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欣姓什么,忘了,仿佛一直没留心过,但名字里面是一定有个欣字的。10年前,我进广东一家台湾鞋厂打工时,她已经在那个几千人的工厂里呆了二年。广东人喜欢叫人时名字前加个“阿”字,听起来有扑面的市井气息,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听惯了也觉得亲切。
  阿欣那时是财务课的一个小办事员,每个月厂里发薪水的前几天,她就拖着一张几尺长的表单往一个个数字上打勾,大概是核对车间计件工人每月的件数。
  她是山东人,但个子矮小,不到145公分,也不吃生的蒜瓣,所以跟厂里其他膀大腰粗满口蒜臭的山东人总有点差距。她一天到晚都很快活,笑起来,一双小眼睛就眯得只剩下一道缝。我是第一次出门在外,对陌生环境有种畏惧,自然对她有种亲切感。
  厂里的食堂分三个等级,一等台湾人的小厨房,二等大陆管理人员食堂,即所谓干部食堂,三等是工人就餐的大食堂。而整个厂所有食堂的伙食,每日由办公楼(台湾人叫写字楼)里的办事员轮流采购。
  由于工厂远离县城,所以对那一天还是有些期待的,我们称作进城。进城的好处除了能逛逛大街,透透新鲜空气,还可以趁着菜农运菜装车的间隙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排班我都暗暗期望能和阿欣一组。
  那天天刚蒙蒙亮的样子就要起床,阿欣会在头天下午就开好派车单、出厂单,在财务处预支好买菜的钱。我睡眼惺忪,两手空空地跟在阿欣屁股后面上了厂里的小货车。到城里后,小货车在几个菜市场转上几圈,然后停在一家固定的杂货店门口。我跟着阿欣在那一排排的菜摊子前穿梭,不时停下来拨弄一下菜,问问什么价,只问价,并不买。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没弄清整个买菜的操作流程。我满脸新奇感,在那些红红绿绿不知名的水果蔬菜药材铺子前看得眼花缭乱,一边小心地不让自己跟丢。整个买菜过程将近两个小时,逛完菜市场后,我们在杂货店门口等菜农送菜过来验收。
  我与两个人一起买过菜。除了阿欣,另一个也是山东人(好像叫阿霞,不确定),高大丰满,有一头卷发。一路上阿霞不怎么说话,验收时,她就靠着店里的柜台悠闲地跟老板娘聊天,一边嘴里不停地吃零食,花生瓜子小水果或冰淇淋,都是菜农送或老板娘请吃的。阿霞说不吃白不吃,我也就很会意地猜测出菜金里面其实多少是有着水分的。
  阿欣呢,她从来不吃零食(不论什么时候),但每次进城她都要买许多东西,奶粉、豆花、芝麻糊、衬衣、手表、鞋子、皮带、领带、剃须刀、毛巾、香皂、牙刷、洗面奶、男士面乳……当然也包括各种零食。她让我在杂货店等。她说你只要看着他们把菜搬上车就行了,其他都不用管。
  菜都基本装完时,她气喘吁吁地赶回来,手里拎着一大包东西。然后她手脚麻利地查点数目,跟那帮菜农们交涉。回去的路上,她显得很兴奋,一说话就眯着眼睛格格格地笑。她不说她买了什么我也不问。有一次快到厂里,她问我,你说黄波穿红色好看不?我愣了一下,马上想到那个满脸青春痘的年轻人。他跟我是老乡,针二组(厂里有针织课,下面有分许多小组)的一名助理,个子高高的,有股书生气。我意识到阿欣与黄波之间可能有点什么,虽然阿欣从未亲口对我说过她喜欢黄波。
  一天早上,阿欣签到后,端着一个大瓷缸出去了,10来分钟后,她又端着大瓷缸回到办公室。有同事跟她开玩笑说她的豆腐花没泡开,她也不辩解,笑眯眯地做事情。原来,每天如此,阿欣利用上班前的十分钟给黄波送去冲泡好的早餐,然后守着他吃完。她一趟趟地在办公楼与黄波之间来回,乐此不疲。对于她来说,每天早上亲眼看着黄波把缸子里的东西吃完,是最幸福的事情。这样,我自然明白了买菜时阿欣所买的那些男士用品的用途。
  她对自己却一直俭省到近乎苛刻,除了生活必需品,我从未见过她给自己添新衣物和任何化妆品。她每月的工资除了给黄波买东西,其余的都完整地存下来,在同一个日子寄回山东老家。印象中,她总是穿着一套奶黄色的短裙套装,一双中跟皮鞋,头发扎得高高的,露出宽而光洁的额。走路时,并不长的马尾随着皮鞋在水泥地上“登、登、登、登”的敲击声左右左右有节奏地晃荡着,像个可爱的小玩偶。
  黄波心安理得地接受着阿欣的馈赠,自然也没有做阿欣的男友。不久后,他昔日的高中同学兼女友进了跟他同一家工厂。阿欣其实也一直是知道黄波有女友的。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喝了两瓶一斤装的白酒,喝完后就盖着毛巾毯蒙头大睡。第二天上班,我发现她的眼睛肿得厉害,眼里布满血丝,才知道她躲在毯子里大哭了一场。很快,她恢复了从前的样子,依然一说话就格格格地眯着眼笑,很热心地做办公室里里各种琐事,但她的眼睛里似乎再也找不回从前那种很明亮的东西。
