,5分钟后,华商报业的13年传奇,将我们从古都绵延的历史拉回到现代报业崛起的波澜壮阔之中。  似乎很难相信,中国都市报的翘楚之一会出现在陕西——中国内陆腹地、西部欠发达地区。《华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