  我只做了三个月就走了。两年后,我从深圳去惠州,到从前的工厂看望一个朋友,也顺便看看阿欣。工厂里是不允许外来人员住宿的,附近又没有旅店,所以晚上我只能偷偷地住进阿欣的宿舍。好在阿欣和我那朋友都是厂里的老人,且都已升到副课长级管理人员,凌晨一点钟,在外面吃完饭跟他们进厂门时,守在岗亭里的保安并没有拦我。
  阿欣还是老样子,扎马尾穿套装,比以前沉静了些。看到我,她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我的一腔故人重逢的激动和热情也被她的冷静一扫而光。她指着一张床对我说,你就睡这里,没事不要出去,怕保安查房,明早我叫你你再下去,让台湾人看到就更麻烦了。我本想跟她聊点什么,见她的样子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见我愣在那里,停了停说,你要是我亲妹子,大半夜从深圳跑到博罗,看我不马上打你几个耳括子。你是幸运呢,一路上没碰到坏人。说完,她看也不看我,爬上床睡了。她说那些话时,我根本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
  第二天清早,要走的时候,她坐在床上,两眼直盯着我,盯了半晌。我被她看得心里发毛,两手不由自主地抓紧自己的背包,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她忽然站起来,表情严肃地说,你也不小了,以后不要再来找阿虎,你知道他早有女朋友的,两人都扯证了,感情很好,你别抱任何想法,到时吃亏的是你,阿虎很花心,你不要惹上他。
  我讷讷地无话可说,又不能解释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想法,反而欲盖弥彰,心底里对阿欣还是感激的。没想到她接着说,你不要听了我这些话就感谢我,以为我关心你。我并不是为你好,人都很自私,我是为我自己,你不要把什么人都当成是朋友,包括我。她说那些话时,表情越来越冷漠,看不出一点点昔日旧友的影子。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阿欣。
  我带着深重的失落感离开,对她的话耿耿于怀。以我当时的年龄我并不能理解她,只觉得她变了,变成一个异常陌生的人,仿佛我们从未相识过。惟一的解释就是黄波的伤害让她的心变得冷漠坚硬。
  又过了几年,听说阿欣被调往越南,负责越南那边的财务工作。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阿欣的吃苦耐劳和为人谦和。她与厂里台湾人的关系一直很好,任劳任怨,以致厂里很多人看不惯她,说她奴颜婢膝,好拍马屁。而我更愿意认为阿欣所做的一切,是因她性格本色。她是一个善良温顺的人,不论对谁,从无刻意。
  我把阿欣最后对我所说的话,看做是对朋友另一种形式的关切,那时她处于看破世间情感,鄙视它回避它惧怕它同时又渴望它的复杂情绪里。
  我很怀念她,不知道以后有没有再见面的一天。
其他文献
一个野蛮生长的创业狂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旧在那里。    1995年创办“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名噪一时;  2002年,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罪4年,2003年4月获假释出狱;  2004年,筹备郑州、北京红高粱快餐连锁店,未果;  2005年,红高粱中式快餐乔士烩面亮相郑州,不久郑州三家加盟店倒闭,红高粱被加盟商诉诸法院。  2007年,进军网络快餐,推出康酷食速,同年6月退出。  这是乔赢
期刊
写吃,是写手修炼内功时必须过的一关。写自然、写爱情、写人性,大概都不若写吃这一最原始本能见功力。现在再看梁实秋的散文,发现许多篇什都平淡直白,只有写吃的那一部分仍然让人回味。 功力不够的写手笔下的吃容易流俗,像吃饭时的吧唧嘴让人憎恶,所以我得小心翼翼一些。还是写汤吧。因了水的缘故,汤和茶一样,似乎自然就削减了滞重的物质性,透着清雅空灵,让写手觉得先天就占了一点便宜似的。 眼下在南方的太太小姐中间,
期刊
是在青岛吧,坐在一个小山顶的圆形旋转塔里,用高倍望远镜俯瞰这个海滨城市。远处是蓝天、大海与白云交织成画,乳白色的海轮在宝石绿的海面上游弋,微风袭来,阳光下的点点粼光,闪入眼帘,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贴着海边的是摩天楼,再近的是成片成片的绿树,而绿树的中间,间杂着红瓦白墙。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从一个城市的上空,看到这么美的风景。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在今天。在沙尘暴与荒漠化
期刊
香水是尤物。  我已经把香水当作性灵之物了。它就像美丽的女人,以挥发的形式向你渗透,影响你的身体和心灵,让你发出叹息。  我的第一瓶香水来自埃及,是从埃及回国的朋友送给我的,瓶身像女人的胸乳,从包装上来看出身可疑,我相信它很廉价。我曾经找人辨认上面的文字,说此香水的名称不好翻译,有若即若离,若隐若现,闪闪烁烁以及瞬间、消失,或者慢慢走远之类的意思。旋开盖子,凑近了嗅出难闻的怪味儿,离远了又什么味儿
期刊
纽约办公室自9·11后从世贸中心搬到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附近的老式建筑的办公楼里。9·11让世贸中心成为美国人心头的创伤,但以前的世贸中心作为一个建筑来看,除了设计简洁,是纽约最高楼外,很难看出什么特别的特色。新办公楼从外面看不起眼,里面却是毫不张扬的富丽堂皇,地面是灰白色的大理石,墙上刻着银色浮雕,电梯门是厚重的银色,上面镂满古典图案。 这座楼其实也就不过二十多层高,可电梯里的楼层号码却是从二十号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韩少功长篇小说中的三类人物为例,结合作家的实践经历和个人言说,探讨“公民写作”的具体内容和价值指向。“公民写作”以现代“公民”概念为基础,融合了知青经验中的理想和实践精神,为观察市场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环境提供了独特视角。“公民写作”作为一种实践参照,对“个人化写作”中出现的“自恋”倾向具有调整和反拨意义。  关键词:韩少功;“公民写作”;艺术实践;形象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
期刊
一个人过日子,也渐渐过得神经兮兮。  前日到超市,见人人篮里放一瓶沙拉酱,就要学人样。家有隔了些时日的水果,正好找到了买沙拉的由头。  想是一道简单的菜,却颇费了些功夫,是个天生不会干活的,苹果、梨都要去皮挖壳改块,小刀深一下浅一下的下去,生生地留了一双能见人的手,奇迹。只是削过的东西再辨认不得。原来沙拉的味道,像一种工业酸,去国还乡似的。还很呛,闻多久,也消受不了。看着那胶状的白油铺就在大大小小
期刊
流行卡尔维诺的时候,我曾经以一种“求贤若渴”的心态“请”回了一套译林的《卡尔维诺文集》。它们现在拥挤在我的书橱里,依旧是原来硬壳封装的精美模样。我承认卡氏是意大利乃至全球一流的文学大师,可是当我希望在《寒夜独行人》里去找寻类似《悟空传》一样的快感时,我才发现我无法用畅销书的水准来解读这样的作品,同时我更加疑惑:当许多思想和读本以畅销书的名义大行其道时,它们的流行真的来自于我们的热爱吗?  卡氏的热
期刊
老庄是广东潮州人,24岁,还算不得老。女朋友是河南人,老庄说他自己是半个北方人,说的时候一脸得意。我听说老庄曾经吹过哈尔滨的雪风,还看过几张他穿着羽绒衣站在雪地里的照片。  后来知道他在冰城读过几年医专,比如说明白一点中医里的万象,到底,他还是安分地在深圳一家医药连锁公司做了几年的仓管,医师没考成,听说还要时间等。大概我是比较欣赏他那点吹牛脸不红心不跳还一脸陶醉的样子,另外,我那时也写点诗,老庄就
期刊
“气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词之一,这里的“气”指的是浩然之气、凛然之气,孟子善养此气,我跟着他学,养了很多年,后来就有朋友说我是“小鸡生鹅蛋——愣装大眼儿”,可见这气不是谁都能养出来的。“节”字很好理解,贞节、节操都是它,甚至还包括关节。中国人喜欢关节,这大概可以算是个奇闻,不过我自有依据,古人有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这“节”毫无疑问是关节,从那以后竹子就被拟人化,称作“
期刊